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的基本特点是门户严密,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闽粤一带人体形较为瘦小,力气也相当弱些,因此特别重视下盘的稳定性,讲究步法的灵活多变,多有扭拐动作,使身体可以灵活转向。南拳的上肢动作绵密迅疾,极富变化,有时下肢不动,拳掌可连续击出数次,力求快速密集,以快取胜。在发力时,南拳大多要呼喝作声,吐气催力,以增大爆发力。南方人四肢较短,所以讲究贴身靠打,多出短拳,充分发挥“一寸短,一寸险”的优势。南拳的总体风格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

南拳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南拳的基本特点是门户严密,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闽粤一带人体形较为瘦小,力气也相当弱些,因此特别重视下盘的稳定性,讲究步法的灵活多变,多有扭拐动作(如骑龙步、拐步、盖步等),使身体可以灵活转向。南拳的上肢动作绵密迅疾,极富变化,有时下肢不动,拳掌可连续击出数次,力求快速密集,以快取胜。在发力时,南拳大多要呼喝作声,吐气催力,以增大爆发力。南方人四肢较短,所以讲究贴身靠打,多出短拳,充分发挥“一寸短,一寸险”的优势。南拳拳系中有许多象形拳,不仅有龙、虎、豹、象、鹤、蛇、马、猴、鸡等常见的象形拳,而且有狮、彪、鱼、犬等罕见拳种。其象形拳数量之多,居全国诸大拳系之冠。

南拳和北拳的特征和区别

1、特征不同

南拳:南方的拳法注重手上功夫,腿上功夫较少,出手主要以短拳手法为多,配合的脚法以勾脚等低脚法为主。

北拳:北方拳法以腿上功夫为多,以弹法、踢法、扫法以及飞腿等动作为主,再配合手上功夫,他的杀伤力就大了。

2、分类不同

南拳:南拳种类繁多,以地域,大致可分为:广东南拳、广西南拳、福建南拳、浙江南拳、湖南南拳、湖北南拳、江西南拳、四川南拳等拳种。其门派众多,如广东的“五拳十三家 ”洪、刘、蔡、李、莫;白眉拳、南螳螂、咏春、侠家拳、蔡李佛拳、周家拳。

北拳:北拳分为三皇炮锤、武松脱铐拳、武松独臂拳、神行太保拳、燕青巧打拳、潭腿、洪洞通背、螳螂拳、梅花螳螂拳等。

3、拳法风格不同

南拳:南拳的总体风格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威猛迅疾,灵巧绵密,刚柔相济,上肢及手型尤富于变化。它不像少林拳那样雄浑朴茂,舒展大方,但其刚烈之气,威猛之势,却灏然自成气象。

北拳:北拳法以朴实无华、凶猛彪悍、注重实战,博大精深而著称于世。北拳的拳法发力以点刚力为主,以柔化力为辅,同时追求刚柔相济的力。少北拳认为“力源肌劲,气与相助,力寓法中,力法一体”。就力的应用而言:“力有接发,各存动静,用于顺逆,始分刚柔,达于开合,术之所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北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拳

南拳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南拳的共同特点

1.手法多样。如拳谚所说:“一势多手”,“一步几变手”,而且“多短拳”,故人称“南拳北腿”。手法有拳、掌、爪、钩、指以及各种肘法、桥法等。其中桥法是南拳特有的手法,亦即直臂或屈臂形成“桥”形,进行圈、盘、切等手法。

2.动作紧凑,劲力刚健。发动有三种形式:一为快速有力,如“弓步双冲拳”;二为短劲发力,手臂保持一定弯曲,用劲短促,挥动幅度小,如钩撞拳等;三为匀速用力,在臂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慢而匀地用力推出,如单双推掌、碟手推等。

3.步法稳固,重心较低,强调桩步为基本功。拳谚说:“未学功夫,先学扎马”。扎马即桩功,扎马练好了,才能“稳如铁塔坐如山”,为南拳步稳势烈的特点提供条件。

4.快慢相间,长短并用,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快时迅速清晰,慢时沉稳有力。

5.身法要做到吞吐浮沉,窜蹦门转,腰腿身手要贯串一致。做到手起肩随,腰催周身,完整一气。

6.气沉丹田,发声吐气。常配合发力发出喊声。这有助于使动作饱满刚健,突出其刚烈风格。

7.要求出手居中,注意门户,反应敏捷。拳谚说:“触即变,发如箭”。

由于南拳“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所以练习者肌肉发达,筋骨强壮,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可有显著提高。南拳强调蓄劲闭气与发劲开声交替作用,要求动作用腹式呼吸,因此,对增强心血管、消化和呼吸系统机能,促进新阵代谢都有很好的作用。

南拳有什么样的特点?

南拳又称南方拳。是南少林等拳种与我国南方各地地方拳种相结合的产物,技术套路繁多,遍布各省。由于历史悠久,再加上师承关系的演变,形成了多种打法。其共同特点是:套路短小精悍,结构紧凑,动作朴实,手法多变,短手连打,步法稳健,攻击勇猛,常伴以声助威,技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