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舍利弗智慧第一

利弗,又称舍利子。率众弟子皈依了佛教。

2、目犍连神通第一

目犍连,又称“摩诃目犍连”、“大目犍连”、“目连”等名。皈依佛陀。刻苦修行,修得非凡的神通本领。

3、阿那律天眼第一

阿那律,意为“如意”、“无贪”、“无灭如意”。随佛陀出家。

4、阿难陀多闻第一

阿难陀,简称难陀,意为“庆喜”、“欢喜”。皈依佛陀。

5、罗睺罗密行第一

罗睺罗尊者,又译为“罗睺罗”、“罗云”等名。

佛陀十大弟子

分别为:摩诃迦叶、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舍利弗、罗睺罗、阿难陀、优婆离、阿尼律陀、迦旃延。

佛陀的“十大弟子”相传是释迦牟尼的十大主要门徒。在释迦牟尼的众多弟子当中,其中有十位是最著名的,他们道行最出众,各有一方面的独特专能,并因此得到佛陀的赞许和众僧的拥戴,成为原始佛教教团的中坚力量。

佛陀十种德号

佛陀是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圆满成就的佛陀,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至高无上、无与伦比。

的境界,所以诸“佛”都有十个称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有时分别作 无上士及 调御丈夫) 、天人师、佛、世尊。佛有五眼、六通、十力、十八不共法,佛身有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等,大乘佛教称佛还具有三身、四智、十种大乐、十八大空等。

佛陀十大弟子是谁 释迦牟尼座下十位本领非凡弟子

佛陀十大弟子是释迦牟尼在世时身边的十位弟子,他们各显神通,有自己专属的领域。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的弟子,跟随佛陀长达40余年,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与舍利弗一起被称为“双贤”。摩诃迦叶是佛陀衣钵的继承者,堪称头陀第一。

佛陀十大弟子 :舍利弗、目犍连、阿那律、阿难陀、罗睺罗、摩诃迦叶、迦旃延、富楼那、优婆离、须菩提

一、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智慧猛利,能解决诸疑,在佛陀十大弟子中号称智慧第一。舍利弗跟随佛陀达40余年,辅助佛陀弘法度生,对佛陀教法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后,他不忍看到恩师佛陀涅槃,请求先佛入灭,得到了佛陀的允许。入灭时,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同他的80老母见了最后一面,并为故乡人民作了最后一次说法,然后安祥进入涅槃。

二、目犍连——神通第一

摩诃目犍连,神足轻举,能飞遍十方,故称神通第一。目犍连出家后,刻苦修行,修得非凡的神通本领。他曾以神通力量识破了莲花色女的诱惑,得到了佛陀的极大嘉许。目犍连积极地辅助佛陀弘法度生,是佛陀一生弘法的重要助手。因此,佛陀称他与舍利弗为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双贤”。

三、摩诃迦叶——头陀第一

摩诃迦叶,行十二头陀,能堪苦行,故称头陀第一。迦叶皈依佛教后,虽然成了佛陀弟子,但从不住在僧团中,他认为僧团中的生活太优裕,不宜修出世法门,总是独自一人在深山野外,坟辨、尸骨旁修禅打坐。迦叶长期修此苦行,从不懈怠,佛陀也十分信任他,称赞他是未来佛法的真正住持者,并把衣钵传授给他。

四、阿那律——天眼第一

阿那律,又作阿尼律陀。得天眼,能见十方世界,故称天眼第一。有一次,阿那律听佛陀说法,因疲倦打起瞌睡,佛陀发觉后,严厉地批评了他。为此,他深感惭愧,发誓从此不再睡觉,精进修道。经七日七夜,他的两眼便熬瞎了。佛陀得知此事,非常怜悯他,就教他修定。他遵照佛的教导,终日不怠,勇猛精进,终于心眼大开,修得天眼通。

上一页 0 /3 下一页

佛陀十大弟子之须菩提有什么故事

须菩提的故事

须菩提是佛陀坐下十大弟子之一,关于须菩提的故事也数不胜数。而须菩提的故事中最令人觉得传奇的便是须菩提出生时所发生的事情。

佛告须菩提

相传在须菩提尊者降生的那天,家中所有的财宝与用品全都不见了。因此一家人都非常的焦急忧虑,于是之后连忙请了相师算卦。而算卦之后的相师则告知须菩提的家人,这是大吉。将来须菩提不会被世间的名利所束缚,因此须菩提被取名为“善吉”。而在须菩提长大后果然与众不同。须菩提自小聪慧过人,并且无视身外之物。经常将自己身上的财物赠送给路边乞讨的人,甚至会将自己身上穿的衣物捐赠于人,而自己则穿着短衣短裤回家。

父母对须菩提这种做法非常不满,但是须菩提却从未想过要改正。而父母为了将须菩提这一点改正,将须菩提关在了家中,但是须菩提却因此对于人生哲理的悟出了更深的含义,因此须菩提有些骄傲。直到有一日佛陀来到了须菩提的家乡进行布教,所有人都说佛陀是一位智者。须菩提家乡的人们几乎全部都皈依佛陀了,甚至须菩提的父母都开始信佛。

好奇之下的须菩提便偷偷前去看佛陀,本来认为佛陀没什么了不起的须菩提在见到了佛陀庄严慈善的样子,见识了佛陀的智慧之后,须菩提对佛陀非常敬佩,甚至想要回见佛陀但是却没有勇气。而好似了解这一切的佛陀将须菩提叫到了自己的面前长谈,最终敬佩佛陀的须菩提成为了佛陀的弟子。

须菩提祖师

须菩提祖师其实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尽管是祖师级别的著名人士,可是他却只是出自于《西游记》之中,是作品中勾画出来的人物。须菩提也是孙悟空的师父,教会了孙悟空很大的神通,但是也预料到他之后会闯出大祸,所以告诫他决不可向别人提起师门的任何事情。在作品中须菩提的名字是属于佛教的,可是打扮看上去却更像一个道士,而思想则偏向于儒家思想。总之须菩提是一个对佛教、道教以及儒家都十分精通的高人。

须菩提祖师图片

须菩提祖师生活的地方是在三星洞,这个地方据说是在西牛贺州地区,从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尽管他能力超乎常人,可是和神仙并没有多少往来,反而和一些樵夫关系密切,也就是说他的身边很多人都只是凡夫俗子,所以尽管他神通广大,可是并没有给人们留下高不可攀的印象,看起来仿佛更像是一个世外高人隐居山林。同时也可以从这个人物的身上看出作者吴承恩是要表现出对于隐居者的这种敬佩和向往之情。

在须菩提传授孙悟空神通的时候可以发现他的法力高深,而且有着许多的弟子,在山野之中的许多人都曾经受到他的教化,他不仅向人们讲解佛道,还会将他知道的修身养性的知识传授给人们,所以深受人们的尊重,结合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可以看出,他的这种行为是和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想相迎合的,而这个形象也让广大的观众和读者记忆犹新。

佛陀十大弟子之首优婆离有哪些传奇经历

优婆离尊者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优婆离尊者出生在首陀罗。而在古时候阶级森严的印度中,首陀罗属于贱族,是最低贱的种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不可以学习,甚至不可以参加工、商、政;并且在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人出行的时候,婆罗门的人需要跪在一边为她们让路。如果偷看的话会被挖掉双眼,婆罗门的人也不可以与婆罗门、刹帝门的人争论,否则会被割掉舌头。而优婆离尊者就是出生在这个地位最为低下的种族,因此优婆离尊者从小便有些自卑。因为首陀罗的地位,所以首陀罗的人只能从事耕种、拉车或者奴隶这三种职业。但是优婆离尊者的身体瘦弱,根本不能从事耕种或者拉车这种辛苦劳累的工作。

于是父母便将优婆离尊者送到了一位剃头师傅那里去学艺,后来又托人将优婆离尊者送入了皇宫剃头,因为优婆离尊者的认真与虚心,很快便可以为王子们剃头。而之后因为优婆离尊者的勤奋努力,在佛陀来到这里的时候也被允许为佛陀剃头。

再后来,因为佛陀的布教,几位敬仰佛陀智慧的王子决定跟随佛陀出家。有些王子的母亲同意,而有些王子的母亲却不同意,于是王子们便偷跑出来,并且带上优婆离为他们剃度。而优婆离因为惧怕回到皇宫后受罚,再加上同样敬仰佛陀的智慧,于是最终选择了与王子们一起皈依佛门。

 优婆离持律第一

优婆离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他是佛陀身边十大弟子之一,并为古印度中首陀罗种族赢得了古印度社会的一丝尊重,那么优婆离持律第一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优婆离持律第一这一说法还要从优婆离出家成为佛陀弟子开始说起,优婆离出家之后,非常用心学习戒律,因此他非常精通戒律,并且修持严谨,也就被人们赞誉为“持律第一”。优婆离之所以有那么高的成就,这和他的生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他也有着常人没有过的艰辛。

这就要从他出生的种族说起,他出生在古印度最卑贱的种族,这个种族的人被古印度社会视为蝼蚁,优婆离生在这样的社会很多事都受到了限制,他所渴望的都不被允许,因此他生活的非常自卑,于是在他的父母尽力为他的人生做了打算之后,他非常努力的去学习理发,再加上他的学习能力很强,所以他很快就有所成就。后来他被宫廷招进去理发,国王因为他理发的技术非常好,就让他做王子们的理发师,因为他理发非常用心,都不曾让王子们感觉到他们是在理发,而是一种灵魂上的享受,因此王子们非常喜欢他。

再后来优婆离遇到了佛陀,并且为佛陀理发,在他对佛陀说他要出家的时候,佛陀非常高兴的为他剃度了,而且还让他做他的大弟子,优婆离在出家后更加用心学习佛法,再加上他对自己要求严格,秉持戒律,几乎无人能比,因此才会有优婆离持律第一的说法。

 优婆离的故事

优婆离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他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首,那么优婆离的故事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优婆离出生在一个叫首陀罗的民族,但是这个民族在当时的社会被视为最卑贱的民族,出生在这个民族的人要么做奴隶,要么务农,再不然就打工,他们严重地受到当时的社会歧视,那个民族就好像粪土一样,让人不屑一顾。可是即便如此,他的父母还是竭尽全力的想给与他最好的,在他长大之后,他的父母尽量的为他找一种好的生存条件,最后让他去学理发。

优婆离的接受能力很好,他很快就学会了理发,并且还因缘巧合地进入了宫廷,国王见他理发能力很好,于是就将他派到小王子们身边,让他帮他们理发,这种待遇让他感到欣喜若狂,因此他给小王子们理发的时候就格外的用心,他的理发能力逐渐被人们所知,于是在佛陀来到那里的时候就将他派去给佛陀理发,佛陀对他的理发能力感到非常的满意。

于是在优婆离决定出家的时候,佛陀非常欣然的为他剃度,甚至还将他收为大弟子,而其他王室的公子出家还要过了七天才被收为徒弟,佛陀还让那些拥有王室血统的弟子尊他为大师兄,在印度阶级森严的社会中,优婆离能够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首,实在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事,而优婆离的故事也反应了当时的民众对等级制度的愤懑。

谁知道佛祖与十大弟子的故事

在释迦牟尼佛和十大弟子的故事中有提到.......

有一天他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阿难点点头,拿着空桶子,往世尊指示的方向去要水。他想说,这么容易的事,一定轻易就能办妥世尊所交待的任务。

走阿走的,走到了那村庄,真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妇在井边洗衣服。阿难,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恭敬的作揖,说:「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那老妇一抬起头望向这年轻人,不由怒从心生.....很生气的说:「不行,这口井只能给这村子里的人使用,任何外人,是不被允许的!」接着就把阿难给赶走了,任由阿难苦苦哀求也不为所动!阿难无奈!只有带着空桶回去......

他将他所遭遇的种种情形,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世尊点点头,示意阿难坐下,接着他叫舍利弗去。

舍利弗一样走啊走的,走到了那村庄;一样见到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妇还在井边洗衣服。舍利弗一样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人,说:「老人家阿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那老妇一抬起头望向这年轻人,不由得心花怒放.....彷佛见了一个很投缘的亲人。很高兴的说:「行!行!来来,我来帮你打水.....」打好一桶水给舍利弗后,又叫他等一下;老妇人匆忙的回家拿一些斋食叫舍利弗带着路上吃。

他带了整桶水回去,将他所遇到的种种情形,也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世尊点点头一样示意舍利弗坐下.....阿难和在场弟子就很纳闷、疑惑,问世尊是何种因缘?造成阿难和舍利弗这两人有这么大的差别。

世尊开示说道:在远劫前的一世,这位老妇沦为畜牲道,是只老鼠;她死在路边被烈日艳阳暴晒着........阿难那时候是个赶货经商的贾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嫌恶之心,掩鼻而过........舍利弗那时是个正要赴京赶考的读书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怜悯之心,顺手捧把泥土将她掩盖。

经久远劫以后,现在他们见了面,产生这样不同的差别待遇。众人可以想像......小小的起心动念,就有如此大的善恶果报,何况是直接加诸痛苦在人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