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如下:

1、选择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

2、地参在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在太阳下晒3~4小时,然后用40℃左右的温水加上新高脂膜浸泡,驱避地下病虫。

3、捞起与极细的泥土或细沙拌均匀,直接撒播在育苗床上,然后在种子上盖一层0.5~1厘米厚的沙土即可。

地参种植方法是怎样的

1、选地整地。种植地参应选腐植质土和沙质土壤种植生长,整地起畦,畦宽1米为宜。地参种子细小,因而育苗床应把土块尽量打碎整平,以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2、播种育苗。地参在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在太阳下晒3~4小时,然后用40℃左右的温水+新高脂膜浸泡,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捞起与极细的泥土或细沙拌均匀,直接撒播在育苗床上,然后在种子上盖一层0.5~1厘米厚的沙土即可。

3、定植移栽。当地参长出5~6片叶子时,即可移植到已整好并施足基肥的土畦上定植,定植后注意保湿。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快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

地参的种植方法

(1)选地整地 以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最好,不宜选择冷浸、难以排灌的田块,否则影响地参的品质。

(2)施足底肥 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配方有机肥100公斤,放于条播沟底并覆一层土,深耕20~25厘米,整平作畦,畦宽1.5米,畦长依地形而定,按40~50厘米行距,开深8~10厘米种植沟。

(3)播种 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均可种植,生长不受影响,但最适宜种植时期为2—3月份。种植规格:一般采用开畦条播。种植时取粗壮、优质的根茎作种参,将种参整颗或分切成长4~8厘米小段,以10厘米株距摆放于已施基肥的种植沟内,摆放三行种茎,种茎间距15厘米左右,对空摆放,最后覆土,土层厚15—20厘米。每亩用种参5~10千克。播种后10~15天开始出亩。

(4)田间管理 地参怕涝耐旱,对水分要求不高。根据墒情播种后透浇一次出苗水;幼苗期锄草松土2~3次,郁闭封行后不再锄,苗高10厘米左右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有机肥250千克或尿素10千克,以后在地参大生长期间酌情再追肥1~2次。3、4月份如果遇到干旱,可补浇1—2次水,以促进生长发育。

(5)病虫害防治 地参一般无病害。但要注意防治虫害,播种时可用百树得对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进行防治。金龟子与偶有的卷叶虫,可用敌百虫800倍液喷1~2次。

(6)收获 每年霜降后不久,地参便达到成熟期,茎杆自然枯萎后便可采挖。将挖出的根茎上附着的湿土抖净,去除两头芽尖后运至加工厂进行处理。

地参怎样种植和储存?

1、地参种植:

地参以其根茎为繁殖方式。北方地区于3—5月份栽植,南方地区四季即可栽植。按行株距50cm、株距40cm、深度8cm定植,裁后10天出苗。幼苗期及时松土,除草。苗高10cm时追肥一次,在生长过程中如遇干旱及时浇水,地参抗病性极强,一般无病虫害发生。晚秋收获,亩产地参2000公斤,(种植与收获时令与农业上的“春耕”和“三秋”大忙季节错开,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每亩只需投劳10个工日左右,一般不需施肥和农药防治,且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多年。)地参的种植不失为各地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条途径。

2、地参储存:

地参保存方法简单,一般分为袋藏法、沙藏法和低温冷藏法。

(1)袋藏法袋藏法是最为简单的贮藏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收获后剔除表面有损坏污点的地参,选用质地较厚的塑料保鲜袋类同与装化肥的内袋。每袋放入鲜参 25公斤左右,扎口码放于室内阴凉处即可,冬季如遇降温注意保暖,如袋发热,通风即可。此方法简单,如做种苗可存放一年以上不会腐烂。商品参用此法存放对品质略有影响。

(2)沙藏法 沙藏法是最为普遍的贮藏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在阴凉干燥处挖沙藏沟,沟内不能有积水,沟深、宽各1m长度则根据贮藏数量而定。沟底先铺上一层湿沙,沙子湿度以手捏成团,松手后又能散开为准,而后将地参和湿沙分层加入,一层地参一层沙,参层80cm左右,最上层加厚湿沙并拍紧。为了通气和冷空气进入,在加厚湿沙时每隔1m要插一小捆玉米秆或稻草。贮藏期间要注意沙层水分,当水分不够时可在最上层沙土上浇少量水以保持沙层湿度。在没有湿沙的地方可用锯末代替湿沙,但要注意保持低温和湿度。

(3) 低温冷藏法 低温冷藏法管理方便,但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在经济条件较好,建有冷库的地方使用。具体方法为:将地才放入湿麻袋内进入冷库堆放,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2m,长、高、宽不超过5m,库温要求保持在2℃,相对湿度85%-90%,并注意通风,一般情况下可通入潮湿的冷风,保证低温湿润的条件。各地在选择贮藏方法时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