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防,生于公元149年,卒于公元219年,字建公,司州河内温县人,其父司马儁是东汉颍川太守。

司马防的性格耿直公正,即使在宴会这样的休闲场所,也保持着威仪。他十分爱读《汉书》的名臣列传,讽咏数十万言。年轻时在州郡任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有8个儿子,依次为: 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 。

《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所引: 父防,字建公,性质直公方,虽间居宴处,威仪不忒。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

司马懿是谁儿子

父亲

京兆尹司马防

兄弟

司马防有八子,当时号称“八达”。

长兄:司马朗,字伯达。

三弟:司马孚,字叔达。谥安平献王。

四弟:司马馗,字季达。武城侯,谥武城戴侯。

五弟:司马恂,字显达。

六弟:司马进,字惠达。

七弟:司马通,字雅达。安城亭侯、北海亭王。

八弟:司马敏,字幼达。

司马懿是谁的后代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晋武帝司马炎诏书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东汉末年,司马懿生于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司马懿少年时和著名隐士胡昭关系很好。因与同郡的周生等人结怨而被谋害,胡昭知道后立刻涉险寻找,在崤山渑池之间找到周生一行,请求他们放过司马懿,周生开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诚意最终还是感动了他,救下司马懿。[4]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他为计掾。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畏惧,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而据《魏略》则记载,司马懿好学,曹洪自以为才疏,想让司马懿去帮助他,司马懿耻于和曹洪来往,假装拄拐不去。曹洪记恨司马懿,去跟曹操打小报告,曹操征召司马懿,司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见曹操为其效命。

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回护他,而得以无事,于是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司马懿家谱

东汉洛阳令、京兆尹司马防的儿子。 东汉大臣司马儁的孙子,汉征西将军司马钧的第五代孙。

司马懿的家族成员关系:

司马钧,字叔平,汉征西将军。秦末殷王司马卬八世孙,晋宣帝司马懿的高祖父。

司马量,东汉豫章太守。司马防的祖父,司马懿的曾祖父,秦末殷王司马卬九世孙。

司马儁,字元异,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东汉大臣。 司马懿的爷爷。

司马防,司马防(149年―219年),字建公,东汉洛阳令、京兆尹。 司马懿的父亲。

司马防8子,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号称"八达"。

扩展资料: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1]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