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我们熟知的元旦只是我们国家的叫法。在国外人家可是正在热热闹闹地过着新年呢。阳历的1月1日是许多国家的法定新年。但是在中国讲到新年,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另有其人了。近代西化严重,元旦的新年味道也越来越重了。中国人其实过着两个新年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2、元”在中国古典意义中代表的是万物的初始,大哉乾元”。这里插播一下,元朝之所以用元字作为国号也是有这层意思在的。所以不要讲元朝不是中国的朝代了。狭隘的民族思想已经不适应现在中国的国情。

3、中国的主体文化从来就是多种文化不断融合和互相交织形成的。那么旦”字也很好理解了。象形字下面一横代表地平线,上面一个日字代表太阳初升,也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元旦两字在一起也就是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端了。

4、时间划过,到了民国时期,国父孙中山先生决定学习西方历法,才正式将阳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因为两个历法在当时的社会都十分盛行,所以在叫法上很混乱。农历的1月1日叫新年,元旦,阳历的1月1日也可以叫新年,元旦。

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新定义了2个节日的名称。阳历的1月1日正式被叫做元旦”而不叫新年了。农历的1月1日正式名称为春节”。这样农历的1月1日老大哥用了几千年的名字正式被小弟拿走了,自己用了另外一个名字。

元旦是中国节日还是西方节日

首先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由此可见,元旦的确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而并非舶来品。

元旦这个词虽然是在晋朝的时候出现的,但元旦这个概念却是很早就有,而且每个朝代都不一样,比如秦朝就规定10月为正月,那么元旦就是10月1日,商朝时候定义十二月为正月,那么十二月一日就是元旦,现在的一月定为正元是汉朝建立以后制定的,从那以后,一月一直是正月,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元旦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辛亥革命之后,新历引入中国,有人提出“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为了区分这两个时间,才将新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但是当时的叫法是新年,而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一直到1949年9月27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才决定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历,从此元旦节就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

在汉语各地语言中也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在中国,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是中国节还是外国节?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旦来源:

4000多年前,尧舜兴旺发达,尧舜勤于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尧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由于儿子没有天分,尧并没有把“部落联盟”的领导权交给儿子,而是交给了能干的舜。尧对舜说:“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

后来,舜把王位交给了禹,禹在防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舜一样,禹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很受欢迎。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据说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来。


扩展资料:

中国元旦的习俗:

1、吃饺子

饺子现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2、祭祖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先人,元旦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吃饺子

元旦是西方节日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事实上,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过,有的西方国家也会在元旦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

那么,元旦是怎么来的?

事实上,说起元旦节,其实还要追溯自三皇五帝时期,话说当时尧帝勤政为民,一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不过尧的儿子是个没出息的,尧就没有把部落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尧在死前,也叮嘱舜要把位子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在这之后,舜又把位子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事实上,这几位首领都对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舜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这就是元旦的由来。

到了近代,也就是1911年,当时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从民国元年开始,就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是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后来,民国政府又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这就是近代中国元旦的来历。

我们知道,在古代的时候,拜年是不需要进府门的,只要给主人送去祝福就可以。事实上,历代的皇朝都会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祭祀等活动,比如祭诸神祭先祖、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等。在宫廷中过元旦,也是相当的隆重繁华,而寻常百姓过元旦同样是非常的热闹。在元旦这天的早上,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地起床,然后梳洗打扮,并且穿上新衣,走亲访友,相互祝福。在元旦这一天,街道上到处都是张灯结彩,摆放着各种帽子、首饰、衣服玩具之类的商品。

当然,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也会在元旦这一天进行庆祝,有的国家也将元旦作为法定节假日。

元旦是中国的节日还是外国的节日

是中国的节日。
在我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晋书》。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
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一词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历法规定什么时候是元月(即正月),元旦就在那个月的第一天,如阴历“正月一日”、阳历“1月1日”等。在中国历史上,“正月一日”有许多称谓,如元旦、元日、元正、元辰、元春、上日、元朔等,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元旦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元旦是中国节日。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

“元旦”一词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具体所指也不尽相同。中国的“元旦”这一概念,历来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

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时期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时期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时期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冬季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规定春季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外国的节日?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元旦与春节的关系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白蛇传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元旦是哪个国家的传统节日?

元旦源自中国,但不是第一个开启元旦的国家。

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

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相关传说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

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也有正月一日(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颛顼的传说,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据说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来。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元旦

元旦是哪个国家的传统节日

元旦是中国家的传统节日。
马上我们就要进入2021年了,很多小伙伴都期待元旦节的到来,这也意味着可以在家休息了,一般来说,过节气氛都是非常热闹的,但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元旦的气氛并不浓烈,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元旦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那么元旦是哪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呢?元旦是哪个国家的新年?元旦是哪个国家的起源呢?一起跟随百思特小编来了解详情吧!
元旦最早是中国的节日

元旦最先是中国的节日。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十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现在的元旦节不算中国传统节日

尽管现在元旦节是国家法定节日,但并不算是传统节日,所以地位很是尴尬,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农历和西历两种纪元方法。

西历,即公元,也称公历,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是由意大利人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当时的罗马教皇予以批准颁行。

1912年,当时的政府决定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当时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于是就出现了公历和农历两个新年,为了方便区别,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便把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
对于中国人来说,不论历法如何演变,不论叫元旦还是春节,我们自己的新年就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不管多远多累,大家都会赶回家过年,所以也形成了全世界最独特的春运现象。正月初一这一天,平日难得见面的亲人们会团聚,而守岁过年时,大家都会对新的一年充满美好的希冀,或许,亲情和祝福才是节日的意义所在吧。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它在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比如韩国、日本、新加坡等。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不同,时间也不同,因此,有些国家的“元旦”日期也有不同。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元旦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旦起源于西方,在公元45年,罗马的朱利斯·凯撒修改了罗马历法,将每年的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后来这个习俗被传到欧洲其他国家,成为了欧洲的传统节日。现代的元旦,通常是指1月1日,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共同庆祝的节日之一,包括中国在内。
在中国,元旦是国际劳动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节日,通常是指1月1日。中国政府在1949年后开始将元旦作为法定节日,并将其定为国家公共假日。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利用元旦假期进行旅游、购物、聚会等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