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方程式,是指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或不等式组。

数学方程式根据含有未知数数目不同,分为一元方程式、二元方程式和多元方程式。

数学方程式根据含有未知数幂数不同,分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多次方程。

数学方程式根据含有未知数数目和幂数的不同,分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二元多次方程、多元多次方程。

数学 方程是什么

方程(equation)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
通过方程求解可以免去逆向思考的不易,直接正向列出含有欲求解的量的等式即可。方程具有多种形式,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等,还可组成方程组求解多个未知数。

请问数学方程式是什么

方程式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通常在两者之间有一等号“=”方程不用按逆向思维思考,可直接列出等式并含有未知数.它具有多种形式,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

方程式是什么意思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式。

“方程”也叫做“方程式”或“方程组”,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如:x-2=5,x+8=y-3。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方程分为很多类。代数学中,根据方程未知数的个数。

可将其分为:一元方程,二元方程,三元方程等。根据方程未知项的最高次数,可将其分为:一次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等。在近代数学中,还有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积分方程等学科。此外,还可以将方程分为线性方程和非线性方程。



扩展资料:

种类

1、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是将一些函数与其导数相关联的数学方程。在应用中,函数通常表示物理量,衍生物表示其变化率,方程定义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这种关系是非常常见的,微分方程在包括工程,物理,经济学和生物学在内的许多学科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在纯数学中,微分方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到它们的解 - 满足方程的函数集。只有最简单的微分方程可以通过显式公式求解;然而,可以确定给定微分方程的解的一些性质而不找到其确切形式。

如果解决方案的自包含公式不可用,则可以使用计算机数值近似解决方案。动力系统理论强调了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的定性分析,而已经开发了许多数值方法来确定具有给定精确度的解决方案。

2、普通微分方程

普通微分方程或ODE是包含一个独立变量及其导数的函数的方程式。与“偏微分方程”相比,术语“普通”与对于多于一个的独立变量相关。

具有可以被加上和乘以系数的解的线性微分方程被明确定义和理解,并且获得精确的闭合形式的解。相比之下,缺乏添加剂解决方案的ODE是非线性的,解决它们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很少以封闭形式的基本函数表示它们。

3、偏微分方程

偏微分方程(PDE)是包含未知多变量函数及其偏导数的微分方程。 (这与处理单个变量及其派生词的函数的普通微分方程相反)。PDE用于制定涉及几个变量的函数的问题,或者手动解决或用于创建相关的计算机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程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程

什么是方程式?

‍‍

方程式或简称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⒈方程中一定有含一个或一个以上未知数的代数式;2.方程式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未知数:通常设x.y.z为未知数,也可以设别的字母,全部小写字母都可以。

“次”:方程中次的概念和整式的“次”的概念相似。指的是含有未知数的项中,未知数次数最高的项。而次数最高的项,就是方程的次数。

“解”:方程的解,指使,方程的根是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指一元方程的解,两者通常可以通用。

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或说明方程无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方程中,恒等式叫做恒等方程,矛盾式叫做矛盾方程。在未知数等于某特定值时,恰能使等号两边的值相等者称为条件方程,例如,在时等号成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方程的同解原理:

⒈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⒉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

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

什么是方程式

数学上
“方程”也叫做“方程式”或“方程组”,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如:x-2=5,x+8=y-3。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根”。求的过程称为“解方程”。 方程分为很多类。从方程未知数的个数,可将其分为:一元方程,二元方程 ,三元等。从的角度,又可将方程分为和非。(当然,这里指的是方程组。)
带等号的,小学应该学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就是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即所有一元一次方程经整理都能得到的形式)是ax+b=0(a,b为常数,x为未知数,且a≠0)。

方程式公式是什么?

方程式的公式是y=ax^2+by+c。一般式是关于直线的一个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下,我们把关于x,y的方程Ax+By+C=0(A、B不能同时等于0)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二次函数也有它的一般式,一般式是y=ax^2+by+c(a不等于0)。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学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

方程的起源

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在我国东汉初年编定的一部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

“方程”是其中的一章。在这一章里的所谓“方程”,是指一次方程组。其中解方程组的方法,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

为什么叫方程式?什么是方程式?

1、取名方程式的原因:

方程中文一词出自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其第八卷即名“方程”。“方”意为并列,“程”意为用算筹表示竖式。

2、方程式的定义: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是小学教材中的逻辑定义,而含未知数的等式严格说不一定是方程,如0x=0。

3、解方程依据:

(1)移项变号:把方程中的某些项带着前面的符号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并且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以,除以变乘;

(2)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则:

 或

②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不为0)。则:

a×c=b×c 或

③ 若a=b,则b=a(等式的对称性)。

④ 若a=b,b=c则a=c(等式的传递性)。

4、解方程步骤:

(1)方法一:能计算的先计算; 转化——计算——结果。

(1)方法二:从前往后算,算到只剩一个数时便可直接计算。

扩展资料:

1、相关概念:

(1)方程式或简称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未知数:通常设x.y.z为未知数,也可以设别的字母,全部小写字母都可以。

(3)“次”:方程中次的概念和整式的“次”的概念相似。指的是含有未知数的项中,未知数次数最高的项。而次数最高的项,就是方程的次数。

(4)“解”:方程的解,指使,方程的根是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指一元方程的解,两者通常可以通用。

(5)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或说明方程无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6)方程中,恒等式叫做恒等方程,矛盾式叫做矛盾方程。在未知数等于某特定值时,恰能使等号两边的值相等者称为条件方程,例如 ,在 时等号成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例子:a+b=13 符合等式,有未知数。这个是等式,也是方程。

1+1=2 ,100×100=10000。这两个式子符合等式,但没有未知数,所以都不是方程。

在定义中,方程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可以有其他的,比如上面举的1+1=2,100×100=10000,都是等式,显然等式的范围大一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方程

小学方程式是什么?

小学方程式用数学语言叙述代数式:例如:3x+5(一个数的3倍与5的和);7×8-4x(7的8倍减去一个数的4倍)。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因数=积÷另一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小学方程式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