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写的文章较难理解,但是还是有一些规律可以寻找帮助你理解。

1、通读全文,了解其大概主旨,明白鲁迅先生想通过本篇文章表达的讽刺方向及其讽刺对象。

2、段落分析,对文段的字面意思,鲁迅先生想表达的深层含义及讽刺方向有一定的了解。

你怎么理解鲁迅的作品?

读任何文学作品首先都要了解作者写作的历史。鲁迅先生生于动乱的年代,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青年处于一种浪漫,进取,充满希望的精神状态之中,五四之后,中国青年进入了精神的低谷期,一股迷惘和失望的情绪笼罩着中国社会,因此也就有了《在酒楼上》,《伤逝》等文章。
另外,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情节或者语言,而是因为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或者对哲学意义上的终极价值追求。鲁迅先生的作品中,不仅有对国民性的辛辣批判《阿Q正传》,《示众》等等,还有对人在人性中挣扎的悲悯,如《铸剑》等等。
鲁迅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其起点之高,使无数后辈小说家只能稍稍望其项背。《狂人日记》一改古典小说有头有尾的线性叙述,甚至连古典小说中最起码的时间节点都没有,而用大量意识流的手法刻画人物,推动小说情节向前发展。鲁迅先生用正常人的眼光写疯子,以疯子的视角看正常人,反而将当年的中国人的嘴脸刻画得清清楚楚。这种小说的写作手法以及对人性的洞察,即使放在当代也是毫不过时。
最最最重要的是,看完鲁迅先生的杂文,你会觉得微博上的段子手都弱爆了!!!
读鲁迅没什么技巧,老老实实的去读历史,读文学史,怀着谦虚和包容和心态了解现代的人,你会发现,你是孔乙己,你是阿Q,你是方玄绰,你是祥林嫂,你周围的所有人几乎都在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杂文中出现并存在着。人性的成长真的太慢了,以至于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依旧活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如何理解鲁迅的【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

当时中国处在最黑暗的时代,许多志士仁人在探索社会病根所在,文化界有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 这是鲁迅先生对中国青年炙热而又真实的期待,对青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时常害怕,怕意志薄弱的青年被泼来的冷水,甚至秽水浇灭热情,畏缩了,所以写下这段鼓励的话。

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只有当我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就像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警察的责任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而清洁工人的责任主要是打扫卫生……我们的社会需要负责任的人,只有人人都勇于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把各项工作做好,社会才会进步。

作为青年人更要踏实努力,勇于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发挥各自或大或小的光亮,那么,青年必然点亮自己,点亮社会。



希望我们都能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哪怕只是萤火,也可以照亮黑暗。不要以为自己所做的事是没有用的,要相信自己作出的努力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是有价值的。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热风》

怎样理解鲁迅写的《朝花夕拾》?

1、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观爽朗,平易近人。

2、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3、穿衣裳的评论;突出全智者,表现鲁迅先生独到的审美观。

4、不游公园:暗示鲁迅先生工作的繁忙。

5、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6、纸烟:突出贵贱的分类,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7、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对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8、工作时间: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鲁迅称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

9、踢鬼、谈鬼:突出诙谐有趣,表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和大胆,以及他的智慧。

10、吃鱼丸: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儿,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11、生病: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

12、海婴的夸耀:突出夸耀,用尚不懂事的孩子的细节反衬鲁迅病情之严重。

13、明朝会:突出明朝会,表现 鲁迅对孩子的慈爱。

14、病好起来了:写鲁迅的病好了一点,又好些,突出鲁迅的朗朗的笑声,表现鲁迅的乐观精神。

15、木刻画:写病中鲁迅的一幅木刻画,暗示鲁迅顽强的生命毅力。

16、若没有我呢:写鲁迅的希望,希望青年一代可以独立地走正确的道路。病好了,突出觉得做事要多做、以为准备,表现鲁迅的工作的执着和热爱。

五猖会鲁迅的文章怎样理解呢?

1、无论忤逆,无论小水,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欣赏:写出了儿童心理的纯真,不诈作。和老莱子做对比,充分体现出“我”对老莱子的厌恶反感之情,也表现出“我”对二十四孝图的极不认同。
2、“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赏析:作者用夸张的笔调,连用三个“最黑”,描述了自己之于“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的痛恨,义愤填膺。写出自己的感情基调,从而引出下文。
3、“然而,对于阴间,我终于已经颂扬过了,···虽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确没有受过阎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贴,则差可以自解。”
赏析:作者用些许调侃及戏谑的语气,鲜明的揭露了某些人的虚假面具,表明自己所言属实而且出自肺腑之言,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及黑白不分。
4、现在想起来,实在很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那些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
赏析:旧社会的封建思想十分要不得,鲁迅就加入一些对封建习俗和封建思想文化给予尖锐的讽刺和批判,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的丑陋。
5、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赏析:写出了作者要寻求一种最黑最黑的咒文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碍白话者。即使是坠入地狱,也绝不改悔,作者斗争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怎样理解鲁迅的“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

写作背景:在时局动荡的民国,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等多方势力的强力统治,先进青年的激流勇退,以及思想界的分化,让鲁迅难免陷入彷徨、苦闷,所以他必须重燃斗志,写下更犀利的文字去抨击它们。

了解完了这些,我们再回头来看“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奥妙所在。

一、从象征含义上:枣树代表着抗争者!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做抗争者并不容易,所以愿意做的人不多。但是,始终有无私奉献的大无畏者敢于站出来!

“一株是枣树”,他站出来了,虽渺小却坚定;“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又站出来一个,这股渺小的力量约聚越大。然而鲁迅的话语尽了,但其寓意还在延伸,那就是:还有第三株,它仍旧是枣树!

鲁迅这样循序渐进地叙写,将抗争者那种前赴后继的气势渲染了出来:第一个倒了,第二个又顶了上来。鲁迅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战斗虽苦,但勇于去战斗的人绝对不会缺失!

二、从写作手法上:充满艺术性,营造氛围。

从主谓宾定状补的句式来看,这句话其实已经很难再浓缩了,非常凝练。

假如鲁迅这样来写:“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两株都是枣树。”那么艺术性就会大大降低,且起不到强调的作用,鲁迅强调的就是这些敢于奉献的人。

另一方面,鲁迅将这句话放在开篇,引领全文,而且是独立成段落,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为了强调“枣树”的特殊意义。另外,枣树是一棵一棵的介绍,以及独立成段的结构,都营造了一种孤寂悲凉的感觉。

三、从情感上:体现了鲁迅的迷茫与彷徨

从现实出发,坐在窗前的鲁迅望向窗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枣树,鲁迅继续移动目光,又看见了另一棵枣树,其余再无其他。

可是鲁迅希望看到的是其他树站出来,就像枣树一样无畏,但是没有,这也体现了鲁迅的迷茫与彷徨。

怎样理解鲁迅的文章

环境恶劣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一点是鲁迅写的文章大多是与当时历史有很大的关联的,要读懂的话必须要懂得他写文章的历史背景,这样才更好理解文章的内容,比如说《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里面就有很多历史故事,了解这段历史就有助于理解文章了。还有啊,鲁迅处于文言文和白话交替的时代,文章中可能古文较多,所以有点古文功底还是必要的! 了解了那段历史你就会觉得他的文章非常值得品读,字字句句都有寓意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