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香尊老: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他的孝顺广为流传。

2、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

古代名人尊老爱幼的小故事

1、汉文帝亲奉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一位比较宽厚有为的封建帝王,由于他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曾给社会带来一度繁荣昌盛。史称“文景之治”。

刘恒还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君主,其生母薄太后多病,他在处理完繁忙政务后,认间经常亲自在母亲病榻旁陪伴。在薄太后患病三年间,刘恒经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文帝都要先亲自尝过后,才让太后服用。

2、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3、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4、黄香尊老爱幼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

5、孟子访齐

有一天,孟子来到了齐国,见到了国君齐宣王。

齐宣王说:“请问夫子,有没有统一天下的法宝。”

孟子诚恳地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怎么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请夫子解释一下。”

“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

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

齐宣王听了,不觉点头信服。

尊老爱幼,其中“尊老”指的是尊敬长辈,“爱幼”即爱护晚辈;形容人的品德良好。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现今中国社会不缺乏尊老思想,却缺乏爱幼思想,经常强调尊老爱幼的人实际上只想表达“尊老”,而不是表达“爱幼”。我们要弘扬“尊老爱幼”优良的传统,为新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请问关于古人尊老爱幼的故事

关于古人尊老爱幼的故事:
1、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黄香扇父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3、汉文帝亲奉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一位比较宽厚有为的封建帝王,由于他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曾给社会带来一度繁荣昌盛。史称“文景之治”。
刘恒还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君主,其生母薄太后多病,他在处理完繁忙政务后,认间经常亲自在母亲病榻旁陪伴。在薄太后患病三年间,刘恒经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文帝都要先亲自尝过后,才让太后服用。

中国古代24个尊老爱幼的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24个尊老爱幼的成语故事
有:舜孝感动天,曾参啮指痛心,仲由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郯子鹿乳奉亲,老莱子戏彩娱亲,董永卖身葬父,丁兰刻木事亲,江革行佣供母,陆绩怀橘遗亲,郭巨埋儿奉母,黄香扇枕温衾,蔡顺拾葚异器,孔融让梨,姜诗涌泉跃鲤,王裒闻雷泣墓,崔山南乳姑不怠,王祥卧冰求鲤,吴猛恣蚊饱血,杨香扼虎救父,孟宗哭竹生笋,庾黔娄尝粪忧心,朱寿昌弃官寻母,黄庭坚涤亲溺器。
一、黄香尊老爱幼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
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
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
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
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
二、孔融让梨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
三、扼虎救父
杨香14岁这年,曾随同父亲杨丰(有可能是三国时期之后改名杨丰的游侠杨阿若)去田里割小米,忽然蹿出一只大老虎,扑向杨丰,一口将他叼住。
杨香急坏了,一心只想着父亲安危的她,完全忘了自己与老虎的力量悬殊。
好个杨香,只见她猛地跳上前去,用力卡住老虎的头颈。
任凭老虎怎么挣扎,她一双小手始终像一把钳子,紧紧卡住老虎的咽喉不放。
老虎终因喉咙被卡,无法呼吸,瘫倒在地上,他们父女才得以幸免遇难。
一个小女孩,徒手搏虎,并从虎口中救出了自己的父亲。
四、卧冰求鲤
父母有病,他日夜照顾不得休息。
有一次继母一心想吃活鱼,当时天气寒冷,河面结冰,王祥脱下衣服,准备破冰去抓鱼。
冰面自动破开,两条鲤鱼从水中跃出,王祥就把它们拿回家(做给母亲吃)。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又有几十只黄雀飞进帐子里,他便拿去供奉继母。
同乡人都感到惊奇而感叹,以为是王祥的孝心感动了天地的缘故。
五、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古人尊老爱幼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黄香尊老爱幼的故事: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

尊老爱幼的事例(50字左右)

1、主席敬酒

1959年毛泽东同志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中的老人来吃饭。他给老人们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主席立即回答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2、《祭母文》

1919年,毛泽东的母亲患腮腺炎。在长沙读书的毛泽东得此消息急忙往家赶,想接母亲去省城治病。可是因并发其他病症,毛文氏--文其美还是离开了人世。毛泽东万分悲痛,用泪和墨写下了《祭母文》和两幅灵联。

一联是:“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另一联是:“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从这两幅联中,看到毛泽东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3、外交部长洗尿裤

那是1962年的春天,陈毅随总理出访回到四川,途经成都去看望80岁的母亲,正逢刚把失禁后的尿裤换。陈毅拿起尿裤:“小时候,您给我洗了无数次尿裤,今天就让我也给您老洗一件”。洗啊洗,洗得春花把头点:外交部长洗尿裤,传统美德传千年。

4、汉文帝亲奉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一位比较宽厚有为的封建帝王,由于他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曾给社会带来一度繁荣昌盛。史称“文景之治”。

刘恒还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君主,其生母薄太后多病,他在处理完繁忙政务后,认间经常亲自在母亲病榻旁陪伴。在薄太后患病三年间,刘恒经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文帝都要先亲自尝过后,才让太后服用。

5、朱老总孝敬双亲

朱德总司令对父母的孝敬是有口皆碑的。他幼年在家时,对父母就非常敬重老顺。乡亲们常对他赞不绝口。他后来从军当上军官,向父母寄物汇款克尽孝道。参加革命后,当了总台令,指挥千军万马对敌作战,但他仍然挂念家乡的亲人。当他得到母亲去世消息后,非常悲痛,写了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以寄托他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关于尊老爱幼的故事

一、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二、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三、芦衣顺母

周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两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四、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向他人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五、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尊老爱幼的事例30字数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汉献帝时期,他历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国相等职,时称孔北海。孔融在北海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颇有治绩。后兼领青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