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的主要内容:

1、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2、法者,所以爱民也;

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4、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5、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6、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7、法者,国之权衡也。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6篇,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

商君书的内容

一、原文:

卫鞅(1)亡魏入秦,孝公(2)以为相。封之于商(3),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4),公平无私,罚不讳(5)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6)。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于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1)卫鞅:即商鞅。(2)孝公:指秦孝公。(3) 商:古代地名。(4)至行:贯彻到底。(5)讳:避忌。(6)黥(qíng)劓(yì)其傅:指卫鞅因太子犯法,对其师傅处以黥劓的刑罚。黥、劓,皆为古代酷刑。

二、翻译:

卫鞅从魏国逃亡到秦国,秦孝公任命他为丞相,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贯彻执行,公正而没有偏私。惩罚违法者不避忌强宗大族,奖赏有功者不偏袒亲属近臣,法令的实施涉及太子,连太子的老师也要处以刻面割鼻的刑罚。法令施行一年之后,路上丢失的东西没有人去捡拾,老百姓不敢乱取非分的财物,国家的兵力大大加强,各诸侯因此畏惧秦国。孝公用商君推行法令治国十八年后,重病卧床不起,打算把王位传给商君,商君辞谢不受。孝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秦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君请求回到自己的封地。

商鞅商君书经典名言十句是什么?

商鞅商君书经典名言十句如下:

1、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语出秦·商鞅《商君书·更法》。疑:犹豫。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做事情优柔寡断就不会取得什么效果。这句话说明做事情要有决断力。

2、技艺之士资在于手。

语出秦·商鞅《商君书·算地》。对于那些身怀技艺的人来说,他们的资产就在他们的手中的技艺。

3、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

语出秦·商鞅《商君书·农战》。偷:疏忽,放松戒备。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即使仓库中堆积满了粮食,也不会放松农业生产。

4、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语出秦·商鞅《商君书·更法》。所谓的法,就是用来保护人民的;所谓的礼,就是为人民带来方便的

5、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语出秦·商鞅《商君书·更法》。圣贤的人治理国家,如果可以使得国家强大,就不会去沿袭之前的旧法。如果有利于百姓,就不会去遵循旧礼。

6、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

语出秦·商鞅《商君书·更法》。愚蠢的人发笑的事情,正是聪明的人所感到悲哀的事情;狂妄之人高兴的事情,正式贤达之人所担忧的事情。

7、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语出秦·商鞅《商君书·更法》。如果不能有倍的利益,就不要去变法;如果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要去更换使用的器具。

8、地诚任,不患不财。

语出秦·商鞅《商君书·错法》。如果土地被真正的利用,就不必担心不会产生财富。

9、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语出秦·商鞅《商君书·修权》。蛀虫太多,树木一定会折断,缝隙大了,墙体一定会倒塌。

10、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

语出秦·商鞅《商君书·去强》。国家富有而按照贫穷时候的治理方式来治理,这样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富有,国家就会变得强大;国家贫穷而按照富有时候的治理方式来治理,那么国家会越来越穷,国家就会变得弱小。

《商君书》主要记述了什么内容?

商鞅是战国时的政治家、思想家,曾在秦实行两次变法,史称“商鞅变法”。《商君书》主要记述商鞅的政治、经济主张、哲学思想及社会历史观点等。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权,建立君主专制国家。并主张以法治国,其中“壹刑”、“农战”等政策为其以法治理的重要内容。哲学上,强调在“适于时”、“恃其势”、“恃其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其思想在战国末与秦代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