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于一个人,即使他长得丑也不嫌弃。
出自清朝沈复的《浮生六记》,这是一部自传体文学的作品,原书六卷,已逸其二,现仅存四卷,有所谓“足本”者,后二记系伪作。书中记叙了作者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本书文字不长,但向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影响广泛。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世人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夕凝看来,不过是情之所钟,虽丑不嫌。纵使人们再怎么喜欢吃街头巷尾的臭豆腐,也很少有人会认为它的卖相美丽。特别是夕凝自己选择的伴侣,她怎么看都不会觉得言衣帅。夕凝知道,她爱他,从来与外貌无关。
记得第一次告知闺蜜夕凝恋爱了,对象就是言衣。因为他们三个是高中同班同学,言衣是谁夕凝的闺蜜也认识,闺蜜是一脸的难以置信。闺蜜实在不理解在她心里的女神妹妹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丑男,这不是作践自己。其实,当初面对千少的追求最初夕凝也是犹豫过的,当时给闺蜜打电话想征求她的意见死活也打不通。后来,夕凝冷静想了想,我的感情我做主。等闺蜜从她的电子书美梦里清醒过来的时候,夕凝已经与言衣谈了一个多月,木已成舟。任凭闺蜜再怎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夕凝还是无怨无悔地扎进爱河里无法自拔。在闺蜜看来,丑就算了,家庭条件还那么差,最可恨的言衣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那时的夕凝,还说不出情之所钟,虽丑不嫌。她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情小爱里,反复阅读着言衣写给她的情书,不断回味着言衣说给她的情话,就连上课听讲的时候也是忍不住嘴角上扬。从早起的小米粥到到晚睡的电话煲,言衣用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俘获着夕凝的芳心。舍友也不明白班花为何对言衣情有独钟,她们也忍不住多次问夕凝不觉言衣太丑吗。夕凝总是笑着说因为爱情,“因为爱情”这四个字也逐渐成为她的口头禅,以至于后来再也没人想问她为什么。
夕凝与言衣就这样你侬我依的恋爱着,他们踏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也吃遍了城市的每一个小吃。时间久了,言衣发现夕凝尤其爱吃臭豆腐、榴莲酥等气味不同寻常的东西,不由得打趣他为何喜欢吃这种看起来丑陋不堪而且臭味熏天的东西。那时,夕凝刚读完沈复写的《浮生六记》,沈复的夫人芸娘就特别喜欢吃臭腐乳、虾卤爪这些重口味的东西。面对沈复的不解,芸娘回答就以“情之所钟,虽丑不嫌”来答复。于是,夕凝也脱口而出“情之所钟,虽丑不嫌,一如我爱你”。言衣顿时被感动坏了,再也不敢质疑夕凝的美食品味了。
夕凝从此知道该如何回答别人对于她与言衣的质疑了,再也不以“因为爱情”来搪塞了。其实,夕凝一直知道,她爱上言衣,从来与他的身高、相貌、家庭等外在条件无关,她只是喜欢那个虽丑却也温柔,虽穷却不乏担当的男孩。他或许给不了她鲜花与包包,也可能给不了她豪车与别墅,但他会给她山盟海誓的爱恋,细水长流的幸福,还有志同道合的陪伴,更重要的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这些,一样都不会少,一样也不能少。
如今,在闺蜜的虎视眈眈下,夕凝与言衣早已步入婚姻的殿堂。小日子也是过得温情而浪漫,不被理解与不被看好的声音从来没有间断,但他们用自己的信仰守护着最初的梦想。生活是自己的,那些担忧有时只是庸人自扰,幸不幸福只有两人真正知晓。夕凝从不炫耀自己拥有了什么,因为她知道这些幸福与欢乐本来就该属于她。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当时光老去,夕凝或许也会把这八个字讲给自己的后代听,那会是这辈子最美的情话。
秋侵人影瘦,霜柒菊花肥是什么意思
解释:悲秋情感的外化,秋凉让人缩起了身体,可是秋霜打在菊花上,却是加重了菊花的颜色啊!
出自:《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作者:沈复,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酒业。
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 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扩展资料《浮生六记》是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内容节选:
1、黄山仅见其脚,惜未一瞻面目。出自《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解释:我仅仅只看到了黄山的山脚,可惜没有看到它的真正面目。
2、情之所钟,虽丑不嫌。出自《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解释:钟情于一个人,即使他长得丑也不嫌弃。
3、人珍我弃、人弃我取。出自《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解释:别人不要的时候我要,别人要的时候我不要。
4、布衣菜饭,可乐终身。出自《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解释:乐观的精神,粗茶淡饭,一生淡泊名利。
5、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出自《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解释:奉劝尘世间的夫妻,不要彼此仇视不相容,也不要用情太深。
情之所钟的解释
情之所钟的解释
钟: 汇聚 ,专注。指痴情所向,十分专注。 出处 : 《晋书·王衍传》: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世说新语·伤逝》 :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爹妈见说是皇亲,又曾来望,便不疑他。谁想情之所钟,解释不得。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称奇 卷二十九》:那官人每对人说着此事,还凄然泪下。 可见情之所钟,虽已为鬼,犹然 眷恋 如此。 沈复《 浮生 六记》: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词语分解
情的解释 情 í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 状态 :感情。情绪。 情怀 。情操。情谊。 情义 。情致。情趣。情韵。 性情 。情愫( 真情 实意)。 情投意合 。情景交融。 专指男女 相爱 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 爱情 。 钟的解释 钟 (①钟③钟④钟⑧锺) ō 金属 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钟。编钟(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 不同 )。钟鼎(古铜器总称,上面 铭刻 文字)。
情之所钟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情之所钟
【标准发音】:qíng zhī suǒ zhōng
【繁体写法】:情之所钟
【情之所钟是什么意思】:钟:汇聚,专注。指痴情所向,十分专注
【情之所钟成语接龙】:流水无情 → 情之所钟 → 钟仪楚奏
【用法分析】: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qíng zhī suǒ zhōng】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晋书·王衍传》:“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对应反义词】:三心二意
【情之所钟的`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王衍死了年轻的幼子,十分悲伤。山简前往吊唁,并劝王衍说孩子只不过是“抱中物”,不必如此悲伤。王衍动情地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情之所钟的造句示例】: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八章:“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1、要是我回来时发现我情之所钟的人不再是我的了,你知道我会怎么办?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什么意思请教?
意思:秋凉让人缩起了身体,可是秋霜打在菊花上,却是加重了菊花的颜色。
出处:清朝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原文: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
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末七月十六日也。
白话翻译:
我幼年婚聘江苏南通金沙场的于氏女,可惜她八岁便夭折。后来娶陈氏为妻,名芸,字淑珍,即舅氏心余先生女也。她生来超颖聪慧,学话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她四岁时父亲谢世,母亲金氏,弟弟名克昌。她家里贫穷,四壁空立无所有。
陈芸长大后,尤其熟娴纺织、刺绣、缝纫等女红,三口人也依靠她的纤纤十指勤劳供给衣食。后来弟弟克昌从师学习,也凭她的收入付出从学酬金。
有一天,芸在书筐内找到一本白居易的《琵琶行》,便挨个字的认起来,开始识字。在刺绣闲暇时渐渐能通篇吟咏,我对她的“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秋凉让人缩起了身体,可是秋霜打在菊花上,却是加重了菊花的颜色。)句子尤有印象。
我十三岁时跟母亲回姥姥家,由于与芸两小无闲猜,所以得以看到她的作品。虽然赞叹她才思隽秀,却也恐怕她福泽不深。然而我的心思却专注于她身上,时刻不能放下。因此我告诉母亲说:“若是为儿选择媳妇,非淑姐芸不娶!”
母亲也喜欢芸的柔和,即摘下金戒指交给她作为缔结婚姻之约。这时候正是乾隆乙未(1775年,12岁)七月十六日。
扩展资料《闺阁记乐》中沈复与陈芸的感情:
从一开始,沈复发现陈芸虽家徒四壁,却蕙质兰心,做针线活负担弟弟的学费。因为会背《琵琶行》所以才开始认识字,用做刺绣的闲暇时间才渐渐通晓诗文。沈复春心萌动对自己的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而定亲之后有一次,陈芸堂姐结婚,沈复来陈家观礼,陈芸骗堂兄粥已经吃完,可是却藏粥招待沈复。从这可以看出,婚前她们都是中意对方的,婚前就有感情基础,也是为后来的婚姻埋下幸福的种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闺房记乐
浮生六记爱情佳句
浮生六记》许多句子关于爱情,意味深长!
一、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这也许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最简化版本,爱一个人你就会爱他的一切,也许别人眼里的缺陷,反而是你眼里的完美!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
二、愿有人问君粥可温,有人与君立黄昏。
这也许就是爱情最理想的状态吧!有一个人愿与你相伴厮守,相濡以沫,早上为你做好早餐,时时关心你粥还温不温;晚上你们可以一起站在窗前,欣赏夕阳西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
爱情不过如是
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夫妻相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给自己也给爱人一些空间,留一些彼此的小秘密,也未尝不是一种情趣!要相信彼此,不要互相猜疑;也不要如胶似漆,毕竟你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在一起!
四、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等到老去的那一天,后走的那个人不要悲伤,厮守一生不易,请你不要让他在快乐的天堂悲伤!
见之不忘情之所钟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见了就忘不掉感情,到这里就是他就是一个人的终结。一般用作成语时可以用:一见钟情来表示。
忘情
词典解释:
①不动感情,淡然处事:忘情任荣辱;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②不能控制感情:忘情地唱啊跳的;中了大奖,他忘情地叫了一声。^
1、荣辱:
①光荣与耻辱。指地位的高低﹑名誉的好坏。
②犹褒贬。
2、感情:
①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动感情;感情流露。
②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联络感情;他对农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3、不能:
①不可能:不能够。
②不允许,不可以。
③不至于。
近义词:一见钟情
[成语解释]钟:集中;钟情:爱情专注。旧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也指对事物一见就产生了感情。
[典故出处]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译文:这是因为有郎君的一见钟情,所以贱妾对此感激于心。
[近义词]一见倾心、一见如故、一拍即合
[反义词]无动于衷、行同陌路、视同路人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男女之间相爱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近代
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浮生六记》什么意思
意思是悠闲的时候和你一起看黄昏日落,吃饭的时候你笑着我问粥是不是温热的。
出自清朝长洲人沈复《浮生六记》。这是沈复描述自己与妻子芸生活的一个片段,温馨恬淡。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该书的特点在于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其题材和描写对象上。在书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了夫妻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别具慧眼的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
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作者介绍
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其所著的《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妻死后,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浮生六记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六记》是京东2017年最畅销的图书之一,在张公子的笔下,《浮生六记》得以以新的方式进入大众的视野,张公子的译文基本忠实作者本意、文字优美、可读性强,对于古文功底较单薄的人来说,结合译文对照阅读古文能够更容易进入阅读状态。
《浮生六记》共分为六部分,最有可读性的分别是闺中记乐和坎坷记愁,前者有多甜的化不开糖,后者就有多痛苦。如果你想读点能读的懂的古文,那这本书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如果你想知道究竟什么才是情比金坚的爱情,那你便能够为沈复和陈芸而心痛。如果你想了解清代名仕风流潇洒归何处,那你便可以从沈复优美的文字中瞥见一番天地。
一、闺房记乐——事如春梦了无痕
陈芸是何人?她是沈复的青梅竹马也是挚爱发妻,沈复惊羡其才华,一心娶她,对自己的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倘若为我娶妻,我非淑珍(陈芸的字)姐姐不娶。沈复挚爱的陈芸,“两齿微露”,长着两颗小虎牙,从传统美女的角度而言,却乎算不上一个美人。
“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但正如沈复所说,陈芸眉眼间的灵气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这样一看,还生出了些温柔缠绵的感觉出来,我喜陈芸,也便是她温柔缱绻里的丝丝灵动,端庄不失有趣,正经而不失可爱,体贴而不失自我。
卷一的闺房之乐写尽了小儿女恩爱非常的情态,简直字字句句都要羡煞旁人,满篇满篇散狗粮秀恩爱,发糖发的根本停不下来,我一个现代人都被甜的浓的化不开眼,我在想,这要搁现代,沈复的朋友圈日常应该是刷爆了各种恩爱。
许是越是甜,才会到后来越是疼的难受吧,开篇的“了无痕”我起初并未在意,只是通篇读完,这三个字如同一把利剑直刺心中,以致顷刻间窒息,某些时刻,我宁愿一直看着他们甜蜜到老。
1、藏粥赠婿
二人从小相处,青梅竹马、亲密无间,自然要生出许多乐事出来,沈复堂姐出阁送亲后,夜深疲劳,三白(沈复的字)肚饿难耐。陈芸偷偷带他到自己闺房中,将自己藏起来的热粥和小菜端出来给沈复食用,三白正欲酣吃之时,堂兄玉衡挤门而入,调笑于陈芸道:“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刚才我找你要粥喝,你说没有了,原来是藏起来给你的夫婿吃的啊!
这一追问可是让未出嫁的陈芸羞红了脸,恨不跌的要逃跑对沈复也羞得避而不见。想想学生时代,懵懂暧昧的青涩少男少女也曾有过多少次被同学这样吵闹过吧,充满着羞涩却又隐隐的期待吧!
2、镌章为信
七夕佳节的时候,沈复找人镌刻了两方图章,图章写着“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他自己执朱文,陈芸执白文,(朱文和白文是印章两种不同刻法,朱文突出,白文凹进去)用来写信时来用。 这一年,两人结为夫妻已经有23年,用沈复自己的话说,年俞久而情俞密,两个人即便成婚多年在家里相遇也常有这样的一副场景,“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见之者。”
在封建礼教严格的古代,不要说是夫妻在公共场合握手笑谈,即便是在私下场合也讲究男尊女卑,沈复夫妇偏反其道行之,打破常规,情深意切还如同做贼心虚。
3、虽丑不嫌
陈芸喜食腐乳和卤瓜,沈复比较讨厌这两样东西,便调笑陈芸和狗与屎壳郎一样不知其臭还反以为美味。余笑曰:“卿陷我作狗耶?”芸曰:“妾作狗久矣,屈君试尝之。”以箸强塞余口。聪明的陈芸则反调笑沈复,认为这两样东西与无盐女一样貌丑而德美,而沈复爱吃大蒜也是一样,夫妻二人互相调笑对方为狗,其乐融融,沈复最后无奈,在陈芸的影响下最后反倒是爱上了吃腐乳和卤瓜。
夫妻二人还发明了卤瓜与腐乳相拌的吃法,取名“双鲜酱”,隔着书都能闻到这股子味道了,只能说两个人真会吃。沈复起初很厌恶这种味道最后还是爱上吃,自己也不能理解为什么。陈芸说,“情之所钟,虽丑不嫌。”因为喜欢所以并不会去计较和嫌弃。
4、我亦女子
电视剧里面女扮男装看的不少,都是为了让小姐偶遇良人,但是像这样婚后为看庙会却是第一次见。适逢洞庭盛会,沈复回来和陈芸描述盛会的热闹非常,惹得陈芸感慨自己身为女子不能一同出来观看,沈复一拍大腿,让陈芸“冠我冠,衣我衣,亦化女为男之法也。”
而后二人携手相看庙会,陈芸为人热情,女扮男装后也积极与人打招呼,居然没有人发现她是女子,结果她一激动不小心在贵宾台按到一个少妇的肩膀,旁边奴婢就要开口骂她轻狂了,沈复刚要解释,谁知陈芸“脱帽翘足示之曰:我亦女子耳。相与愕然,转怒为欢。”
陈芸的迅速机敏,在沈复笔下,一个活脱脱的可爱任性不顾礼教的女子跃然纸上,即便害怕婆婆责骂,还是想要出来欣赏庙会盛况,还是要冒险女扮男装。读到此处又好笑又心疼陈芸,这样任性可爱的陈芸也没法不让我喜欢了!
只是美好的东西总是那么容易的消散和短暂吧,如果说闺房记乐是这场梦里最繁华的盛宴,那么坎坷记愁就是这场美梦的终结者,半生皆漂泊,浮生为几何……
二、坎坷记愁——他生未卜此生休
沈复有才华不假,对陈芸情深意笃不假,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丈夫好的父亲。作为一个男子,他性格太过孱弱,终日沉迷诗词歌赋侍弄花草,一遇到事情就只知道一味的逃避和四处求助,皆因着这些终究是没法让我喜欢沈复甚至有些恨他不成器连累了陈芸。
他在书中夸赞陈芸“纤悉无怨尤”,意思是说在日子那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陈芸都不曾有过抱怨,谁知这可能是无奈的隐忍呢?他俩的一双儿女早早脱离父母的怀抱,只能寄人篱下,儿子逢森半夜呓语:“我母不归矣”,令人为之心疼。
1、此生休矣
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往日的言语尽会一语成谶。节选闺房记乐里这一为之心痛之语,“他生未卜此生休”,在这里,沈复首次提到了陈芸和其缘分已尽,不得不让人感慨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
陈芸和沈复伉俪情深,二人志趣相投,常常“察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 ” 因为彼此相互了解,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足矣了解对方的意思。 两人相谈时,沈复希望能够携手同游多地,却感叹怕是等到陈芸两鬓斑白才能同游,陈芸则很坦然道:“今世不能,期以来世。” 沈复则戏言道,来生陈芸做男子,他来做女子,再续今生的缘分。
为能再续来生的缘分,二人祈求借助神力获得成全,每逢朔望时,焚香拜祷挂于室内的月老像,只是因家庭变故后来画像却丢失了,不知落于何处。似乎冥冥之中在预示着,二人终会风流云散,相失于尘世之中……
2、失欢于姑
这里的“姑”是指翁姑即婆婆的意思,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难以处理好的。聪慧的陈芸因其能笔墨代沈复母亲转述事情于沈复而遭人嫉妒,“后家庭偶有闲言,吾母疑其述事不当,仍不令代笔”,常有人在其婆婆面前对她落井下石,一来二去婆婆对她的印象自然不好,即便她再和顺和体贴也难以讨得婆婆和公公的欢心。
沈复其弟启堂向邻人借贷因沈复和其父不在家,让陈芸作担保,因对方催债启堂无钱归还,陈芸写信和沈复商议举措,未曾想到信落到沈复父亲的手上,其父不分青红皂白斥责陈芸“背夫借债,谗谤小叔”,将陈芸和沈复赶出家门。自此,沈复夫妇渐失于父母宠爱,二人日子开始颠沛流离,后因憨园之事而再次恶化与公婆关系,也引发陈芸病重,为其之死埋下祸根。
3、母子永诀
沈复和陈芸在被赶出家门后,日子过的穷困潦倒、入不敷出,沈复靠着卖字画为生,屋漏偏逢连夜雨,沈复帮人做担保结果那人挟资逃跑,年底,讨债人上门,沈复父亲也在,他不仅没有帮沈复,还痛斥沈复“我辈衣冠之家,何得负此小人之债!”
他甚至还威胁沈复如果自己不在三天内把这笔债务还上就要去官府告他忤逆不孝,绝情到这种地步,不得让人感到亲情凉薄无情,在沈复父亲心中,亲情道义哪有衣冠之家的面子来的重要呢?
走入绝境的沈复夫妇要投奔友人,却无法带一双儿女同行,无奈之下,只有将女儿青君作为童养媳嫁给表兄懦弱无能的儿子,而小儿子则跟着人家当学徒。一双儿女,跟着父母默默无言的颠沛流离不曾想到这番远去最后却成为绝别。逢森似乎感应到与母亲将无法再见,直呼“噫,我母不归矣!”
此情此景我不得不为母子绝别流泪,世间别离之痛尤其是父母子女骨肉别离之痛是锥心刺痛的。我真的不相信,此时此刻,陈芸心中没有不抱怨沈复的,究竟落魄到何种地步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要。读到此处,我真是对沈复恨铁不成钢!
4、玉碎香埋
陈芸断断续续的生病,终有烟消云散香消玉殒时候,在最后弥留的阶段与沈复这一番剖心对白令人动容,我甚至为沈复这一段深情而感动,余曰:“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时嘉庆癸亥三月三十日也。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好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好一个此恨绵绵,好一个孤灯一盏,绝无续弦之理,芸娘和儿子逢森一死就笑纳小妾,说是一入春梦不醒,我为芸娘一哭,曾与你相约来世再为夫妻的人转身将你忘记,曾在你病床前发誓不续弦的男人转身拥她人入怀!这些誓言是不是随着芸娘之死也如同白骨一般没入黄土之中 !
“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陈芸逝去后,沈复回想自己和陈芸的一生,叹道世间夫妻不要仇恨也不要相爱,说是无法到头。倘若沈复真的不爱陈芸,那为何期盼陈芸魂归之日能够再得相见,见铺设宛然而音容已杳,又害怕眼泪模糊了眼睛看不清陈芸的面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宁可相信沈复是情痴,后来之人不过是为了混沌度日而已。
写到此处,未免有些难过,我为二人情深意笃所感动,也为二人悲剧命运所伤心,只愿世间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愿世间相爱之人互相珍惜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