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长直径和短直径相差不大,可近似为正圆。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

1月初,地球离太阳距离最近,为1、471亿千米,这一点叫做近日点;

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亿千米,这一点叫做远日点;

当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在远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在近日点时,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更强,地球整层大气

近日点和远日点分别是几月

近日点1月3日左右,远日点7月3日左右。

地球的远日点是7月初,具体是7月3日左右,日地距离约为1.521亿千米;地球的近日点是1月初,具体是1月3日左右,日地距离约为1.471亿千米。

“近日点”和“远日点”时日地距离的不同,会影响到地球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受太阳引力作用,当地球靠近“近日点”时运行速度较快,“远日点”时则比较慢。

近日点,每颗恒星围绕太阳的轨道大致是一个椭圆,它的长轴和短轴相差不大,可以近似成一个完美的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当一颗恒星在其轨道上运行时,它有时离太阳近,有时离太阳远,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被称为近日点。

近日点和远日点的特点是:

近日点的特点是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更强。远日点的特点是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比较弱。

远日点的特点是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比较弱。

近日点、远日点的产生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星体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离太阳最近的时候,这一点位置叫做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时候,这一点位置叫做远日点。

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是几月几号

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近日点也就是冬至日,12月22或23日。

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远的时候,远日点时也就是夏至日,6月22或23日。

地球是绕着太阳公转,而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太阳处在这个椭圆形的一个焦点上,因此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跟地球所在的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有关.夏至时,地球在远日点,地球离太阳最远;冬至时,地球在近日点,地球离太阳最近.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即冬至到夏至这一段时间内,地球公转着,不断远离太阳;夏至到冬至这一段时间,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则越来越近.可见冬至时太阳历任最近.这是从一年来看,若从一天来看,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也时有何变化?

如果地球除了自转没有其他运动,而且自转轴与太阳和地球间的直线垂直,那么同一时候赤道上的人离太阳最近,极地的人最远.但地球是以23.5°角倾斜地自转,所以赤道上早晚太阳差距比较大,而纬度愈大(即离赤道愈远)的地方,太阳在中午和早晚的距离差愈小.

如果地球完全处于静止状态,处于中午时刻的地区比处于早晨时刻的地区离太阳近一些.但地球并不完全静止,而是处于不断自转和公转的运动中,所以太阳离观察的人的距离,跟地球的形状、地球纬度、日出时间以及地球自转轴方向的缓慢变化和行星的引力对地球公转轨道的微小影响等原因都有关系,但这点距离的变化比较太阳地球的直线距离显得微乎其微.

可见,同一天,不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太阳离人有远近之分.只是这点远近比起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微小得完全不必考虑,就犹如一头沉重的大象身上的几根毛发的重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起来,一天之内,同一地方,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应该是一样的.

为什么是冬天的时候是近日点

首先并不是近日点是冬天,远日点是夏天。而是近日点北半球冬天南半球夏天,远日点北半球夏天南半球冬天。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相较于围绕太阳公转是倾斜的,当近日点时,北半球向太阳外的方向倾斜,南半球向太阳内的方向倾斜。远日点时,北半球向太阳内的方向倾斜,南半球向太阳外的方向倾斜。假如地球的自转轴和绕太阳公转的公转轴完全平行,那么南北半球都会像赤道一样,不分季节。

扩展资料

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自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北半球各地(我国位于北半球)太阳高度逐渐升高,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对于北半球各地来说,太阳高度自此回升,太阳光逐渐增强。

从节气规律来说,立春是“阴阳”之气中阳气升发的始点,自立春起阴阳转化,阳气上升,立春标示着万物更生、新轮回开启。而冬至则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也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

天文常识:哈雷彗星上次光顾地球是什么时候?

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至迟在西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上次光顾地球是什么时候?

可能感兴趣》》南天球有多少个星座?

哈雷彗星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

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至迟在西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

哈雷彗星上次光顾地球是什么时候?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

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中。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宇宙飞船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这些观测支持一些长期以来有关彗星结构的假设,特别是弗雷德·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正确的推测哈雷彗星是挥发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尘埃的混合物。这个任务提供的资料还大幅改革和重新配置这些材料的想法;例如,理解哈雷彗星的表面主要是布满尘土的,没有挥发性物质,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是冰。

奇点星座网,很多女生都会关注的星座知识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还可以在底部在线咨询奇点星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