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次污染物:又称“原生污染物”,是由污染源直接或间接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如排入洁净大气和水体内的化学毒物、病毒等,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2、二次污染物:也称“次生污染物”,由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在环境中演化而成的新污染物,往往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3、空气污染:室外大气中大量存在诸如尘埃、烟雾、煤气、气味、烟气或蒸汽等一种或多种沾污物,其特性及持续时间足以损害人类的健康或动植物的生活;

4、放射性污染:由放射性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的是主要污染物是核工

化学小报

初三化学手抄报写什么内容

以下全是初中化学内容。

你根据你自己的需要摘抄。根据你的排版摘录就可以了。

(至于画图的内容,这个你自己考虑。画一些物质的结构式是个不错的选择。)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三、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煤和汽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四、 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五、 能源1.化石能源 2.氢能 3.太阳能 4.核能这些能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 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 属 活 动 性 依 次 减 弱二、金属材料1.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 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2.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2Mg+O2==2MgO 2Cu+O2==2CuO 金属与酸反应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属与溶液反应2Al+3CuSO4==Al(SO4)+3Cu Cu+ Al(SO4)==Cu(NO3)+2Ag 四、金属资源的利用 1.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 3.设备:高炉 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 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2.防止铁生锈地方法:1.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3.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 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举手之劳,采纳吧。

By ◆◇「 Sprite 」。

化学手抄报设计

朋友:给你提供一些化学手抄写报相关材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这些内容应该可以排8开了. 一: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二:其它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 (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 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 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 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 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2)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 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 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 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状态 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蓝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铜绿):绿色固体 黑色固体:碳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CuSO4)、氯酸钾、氯化钾、氧化镁、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锌 紫黑色:高锰酸钾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FeSO4) 32、要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3、由双原子构成分子的气体:H2、O2、N2、Cl2、F2 34、下列由原子结构中哪部分决定: 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②、元素的分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④、元素的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⑤、相对原子量由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35、学过的有机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 36、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1)五个不改变:认宏观看元素的种类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从微观看原子质量。

生活与化学手抄报的资料

化学与生活的小论文(1)生柿子为什么有涩味 不管是生在北方,还是南方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那就是在柿子树上已经红得象火一样的柿于却还不能吃。

一尝,它还很涩口。这是柿子还没有完全成熟吗?是的,但是如果柿子完全熟了,那就不利于人们收摘,运输和贮存了。

因此,人们往往是在柿子已经变成红色的时候就把它摘下来,放上一段时间,它就成了又香又甜的柿子了。 那么,为什么柿子会涩口呢? 原来,这是因为生柿子含有鞣质(又叫单宁),它是使柿子带涩味的原因。

为了把生柿子的涩味去掉,人们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想出了许多办法。人们有的用稻草或者松针叶子把柿子一层一层盖起来,或者把它和梨一起埋在叶子中,过上一段时间,柿子的涩味就没有了,有的人们就直接用热水把柿子一烫,柿子的涩味也自然除去。

现在人们采用了“二氧化碳脱涩法”,实际上就是对以前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人们把柿子密闭在一个室内,增加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氧气的浓度。

这样一来,柿子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而是在缺乏氧气的条件下呼吸。生柿子在缺氧呼吸的条件下,内部会产生乙醛、丙酮等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能将溶解于水的鞣质变成难以溶解于水的物质,于是柿子吃起来再没有涩味了,而是又香又甜的了。 如果你也有几个生柿子想“脱涩”的话,可将它放在塑料袋内,把袋口扎紧。

一般,过几天后,也可以达到脱涩的目的。金黄色的香蕉怎样来 在遥远的北方的同学,也可以吃到南方可口的又香又甜的香蕉了。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我们知道,香焦是南方的特产,它生性娇气,碰不得,搞得不好就会成批腐烂,而且生摘下来的香蕉又不会自动地成熟,这可怎么办呢? 先不着急,首先香蕉有成熟后易被弄坏腐烂的缺点,所以为了从路途遥远的南疆将香蕉运到四面八方,电子商务资料库1'(8.5).',')*"-人们不能等香蕉熟透了再采摘,而是在香蕉未熟透的情况下采收的。这时的香蕉皮是青绿色,体内的大量淀粉还未变成葡萄糖与果糖,所以“身板”很硬朗,碰碰撞撞也不在乎。

这种香蕉便于长途运输。 运到目的地的香蕉,仍是青皮硬肉,味儿既涩嘴又不甜,当然不能到市场上去卖。

等它自己熟嘛,可不行。当然,人们自会找到办法。

香蕉已从树上摘下,它自己已经失去了使自己成熟的能力。 于是,人们找到了一种办法。

他们把气体乙烯(C2H4)通入装香蕉的仓库内,它会使香蕉体内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增强,水溶性的鞣质凝固起来。同时,果皮中的叶绿素销声匿迹,青绿色的香蕉变得黄澄澄的惹人喜爱。

果肉也变得柔软了,还散发出一种芳香气味。香蕉成熟了! 乙烯不仅能催熟香蕉和别的水果,它还能叫橡胶多产橡胶乳、烟叶提早成熟呢。

它真是一种神奇的气体。 “捞糟”为什么是甜的 生活在南方的同学一定知道什么叫做“捞糟”,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甜酒。

它虽然有酒的芳香,却不是酒。它是人们用懦米或籼米做成的。

我们知道,大米是我国人民的一种主要食粮。大米中除了含有7%左右的蛋白质外,它的主要营养成分是77%的淀粉。

这些淀粉是供给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当我们把大米煮成米饭后,趁温热时和上做酒酿用的酒药(俗名叫酒曲),加上盖,保暖将近一天后,打开一看,味道变了,味道又甜又醇,十分可口。

这就是南方所称的甜酒了。 为什么大米饭加上酒药后就成了甜酒呢? 我们知道,淀粉和葡萄糖等糖类物质都属于碳水化合物,它们在分子组成上有共同之处。

淀粉的分子是由许许多多的葡萄糖小分子联结而成的。 在酒药中含有促使淀粉水解的淀粉酶,它能使淀粉变成有甜味的麦芽糖,淀粉酶在人的唾液中也存在,当我们将米饭在嘴中嚼得久一些,也会觉得有甜味,这就是淀粉转化为麦芽糖了。

在做酒酿时,麦芽糖又在药酒中含的麦芽糖转化酶的帮助下,转化为葡萄糖,另有一部分发酵成酒精。这样,原来淡而无味的大米饭,就变成了甘甜芳香的甜酒了。

(2)“闻着臭,吃着香” 臭豆腐是广大人民喜爱的一种食品。“闻着臭,吃着香”是臭豆腐的特有风味。

越臭的臭豆腐,吃起来越香。没有吃过臭豆腐的同学一定不可能想象,为什么那么臭不可挡的臭豆腐却有着那么多的食客?你如果捏着鼻子,硬着头皮去勇敢地一尝,那你肯定不会问为什么了。

原来臭豆腐虽奇臭,但却鲜美异常,难怪它臭味挡不住了。 臭豆腐的制法是:先用大豆加工成含水量较少的豆腐,然后接人毛霉菌种发酵。

臭豆腐都是在夏天生产的,此时发酵温度高,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比较彻底。蛋白质分解后的含硫氨基酸还进一步分解,产生了少量的硫化氢气体。

硫化氢有刺鼻的臭味,因而臭豆腐闻起来有服浓烈的臭味。 又由于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得比较多,比较彻底,臭豆腐中就含有了大量的氨基酸。

许多氨基酸都具有鲜美的味道,例如味精的成分就是一种氨基酸,叫麸氨酸。因此臭豆腐吃起来就无比的鲜美可口,芳香异常了。

臭豆腐还是一项中国的专利产品呢!许多著名的名吃都与臭豆腐有关,例如油炸臭豆腐就是特别有名的小吃。醇母与发酵粉的较量 在我们的生活中,制作糕点、馒头等的面团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发醇粉进行。

求化学小报的文字素材

一次污染物 又称“原生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或间接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如排入洁净大气和水体内的化学毒物、病毒等。

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二次污染物 也称“次生污染物”。

由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通常称“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演化而成的新污染物。往往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水蒸气相遇而生成的硫酸雾,其 *** 作用比二氧化硫强十倍;发生光化学烟雾时,所产生的臭氧、甲醛和丙烯醛等二次污染物,对动植物和建筑材料有较大的危害。 空气污染 [air pollution] 室外大气中大量存在诸如尘埃、烟雾、煤气、迷雾、气味、烟气或蒸汽等一种或多种沾污物,其特性及持续时间足以损害人类的健康或动植物的生活。

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空气中某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形成危害动、植物,影响其生存的现象。大气中C0、NH3、SO2、H2S、Cl2、03和N02等物质的正常含量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对动、植物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但19世纪以来,由于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上述物质大量排入大气,使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影响到动、植物生命活动乃至人体健康。 污染物的来源 有的来自自然界(如火山喷出的烟灰),有的来自人类活动,其中工业、交通运输产生的废气是主要的污染源。

可转变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放射性污染 由放射性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的是主要污染物是核工业企业的排放物,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沉降物及自然界宇宙射线、放射性矿藏和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等。

可通过食物链或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 重金属污染 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如日本的水俣病和痛痛病分别由汞污染和镉污染所引起。

其危害程度取决于重金属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存在的浓度和化学形态。 排气污染 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引起的空气污染。

主要有害气体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等。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等。

因汽油品种、汽车载重量、发动机性能、道路状况、气象条件等因素,其数量和种类不同。由于汽车的排气高度处于人的呼吸带,故排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射频污染 射频电磁辐射(发射频率为3千赫至3*105兆赫)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常见的污染源为高空电视传播发射塔、中短波及微波发射设备、高频加热设备及短波或超短波理疗机等。

土壤污染 因受污染而使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污染物主要来自污水灌溉、施药、施肥、堆放(或填埋)废物及大气沉降等。

既有碍于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又影响人类的健康。 白色污染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水污染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

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其中泡沫污染性很强。 环境污染: (environmental pollution)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

简言之,环境因受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了原有性质或状态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例如大气变污浊、水质变差、废弃物堆积、噪声、振动、恶臭等对环境的破坏都属环境污染。

由于环境污染,从而导致日照减弱,气候异常,山野荒芜,土壤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生物物种绝灭等。 环境污染的实质是人类活动中将大量的污染物排入环境,影响其自净能力,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说明:大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当环境被破坏的不能自净、自我修复,的时候就造成了环境污染。

当心化学污染危害食品安全 由于环境污染而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是环境对食品的污染,为了解食品污染问题,让我们听听专家的说法。 食品污染指什么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在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和动物饲养、兽医治疗)、加工、包装和贮运过程中非故意加入食品中的物质,包括环境污染和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如霉菌毒素)。

其中由于化学有机污染物的慢性长期摄入造成的潜在食源性危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霉菌毒素、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某些致癌和致突变物(如亚硝胺等)以及工业污染物,如人们所熟知的二恶英等。 人类面临哪些污染 在“激素海洋”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首推具有蓄积性的农药和化学杂质如二恶英等物质。

这些物质在鱼类身体中聚集量最高,它们随雨水流入海洋,最终在大鱼吃小鱼的食物链富集在海洋上层的大鱼体内,人吃了这样的大鱼,这些化学药物会在人体内产生更大的聚集,危害人体健康。 吴永宁介绍,近年来,我国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使用量也在增加,无论是人工合成的还是天然合成的农药(包括代谢产物)对人类健康都有潜在危害,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这些。

化学手抄报

我给你思路吧那么多 我给你打完估计需要2个小时呢第一,介绍它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第二,它们的电子结构示意图(质子,中子,电子)第三,得失电子的强弱第四,分别都能有的化合价,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第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性质 酸性的强弱第六,在大自然中多以什么方式存在第七,一些特殊的反应,化学书上的或者考试中遇到的第八,相关的资料,特别是越新颖的越好 比如说考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生活中有关的,与科学技术相关的。

一切与它相关的都可以写上。版面就要你自己设计了相信你认真完成了这次的作业你的化学成绩会突飞猛进 前提是你要认真的完成可别偷懒哟。

化学小报初三内容有哪些?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学手抄报

具体做法如下:1、首先要做一个手抄报,首先要确定的是手抄报的主题,这一页的手抄报内容主要是体现大的科技、教育、时事新闻,还是小的校园生活、日常小知识,一份好的手抄报要有一定的主题,这样累积起来的素材会比较吸引人,在主题确认的情况下分配小板块,这样更有条理。2、要确定了手抄报的主体,那么需要去查找相关素材,由于受到纸张篇幅的限制,一些较长的素材要自己将其缩减,最好能将素材摘录出来,多选一些,然后再根据篇幅排版筛选。3、有了素材之后就要考虑手抄报的排版问题,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取一张草稿纸,结合选择的一些素材先将大概的分块划好,然后初步看看划区是否合理,可以根据喜好调整。4、手抄报的插图之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根据内容主体选择合适的插图,这些插图可以自己动手画或采用裁剪黏贴的方式,根据要求选择,尽量做到贴合主题、排布匀称。5、素材、排布、插图都准备好了之后,可以先取一张草稿,将这些原先安排好的内容先填入,做出第一版的手抄报初稿,然后根据草稿的效果,再调整修改;可以反复修改几次,尽量做到自己满意。

6、定稿之后,然后重新拿一张纸,将草稿的内容仔细的誊写到新的纸上,完成一张成稿的手抄报,这个是最终效果,将原来设想好的字体、颜色、插花、书写方向等多方面细节都录入,完成一张精美手抄报。

我要办题目叫《溶液与化学》的手抄报,请大家提供一些相关的素材,急用,谢谢!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溶液是混合物。物质在常温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因此溶液也有三种状态,大气本身就是一种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混合物常称固溶体,如合金。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液体溶液包括两种,即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溶液和不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溶液。所谓胶体溶液,更确切的说应称为溶胶。其中,溶质相当于分散质,溶剂相当于分散剂。在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盐水、空气

按聚集态不同分类:

气态溶液:气体混合物,简称气体(如空气)。

液态溶液:气体或固体在液态中的溶解或液液相溶,简称溶液(如盐水)。

固态溶液:彼此呈分子分散的固体混合物,简称固溶体(如合金)。

读法:一般读作“某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酒精可读作“乙醇的水溶液”

说明:如果溶剂是水,可以简称为某溶液

如“乙醇的水溶液”可以叫做乙醇溶液

如果两种液体互溶,有水则以水为溶剂,否则以质量大的为溶剂

1.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3.两种液互溶时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1]。

4.两种液互溶时溶,若其中一种是水,一般将水称为溶剂。

5.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通常把液体叫溶剂。

其中,水(H2O)是最常用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汽油、酒精、氯仿、香蕉水也是常用的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溶液的性质:

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

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对一切溶液适用)或降低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须升高温度,如石灰水)、蒸发溶剂(溶剂是液体时)能转化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对一切溶液适用)或升高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降低温度,如石灰水)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溶液的形成

溶液形成的过程伴随着能量、体积变化,有时还有颜色变化。溶解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变化,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离散,这个过程需要吸热以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同时增大体积;二是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的结合,这是一个放热过程同时体积缩小。整个过程的综合情况是两方面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