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穿越:金枝欲孽》,作者:姒水湄。

简介:帝本多情,帝本薄凉。他给她最柔情的纠缠,他许她最蜜意的许诺。可,所谓的君恩,所谓的许诺,终化作利箭穿心。

2、《夜色难撩:情挑夜魅君》,作者:九慕阳。

简介:谁设计谁,最终又剩下谁跟谁?她已心力交瘁,与他一起堕落,没想到,那廉薄的爱仅仅是为了那颗跳动的心脏。即是无爱,又为何当那颗心脏不再跳动的时候,与她一起葬入湖底?

3、《素颜繁花梦》,作者:晓丹叮咚。

简介:一部唯美的爱情故事,一部惊险的宫斗

唐玄宗和武惠妃:盛唐的最后一抹烟云1

前言:提起唐玄宗李隆基,人们想起的除了政通人和、富庶风流的开元盛世,还有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安史之乱,这位集治世和乱世于一身的传奇帝王,流传于世的还有他那2段荡气回肠、轰轰烈烈的爱情。

01

先天二年,李隆基以太平公主阴谋造反为由,先发制人尽诛其党羽,随后赐死太平公主,随着最后一个掌权女性的逝去,大唐终于结束从武周末年起,政权更迭、动荡不堪的社会。

除掉太平公主后,军政大权尽归皇帝,得到实权的李隆基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任用贤臣、发展经济,在他的一系列运作下,政权逐渐安稳,百姓安居乐业,大唐进入繁盛期。

此时的皇帝志得意满,实现了权倾天下的梦想,然而环顾后宫佳丽:王皇后出生世家,贤淑有余、而情趣不足;赵丽妃舞姬起步,以色侍人、终究乏味;其他嫔妃或多或少都有缺陷。

偌大后宫竟找不出一个可以合心意的妃子,就在皇帝对着一众木头美人、兴趣缺失时,一位清丽又不失妩媚的佳人进入了他的视线。

这位佳丽不是别人,正是武家的千金,武家出生皇族,尊贵异常,这位千金更是落落大方、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风流韵味。

皇帝看见此等佳人立刻眼前一亮,急忙召见询问,在和天子单独相处时,这位贵女不似其他人一样惶恐和谄媚,而是镇定自若、进退有据。

这等处事不惊的气度激起了皇帝极大的兴趣,在几次相处后,隐隐有了纳妃之意。

02

在天子的斟酌下,武氏贵女被赐以婕妤的封号,婕妤是正三品,次于四妃和九嫔,初封得此称号者,只有那位“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新鲜出炉的武婕妤在众人的艳羡下,正式成为后宫的一员,看着皇帝送来的礼服和赏赐,瞧着眼下的住所,她在心里暗暗发誓,婕妤只是起点,身为则天大圣皇后的后人,她一定要戴上那顶后冠。

她小的时候父亲去世,就被当时还是皇帝的姑婆收养在宫中,没过多久那位女皇去世,她失去了庇护,索性之后当权者是武家人,她尚可在宫中有一席之地。

后来几经碾转,随着武三思和韦后的倒台,她沦落到如同宫女的位置。

她出生高贵、父亲是郡王,如果没有早逝、她就是封个县主也不为过,然而属于武家的时代已然过去,现在是李家当权,她这个没有封号的千金,即便出生再高,也是昨日黄花。

现在皇帝锐意进取,任用人才不拘一格,对武家众人也宽厚,这正是她的机会,她要成为这位君主的新宠,来实现她出人头地的梦想。

03

在皇帝的宠幸和武氏的争取下,她一路水涨船高,从婕妤升到昭媛,现在四妃已满,九嫔已是她能达到的高点,但她绝对不满足于小小的嫔位,至少要进封为妃。

皇帝也觉着次嫔之位不能显示他对美人的厚爱,在武昭媛的枕边风攻势下,他决定改革后妃制度,仿效高宗因四妃位满,为当时尚是昭仪的武后,特设“宸妃”之位。

在他的变革下,原“贵、淑、德、贤”四妃不在,改为“惠、丽、华”三妃,并封武氏为“惠妃”,为三妃之首、仅次于皇后。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天子改革绝非是一时兴起,而是为了给武昭媛更尊贵的地位,为了匹配那份独一无二的心意。

让众臣担心的是,皇帝今天可以不顾祖制,降四妃、升惠妃,万一哪天又心血来潮,觉着妃位委屈了心上人,想要封她为皇后,生了废后的心思,谁又能劝得住了。

不管众人的心思如何,皇帝在进封惠妃后,没有忘记她的家人,惠妃的母亲杨氏被封为郑国夫人,她的弟弟也分别加官进爵。

此等待遇直逼高宗武后,而武家终于一扫之前的颓气,又重新进入了上流圈层。

04

惠妃生下皇子后,取代皇后的心思欲加明显,王皇后是天子的原配,在皇帝尚是不起眼的郡王时,就追随左右,打理内务、称得上是贤内助,其兄更是助天子夺权立下了不少功劳。

按理说王皇后不仅是发妻,又和天子共患难,感情应该深厚,但她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没有生孩子,在后宫以子嗣论高低的地方,没有孩子就是最大的劣势。

皇后深陷无子的困扰,眼见惠妃一个接一个的生,自然无比焦虑,急病容易乱投医,此时皇后的兄长为她献策,请道士施法、做霹雳木,并装香囊,随身佩戴。

这相当于是巫蛊厌胜之术,宫中一向严厉禁止,但皇后顾不上许多,她急于要一个孩子,来维持中宫的体面和家族的荣宠。

很快皇后的所作所为就被有心人发现,并报告给皇帝,天子本就对这个糟糠之妻的感情所剩无几,只是勉强给几分正宫的颜面,听说了此事很是愤怒。

皇帝到皇后的住所探查,看着眼前诅咒自己的铁证,他异常震怒,这个愚蠢的女人,他还在世就想着当第二个武后,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05

在天子的雷霆之怒下,废后已是必然,就这样陪皇帝走过低谷的王皇后,最终没能和天子共享富贵,落了个废除名分、独居冷宫的凄惨下场。

那边厢是废后冷淡收场,这边厢惠妃却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大有烈火喷油、花团锦簇之势。

天子对惠妃始终荣宠不衰,眼下中宫缺位,便想封她为皇后,在一次朝会上,提出此事时,立刻遭到了臣下的反对。

众臣对于皇帝因私情废后本就不满,现在又因偏爱欲立后,更加无法认同,于是争先上疏皇帝,希望可以收回圣命。

看着众人苦口婆心的劝谏,天子不屑一顾,什么武家都是扰乱法纪、不顾纲常之人,什么太子并非惠妃所生,一旦惠妃封后必然会因私心过重而使东宫不安。

他所看重的女子必然配得上至尊的地位,即便有什么野心,他也会成全,大臣们无非是怕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才会做如此姿态。

不过面对朝廷上下一片的反对之声,他也不能我行我素、置之不理,他倒不怕遭臣下怨怼,而是不能因此让君臣离心。

后记:在大臣的坚持之下,皇帝最终没有封惠妃为皇后,不过他为了补偿名分的缺失,下旨在宫中给惠妃等同皇后的礼节,至此惠妃就成了无冕之后,独霸天下、无人能及。

有哪一部小说是说男主角穿越回唐朝李隆基时期,好像是附身在他孙子辈皇子身上,当时小时候就很经验,很

过去人民一般习惯称大儿子为大郎,二儿子为二郎,依次类推。如武大郎、武二郎。李隆基也是这种情况。由于他死后的谥号中中心字“明”,因此他又被称为唐明皇。 杨玉环生於巴蜀一小吏之家,从小失去双亲,随叔父在洛阳长大。她生性率真活泼,能歌善舞,通晓音律,加之相貌俊美脱凡,在洛阳芳名远播。一个偶然的机会,玄宗皇帝的十八子寿王李瑁对她一见钟情,不能自持。经咸宜公主牵线,寿王迅急迎娶杨玉环为寿王妃。作为小吏之女的杨玉环能嫁入皇家,可谓一步登天,而寿王又性情儒雅,风度翩翩,对她一往情深,可以说杨玉环是跃上了一个幸福甜美的人生境界。
如果说杨玉环仅以一位王妃的身份终其一生,那麼历史也许会对她忽略不记了。
就在杨玉环跟寿王卿卿我我的时候,玄宗皇帝的武惠妃去世了。失去宠妃的玄宗痛不欲生,神色恍惚,不再临幸后宫任何嫔妃。而当他的儿媳妇杨玉环如惊鸿一现,不期然闯入他的眼帘时,他竟心如撞鹿,情窦复开。他不相信人间会有如此国色天香的尤物,杨玉环青春洋溢的鲜活体态、杨玉环顾盼流媚的一笑一颦,深深地印在了他本以为已是一潭死水的心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作为一个帝王,想要哪个女人自是轻而易举。但玄宗深知杨玉环身份特殊,他若将杨据为己有,是违背伦理纲常的忤悖之举。玄宗食无味,寝难安,陷入了无法排解对杨玉环爱慕神往而又无奈越雷池一步的境况之中。高力士看在眼裏,巧施计策,以召杨玉环入宫中道观为道姑的名义,把杨玉环接到了宫中。而钟情音律舞蹈的杨玉环在与玄宗的接触中,发现玄宗擂鼓编曲样样精通,多才多艺,不由得万分崇敬。加之玄宗平易亲善,诙谐风趣,更让她领略到一个成熟男性的胸襟与魅力。对艺术的领悟与热爱,让他们有了最动听的共同语言,让他们的心彼此相依相近。
爱情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古往今来,帝王所以没有爱情,是被他们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身分约束住了。而杨贵妃与唐玄宗能产生爱情,就是因为他们心中多少忘了对方的地位与身分。在杨贵妃心中,唐玄宗多数时候不是皇上,而是一个爱她又被她爱的男人;她在唐玄宗的心中呢,也不是一个低眉敛目的普通嫔妃,而是一个活泼有个性,对艺术有著自己见解,用全身心爱著他的女子,这种爱与一般嫔妃对皇上一味顺服和曲意逢迎是不同的,这是出自内心有热烈的爱,所以杨贵妃的爱才深深打动了唐玄宗的心。所以,当杨玉环两次忤圣旨被放还出宫后,又两次被召回宫中,玄宗又封其为贵妃,统领后宫,行皇后职权。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也是两人深厚爱情的真实写照。
唐玄宗李隆基
少年英豪
唐玄宗(公元685-762年),名李隆基,又叫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从公元712年到756年在位,他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但从他开始唐朝也走上了下坡路,即从安史之乱开始,唐朝逐渐衰落下去。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处处果断得帝位
在奶奶武则天死后,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崇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在公元710年,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父亲李旦也和中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到公元712年,睿宗厌烦了做皇帝的生活,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但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开元盛世流芳百世
善用宰相
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唐玄宗还是有伯乐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条建议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对于皇亲国戚,姚崇也不进行照顾。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姚崇奏请玄宗批准后,惩办了王仙童。
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后是宋璟,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
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
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革新吏治
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武功也显赫
唐玄宗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前,北方边境已是危机四伏。在武则天做皇帝的初期,即公元68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的李尽忠利用当时的民族矛盾,煽动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占了营州。武则天派兵反击,结果失败。此后,在公元703年,安西地区的碎叶镇也被突厥攻占,致使丝绸之路最后断绝,严重影响了唐朝的声誉和外贸经济。
北方的领土在唐朝初年曾经统一,而且设置了单于、安北都护府,分别管辖长城内外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到了武则天主政以及做皇帝时期,突厥人经常骚扰边境,还攻占了蔚州(现在河北的蔚县)和定州(现在河北定县),迫使唐朝将安北都护府南迁。
兵制改革
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做准备。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对于军事不太重视,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恢复北、西疆域
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检田括户繁荣经济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间,唐玄宗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为经济抑制佛教
佛教在唐朝初年虽然没有被查禁,但发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别是对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发展没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来打击李姓,武则天对佛教采取了纵容态度,这使得佛教发展迅速。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侣们不仅在国家的包庇纵容下兼并土地,还极力逃避国家税收。和尚数目的大量增加,使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的人数减少,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在开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对于官员和僧尼的交往也进行禁止,这使佛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满足或的倒退
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后,又是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
口蜜腹剑李林甫
这个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从洛阳回长安,但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
玄宗很高兴,照计而行。后来,李林甫就找机会诬陷张九龄等人,终于使唐玄宗将这些敢于直言的宰相罢官,由他把持了朝政。李林甫掌权之后,凡是不听从他、不和他站在一起的人都要想方设法地陷害。李林甫嫉妒贤能之人,嘴里说的话很好听,但心里却阴险毒辣。所以,人们背地里说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夺儿媳宠贵妃
公元736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听人说他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氏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他招进宫里,杨妃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
为了掩盖自己夺儿媳的丑恶行径,唐玄宗让杨妃自己请求进宫做女官,住进南宫,又赐号太真。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妃子作为补偿。
这个时期的封建伦理观念还没有南宋末年朱熹理学出来之后那么严格,男女观念虽然是不平等,但对于女性的贞操观念和改嫁等方面还是比较宽容的,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压制是元朝之后的明朝和清朝。武则天之所以能做女皇,和这时的这种宽容的社会心理有关,所以,到了清朝末年,同样掌握国家政权的慈禧太后就不敢称女皇了,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后来,唐玄宗封杨妃为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但这时候没有皇后,所以杨贵妃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对她恩宠备至,还称赞她是自己的"解语之花"。爱屋及乌,有了杨贵妃的关系,杨氏一族开始飞黄腾达。所以,当时民间竟有了生小孩希望生女孩,将来入宫做妃子荣耀家族的观念。
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劲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玄宗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因为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而杨贵妃生在南方,喜欢吃这种东西。
有了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
杨国忠专权乱国
在妹妹的关系影响下,哥哥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二姐封为虢国夫人,三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可以说,唐朝的转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过失,但杨氏兄妹特别是杨国忠这个哥哥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为非作歹,也没有给妹妹带来好运,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归路。美丽并不是罪过,但美丽却是一个起因。
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在暴雨造成灾害时,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拿着大个的粟穗子给玄宗看,说雨大但没有影响收成。下边有的官员报告灾情,请求救助,他大发雷霆,命令司法机关进行严惩。杨国忠能力不高,但喜欢胡乱处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坏事却很在行,接受贿赂、拉帮结派等等应用自如。
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均田制在这个时期瓦解,税收急剧减少,但朝廷的花费却因为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而逐渐增多,国库入不敷出。政治的腐败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无赖之徒。这些人在后来玄宗发动的战争中不但没有夺得胜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
玄宗好战边疆再乱
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玄宗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
一是西边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开战后互有伤亡,损害了历来的和睦有好关系。二是西南的南诏国。由于边境将领的骄横跋扈,致使本该平息的冲突日益升级,结果唐朝征兵和南诏开战。先后战死、病死的唐朝兵达二十万之多。

【新长恨歌】沈香亭纪事   唐玄宗与表妹武惠妃

李白《清平调》三首探秘完稿后留题
【瓀玟】次玉的美石。《礼·玉藻》士佩瓀玟而縕组绶。《孔融诗》玟璇隐曜,美玉韬光。

【班阑】色彩纷杂、艳丽。宋 高承 《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班剑》:本汉朝服带剑,取五色班阑之义。

【鬓蝉】即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宋 晏几道 《更漏子》词:“钗燕重,鬓蝉轻,一双梅子青。”

【祧】《说文  新附》祭祀。

【鹣鲽】比翼鸟和比目鱼,指相爱的男女。

【菡萏】洪兴祖 补注《本草》云:芰荷,其叶为荷,其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垂思】思,音四。念也。《扬雄·甘泉赋》储精垂思。又悲也。《诗·小雅》䑕思泣血。《注》思,去声,䑕思,哀以思。

【紫玉箫】箫管用紫玉制成,故称。是仅见于唐代出土的一种名贵乐器。另,也是古曲名,宋代陈旸《乐书 俗部 石之属》:唐威宁中,张毅冢中得紫玉箫,古有紫玉箫曲也。后来演变成词牌,用以写离别伤怀之情。史传,唐玄宗精通曲律,尤擅箫管。

【卫夫人】卫灵公夫人南子,貌美。曾约见孔子,孔子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

【离宫】即沈香亭所在的兴庆宫。原名隆庆坊,唐玄宗为王子时居住十几年之久的旧宅。玄宗登基(712年)后,为避名讳而更名。内有隆水流经,亦改名龙池。这是唐玄宗独有的一座离宫,他曾在这里举行朝会、宴饮、休闲。此宫,也是武惠妃寿终之处,唐玄宗的伤心之地。

【诛韦后】710年7月21日(景龙4年6月20日),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女)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杀韦后与安乐公主等,拥其父唐睿宗李旦复位,被其父立为太子。712年(延和元年)八月,睿宗传位于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

【小妹】即玄宗的表妹武惠妃(699年-737年 38岁),武则天侄子恒安王武攸止之女。

【太白游采石矶】参看《新唐书  李白传》:天宝初,(白)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着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李白    长安酒肆饮别图
 

杨贵妃和李隆基的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小字玉环,道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市韩阳镇独头村)人。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有待查证)。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她原为玄宗第18子寿王之妃,后经大臣推荐,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后招入宫做女官,天宝四年封为贵妃,从此杨门一族权贵显赫。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南逃。途经马嵬坡,大将玄礼和部下认为杨家祸国殃民,怒杀杨国忠,迫使玄宗赐杨玉环自缢。贵妃死时,年38岁。 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庆)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所以问杨贵妃是哪里人,有说广西容县的,有说四川的,有说山西永乐的,莫衷一是。就我看到的《唐国史补》有言: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开元二十二载(734年)她被册立为李瑁的妃子,后又受令出家,天宝四载(745年),杨氏正式被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西逃四川,杨氏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参考资料:

http://www.yapage.cn/lsrw/24.htm

讲唐玄宗时期唐朝历史的书

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李隆基(685.09.08-762.05.03),唐朝皇帝,712年9月8日至756年8月12日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玄宗在位后期爆发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国势走向衰落
少年英豪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
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荣登大宝
在奶奶武则天死后,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在公元710年,
李隆基题跋像
[1]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唐玄宗)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父亲李旦也和中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到公元712年,睿宗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于是毅然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编辑本段开元盛世
任用宰相
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唐玄宗还是有伯乐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张说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姚
李隆基头像和墨迹
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事要说”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事要说”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对于皇亲国戚,姚崇也不进行照顾。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姚崇奏请玄宗批准后,惩办了王仙童。 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后是宋璟,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 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 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革新吏治
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
李隆基吹萧像
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武功显赫
唐玄宗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前,北方边境已是危机四伏。在武则天做皇帝的初期,即公元68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的李尽忠利用当时的民族矛盾,煽动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占了营州。武则天派兵反击,结果失败。此后,在公元703年,安西地区的碎叶镇也被突厥攻占,致使丝绸之路最后断绝,严重影响了唐朝的声誉和外贸经济。 北方的领土在唐朝初年曾经统一,而且设置了单于、安北都护府,分别管辖长城内外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到了武则天主政以及做皇帝时期,突厥人经常骚扰边境,还攻占了蔚州(现在河北的蔚县)和定州(现在河北定县),迫使唐朝将安北都护府南迁。
兵制改革
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做准备。这主要是对
明皇调马图
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对于军事不太重视,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恢复北、西疆域
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检田括户繁荣经济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间,唐玄宗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为经济抑制佛教
佛教在唐朝初年虽然没有被查禁,但发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别是对道教的
清平调图轴
[2]提倡,使得佛教的发展没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来打击李姓,武则天对佛教采取了纵容态度,这使得佛教发展迅速。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侣们不仅在国家的包庇纵容下兼并土地,还极力逃避国家税收。和尚数目的大量增加,使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的人数减少,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在开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对于官员和僧尼的交往也进行禁止,这使佛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编辑本段盛世危情
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后,又是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
口蜜腹剑李林甫
这个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从洛阳回长安,但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 玄宗很高兴,照计而行。后来,李林甫就找机会诬陷张九龄等人,终于使唐玄宗将这些敢于直言的宰相罢官,由他把持了朝政。李林甫掌权之后,凡是不听从他、不和他站在一起的人都要想方设法地陷害。李林甫嫉妒贤能之人,嘴里说的话很好听,但心里却阴险毒辣。所以,人们背地里说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夺儿媳宠贵妃
公元736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听人说他和武惠妃的儿
《张果见明皇图》(局部)元·任仁发绘
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氏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他招进宫里,杨妃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 为了掩盖自己夺儿媳的丑恶行径,唐玄宗让杨妃自己请求进宫做女官,住进南宫,又赐号太真。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妃子作为补偿。 这个时期的封建伦理观念还没有南宋末年朱熹理学出来之后那么严格,男女观念虽然是不平等,但对于女性的贞操观念和改嫁等方面还是比较宽容的,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压制是元朝之后的明朝和清朝。武则天之所以能做女皇,和这时的这种宽容的社会心理有关,所以,到了清朝末年,同样掌握国家政权的慈禧太后就不敢称女皇了,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后来,唐玄宗封杨妃为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但这时候没有皇后,所以杨贵妃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对她恩宠备至,还称赞她是自己的"解语之花"。爱屋及乌,有了杨贵妃的关系,杨氏一族开始飞黄腾达。所以,当时民间竟有了生小孩希望生女孩,将来入宫做妃子荣耀家族的观念。 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劲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玄宗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因为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而杨贵妃生在南方,喜欢吃这种东西。 有了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
杨国忠专权乱国
在妹妹的关系影响下,哥哥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
唐明皇与杨贵妃
为韩国夫人,二姐封为秦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可以说,唐朝的转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过失,但杨氏兄妹特别是杨国忠这个哥哥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为非作歹,也没有给妹妹带来好运,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归路。美丽并不是罪过,但美丽却是一个起因。 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在暴雨造成灾害时,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拿着大个的粟穗子给玄宗看,说雨大但没有影响收成。下边有的官员报告灾情,请求救助,他大发雷霆,命令司法机关进行严惩。杨国忠能力不高,但喜欢胡乱处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坏事却很在行,接受贿赂、拉帮结派等等应用自如。 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均田制在这个时期瓦解,税收急剧减少,但朝廷的花费却因为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而逐渐增多,国库入不敷出。政治的腐败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无赖之徒。这些人在后来玄宗发动的战争中不但没有夺得胜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
玄宗好战边疆再乱
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玄宗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 一是西边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开战后互有伤亡,损害了历来的和睦友好关系。二是西南的南诏国。由于边境将领的骄横跋扈,致使本该平息的冲突日益升级,结果唐朝征兵和南诏开战。先后战死、病死的唐兵达二十万之多。编辑本段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禄山起兵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唐军抵抗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长安失守 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 上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洛阳。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负责守卫洛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可是因为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唐室处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后,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由于地势之险,唐室本可利用此一优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可是由于唐玄宗与杨国忠想尽快平定乱事,迫其领20万大军出战,最后以失败收场。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失陷在即。唐玄宗于六月十三日凌晨逃离长安,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不发,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杨国忠被乱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 肃宗即位 太子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
明皇纳凉图
场“有计划的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区),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禄山被杀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庆绪杀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同年,长安为唐军收复,安庆绪自洛阳败逃退据邺(今河南安阳),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范阳史思明。 思明复叛 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史思明,安庆绪谋除史思明,史思明遂以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唐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 唐廷对史思明不放心,策划消灭他,不料计划外泄,史思明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 思明称帝 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为郭子仪等统兵20余万所围困,后增至60万。次年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九节度使之60万军,其围遂解。宦官鱼朝恩谗毁,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 平定乱事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五月,唐玄宗驾崩,十三日后,肃宗崩;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廷任命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编辑本段后世评价
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
明皇窥浴图
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1)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4)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持续8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从此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5)唐玄宗为唐的高度繁荣起过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给唐朝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他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重要历史人物。陈玄礼郭子仪 李光弼许远 张巡 颜杲卿 鲁灵张介然。

需要一些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书籍.

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的欢欣,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四川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上吊自尽。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女人是人类的风景,美女是风景的花朵。杨玉环是一朵含露的牡丹,媚魂、高贵华丽、仪态万方。
武惠妃因鬼祟勾魂暴死,唐明皇极度悲痛,他在寂寞中自嚼苦果,渴望着新的爱情燃烧。华清宫偶遇杨玉环,唐明皇的目光微妙地和她触到了一起,明皇朝她微微一笑,玉环的脸便宛如初绽的牡丹一样绯红了。杨玉环的美丽与柔媚,使唐明皇寂寞的心灵震惊了:一丝几乎看不见的笑隐隐地浮在他的脸上,她那么天真,清新得像春天早晨的微风,又那么慧洁,像月光下的花朵。自从见到杨玉环,唐明皇觉得自己心中似乎开朗了,犹如一缕阳光从云层中透出。李隆基回到宫中,坐在明亮的蜡台前,没有睡意。杨玉环的身影清晰地在他眼前晃来晃去,像池塘莲荷中的花影,那么婀娜,那么神秘,她似乎就站在他的身旁,红唇皓齿,一笑一颦都那么璨然。
唐明皇在妹妹玉真公主的帮助下,见到了杨玉环。他顾不得纲常伦理,技艺房中,疯狂的抱住她……他不满足肉体的占有,还要征服美人的心灵,在高力士、玉真公主的策划下,杨玉环离开了寿王李瑁,进了太真观当了女道士。她与皇帝的偷情几近公开,心里也渐渐爱上了这位英俊、威武而又多情的老皇帝。
美丽的女人哪,确实是男人的生命之酒、岁月之盐,因为有了她们,男人的生命才放出光采,男人那背负着沉重世界的岁月,才滋味万千,轻松活泼,多姿多彩。你看李隆基,他身着便服,迎着微风,潇洒地走着,脚步轻快健捷,花香与身旁杨玉环身上散发的芬芳刺激他正走向衰老的生命,似乎有一颗饱满的种子正在他的身上萌发,他感到自己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开始膨胀起来,像脚下被春天的幼芽所拱起来的泥土。生命的冲动又一次回到他的心中,像春风中的蓿草,唐明皇感到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下重新萌发了绿意。玉环的存在使得明皇的生命大放异彩,他觉得他在为贵妃而活着。只要玉环在自己面前,哪怕是说说话,或者只要看着她那丰艳雍容的仪态。她那媚人的微笑,她那亮丽柔嫩的雪白肌肤,尤其是那对又大又黑又亮的眸子,总是闪烁出纯洁而又聪颖的善解人意的光芒——只要有这一些就够了。要知道,他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位红粉知己啊!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明白了玉环在自己心中的位置,他爱玉环,这种爱有时甚至超越了欲望的成分,而渐渐升华为一种情的纯净。有了玉环,明皇的生活中才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光明。那棵武惠妃过甜过腻的情爱中老去的生命之树,突然间又抽出了最嫩的青芽,绽开了最灿烂的花蕾。

揭秘:多情唐玄宗与武惠妃罕为人知的一段情史

导语: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也悲伤了好一阵子。但被武惠妃搅乱的后宫却始终混乱不堪。不久,武惠妃的儿媳杨玉环,又要被风流李三郎扒灰了,李隆基又要上演“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老牛吃嫩草”的黄昏不伦之恋的大戏了。

 艳美武惠妃搅乱了唐玄宗的后宫

年轻时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李隆基和他同样英明神武的曾祖父唐太宗李世民不仅登基的方式如出一辙,而且创建了中国历史上同样辉煌繁盛,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但不同的是,李世民有幸娶到了后世交口称赞的天下第一贤后长孙氏,使得李世民的后宫成为史上最温馨的后宫;而李隆基却不幸遇人不淑,娶到了姿色艳美却搅乱后宫的惠妃武氏,使得李隆基的后宫成了始终混乱不堪的后宫。李隆基的后宫与其祖唐高宗李治的后宫极相似。窃以为,李隆基后期的怠政和享乐,就与武惠妃有很大的关系。

武惠妃(公元699年-737年),父恒安王武攸止,母杨氏;她是武则天的孙侄女,因其父武攸止早逝,得到武则天庇荫的武氏自幼长于宫中,武惠妃长大后姿色艳美,能歌善舞。她遗传了祖姑母武则天的美丽、聪明、但也继承了她的多疑与阴狠。玄宗即位后,纳武氏为妃并对其格外宠爱。武氏恃宠生骄,不但轻视其他妃嫔,就是入谒皇后,也多有失礼。

唐玄宗的皇后王氏,同州(今陕西大荔)人,梁冀州刺史王神念的后裔。李隆基为临淄王时纳为王妃,曾参与“唐隆政变”诛韦氏密谋。李隆基即位,册立王氏为皇后。王皇后受册以后,始终未产一男,因玄宗生性风流,皇后未免色衰爱驰。而此时的武妃宠倾后宫,入谒时目中无人,王皇后实在看不过去,不免当面呵斥。武氏隐怀忿恨,遂在玄宗面前搬弄事非,玄宗动怒,趋入正宫斥骂皇后,且说要即日废后。皇后泣下道:“妾不过得罪嫔妃,陛下为何动怒,既使陛下不念结发旧情,独不记妾父脱紫半臂易斗面,为陛下作生日汤饼么?”玄宗听言,触动良心,遂不提废后之事,一搁数年。

起初,武妃数次流产,后来陆续生下两子一女,三个孩子都长得姿容端丽,却全数夭折,这让玄宗感到十分哀伤。后来武妃又生下儿子寿王李瑁(即后来娶杨玉环者),但因为害怕孩子夭折,玄宗命其兄宁王李宪(即李成器)在藩邸代养李瑁,并由宁王妃元氏亲自哺乳。后来不但寿王李瑁顺利成长,而且武妃又相继生下一子两女,即盛王李琦、咸宜公主、太华公主。武妃既得生男,越发骄恣,常在玄宗面前诬陷皇后。玄宗又起废后之意,故与秘书监姜皎密议,欲以皇后无子为借口废之。不料姜皎泄密,玄宗大怒,将姜皎流放致死。

王皇后害怕废后,其兄太子少保王守一为了补救,找左道僧明悟,在府中祭南、北斗、刻霹雳木,上书天地和玄宗名讳,让皇后合而佩戴,且祝祷道:“佩此有子,当与则天皇后比。”宫闱之中,耳目众多,有人向武妃告密,玄宗闻之,骤入中宫,果在皇后身上搜出巫蛊厌胜证物。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玄宗赐死王守一,又下诏废王皇后,封武氏为惠妃。是年冬十一月,王皇后忧死于冷宫。

武惠妃陷死皇后,遂想继立。而玄宗对武惠妃的宠爱,亦始终不衰,又想立她为皇后,便令群臣集议。御史潘好礼上疏表示武惠妃的远房叔公武三思与远房叔父武延秀都是干纪乱常之人,世人所共恶之;且太子李瑛不是武惠妃所生,而武惠妃自己也有儿子,一旦以武惠妃为皇后,恐怕她会基于私心而使太子的地位不安。此时的李隆基尚未完全昏聩,听从了潘好礼的奏疏,没有立武惠妃为皇后。但武惠妃在宫中的礼秩,一如皇后。

武惠妃不能为后,又想谋立儿子寿王李瑁为储君。寿王非嫡非长,是玄宗三十子中的第十八子,武惠妃又不是皇后,况且,早在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玄宗就已立赵丽妃之子李瑛为太子了。要想改立储君,首先要设法废去太子,这谈何容易。

唐玄宗在宠幸武惠妃以前,曾经宠幸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她们分别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后因武惠妃得宠,三妃相继失宠。于是李瑛、李瑶与李琚兄弟常为母亲失宠而不乐,且在一起议论,多有怨言。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深知武惠妃想废太子李瑛,而立寿王李瑁的心思,为了私心利益,每日观察李瑛短处,并将一切不利于太子的话向武惠妃报告毁谤。由是,武惠妃在玄宗临幸时且哭且诉:“太子结党,想要谋害妾母子,而且还指责皇上。”玄宗听信了武惠妃的蛊惑,大怒,即召宰相,欲废太子。中书张九龄以历史上的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故事劝谏玄宗不能废太子,玄宗听罢默然,此事遂作罢。

武惠妃深恨张九龄,欲必除之。黄门侍郎李林甫揣摩惠妃的心意,时常说寿王的好话,惠妃对他相当器重。由是,武惠妃与李林甫串通一气,内外排挤。不久,张九龄被罢官,由李林甫取代其位。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杨洄再次向武惠妃构陷三位亲王,说他们三个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共谋异事。武惠妃便设计派人去召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而他们也答应了。武惠妃接着又告诉唐玄宗:“太子跟另外两个王爷要谋反了!他们穿铁甲进宫了!”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此时贤相张九龄已罢官,便找宰相李林甫商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等应该干预的。”玄宗便下定决心,废三王为庶人,并赐薛锈死。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

自陷害三王后,武惠妃多次见到他们的鬼魂,因此惊恐害怕成疾,大病不起。请巫师作法事,请和尚作佛事,并为他们改葬,甚至用处死的人来陪葬,都没有用。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武惠妃因惊怖过度而亡,享年三十八岁。可怜武惠妃,虽美艳而阴狠,却谋夺皇后位和谋改储君皆不成,且冤死皇后和三王,以至死时因恐怖而变得瘦骨嶙峋,以至李隆基都不敢探视。她过世后,鬼魂作祟的事也自然消失了。

唐玄宗之子李琮请示是否需要按照皇后丧仪,让所有皇家子女服丧,唐玄宗没有准许,而是沿用妃嫔丧仪仅让其亲生子女服丧。死后虽追赠她皇后之位,谥曰贞顺皇后,葬于敬陵,并立庙祭祀,然其构陷王皇后,谋害三皇子之事人尽皆知,乾元年间,被唐肃宗废去一切皇后祠享。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也悲伤了好一阵子。但被武惠妃搅乱的后宫却始终混乱不堪。不久,武惠妃的儿媳杨玉环,又要被风流李三郎扒灰了,李隆基又要上演“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老牛吃嫩草”的黄昏不伦之恋的大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