1、李清照的词善于移情于物,她更多地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都蕴含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感情深挚,诗味隽永;

2、李清照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多用人们熟悉常通之典,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

3、李清照词构思精巧,善于造境。有的层层设疑,由果追因,储蓄委婉。有的上情下景,或情景交融。每一首词都可看出其高超的艺术功底,通过神奇的艺术构思

如何来评价李清照所写的诗词?

这个问题涉及到李清照的词的艺术风格,详解如下:

一、综合评价,简评如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二、详细分析:

1、善于移情于物

她更多地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无不惨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感情深挚,诗味隽永。

李清照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

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通之典,为避生僻晦涩;

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

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

如“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即是旧相识”(《声声慢》)。这既用典,又以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其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2、词构思精巧

善于造境,实可谓篇篇佳构。有的前乘后继,一泻千里;有的层层设疑,由果追因,储蓄委婉;有的上情下景,或情景交融。每一首词者可看出其高超的艺术功底。通过神奇的艺术构思把自己凄楚的心情,深沉的愁怨,婉约蕴藉,跌宕曲折的表现了出来。

3、语言独具风格

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欲为雅。李清照独能用浅欲之语,发清新之思。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

李清照对语言的煅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读音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语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李清照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谐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增强了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叠字,这十四个叠字,取得了出人所思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达到了“复而不厌,迹而不乱”的艺术境地。

如何评价女词人李清照,她有哪些代表作?

李清照是宋代当之无愧的才女,她的诗词如《声声慢》《如梦令》《醉花阴》,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情感饱满度和文字的运用都炉火纯青。女词人李清照,我们都并不陌生,整个学生时代,我们一定会学到她的诗词不下于一两首,都是她的代表之作。我们知道她的作品风格就是婉约,字词别出心裁,前期富于小女儿情态,后期却多是感叹国破家亡的凄婉。

李清照的一生颇为不平凡。年轻的时候,她家境优渥,父亲是朝廷官员,自己也是个远近闻名的才女,可以说是从小就锦衣玉食,没什么烦恼。成人以后,她又嫁给了同为才子,丰神俊朗,同时又和她门当户对的赵明诚。二人婚后也十分幸福,两个人一起写词看词,做一对神仙眷侣。只是好景不长,赵明诚离世,国家灭亡,李清照过上了独自一人漂泊流浪的生活。

李清照前期的词,典型的如《如梦令》,轻松,欢快,“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形象跃然于纸。读者一看,就能够想象到她当时欢快愉悦的心情。傍晚时分玩够了回家,丈夫在等着自己。这时候的李清照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年轻、容颜、家庭都有了。而后期作品,最有名的当属《声声慢》。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管有没有学过诗词得人,听见了也都觉得哀婉无比,一股深入骨髓的哀伤蔓延上来。

李清照的诗词总是用最美的语言在诉说着最动人的情感。一个词人,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和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我相信,如果李清照人生顺遂,那么她的文学成就也不会有现在这么高,顺利的人生经历会成为禁锢她文学思想的东西。

怎么评价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著作的词?你喜欢她的词吗?

李清照出生于宋代书香世家世家,初期日常生活宽裕,父亲李格非也是当朝高官,一生图书甚多。李清照儿时就在优良的家庭氛围中奠定了文学类基本。嫁人后与夫赵明成一同专注于书法金鼎的捜集梳理,著有《金石录》。金军侵入中原地区时,李清照流寓南方地区,因为战争,境况孤苦伶仃。所做词,早期多写其悠闲自在的日常生活,中后期多哀叹家世,格调伤感。方式上灵活运用白描手法,自辟方式,语言表达清雅,论词重视协律,尊崇曲雅,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抵制以作诗词之法做词。

纵览李清照所做词格调高雅清雅,感情浓郁诚挚,个性化独特突出,语言表达简单清爽。善于依靠曰常日常生活关键点,传送出繁杂细微的心里感情,擅于吸取,琢炼新鲜的活跃的民俗英语口语、俚语,产生晓畅清雅的语言特点,读之让人意犹未尽。李清照做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当代女作家,其著作中所表现的热爱祖国观念具备充分的时代作用和实际意义。从时间的角度观察李清照的热爱祖国观念意味着了古代中国众多女性追求完美人人平等,关注国家大事,爱国爱党的一个侧边,使后代从这当中看到了我国古代女人感情世界的另一面。

李清照最善于写词,她的诗和短文也很有造就。她的诗立即体现国事,主题比词宽阔,选择性也比词独特。例如“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信息少刘琨”,“生当作人杰,死开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种诗词鞭笞宋代统治集团中这些只知曲膝求合的投降派,写的热血沸腾,胆大强有力。她的短文,如《金石录后序》,追忆她结了婚的苦难得与失,叙述抒发感情,唯美迷人。

李清照的词,以含蓄为主导,南渡前的著作,大致主要表现闺情,如一直知名的《一剪梅》、《醉花阴》等,内容较为狭小。南渡之后,因为日常生活遭受极端,因此象《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便充满了郁郁寡欢、孤寂孑然一身凄苦情绪。这类心态也表明了那时候南渡人员辞乡别土、国破家亡的情感,有一定的时代实际意义,和一般的矫揉造作、悲愁伤别之作各有不同。从造型艺术主要表现看来,不论是早期还是中后期,李清照自始至终无疑是抒发感情词的一位优秀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