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谓德育渗透是指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也就是说把知识内容与其可载的思想同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的熏陶,在饱食知识的同时品味思想的甘露 。2、德育渗透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借助载体、建构氛围熏陶、引导教育对象,使之接受有关思想、观点、作风、行为,实现教育意图的教育形式。

试论德育渗透全面育人

试论德育渗透全面育人

   论文摘要: 为了保证学校德育工作到位,逐步实现德育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落实德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及目标,我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论文关键词: 德育 渗透 教育

一、德育渗透在常规管理之中

小学生的一日生活常规正是培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良好行为规范训练的最普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小学生年龄小,思想纯,可塑性大,每天学校的引导,无疑都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我们加强常规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常规管理中注重“三导”。

1.校会导向。每周一次的校会,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之一,每周一次的校会可让师生不断明确方向,形成共识,导之行动。国旗下专题讲话让我们“有机结合,宣传激励,形成系列,注重实效,正面引导”。

2.制度导训。健全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不仅是落实德育到位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的需要,是明理导行的保证。我们以查带训,以查促进,健全完善了“热爱祖国每日升降旗制”,全面发展“班级评优制”和“个人学分制”、“一日常规六查制”;“每周活动八查制”;“红领中监督岗制”等等。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形成了德育渗透学校全面育人的管理体系,强化了对学生的训练。

3.竞赛导行。我们每天公布各班全面发展情况,周周小结,月月发流动红旗,期末评优发奖,总结表彰,形成学校不断地竞赛激励机制。每个同学在竞赛中进步。每个班级在竞赛中奋发向上。

二、德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我们从管理入手,要求各科教学德育渗透入格。一写:各学科必须把德育目标写进教案;二看:课堂教学看德育渗透的措施落实;三导:以育人意识检查指导德育渗透到位。

我们用“两全”指向,为各种教学渗透德育引路。①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提升育人意识,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发展学生思维,重视能力训练,关心学生身体,培养坚强的意志品格,支持学生活动,减轻学生负担等。②面向全体学生:厚爱中下生,提高优等生,关心帮助每个学生成长,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

三、德育渗透在丰富彩的活动之中

活动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的好形式。活动只是途径,育人才是目的。

我们特别注意活动中的德育渗透,强调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养习惯、启智慧,练本领,长才干。

开展活动,我们力求“两让”:让一次活动使学生得到多种效益,一举多得,让每次活动都能令学生终生难忘,留下金色童年的美好记忆。在活动中,我仍还特别注意了“三结合三训练”:①结合各种活动渗透养成教育,强化行为规范训练;②结合各种活动渗透"五爱"教育,强化意志品格训练;③结合各种活动渗透艰苦奋斗的`教育,强化自主自理能力的训练;

四、德育渗透在评比之中

评比是激励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好方法。评比只是手段,导向才是目的。而且评比的过程也是德育渗透的过程。

对学生的评比我们抓“三头”带全校,期末,学校坚持每期的三类学生代表会:进步大的学生,兴趣特长获奖学生,三好学生好干部,针对不同情况正面引导,鼓励他们全面发展,更上一层楼。同时,分别让他们代表在校会上发言,带动各类学生前进。愿我们的学生都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一、深入研究教材,随机进行德育渗透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并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诠释“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过反复地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而且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能达到震撼心灵的效果。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较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直观、形象、具体,对学生影响深远。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一方面能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如《白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而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立、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最能启迪学生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设祖国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重视语文德育渗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贯穿语文教学过程始终,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渗透理论,即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第二是指向理论,即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指向课文结尾或总结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在教授《詹天佑》一文的过程中就采用了渗透理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课文第三段描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直面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吗?教师在导读第三段时,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导读第四、五自然段“勘测线路”时,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导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领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创举,进一步感受詹天佑此举的强大动力是来源于对祖国衷心的热爱,这也是我们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回忆伯父生前的四件事情,例举的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内容,教师在导读此文时,既可结合每件事情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运用渗透理论,同时也可以用指向理论,将四件事情综合起来,和学生一起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第一件事,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对下一代的关心;第二件事,鲁迅先生谈“碰壁”,抨击黑暗的旧社会,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三、四件事,讲述的是鲁迅先生热情地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和关心女佣阿三,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这四件事均指向一个结论:“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和同情、关心、帮助穷苦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

学校德育的含义?

学校德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著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它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著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

德育的含义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触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小学德育的意义

小学德育的意义

在阶级社会中,历来的统治阶级,都需要通过德育塑造其社会成员的思想品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利益。这是影响人们思想的头等大事。因此,历史上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的教育都把德育放在首位。我国古代教育中,礼(德育)就是“六艺”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说明实行“孝”“涕”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资本主义教育也毫不例外,英国教育家洛克就曾强调,在培养绅土的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

阶级社会中的德育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推翻剥削阶级,消灭剥削阶级,清除剥削阶级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更必须重视德育。中国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贯重视德育。 *** 在抗大教育方针中就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建国后,又多次强调要加强德育,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 在l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目前,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学校教育中加强德育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德育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需要

当前,我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必须加速改革开放,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其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作为教育必须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取得国际竞争中的人才优势。这种竞争型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而且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因此,学校教育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仍然要招德育工作放在重要地位。特别是随着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对人们g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教育学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有用的东西,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德舆论力量和新的价值观念,同时,还要教育学生警惕和 *** 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实践证明,在当前加速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不但不能放松德育,而且必须加强和完善德育。

(二)加强德育是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 *** 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要从“总体布局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同样,德育的重要性也要从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认识。德育,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决定着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又是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及有力的思想保证。学校德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担负著特别重大责任。全国在校学生占全国人口近l/5。如果对他们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他们的优良道德风尚和品质,不仅可以保证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对改变社会风气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21世纪提高中华民族的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产生深远影响。

(三)德育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指明方向

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它所包括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世界观及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是解决为谁服务问题的。它保证人的各方面发展沿着一定的政治方向前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德育,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能够坚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

德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著灵魂的作用,它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动力。

《中小学教......

简述德育的意义,任务,内容

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的、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具体任务如下: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

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德育是什么意思

德育 [dé yù]

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为目的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学生教育有什么教育意义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想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发展,真正做到言行一致,仅仅靠宣讲规章制度、靠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思想品德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只能在社会实际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检验。因此,课堂教学只有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在实施德育中,我始终树立“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所收获”的育人观念,坚持“以爱动其心,以严动其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等深入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使之全面得到提高。

一、 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德育教育。每周一学校举行了统一的升国旗活动,从认识国旗、合唱国歌、介绍历史上的今天等活动中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天有夕会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品行教育;每天都有“班主任寄语”,对好人好事进行公开表彰;对检查的清洁卫生情况进行公布记载;经常以“安全”为主题的遵纪守法教育;以“关爱自我,文明交友”为主题的文明交往及自我保护教育;每周一的主题班会教育;读书节的朗诵比赛;艺术节的唱歌比赛;每学期召开的一次家长会;每星期的让每个学生每周做一件好事;还举行为有困难的学生献爱心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班级德育风气的形成,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

二、充分利用德育环境,丰富德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我想可以组织学生到厂矿、农村、街道、民营企业、社区开展社会调查,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劳动,丰富社会经验,经常开展“爱家乡,促环保”活动,组织环保义务宣传队。向社会倡导,宣传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到街道打扫卫生,去野炊,去春游,参加植树活动,让家乡美起来,亮起来。为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经常组织学生到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打扫卫生、洗衣、种菜、梳头,并进行文艺慰问演出,有的还捐出自己的零花钱表达自己的爱心。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传承民族文化,塑造孩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灵。经常向学生讲述有关浏阳的历史人物和优秀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吸取民族的精华,了解本地的一些重大事件,参与家乡的建设,这样可以换来一个个充满自信,活泼可爱,积极向上的新形象。另外班级还可以成立一些特长爱好小组,如篮球、音乐等,这些活动的完善和积极推进,可以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良好学习氛围。四、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意义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他们的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而学生素质的发展主要靠课堂来完成,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求知中受到教育,在明理中立志,在导行中逐渐成长。在各门课程中注意渗透德育、美育、心理素质教育。在音乐教学中传授民间乐器、民间舞蹈,在美术教学中组织学生画民族风情画等。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丰厚的人文因素,自始至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师利用数学题目中蕴涵的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数据和事例,抓住教材中介绍的数学家的故事,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形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学生形成人生价值观的过程中,让德育教育多元素地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此看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学......

中学德育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做人!人一辈子···哎,什么都会了,要是不会做人,那活着也是痛苦的!怎么样做人?是一辈子都学不完呢的学问!中学德育教育就是为了给青少年朋友以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我记得一位很著名的朋友说过:一个人可以不成材,但是必须成人!意思就是说道德还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

记得采纳啊

班集体的含义及其德育作用

一、班集体的概念(class collective)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班集体的特征

班集体不同于班级。班级是校内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编班原则把几十个年龄和学龄相当、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的正式群体。

第一,班集体是一个以学生亚文化为特征的社会群体,它传导和积淀著班级制度的社会文化基因(教育目标、规范和组织模式)。

第二,班集体又是一个以教学为中介的共同活动体系,它以课堂教学为中介,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社会化的共同学习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整合因素。

第三,班集体还是一个以直接交往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正是交往和人际关系,动态地反映了集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集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标志著集体形成的过程。

第四,班集体是一个以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的社会心理共同体,集体心理的统一性和社会成熟度综合反映了集体主体性的水平。

三、班集体的作用

更好地教育孩子,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是生命之声,文化之根。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文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教化力量,充分发挥教学中德育功能尤为重要。

      由浅入深,一字一句中皆可德育

      语文的学习都是从说文解字开始的,语言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融合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智慧,在教学中教师要由浅入深的把这些内容传递给学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识字教学过程中皆可渗透。

      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国汉字讲究方方正正,一笔一划都必须要认认真真才可以整齐工整。小学阶段孩子们接触的汉字还比较简单,但是点、横、竖、撇、提、捺寥寥数笔皆是智慧。以“赞”字为例,这本身是一个会意字,以见为礼,代表着客气和礼仪。因此这个词在组词上也大都是褒义的,赞美、赞扬、礼赞、赞颂等。平常小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这点,同学之间要客气,谦让,礼貌为先,多赞美彼此,这样才能增进友谊,而不可以打架斗殴,彼此互相伤害。

        文本挖掘解读中的多重德育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讲究文本简而意境远,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很多古诗文,虽只有寥寥数字,但是其中蕴含着多重教育意义。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比如《墨梅》这首古诗中,“只留清气满乾坤”,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分外耀眼!

      德育不仅是理论的说教,而应该自然地穿插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影响语文知识教学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润物无声”地进入学生的思想世界。

简述学校德育的意义

问题一:简述德育的意义,任务,内容 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的、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具体任务如下: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

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问题二: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学生教育有什么教育意义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想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发展,真正做到言行一致,仅仅靠宣讲规章制度、靠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思想品德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只能在社会实际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检验。因此,课堂教学只有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在实施德育中,我始终树立“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所收获”的育人观念,坚持“以爱动其心,以严动其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等深入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使之全面得到提高。

一、 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德育教育。每周一学校举行了统一的升国旗活动,从认识国旗、合唱国歌、介绍历史上的今天等活动中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天有夕会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品行教育;每天都有“班主任寄语”,对好人好事进行公开表彰;对检查的清洁卫生情况进行公布记载;经常以“安全”为主题的遵纪守法教育;以“关爱自我,文明交友”为主题的文明交往及自我保护教育;每周一的主题班会教育;读书节的朗诵比赛;艺术节的唱歌比赛;每学期召开的一次家长会;每星期的让每个学生每周做一件好事;还举行为有困难的学生献爱心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班级德育风气的形成,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

二、充分利用德育环境,丰富德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我想可以组织学生到厂矿、农村、街道、民营企业、社区开展社会调查,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劳动,丰富社会经验,经常开展“爱家乡,促环保”活动,组织环保义务宣传队。向社会倡导,宣传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到街道打扫卫生,去野炊,去春游,参加植树活动,让家乡美起来,亮起来。为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经常组织学生到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打扫卫生、洗衣、种菜、梳头,并进行文艺慰问演出,有的还捐出自己的零花钱表达自己的爱心。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传承民族文化,塑造孩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灵。经常向学生讲述有关浏阳的历史人物和优秀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吸取民族的精华,了解本地的一些重大事件,参与家乡的建设,这样可以换来一个个充满自信,活泼可爱,积极向上的新形象。另外班级还可以成立一些特长爱好小组,如篮球、音乐等,这些活动的完善和积极推进,可以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良好学习氛围。四、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意义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他们的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而学生素质的发展主要靠课堂来完成,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求知中受到教育,在明理中立志,在导行中逐渐成长。在各门课程中注意渗透德育、美育、心理素质教育。在音乐教学中传授民间乐器、民间舞蹈,在美术教学中组织学生画民族风情画等。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丰厚的人文因素,自始至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师利用数学题目中蕴涵的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数据和事例,抓住教材中介绍的数学家的故事,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形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学生形成人生价值观的过程中,让德育教育多元素地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此看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学......>>

问题三:简述德育的过程及四者之间的关系 (1)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根本原则,它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个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我们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校要培养“四有”、“两热爱”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的原则。

知行统一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3)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依靠和发扬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学生消极落后的一面,长善救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优点和缺点、先进和落后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这种矛盾斗争转化的结果。德育的规律决定了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必须同时进行。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个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严格要求是指教育者按照党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教育。尊重学生就是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护和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他们的自尊心,相信他们的能力。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培养学生集体的过程中,通过集体的形成教育每个学生,又通过每个学生的进步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培养集体与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统一起来。要培养坚强的集体,就要依靠集体,培养、教育和健全学生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关心集体,自觉地为实现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而严格要求自己。通过集体建立全班的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班风,以影响集体的每一个成员。教师要把集体当作教育的主体,先向集体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学会处理各种关系。要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6)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要向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贯彻正面教育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及时教育指导。

在德育中要摆事实,讲道德,要以理服人。

培养典型,树立榜样。

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7)教育与学生年龄特征相一致的原则。

教育与学生年龄相一致的原则是指为了达到德育的预期效果,教育者应使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使每个学生品德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中小学生的发展大致经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这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各有特点,教育者必须研究掌握这些特点,特别要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使德育要求、内容和方法在保持系统性的同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才能使德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8)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原则。

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原则,是指学校德育应当有......>>

问题四:论述德育的基本功能,并说明当前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德育功能是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 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称为德育的内部功能。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的、德 育内容和方法等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即为德育内部功能,其中主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作用所导致的结果,表现为受教育者严格遵守、积极认同外在的道德规范和享用观念的形成,即表现为适应功能、认同功能和享用功能。德育的适应功能是指,德育能够使受教育者严格遵守外在的道德规范;德育的认同功能是指,德育能够使受教育者内化和认同外在的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良心。 德育的享用功能是指,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到满足、 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乐”(注: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第213页。 )。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作用所导致的结果,表现为教育者师德的形成和提高、教育方法的改进 和教育内容的丰富等等。

德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结果,称为德育的外部功能。德育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界、政治、 经济、文化等因素。德育外部功能包括系统对自然界、政治、经济、文化所产生的作用和自然界、政治、经济 、文化等外在环境对德育系统所产生的作用。德育系统对环境的作用所导致的功能,主要有自然性功能、政治 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等等。德育环境对其系统的作用所带来的功能表现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对学校德 育的控制作用,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学校德育的最终决定作用,文化对学校德育的渗透作用,自然环境 对学校德育的熏陶作用等等。最终促使德育目标被修订、德育内容不断丰富、德育方法不断改进、教育者和受 教育者的德性不断完善。

以上仅指出了德育的正面功能。其实,德育还具有负面功能。德育既具有使个体遵守、认同外在的道德规 范的功能,同时又具有使个体抗拒、否认外在的道德规范的功能;德育既可以使个体觉得德性追求是一种享受 ,又可能使个体把道德生活看作是一种限制、一种痛苦;德育既能够通过控制,引导学生的言行,从而维护现 存政治制度的稳定,同时又能够为摧毁现存政治制度准备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德育既可以保存、发展现有文化,又可能使现有的文化发展链条中断。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上述两方面的功能均有正负之分。

由上可知,德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德育环境有多少因素,就有多少功能;德育系统内有多少因素 ,就有多少功能。必要性:“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问题五: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