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大地会发生很多变化,如下:

1、秋天,地上的小草渐渐枯黄,落叶树的叶子也开始变红或变黄,并随风飘落下来。桂花飘香,菊花争艳,一串红、鸡冠花、木芙蓉等一些花儿也开放了。蒲公英结出了白绒毛似的“小伞兵”,随风飘散,大地呈现出美丽的秋色。

2、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红红的苹果,紫紫的葡萄,香香的橘子,甜甜的柿子,还有核桃、栗子、红枣等许多水果和干果都成熟了。田野里,稻子黄,棉花白,大豆、高粱、玉米、番薯、向日葵、花生、芝麻等许多农作物都已成熟,果园和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秋天到了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秋天到了,天气变凉,树木的叶子开始落,风变得凉,空气越来越干燥,日照时间变短,白天变短。

附:

秋天是丰厚的季节,我爱秋天。

山上的枫叶被秋风染成了红色,夹在绿色的山林中,好像是一幅油画,正如《山行》里的“停车坐看枫林晚”诗句。在植物园里,金灿灿的桂花开了,香气扑鼻而来,还有美丽的白菊,鲜艳的一串红,放眼望去,到处是秋天的景色。……

秋风吹过,秋叶纷纷,叶子一片一飘落在地上,带着秋天独有的魅力。渲染着大地的金黄。清凉的空气,金黄色的树叶,这是秋天独有的景色。

秋天到了,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会有以下些自然变化:

1、秋天的植物大多都会出现落叶现象,这是植物度过寒冷季节的一种适应。

2、在秋天,一些植物的叶子由绿色变成了黄色或红色,这与叶片所含的色素有关。

3、空气变干燥 多风  小动物开始准备越冬 迁徙动物开始搬家。

4、太阳直射南移(对北半球而言)所以白天渐短。

5、气候变冷 冷空气南下 气温冷热交替频繁。

6、秋天也是是收获的季节,果园和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总体特征:

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

从现代气象学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2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

现我国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按候平均气温法,判定入秋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介于10℃-22℃即可视为入秋,成为"简标";二是:连续5组滑动平均气温低于22℃。一组滑动均温指当天均温加上前四天均温除以5,得出5天滑动平均气温,这是"滑标"。进入秋季,意味着炎热天气已过去,开始凉爽。

秋天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秋天大自然的变化:

一、落叶一般秋天,大部分落叶植物、树木开始落叶,叶子枯黄、卷曲,从树上落下,随风飘舞,也代表深秋后,冬天即将到来。

二、大雁南飞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它们就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北方产蛋繁殖。

三、硕果累累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都成熟了,苹果、梨、柿子等挂满枝头,一片丰收景象。

四、秋天,地上的小草渐渐枯黄,落叶树的叶子也开始变红或变黄,并随风飘落下来。桂花飘香,菊花争艳,一串红、鸡冠花、木芙蓉等一些花儿也开放了。蒲公英结出了白绒毛似的“小伞兵”,随风飘散,大地呈现出美丽的秋色。

五、田野里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果园的果子熟了,就像一个大大的水果盘子,里面装着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枣,又大又红的苹果;天气变凉了。

秋天到了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田野里稻谷熟了、树叶变黄了、大雁开始迁徙了。

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节气

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降雨、风暴、气温、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

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交节。指暑气到此为止,雨量逐渐减少。

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干燥,昼夜温差较大,天气逐渐转凉。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