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肇雄:莆田市人,国际机器翻译科研领域的知名专家,湖南省副省长。

2、林文肯:福建莆田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纪检组组长。

3、李川:莆田人,福建省副省长,九届人大代表,十六大代表。

4、陈兰通:莆田人,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5、陈光毅:莆田县人,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

6、陈希:莆田县人,曾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现任辽宁省常委、副书记。

7、周天鸿:福建莆田人,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莆田有什么历史名人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时期勇领 *** ,垂范后人。

出现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

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中央六部尚书占五部”。

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

郭沫若诗日:“荔城无处不荔枝,金复平畴碧复堤。

围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库四时宜。

梅妃生里传犹在,夹漈藏书有孑遗。

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科举名邦、状元之乡 中国封建社会处隋朝至清朝末年整个科举时代,全国各地进士达千名以上的进士县,只有18个县,其中福建省占4个。

而莆田县的历代进士,竟多达1700多人,因而雄踞福建省进士县的榜首,其次为晋江、闽县(今福州)和建安(今属南平市),比已经包括一些全省人才再加上福州自己管辖的九个县的人才的福州还多。

其中莆田县进士1700多人,唐朝中期从莆田县分出而成立的仙游县进士701人,莆田两县共有2400多人,以上数据没有包括已经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所产生的人才。

又据载,宋代所取进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

不仅如此,单在宋代,莆仙人中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也是位居福建之首。

其中中状元的有陈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师、陈俊卿、黄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远1人;以赋魁天下者有郑厚、刘夙、林旖、吴铸畴、郑从甫、叶大有等6人;

文武状元名单

文科: 五代 徐寅 北宋 徐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南宋 黄公度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南宋 郑侨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 吴叔告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 陈文龙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 林济孙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 林环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明朝 柯潜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武科: 蔡必胜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武举第一名 薛 奕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武举第一名 陈从龙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 武举第一名 叶岂页 宋宣和六年(1124)年殿试第一名 林定元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武举第一名 廖 标 明世宗嘉靖4年 公元1525年 陈安定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武举第一名 吴泰来 清世宗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武举第一名 林 洪 清高宗乾隆18年 公元(1753)年武举第一名 黄振邦 清高宗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武举第一名 康荔芳 清仁宗嘉庆21年 公元(1816)年武举第一名 周玉辉 清德宗光绪15年 公元1889年武举第

李嘉诚祖籍是福建莆田吗?

关于李嘉诚的祖籍究竟是哪里的其实说法不一。有说法认为李嘉诚的祖籍是福建莆田的,也有说法认为,李嘉诚的祖籍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甚至有说法认为李嘉诚的祖籍可以追溯到河南。不过在众多说法当中,对于李嘉诚的祖籍是来自于广东潮汕地区这一说法的认同者比较多。

出生于战乱时期的李嘉诚

对于新世纪的孩子来说,可能李嘉诚所出生的年代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陌生,他们只知道李嘉诚曾经所拥有的财富,以及他现在所用的财富。但是从时间维度上来看,那李嘉诚已经九十多岁了,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末的他其实不仅经历了中国的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经历了中国内外动乱的时期。少时期的李嘉诚所经历的是中国饱受战乱的时代。而中年时期以及晚年时期的李嘉诚,经历的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飞速时代。

1937年7月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此时的李嘉诚与自己的祖辈生活在广东省潮州地区。但是在1938年的时候,日军的侵略已经蔓延到潮州地区,迫于战乱带来的影响,在1939年的时候,刚刚读完初中的李嘉诚与家人几番转折来到了香港地区逃避战乱。最后的李嘉诚在香港必须进行谋生,一直到1945年的时候,李嘉诚还是从事销售工作。不过在销售的过程当中,李嘉诚的业绩非常突出,在他20岁的时候就当上了所工作的一个厂区的总经理。

年轻时期在动乱时期开始创业

李嘉诚的创业时期是非常早的,在年仅22岁的时候李嘉诚平时省吃俭用所攒下来的7000美元进行创业。创建了自己第一份产业长江塑胶厂。在长江塑胶厂创办初期生意并不理想,直到1957年的时候,李嘉诚在阅读一期英文版杂志的时候,才看到了自己生意的转机。李嘉诚看到此时塑料花正倾销欧美市场。而此时的香港地区受潮流的影响远高于大陆。李嘉诚意识到这一股风波很快就会席卷香港。正是在这一次浪潮之下李嘉诚收获了自己的第一笔大成功。

事业辉煌时期,入军于房地产土地行业

1958年的时候,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栋大厦。这一栋大厦的建成也标志着李嘉诚正式入驻于房地产市场。在此之后仅仅两年之后,李嘉诚又在柴湾兴建了自己的第二种大厦。此时李嘉诚的事业已经步入了黄金时期。之后的数十年间,李嘉诚抓住一切机遇一边建房一边收购土地。尤其是在1967年的时候,李嘉诚以极低的价格储备了大批的土地!

时间进入到上世纪80年代,李嘉诚又开始选择进攻能源产业,其所涉及的范围不仅仅有电力行业,同时也有石油行业。这时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已经形成了非常稳固的局面,几乎没有什么能够撼动他的地位。刚刚步入21世纪的时候,此时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的总市值估价已经达到了8121亿港元。在2009年的时候更是成功的达到了万亿港元的估值。

虽然说时间发展到现在,每当人们谈起中国富豪的时候,首当其冲的都是马云,马化腾,王健林就几个人。实际上,即便是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李嘉诚所涉及的产业对中国人的影响还是十分严重的,几乎涉及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福建莆田出过哪些名人?

一千多年来,莆田人生生不息、繁衍至今。如今莆田境内约有310多万人口,迁居海外和港澳台同胞有70多万人,共计530多个姓氏。古往今来,海内海外莆田籍名人还真有不少呢!

林披

林披(公元733-802年)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莆田县人。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汀俗尚鬼,作《无鬼论》以晓喻民众。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卒后赠睦(今浙江建德)刺史,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州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徐寅

徐寅(生卒年不详)字昭梦,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举进士,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试进士,中第一名,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东归,闽王审知礼聘入幕,官秘书省正字。后归莆(今城厢区)隐居。有《徐正字集》,为清代《四库全书》所收录,诗亦收录于《全唐诗》中。

本寂

本寂(公元840-901年)唐僧,佛都曹洞宗创始人之一。俗姓黄,名崇精。莆田县(今涵江区)人。少时习儒学,19岁出家于福州灵石山,法名耽章。25岁受具足戒。唐咸通中(公元860-873年)至长安,从洞山良价学禅,得心印“曹山本寂禅师”。著有《寒山子诗集注》。《景德传灯录》有传。

陈俊卿

陈俊卿(公元1113-1186年)字应求,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南宋大臣,官至宰辅。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登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后调睦宗院教授,以校书郎召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敢于弹劾奸臣,主张抗金,反对议和。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以本职充江淮(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及长江下游一带)宣抚判官兼代理建康府(今灌输省南京市)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为礼部侍郎参赞督府军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入京,为吏部侍郎、同修国史。

蔡京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

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年),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

陈文龙

陈文龙(公元1232-1277年)字君贲、德刚,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初名子龙,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中状元。度宗易名文龙。先后任秘书省正字、镇东(今吉林省西北部)军节度判官、崇政殿说书、监察御史、抚州(今江西抚州市西)知府、左司刺、侍御史、参知政事、兴化知军、冰广宣抚等职。

林藻

林藻(生卒年不详)系林披次子,字纬乾,小名遂奴,莆田县人。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登明经第。七年(公元791年)中进士,是闽举进士之第一人。少有奇志,刻苦业文,读书于灵岩精舍。初授容州(今广西北流)支使,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岭南节度副使,终江陵府(今湖北江陵)使。工诗书法,今传世有行书《深慰帖》(见《唐书艺文志》);其诗作收录于《全唐诗》中。

普鲸

普鲸(公元1568-1650年)字波臣,莆田人。明代著名的肖像画大师,承古代人物画大师顾恺之“以形写神”的手法,并大胆吸收西洋画法,熔中西于一炉,创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凹凸法”,人称“波臣派”。所画肖像,神情生动、逼真,如镜取影,前无古人。在明清两代画家中,享有很高声望。《中国绘画史》称其肖像画在朱明王朝三百年间,首屈一指。传世有《黄道周像》、《黄宗羲像》、《谢在杭像》、《钱澄之像》、《张岱像》等,皆属珍品。

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细数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发言。?6?

莆田名人有哪些人

莆田名人有:曾鲸、黄公度、黄安石、波臣派、陈经邦等。
1、曾鲸
曾鲸(1564年~1647年),字波臣,福建莆田人,中国明代画家。一生往来江浙一带,为人写真。擅画肖像,在继承粉彩渲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注重墨骨,层层烘染,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
2、黄公度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
3、黄安石
黄安石(1168-1255)字公介号文衍行土三十九,登宋绍熙癸丑状元陈亮榜进士、历官朝请郎、南阳县令,翰林院馆阁校勘、朝奉大夫、知制诰、华文阁学士、通议大夫、翰林院掌院学士。
4、波臣派
波臣派,明代人物画流派之一。创始人为曾鲸(1564—1647年)。因创始人曾鲸,字波臣,故将该画派称作“波臣派”。他们以画人物为主,肖像画的风格,独步艺林,名扬大江南北。曾鲸的代表作为《王时敏像》。
5、陈经邦
陈经邦,字公望,号肃庵,福建莆田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学士。明神宗为太子时,陈经邦选任东宫讲读官。

莆田古代有出过什么名人?

莆田(兴化)为“文献名邦”,绍兴八年、1138年,黄公度中状元、林邓中探花、陈俊卿中榜眼、龚茂良中传胪、前四甲都为莆田人,故有魁亚同榜”(莆田人黄公度、陈俊卿同时中状元和榜眼),“析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黄公度、陈俊卿)古今往来、绝无仅有!还出现“一家九刺史”(唐代林披的后裔,有九个官至刺史)、“一门五学士(唐黄璞进士,其四子也都同列馆职)、”一科两状元“(1076年文武状元分别为莆田人徐铎和仙游人薛奕所得)、和“龙虎榜头孙嗣祖”(指宋徐铎与其祖唐徐寅均为状元)、凤凰池上北联兄”之类美谈。另外“六桂翁”:指的是北宋初莆田人翁乾度的六个儿子分别双双蟾宫折桂的佳话。(按:莆田翁姓,自唐至宋,原居莆田北高竹啸(今竹庄),后迁莆属的蒜岭漆林乡。其族内仕履略。更奇的是:北宋建隆元年(960)录取的莆田进士仅二人,这二人恰好是翁处厚和翁处易。开宝六年(973)录取的莆田进士只二人,这二人恰好是翁处朴、翁处廉。雍熙二年(985)录取的莆田进士只二人,这二人又恰是翁处恭、翁处休。同胞兄弟六人,三榜双折桂,成为科甲佳话。正由于莆田有如此壮观的科举成就,加上学术昌明,著作如林,所以早在宋朝,莆田就以“文献名邦”(宋度宋赞语)、“闽越之地,邹鲁之邦”(宋真字皇帝敕字)、“兴化多进士”(宋王安石赞语)、“莆田人物之盛”(宋朱熹赞语)、“比屋业儒,号衣冠盛处”(宋游酢赞语)、“家习诗书,多出魁人韵士,为中州冠”(宋张友赞语),“莆田,文物之邦”(宋黄公度赞语)、“莆邦文学号邹鲁”(宋黄灏赞语)等美誉著称于世了。重教兴学不仅是莆仙文化名垂天下的根源所在,而且是莆田“文献名邦”最具特色的传家宝。有了这个传家宝,莆田的“文献名邦”,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二、进士人数情况
莆田(兴化)历代共有2308名进士(另一说约2400名),其中宋代1666人(含特奏名进士),明代兴化533名(以县而论全国第一,兴化(闽)533,宁波509,泉州452,余姚376,福州391,苏州386,南昌326,绍兴325,杭州321,吉安304,松江273,广州243,安福232,常州229,徽州226,无锡212,丰城211,抚州211,昆山199,秦和186,常熟186,嘉兴182,台州174,湖州172),清代只有50多名(退步较大)。
三、文武状元情况
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到清末科举的废止(1905年),兴化共出了二十三位状元。加上具争议的五代状元徐寅(在历代状元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被罢免的状元)。福建莆田历代文状元为十一人、武状元为十二人:
五代(大梁)徐寅 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
北宋 徐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南宋 黄公度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南宋 郑侨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 吴叔告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 陈文龙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 林济孙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 林环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明朝 柯潜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蔡必胜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武举第一名
薛 奕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武举第一名
陈从龙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 武举第一名
叶岂页 宋宣和六年(1124)年殿试第一名
林定元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武举第一名
廖 标 明世宗嘉靖4年 公元1525年
陈安定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武举第一名
吴泰来 清世宗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武举第一名
林 洪 清高宗乾隆18年 公元(1753)年武举第一名
黄振邦 清高宗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武举第一名
康荔芳 清仁宗嘉庆21年 公元(1816)年武举第一名
周玉辉 清德宗光绪15年公元1889年武举第一名
四、宰相情况
  莆阳历史上出过14位宰相,兹将诏命出任宰执及追赠官位者,列名于后:
翁承赞,字文尧,莆田县北高人,乾宁三年(896)进士,后梁贞明二年(915)授闽国(今属福建省)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辅佐闽王王审知,时年56岁。
陈洪进,字济川、致先,仙游县枫亭人,军旅出身,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七月,于平海军节度使兼泉(州)漳(州)观察使任上,献所掌泉、漳两郡及所辖十四县,纳入宋朝版图。宋太宗赐诏嘉纳,以陈洪进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时年63岁。
陈靖,字道卿,莆田县荔城人,由德化县(今属福建泉州)尉官至谏议大夫,天圣四年(1026)卒,熙宁元年(1086)宋神宗诏赠尚书左仆射。
蔡京,字元长,仙游县枫亭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崇宁元年(1102)五月,宋徽宗诏以翰林学士丞旨蔡京为尚书左丞。七月,诏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时年55岁。明年正月为尚书左仆射,继加太尉(最高军事长官),进太师。后屡罢屡起,自号“公相”,通治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居相位达九年之久。
蔡卞(王安石女婿),字元度,仙游县枫亭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绍圣二年(1095)十月,宋哲宗诏为尚书右丞,时年46岁。四年,为尚书左丞。
叶顒,字子昂,仙游县大济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乾道元年(1165),宋孝宗诏除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时年65岁。明年,进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继诏宰相兼国用使,参政同知国用事。
陈俊卿,字应求,莆田县城南阔口人。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乾道三年(1167)十二月,宋孝宗诏拜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时年54岁。明年十月,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龚茂良,字实之,莆田县荔城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淳熙元年(1174)十一月,宋孝宗诏茂良以礼部侍郎升参知政事,时年53岁。继以首参行相事。五年,受诬卒于贬所。
郑侨,字惠叔,兴化县(今属仙游)象溪人。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庆元二年(1196),宋宁宗诏为参知政事,明年,进知枢密院事。
黄镛,字器立,莆田县涵江黄巷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德佑元年(1275)十二月,宋恭帝诏以吴镛兼权参知政事,明年二月升右丞相,参知政事、平章军国兼知枢密院事,景炎元年(1276),宋端宗再授右丞相,与陈文龙共主国事,未赴任。
陈文龙,字君贲,莆田县城南阔口人,咸淳四年(1268)进士。德佑元年(1275)冬,宋恭帝诏为参知政事,时年43岁。明年五月,宋端宗于福州称制,复以文龙参知政事,坚持抗元斗争,后被俘尽节。
周如盘,字圣倍,莆田县黄石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天启六年(1625)明熹宗诏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继入阁为首辅,阅三月即罢归。
黄鸣俊,字启甸,莆田县荔城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历明神宗、熹宗、思宗三朝,官至右佥都副御史浙江巡抚。隆武元年(1645)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制,起用鸣俊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年55岁。
朱继祚,字立望,莆田县黄石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唐王,隆武元年(1645)诏为东阁大学士,桂王永历元年(1647),诏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上列十四名莆藉能臣,均以宰相的相关正式名号位居揆席。其所处王朝政治社会背景虽大相径庭,居官风绩及其结局亦不尽相同,然均有朝廷诏命的正式宰相官名,则是不争的史实,亦是判定其宰相身份的基本依据。
五、祖籍福建莆田的部分外地状元(11人)
潮州籍状元林大钦、吴川状元林召棠。以及莆田黄岸派文武状元九人:
1、黄仁颖字福佑号潘湖翁 福建晋江潘湖人唐天成丁亥科状元莆阳东里黄滔庶孙欧阳氏出,莆阳黄仁愿之弟(系福建黄姓第一状元)
2、黄仁泽 福州候官人黄璞五子唐乾宁乙卯科武状元官节度巡官(系中华黄姓第一武状元)
3、黄定 福建永福龙屿人福建莆田唐大司徒黄碣嗣孙宋乾道壬辰科状元官广东提举
4、黄由 福建长洲人福建莆田黄岸十八世孙宋淳熙辛丑科状元官刑部尚书
5、黄朴 福建闽侯人唐大司徒黄碣嗣孙宋绍定乙丑科状元官广东提举
6、黄观安徽池州贵池清江金墩人。祖籍福建莆田清江境(今黄石清前清后金墩黄远公曾孙黄璋孙黄古子)贡元会元洪武二十四年状元“三元及第”,礼部侍郎。
7、黄钺字长白又字赓材号钟山 南京下关金墩人明万历辛丑科武状元官南京兵部尚书
8、黄士俊广东顺德人福建莆田黄岸裔孙万历丁未科武状元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9、黄仁勇 广东人(1762~1817)清代武状元。字智斋。海阳(今潮州市潮安县)古巷孚中乡人。福建莆田唐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世孙。嘉庆元年(1796),嘉庆皇帝丙辰恩科武状元。
六、莆田部分古代名人录汇总表(按姓氏笔画排列)及简介莆仙古代名人录

陈昂[明]
蔡卞[宋]
蔡传[宋]

陈次升[宋]
陈池养[清]
陈谠[宋]

陈道潜[明]
陈德薰[清]
陈洪进[唐]

陈均[宋]
蔡京[宋]
陈吉老[宋]

陈居仁[宋]
蔡戡[宋]
陈可大[宋]

陈旅[元]
陈宓[宋]
陈迁[明]

蔡伸[宋]
陈文龙[宋]
蔡襄[宋]

蔡攸[宋]
陈音[明]
方大琮[宋]

傅楫[宋]
方良永[明]
方崧卿[宋]

傅伫[宋]
郭篯龄[清]
郭良翰[明]

郭尚先[清]
黄彻[宋]
黄公度[宋]

黄璞[唐]
黄寿生[明]
黄滔[唐]

黄廷用[明]
洪希文[元]
黄仲元[宋]

黄仲昭[明]
江春霖[清]
江采苹[唐]

康大和[明]
柯潜[明]
柯维骐[明]

廖必琦[清]
林富[明]
林光朝[宋]

林光世[宋]
林环[明]
林俊[明]

李俊甫[宋]
林麟焻[清]
林嵋[明]林默(妈祖)

林披[唐]
林人中[清]
林宋卿[宋]

林师益[宋]
林文[明]
林文俊[明]

李文利[明]
林豫[宋]
林蕴[唐]

林尧俞[明]
林扬祖[清]
林桢[清]林藻[唐]

林兆恩[明]
彭鹏[清]
彭韶[明]

钱四娘[宋]
宋珏[明]
宋际春[清]

宋廷尊[清]
佘翔[明]
翁承赞[唐]

王凤九[清]
王回[宋]
王迈[宋]

徐寅[唐]
薛元鼎[宋]
余崇龟[宋]

俞良甫[唐]
叶颙[宋]
姚宗之[宋]

朱绂[宋]
郑凤超[明]
郑纪[明]

郑露[唐]
郑良士[唐]
郑樵[宋]

郑侨[宋]张琴(进士)
周瑛[明] 李耕(画家)
吴彬(明宫廷画家)

从古至今莆田有哪些名人?

莆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自唐以降1200多年间,涌现出2000多名进士,10名状元,8名宰相。有98人在中国二十四史中立传,有99部兴化人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有“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一户六进士”、“一科两状元”、“魁亚占双标”、“兄弟两宰相”、“六部尚书占五部”、“父子兄弟同朝为官”的风流佳话。他们恰似灿烂的群星,在历史的银河里闪烁,各领风骚,垂范后人。
林披(公元733 - 802年) 字茂则、茂彦,号师道,莆田县人。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徐寅(生卒年不详) 字昭梦,莆田市城厢区人。唐乾宁元年(894)举进士,梁开平元年(907)再试进士,中第一名,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三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太祖怒削其名籍。东归,闽王审知礼聘入幕,官秘书省正字。后归乡隐居。有《徐正字集》、为清代《四库全书》收录,诗亦收录于《全唐诗》中。
黄滔(公元840 - 911年) 字文江,莆田市城厢区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官国子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官。黄滔是晚唐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百多首。还编辑唐代福建人诗作总集《泉山秀句集》30卷,对保护福建文化起了一定作用。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学家,人称闽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黄御史集》被收录于《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中。
陈洪进(公元914 - 985) 字济川、致先,仙游县枫亭人。行伍出身,投泉州指挥使留从效手下,以军功被闽主王延政封为马步军都校。公元945年,泉州置清源军,陈洪进调为清源统军使,后升清源军节度,兼漳、泉二州观察使。宋开宝八年(975),宋太宗即位后,陈洪进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献泉、漳二州所辖14个县,归入宋朝版图,为国家统一作出积极贡献,被授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次年,随太宗收复太原,后被晋封为杞国公、岐国公,赐府第于开封祥符县。公元985年病殁,朝廷废朝二日,宋太宗赠中书令,谥“忠顺”,追封为东海南康郡王。
蔡襄(公元1011 - 1067年) 字君谟, 号莆阳居士,仙游县枫亭人。宋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时年19岁。历任谏官、枢密直学士,龙图阁学士,翰林院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历知泉州、福州、杭州、开封府事。他刚正不阿,仗义直言。景ネ 右 (1036)三年,范仲淹等四臣反对权相吕夷简而遭贬谪,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抨击此事,名声大震,时年25岁。在任地方官时,他关心百姓疾苦,免除苛杂赋税 ,兴修水利,绿化官道,禁止陋俗,造福于民。宋庆历四年(1044),他奏减福州丁口税;出任泉州时,主持修造中外闻名的洛阳桥(万安桥),促进了泉州贸易的繁荣和发展。他还撰写《荔枝谱》和《茶录》等书,为茶、果栽培作出杰出的贡献。《荔枝谱》为世界上最早的果树栽培学专著之一,近年被译为英法等国文字,流传海外。诗文造诣较深,有《蔡忠惠公文集》传世;擅长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齐名,称为宋四大家,墨迹有《谢赐御书诗》传世。蔡襄病逝后,大文学家欧阳修为其撰写墓志铭,葬于仙游县枫亭锦岭。
蔡京(公元1047 - 1126年) 字元长,仙游县枫亭人。北宋熙宁三年(1070),与其弟蔡卞同榜进士,初任浙江钱塘(今杭州市)尉,舒州(今安徽潜山)推官。后任起居郎,出使辽国,回来后被提升为中书舍人。曾参与支持王安石变法。宋元ネ 右 元年(1086)司马光任宰相,废止王安石新法,复差役制,蔡京又积极追随司马光,受到赏识。绍圣元年(1094),蔡京任户部尚书,此时司马光已死,他又帮助章忄享 重行新法,推行雇役制,又得章忄享 赏识。后徽宗即位,蔡京被降为端明殿龙图阁学士,不久又贬至杭州任职。崇宁元年(1102)后,蔡京又被重用,历任大名府知府、户部尚书、左丞、右仆射、太师等职,先后五度为相。他尽复新法,贬元ネ 右 诸臣为“奸党”,立党人碑,立于端礼门及各地官厅;又力倡“丰亨豫大”之说,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设立道观,加重百姓负担。蔡京晚年误国,宋靖康时(1126),被钦宗皇帝放逐岭南(今广东广州),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时年80岁。
郑樵(公元1104 - 1162元) 字渔仲。世称“ 夹氵祭 ”先生、“溪西”先生。宋时兴化县(今莆田县) 广业里人。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他16岁时从族兄郑厚在越王山下结庐苦读,博览群书,不事科举,立志要“汇天下之书为一书”。他30年著书,10年搜访图籍,一生留下81部900多卷著作。他第一个创立中国通史体系,写成《通志》200卷、500多万字,与杜佑的《通典》、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并称“天下三通”, 后人对其评价极高。《通志》、《尔雅注》、《夹氵祭 遗稿》、《六经舆论》等皆收入《四库全书》。
叶禺页 (公元1100 - 1167年) 字子昂,仙游县人,宋绍兴二年(1132)进士。初任南海县(今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北部)主簿兼代县尉,后知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孝宗即位,召为尚书郎和右司谏,历吏部侍郎、代理吏部尚书。乾道元年(1165), 改任签书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次年一度罢政,后又召为尚书左仆射等职。卒后累赠少师,谥“正简”。叶禺页 为人朴实,清廉公正,严以律己,不图私利。自初入仕至为相,田宅不改其旧。
陈俊卿(公元1113 - 1186年) 字应求,莆田市城厢区人。宋绍兴八年(1138)进士第二名,授泉州观察推官。后调睦宗院教授,以校书郎召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他不肯依附秦桧,主张抗金,反对议和。孝宗即位,他受重用,迁中书舍人,带职任江淮宣抚判官兼代理建康府(今江苏南京)事。乾道元年(1165)入京,为吏部侍郎,同修国史。乾道四年(1168)任宰相,以选贤举能为己任。淳熙八年(1181),上书告老还乡。卒前,他手书示诸子勿祈恩泽,勿请谥树碑。卒后,孝宗赠太师,谥正献。朱熹远道来莆吊唁,并为之撰写行状。
林光朝(公元1114 - 1178年) 字谦之,号艾轩,莆田县人,宋隆兴元年(1163)进士。早年得理学名儒周敦颐濂洛学派真传,讲学于莆田东井、红泉、蒲弄等书堂,后世学者称其为“红泉学派”,尊为“南夫子”。他以名儒召对,任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官终工部侍郎,谥“文节”。有《艾轩文集》收录于《四库全书》中。
郑侨(公元1132 - 1202年) 字惠叔,号回溪,仙游县人。宋乾道五年(1169)考中状元。历任转校书郎、著作佐郎、国史院编修、吏部司封、起居舍人、左庶子、兼任给事中、礼部郎中兼侍讲等职。曾任建宁(今福建建瓯县)、 建康(今南京)、福州知府。宁宗即位,召其为吏部尚书。庆元元年后,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事,及资政殿大学士,拜观文殿学士等。晚年辞官返乡,卒后赠太师、郇国公,谥“忠惠”。
王迈(公元1184 - 1248年) 字实之,号癯轩,仙游县人。南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历任殿试详定官、南外睦宗院教授、潭州(今湖南长沙市)观察推官、赣州、吉州(今江西吉安市)通判,和邵武军知军等职。为官公正,敢于直言强谏。受当朝宰相郑清之器重。王迈还是南宋诗人、文学家,著有《癯轩集》27卷,收入《四库全书》。
刘克庄(公元1187 - 1269年) 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市城厢区人。宋嘉定二年(1209)以荫入仕,淳ネ 右 元年(1241)特赐同进士。历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幕、建阳知县、福建帅司参议、广州提举、潮州通判等职,以太府少卿任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兼崇政殿说书、中书舍人,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漳州、福建提刑。再召入词馆同修撰、起居舍人、侍讲。累迁兵部侍郎,权工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文定”。刘克庄秉性耿直,不满当权者埋没贤能,敢于抨击朝政弊端,一生为官30多载,落职九次。因其政治抱负无法施展,遂倾注毕生精力于文章诗词。其词有辛弃疾,陆游词风,洋溢着爱国悯民思想,是宋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人编辑其作品,称《后村居士大全集》190卷,收入《四库全书》。
陈文龙(公元1232 - 1277年) 字君贲、德刚,莆田市城厢区人。原名子龙,宋咸淳五年(1269)中状元,度宗赐名文龙。先后任秘书省正字、镇东(今吉林省西北部)军节度判官、崇政殿说书、监察御史、抚州知府、左司刺、侍御史、参知政事、兴化知军、闽广宣抚等职。陈文龙是南宋抗元将领,曾上书弹劾宰相贾似道一味求和误国,遭打击,愤而辞官。元兵陷福州后,派人劝降,遭严辞拒绝,并斩招降使,倾尽家财募兵,打出“生为宋臣,死为宋鬼”旗帜,坚守兴化城。后因叛将开城降元被捕,诱降不屈,械送北上,一路绝食。经杭州拜谒岳飞庙时,气绝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 寺旁,被后人誉为福建的“岳飞”。

莆田部级干部有多少人

莆田部级干部有300人.。数位名校校长,上千名大学生,被誉为木兰溪畔的文化绿洲,各设区市人社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党群工作部,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人事(组织、干部)部门,省劳模办都是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