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没有颁奖词。1921年没颁奖给物理学,而其他4项奖照常颁发,爱因斯坦是在1922年得到了1921年的诺贝尔奖,而且由于诺贝尔奖委员会要求他在获奖演说时仅限于正式的授奖理由,而不得提到相对论,以及爱因斯坦要到日本作学术演讲,没有出席12月的正式授奖典礼。

求爱因斯坦诺贝尔获奖词

1次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20世纪700人(次)的诺贝尔奖颁奖历史当中,恐怕爱因斯坦获奖时引起的麻烦最多,而获奖原因更是奇怪得独此一家。很早就不断有人提名他为侯选人,但由于种种几乎无法置信的理由却一直没有成功。1922年,他才终于获得了补发的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09年10月,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首先提名爱因斯坦为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推荐理由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伟大贡献。以后他又于1912年、1913年再度提名爱因斯坦。那时反对相对论的势力很强,评奖委员会没有把奖给爱因斯坦情有可原。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林斯海姆推荐爱因斯坦(推荐理由还是他在相对论方面的成就)为获奖候选人时,写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我相信诺贝尔奖委员会很少有机会为一件具有类似意义的工作而颁奖。”
从后来物理学的发展来看,普林斯海姆的话非常准确。但令人遗憾和惊讶的是,诺贝尔奖委员会却千真万确地没有因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之一——相对论而颁奖给爱因斯坦。恐怕无论怎么说,这也是诺贝尔奖颁奖史上的极大缺憾。
1919年11月,英国皇家学会会长J. J.汤姆逊(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郑重宣称:“(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是牛顿时代以来最重要的进展,是人类思想上最高的成就之一。”当时科学界最有权威的人士之一的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1919年9月22日写信给埃伦菲斯特说:“(日食观测的结果)是所曾得到过的对一种理论的最光辉的证实之一,而且也很适于铺设通往诺贝尔奖的道路。”甚至连一开始劝爱因斯坦“不要搞什么广义相对论,即使搞出来了也没有人信”的普朗克,也在1919年1月19日因广义相对论的成就提名爱因斯坦为获奖侯选人,理由是他迈出了超越牛顿的第一步。1921年有更多的人因广义相对论而提名爱因斯坦,但诺贝尔奖委员会因为还有不少人(但都不是一流科学家)反对相对论而犹豫不决,导致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空缺。那么多最有权威的科学家的意见,委员会都能置之不顾,由此可以想见诺贝尔委员会里的保守势力多么强大。
在1919年以前,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相对论,每年都会突然冒出一些反对意见或证实其有误的实验,而提出这些反对意见和实验结果的人,又多不是等闲之辈,有的还是非常著名的科学家(或哲学家),因而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有些犹豫也不是完全不可理解的事情。但是到了1919年英国日食远征考察队以确凿的观测证明了爱因斯坦的新引力定律后,委员会的犹豫就颇让人费解了。1919年,许多以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继续提名爱因斯坦,其中包括瓦尔堡、劳厄、普朗克等人,原因是广义相对论;瑞典的物理化学家阿列纽斯(S. A. Arrhenius)因布朗运动提名爱因斯坦为获奖后选人。但委员会最后提出的报告中却认为,“如果爱因斯坦因为统计物理学……而不是因为他的其他主要论文而获奖,那是会使学术界感到奇怪的”。意思是说爱因斯坦的统计力学论文的质量没有他的相对论方面研究的质量高;但是对于广义相对论,却又建议等到1919年5月29日的日食观测的结果出来以后再说。由于结果在1919年9月6日才正式公布(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被证实),结果1919年的物理学奖授给了“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光谱线的分裂现象”的德国的斯塔克。
1920年有更多的科学家提名爱因斯坦因广义相对论而获奖,因为1919年已经由观测日食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玻尔也第一次开始提名爱因斯坦,他特别提到相对论是“第一位的和最重要的”,还说,“在这里,我们面临着物理学研究发展中最有决定性意义的进步”。委员会让阿列纽斯(一位物理化学家!)写一篇关于广义相对论的评价报告。阿列纽斯那时还一直揣摩和跟随德国科学家对爱因斯坦的意见。当德国的诺贝尔获奖者勒纳和斯塔克在大力反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时,他也极力反对爱因斯坦因为相对论获奖。他在报告中指出:红移实验尚未被实验证实;1919年日食考察的结果有许多人提出了批评、质疑;而近日点效应,阿列纽斯不幸错误地附和了德国科学家革尔克的意见。革尔克于1916年曾提出,水星近日点的进动早就由德国物理学家格伯解决了。其实,爱因斯坦在1917年就正确地分析过,格伯的理论基础以及革尔克的意见是建立在相互矛盾的假说之上。结果19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哈瑟伯格(Bernhard Hasseberg)的坚持下,授予了瑞士裔的法国一位冶金学家纪尧姆,原因是“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性以及它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家包括纪尧姆自己对这一决定都大吃一惊,只有法国和瑞士人高兴。这一决定让不少人摇头。
1921年,普朗克在一封简短而有力的信中,再次提名爱因斯坦因为广义相对论的贡献为获奖后选人,还有许多著名科学家如爱丁顿、赖曼等等,都提名爱因斯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奥席恩(C.Oseen)提名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获奖。
委员会让乌普萨拉大学的眼科医学教授古尔斯特兰德(A.Gullstrand,1911年获生理学和医学奖)写一份关于广义相对论的评价报告,让阿列纽斯写一份关于光电效应的评价报告。古尔斯特兰德根本不懂物理学,更不用说相对论了,但是他偏要到物理学评选委员会来,而且自不量力地要决定物理学的评奖!古尔斯特兰德在瑞典很有权威,他以他的全部权威反对爱因斯坦获奖,他曾私下对人说:“绝对不能让爱因斯坦获奖,哪怕全世界支持他1结果可想而知:他完全是外行地严厉批评了相对论,说它们根本没有被实验严格证实。这真是应了一句中国话:“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还有一位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奖评委会成员哈瑟伯格听说有可能因为相对论而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病床上提出抗议,反对因相对论而授奖给爱因斯坦,他写道:“将猜想放在授奖的考虑之列,是极不可取的。”
瑞典科学界在20世纪早期过分注重实验物理学,而将理论轻视为纯粹的猜想。哈瑟伯格在瑞典很有权威,他一直坚持认为精确测量“是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物理定律的根本和主要条件,是走向新发现的唯一道路,是科学进步的不二法门”。这正是霍尔顿(G.Holton)所说的“实验主义”哲学。这种哲学在1900年前后在物理学界十分流行,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前后,多数国家物理学界有了不同的看法,并且选择了不同的研究方式,但是瑞典物理学界(尤其是当权的乌普萨拉学派)的眼光仍然十分狭隘。哈瑟伯格和古尔斯特兰德等人甚至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种“病态”物理,侵蚀了以前人们所持的正确的信念,与西方文明的古希腊传统的真、善、美观念完全相反。他们认为爱因斯坦没有做过任何实验,他的理论不是由实验归纳出来的;他修改基本假设,将不同的物理领域归纳成为一个统一的理论。这对他们这些实验物理学家来说简直是形而上学的工作,不是科学的一部分,是科学中的达达主义(dadaism)的表现。是可忍,孰不可忍!?
阿列纽斯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以前他因自己提出的电离理论受过乌普萨拉大学的压制,因此并不满意哈瑟伯格和古尔斯特兰德那种过分偏爱实验的狭隘态度,但是他对于爱因斯坦获奖仍然持不支持的态度。他说,1918年普朗克刚刚因为量子论获奖,再紧接着因量子论颁奖给爱因斯坦,不妥;如果真要因光电效应颁奖,就应该给予实验物理学家。他还建议,1921年干脆不颁发物理学奖。结果,1921年真的没颁奖给物理学,而其他4项奖照常颁发(当时还没有经济奖)。这也是诺贝尔奖史上的一次非常奇特的行为。
1922年,推荐信又陆续寄到了委员会,推荐爱因斯坦的著名科学家越来越多。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甚至在信上写道:“试想:如果诺贝尔获奖者的名单上没有爱因斯坦的名字,那50年代以后人们的意见将会是怎样。”这时,形势已经不再是爱因斯坦盼望得诺贝尔奖,而是诺贝尔委员会非得以某种授奖原因把诺贝尔奖授予爱因斯坦了。因为,爱因斯坦在科学界的名声如日中天。有些人认为,如果爱因斯坦不先得奖,再无法考虑其他候选人;有些人还说,爱因斯坦的威望已经比诺贝尔奖还要高。
普朗克建议,1921年的物理学奖补发给爱因斯坦,1922年的给玻尔。
委员会又让古尔斯特兰德写关于相对论的报告,其结果可想而知;但幸亏委员会这次让理论物理学家奥席恩(而不是物理化学家阿列纽斯!)来写光电效应的报告。这时哈瑟伯格已经去世,委员会的空缺由奥席恩填补,因此他的意见将会受到比以前更多的重视。奥席恩懂得理论物理学,虽然古尔斯特兰德仍然错误地坚持认为“为相对论辩是一个信仰问题”,但是没有人看重他的意见了;而且古尔斯特兰德知道奥席恩很懂得理论物理,也不敢挑战奥席恩的推荐。而奥席恩则充分显示出策略大师的水平。他采用两条策略:一,将授奖原因限制在光电效应定律上,不谈“理论”(即光子理论,当时很少人相信它);二,指出爱因斯坦的成就,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兴趣,这就避免光电效应不如相对论重要而又引起争论。对爱因斯坦更有利的是阿列纽斯到1922年转而支持爱因斯坦。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他到柏林亲自会见了爱因斯坦,亲眼看到柏林科学界对爱因斯坦的尊敬和爱戴;而原先他十分敬重的勒纳和斯塔克已经名望尽失,受到德国科学界主流的鄙视。
于是,委员会决定绕过相对论这个“争论太多”的障碍,直接以光电效应定律的贡献把1921年空缺下来的物理学奖授予爱因斯坦,而将1922年的授予玻尔。
1922年,大约是9月18日,诺贝尔奖物理学委员会主席阿列纽斯给爱因斯坦写的信中说:“你很有可能在12月份应该到斯德哥尔摩。如果那时您在日本,可能不太合适。”同一天,劳厄也写了一封信给爱因斯坦:“根据我昨天得到的可靠消息,11月份将着手诺贝尔奖的推选工作,因此12月份你最好呆在欧洲。”
可这时,爱因斯坦已经与日本《改造社》签订了合同,他不能违背合同。他于9月22日给阿列纽斯回信说:“合同已经使我非去日本不可,我不可能推迟我的旅行日期。……希望不要因此取消对我的邀请,但我延后一段时间可以前往瑞典。”
在大势所趋的形势下,爱因斯坦终于在1922年得到了1921年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委员会虽然留下了种种遗憾和可供指责的地方,但是他们终于正确地把诺贝尔奖授给了最应该得到它的人。也许让爱因斯坦感到好笑的是,当他看到授奖通知时上面特别指出:他在获奖演说时仅限于正式的授奖理由,而不得提到相对论。上帝保佑,由于爱因斯坦要到日本作学术演讲,躲过了12月的正式授奖典礼。
到次年7月去瑞典的哥德堡做演讲时,阿列纽斯却暗示说:“人们肯定会因相对论演讲而感谢您。”7月11日,爱因斯坦在2000名听众面前作了题为《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问题》的报告。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也在座聆听。

给诺贝尔他自己写的颁奖词。。。急需的

霍金的获奖感言可以集中在霍金的轮椅上,但他的残疾,为人类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举例:

由于患有卢伽雷格氏症,他在轮椅上生活了40年,但他克服了残疾,利用自己的残疾成为了国际物理学界的一名超新星。他不会写字,甚至不会说话,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等,进入了创造宇宙的“几何舞蹈”。

虽然他无可奈何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能奇妙地穿越浩瀚的时空,解开宇宙的奥秘;轮椅、电脑、姿势都是他的标志性形象。凭着坚强的意志,他战胜了疾病,创造了奇迹。他向世界表明,人可以挑战命运的人,他是轮椅上的勇士。

当上帝把他粘在轮椅上时,他仍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他执着于自己的追求,用命运留下的躯壳做出更大的贡献。他就是霍金,被称为“宇宙之王”。

扩展资料:

他是一位残疾人,但他并不向命运低头。它在轮椅上坐了40年,而他的思想却飞到了宇宙深处。一个正常人都很难做到的事,它却做到了。面对这样一位科学巨人,我们无不被他那种精神所感动。他——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霍金。

他身残志坚,智商超人。现代爱因斯坦是他当之无愧的荣誉。他一生以研究重力和黑洞为主,并有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为现代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做出极大的贡献。是诺贝尔奖的当之无愧的获得者。

为诺贝尔写颁奖词

以莫言为例,颁奖词范文如下:

尊敬的皇室成员以及各位尊贵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女士们、先生们

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在莫言的小说世界里,品德和残酷交战,对阅读者来说这是一种文学探险。曾有如此的文学浪潮席卷了中国和世界么,莫言作品中的文学力度压过大多数当代作品。瑞典文学院祝贺你。请你从国王手中接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扩展资料

颁奖词所适用的情形是:在颁奖典礼上,它是作为某种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存在的,缺少了这个环节,活动的策划就不是很完美,活动过程就显得不是很完整。

宣读颁奖词的方式,可以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因此,它必须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

在颁奖典礼上,授奖对象一般不是单个的,因此,这类文稿的写作往往是一个系列。尽管主题相同,但是具体人物对象的事迹不同。这就要求写作时必须做到因人定论、因事定调,有针对性地表达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爱因斯坦获诺贝尔奖感言

Einstein, Albert (1879-1955) German physicist and discoverer of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Born in Ulm, Einstein received his scientific education in Zurich. After an undistinguished career as a student he found employment in the Patent Office in Bern, and it was from here that in 1905 he published the papers that laid the foundation of his reputation, on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on Brownian motion, and on the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In 1916 he published the general theory. In 1933 Einstein accepted the position at the Princeto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which he occupied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Einstein maintained profound philosophical interests, and frequentl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to his work of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his predecessors, especially Hume and Mach. In his later years his reflections on the nature of the world as it is described by quantum mechanics occasioned prolonged discussion with the Danish physicist Neils Bohr. Einstein's conviction that quantum mechanics could not possibly be the last word about the nature of physical reality was frequently felt to be conservative, but the project that occupied him, the search for a field theory that would unify the four fundamental physical forces, has recently sprung back into prominence. Einstein's belief that fundamental physics should concern the ‘marble’ of space, time, and geometry, rather than the ‘wood’ of arbitrary proliferations of particles, is again congenial to many physicists.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典语录精选35句

   1. 假如传统或“世代相传”的意义仅是盲目地或一丝不苟地因循前人的风格,那么传统就一无可取。——艾略特

2. 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人,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

3. 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之中,有许多新的领域等待着年轻科学工作者去开拓。只要正确选择自己的专业目标,就一定是前途无量的。——杨振宁

4. 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

5. 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罗素

6. 你活着就谈不上不幸。——苏利·普吕多姆

7.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加缪

8.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你非常需要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得到的,所以当我通过努力达到某种目标时,我就对自己非常满意。——亨利·陶布(198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9.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罗素

10. 生命是弓,弓弦是梦 。

11. 人们对自己的工作没有理想,这种情况是很可怕的。——辛格莱·刘易斯

12. 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进射出来的。

13. 要成大事,就得既有梦想,又讲实际,不能走极端。——罗斯福

14. 有的人认为坚持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但有时候放手也会。——黑塞

15. 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爱因斯坦 

16. 很少女人有足够的道德和思想让人忘记她们的美貌。——苏利·普吕多姆

17. 没有人能够告诉你,为了继续活下去该怎么对付。你明白吗,这就是孤独。你必须独自对付,孤独就像电荷一样,你能承受一定数量而不致失去。——威廉·福克纳 

18. 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尽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

19. 苦难有多深,人类的荣耀就有多高远。——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20. 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

21. 在我命中注定要永远离开这里之后, 一切仍像以前一样, 我的离开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维·苏·奈保尔

22.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黑塞

23. 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而且有些事情是,即使告诉了别人,你也会马上后悔的。——罗曼罗兰

24. 不停顿地走向一个目标,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巴甫洛夫(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5. 我饮的是抱负酒,服的是幻想药,所以我会永远朝气蓬勃。——高尔斯华绥

26. 怀疑与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

27. 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丘吉尔

28. 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中必定会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时刻。——罗斯福

29. 人们在幻想的追求之中才能赋予生活以应有的意义。——尤金·奥尼尔

30.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罗曼罗兰

31.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泰戈尔

32.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海明威

33. 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

34. 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罗素

35. 可怜一个人对于幸福太容易上瘾了!等到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标之后,不久人生就变得没有目标。

假如霍金获得了诺贝尔奖,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要50--60字的,要好的?

感动,因为他们战胜了命运,战胜了死亡。你是否感受到《命运》带来的强烈震撼?那是失聪的贝多芬与命运战斗时的怒吼。你是否曾遨游《时间简史》,领略宇宙的奥秘?那是霍金用仅剩的两根手指拉开了地狱之门。感动.源于他们显示了人类永远不向困难低头的本性。身体的残缺或许可怕,死亡的阴影固然恐怖,但始终坚持信念.坚持人类不屈的本性.便仿佛拥有一把利剑。可以消灭一切黑暗,赢得重生。
——————————————————————————————————————————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他身残志坚,智商超人。现代爱因斯坦是他当之无愧的荣誉。他一生以研究重力和黑洞为主,并有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为现代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做出极大的贡献。是诺贝尔奖的当之无愧的获得者。
——————————————————————————————————————————
他身残志坚,智商超人。现代爱因斯坦是他当之无愧的荣誉。他一生以研究重力和黑洞为主,并有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为现代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做出极大的贡献。是诺贝尔奖的当之无愧的获得者。他就是举世闻名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史蒂芬·霍金。
——————————————————————————————————————————
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
就先这几个捏...应该行的吧?

爱因斯坦获诺贝尔奖是因?

爱因斯坦在1917年刚提出宇宙学模型时,就因为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无法给出静态宇宙而人为地在方程中加入了一个宇宙常数项,通常记作以.实际上,这一项相当于一个斥力,用以抵消引力以获得静态宇宙.1929年,哈勃发现宇宙不是静态而是正在膨胀,使爱因斯坦放弃了宇宙常数j.在发现了宇宙加速膨胀的今天,这个宇宙常数正好可以解释加速膨胀,因而再一次被启用.宇宙常数可以很自然地被看作真空能量,通常叫做暗能量.这是一种整个宇宙无处不在、均匀分布而密度十分微小的“物质”,与通常物质根本不同,它所对应的压强是负的,这是宇宙斥力的根源.暗能量密度虽然十分微小,整个宇宙的总和却占了压倒优势.现在已经可以算出,宇宙中,通常的可见物质只占4%,暗物质占3% ,而暗能量却占73%!这里可以看到天体物理中有许多非常微妙的物理问题.天体物理学家G.E.Hale在1913年就出现在诺贝尔奖候选人的名单上,以后又多次被推荐,却也频频落选.其实,诺贝尔奖委员会一直在辩论一件事:诺贝尔物理学奖究竟应该指大物理还是小物理?也就是说,天体物理、宇宙物理、大气物理、物理化学等是否也包括在内?到了1923年,Hale再度被推荐.这时,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比如基金开支、人员变动等,在诺贝尔奖委员会中,这个问题再度尖锐化 .S.Arrhenius说了一个奇怪的理由:天体物理已经有了迅速发展,几乎包括了天文学全部,天体物理学几乎等同于天文学,而天文学并不包括在诺贝尔奖的范围内.那年,正是这样否定了Hale的得奖,也将天体物理排除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范围.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对H.ethe、A.Eddington、哈勃、M.Saha、H.N.Russell等著名天体物理学家的提名也一概被否定.大家知道,H.Bethe主要是一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但因为他的恒星能源理论属于天体物理,对他20世纪40年代的频频提名也一概被否定.直到1967年,在许多著名物理学家的不断压力下,才以“对核反应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他的恒星能源的发现”的名义授予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哈勃,虽也被许多物理学家频频提名,终因他的贡献与“主流”物理相比更偏向于天体物理而未能获奖.可见,只有物理味道特别浓的天体物理成就才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获哪一年的诺贝尔奖?说具体点

1922年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10月8日,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在马赛乘轮船赴日本。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爱因斯坦因对光电效应作出解释而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1月17日-12月29日,访问日本。
1923年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01~08生物界诺贝尔奖得主及获奖内容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
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历史学家塞道尔·蒙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5年12月10日第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勒纳因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7年12月10日第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8年12月10日第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欧肯因《伟大思想家的人生观》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9年12月10日第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0年12月10日第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作家海泽因小说《傲子女》、《天地之爱》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1年12月10日第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维恩因发现热辐射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2年12月10日第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作家霍普特曼因剧本《织工们》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4年12月10日第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劳厄因发现晶体的X射线衍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5年12月10日第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8年12月10日第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因创立量子论、发现基本量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注:本届诺贝尔奖仅颁发两项
1919年12月10日第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斯塔克因发现正离子射线的多普勒的效应和光线在电场中的分裂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0年12月10日第二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1921年补发)
1921年12月10日第二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籍德裔科学家爱因斯坦阐明光电效应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2年12月10日第二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5年12月10日第二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弗兰克、赫兹因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而共同获得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12月10日第二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人白里安因促进《洛迦诺和约》的签订、德国人施特莱斯曼因对欧洲各国的谅解作出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7年12月10日第二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维兰德因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8年12月10日第二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温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维生素的关系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9年12月10日第二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曼因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0年12月10日第三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歇尔因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获诺贝尔化学奖。
1931年12月10日第三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博施、伯吉龙斯因发明高压上应用的高压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瓦尔堡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2年12月10日第三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因提出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5年12月10日第三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斯佩曼因发现胚胎的组织效应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人奥西茨基因揭露德国秘密重整军备获诺贝尔和平奖。
1936年12月10日第三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戴尔、德国科学家勒维因发现神经脉冲的化学传递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8年12月10日第三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库恩因研究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获诺贝尔化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
1939年12月10日第三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布特南特因性激素方面的工作、瑞士科学家卢齐卡因聚甲烯和性激素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布特南特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
德国科学家多马克因发现磺胺的抗菌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放弃。
1940年~1942年的诺贝尔奖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而中断。
1944年12月10日第四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哈恩因发现重原子核的裂变获诺贝尔化学奖。
1946年12月10日第四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士籍德国作家黑塞因小说《玻璃球游戏》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0年12月10日第五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狄尔斯、阿尔德因发现并发展了双稀合成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53年12月10日第五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施陶丁格因对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54年12月10日第五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玻恩因对粒子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德国科学家博特因发明符合计数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6年12月10日第五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医生福斯曼、美国医生理查兹、库南德因发明心导管插入术和循环的变化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1年12月10日第六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霍夫斯塔特因确定原子核的形状与大小、德国科学家穆斯堡尔因发现穆斯堡尔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3年12月10日第六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詹森、美国科学家梅耶因创立原子核结构的壳模型理论、美国科学家维格纳因发现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力的对称原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意大利科学家纳塔、德国科学家齐格勒因合成高分子塑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67年12月10日第六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艾根、英国科学家波特因发明快速测定化学反应的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71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总理(前西德)勃兰特因“缓和二次大战后欧洲紧张局势”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2年12月10日第七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伯尔因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舍尔、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森因有机金属化学的广泛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79年12月10日第七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布朗因、德国科学家维蒂希因在有机物合成中引入硼和磷而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5年12月10日第八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冯克利津因发现量子霍尔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12月10日第八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鲁斯卡、比尼格、瑞士科学家罗勒因研制出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赫希巴赫、美籍华裔科学家李远哲因发现交叉分子束方法、德国科学家波拉尼因发明红外线化学研究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7年12月10日第八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士科学家米勒、德国科学家柏诺兹因发现新型超导材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8年12月10日第八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因第一次阐明由膜束的蛋白质形成的全部细节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9年12月10日第八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拉姆齐因发明观测原子辐射和计量原子辐射频率的精确方法、美国科学家德默尔特因创造冷却捕集电子的方法、德国科学家保罗因在50年代发明的“保罗捕集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1年12月10日第九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内尔、扎克曼因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道功能,发展出一种能记录极微弱电流通过单离子道的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5年12月10日第九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克鲁岑、美国科学家莫利纳、罗兰因阐述了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刘易斯、维绍斯、德国科学家福尔哈德因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并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999年12月10日第九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因《铁皮鼓》、《我的世纪》等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克特勒、美国科学家康奈尔、维曼因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