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树类型主要有古树、乔木和苔地。

古树茶:古树茶生长在高海拔,土壤有机含量高的地方,其茶树扎根比较深吸收的矿物质多,泡出来的营养成分和物质比普通的茶更好,更容易让人体吸收,还能加强人体免疫力,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

乔木茶:乔木普洱茶是根据茶树的分枝习性进行命名的普洱茶。其寓意是该普洱茶的茶青来源于高大的乔木型茶树,也称大树茶。茶树处在自然环境下,个体生育空间大,树体主干明显,顶端优势较强,单株树型高大,树姿开张,如无干旱,

我国普洱茶茶树有哪些种类,这些树都有哪些特点

一、野生古茶树:
1、过渡型野生古茶树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
2、树枝多开展或者半开展,树高1.5~3米;
3、茶树嫩叶多银毫,叶缘有细锐齿,半展未开之三级芽叶长3~5厘米,成叶可长达6~15厘米;
4、茶树叶身较乔木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色或黄绿色;
5、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茶质相当,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略薄而刚烈。
二、过渡型野生古茶树:
1、过渡型野生古茶树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
2、树枝多开展或者半开展,树高1.5~3米;
3、茶树嫩叶多银毫,叶缘有细锐齿,半展未开之三级芽叶长3~5厘米,成叶可长达6~15厘米;
4、茶树叶身较乔木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色或黄绿色;
5、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茶质相当,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略薄而刚烈。
三、荒山古茶树:
1、荒山古茶树又称家茶,此种茶为栽培型茶树,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掺杂其中;
2、无人采摘或者少人采摘,这种茶园可以说是荒废的野放古茶园。

普洱茶原料之茶树品种

云南茶树资源丰富,按照演化进程,分为野生型茶树和栽培型茶树两种。 

野生型茶树,亦称 原始型茶树 ,典型特征为树体高大、花大质厚、果大皮厚、叶片革质,在植物分类学上多属于大厂茶、大理茶、厚轴茶等。

栽培型茶树,亦称 进化型茶树 ,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驯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典型特征为树体变小,花、果、叶变小,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增加。在植物分类学上多属于茶、普洱茶和白毛茶。

制作普洱茶的原料多为普洱茶种,按繁殖方式又可分为 有性 和 无性 两大类。勐库大叶、邦东大叶、勐海大叶等均属于 有性群体种 ;云抗10号、紫娟等则属于 人工选育的无性扦插种 。

栽培型的茶种与白毛茶种也被用来制作普洱,野生型的大理茶种亦被广泛利用。

邦崴,那棵著名的茶树,枝叶芽梢为栽培型,花果特征为野生型,1992年被定义为 过渡型茶树 ,目前存在学术争议。

参考文献:

[1]蒋会兵,唐一春,陈林波,王平盛,蔡新,虞富莲,杨柳霞,王兴华,李崇兴,江鸿键,王本忠,段学良,李静,何月波,王东,李少峰,卜保国. 云南省古茶树资源调查与分析[J/OL].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1-16[2019-11-29].

[2]蒋会兵,汪云刚,唐一春,宋维希,李友勇,季鹏章,黄兴奇. 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现状调查[J]. 西南农业学报,2009,22(04):1153-1157.

[3]唐一春. 野生茶树种质创新利用实践探讨[A]. 中国茶叶学会.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茶叶学会:,2007:5.

普洱茶树的古茶树王

千家寨上坝-古茶树王,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普洱茶野生茶树,树龄为2700年。位于上坝平地边的坡脚,海拔2450米,乔木树型,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高25.6米,树幅22×20米,基部干径1.2米,胸径0.86米。2001年4月10日,出席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全体代表立下了“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纪念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同时颁布了“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基尼斯之最”匾牌和证书。
普洱茶树的种类1、大叶种勐海大叶种,栽培型古树茶,一般舌底带苦,香气沉着而生津,条索以灰,白,黑三种为主,新茶茶汤偏淡黄,重闷后金黄,以通透发亮为上,叶底深青色,叶背无毛为上。代表茶品:老曼娥,贺开古树茶。勐库大叶种,由于相对临沧的海拔普遍比勐海高,其条索一般不及勐海粗大,芽叶粗壮短窄,口感上苦涩强而生津极强,迅速而快,香气偏淡,叶底以如绸段面柔软,光泽度好为上。代表茶品:大户赛,中山,冰岛古树茶2、中叶种栽培型中叶种茶树,以景迈最丰富,而景迈又分芒景和景迈大寨。芒景:特有的花蜜香,微甜,口感上苦微涩中而生津较快,香气馥郁,叶底偏中等大小,以黄色,青色叶底居多。景迈大寨:香气不及芒景。微甜,口感上苦涩低微而生津一般,叶底差不多,但是,斑驳性较大,以黄,红,青绿色叶底居多。中叶型的茶树,一般涩高苦低,生津迅速而香气偏高,头春的辨别主要是看茶叶的条索是否有黄片,香气是否馥郁持久,茶汤是否醇厚等等。3、小叶种勐海地区,古六大茶山的莽枝,倚邦均有一些小叶种古茶树;香气偏兰花香,极馥郁,甘甜丝丝,茶汤偏淡白色,入口醇厚度高,苦涩极低而生津绵长舒爽,叶明显偏小,耐泡度不及中叶和大叶种茶。4、野生和半野生茶辨别一般偏墨绿色,有红绿相间,芽头较少,叶梗居多;野生苞芽:像小笋状的样子,白色,有时候会有绿红相间,香气微淡,茶汤白色,入口偏淡甘,寒气重;半野生茶,代表系昔归,藤子茶:墨绿色,梗偏红,芽少,口感上苦而易化,生津迅猛,涩度不高,茶汤醇厚度极好。

普洱的乔木和灌木分类

乔木型:

乔木型类是较原始的茶树类型,分别于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较接近的自然区域,即我国热带或亚热带区域。

植株高大,从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显竹竿状,呈总状分枝,分枝部位高,几叶稀疏,叶片大,叶长度的变异分为10-26厘米,多数品种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片栅栏组织概为一层。

小乔木型此类属进化型。抗逆性较乔木类强,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茶区。植株较高大,从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植株上部主干则不明显。分枝较稀。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以10-14厘米之间,叶片栅栏组织为两层。

灌木型:

灌木型此类亦属进化类型。包括的品种最多,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茶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植株低矮,无明显主干,从植株基部分枝,分枝密,叶片较小,叶片长度变异范围大,为2.2-14厘米之间,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在10厘米以下。

叶片栅栏组织2-3层。从汤色口感香气上来说,灌木通常不能和老乔木相比(普洱茶汤色将在随后文章中详述)。

其次就是耐泡度,灌木茶可能10泡就茶如淡水,茶气足的比如老班章乔木茶能泡到30泡还是一股子的霸气,把泡了10泡以上的叶底捞出来,选一片稍大的叶子,看它是否够肥厚;

再用手指揉搓它,如果很容易就烂了,那就是集约化生产万亩大茶园的化肥催生品,如果揉搓不烂,还能用手拽住叶柄往上撕开薄薄一层叶脉叶肉,这便是古树乔木茶。

扩展资料:


普洱茶的乔木型、乔木型特征:

乔木型:

乔木型茶树具有明显的主干,树形一般较高大;结实率低,抗逆性弱,特别是抗寒性差的特点;芽头粗大,芽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品质上具有滋味浓强的特点。这类型茶树大多分部于云南、海南、广西一带。

小乔木型:

小乔木型,也有较明显的主干,但树形不如乔木型高大,叶片为中叶型,但同样具有结实率低,抗逆性弱,热别是抗寒性极差;芽头粗大,芽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

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适宜,使得这地区的茶树长期以来保持较原始或半原始的系统发育特性与生态类型,存在着不少的近于原始或半原始的茶树群落,基本为乔木或者小乔木树型。

乔木型:

灌木型,没有明显的主干,树形矮小,叶片也较小,茶多酚含量通常较低,但氨基酸含量相对高。这类型茶树大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南北区域。

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茶树,同时有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混合存在。

但就外形来看,我们通常所见的规模化栽培型茶园基本以“灌木形态”居多,即原本是乔木型的茶树,但通过后天的人工干预,使茶树人为“矮化”,于是显现出类似灌木的特征。

云南的许多茶园,茶树看似整齐低矮,但如果完全去除人为因素的干预,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类乔木型小茶树是可以生长成为标准的乔木大茶树的。

普洱茶都有哪些种类?

普洱茶的种类有以下这些:

1、以茶种分类可分为阿萨姆种(普洱茶种)、非阿萨姆种(非普洱茶种)。

2、以茶树进化类型分类: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

3、以茶树种植管理方式分类:野生茶、茶园茶(野放茶、台地茶)。

4、以市场自然分类:古树茶、野放茶、台地茶。

5、以中国茶的茶树品种划分,可分为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两大类。

扩展资料:


普洱茶叶品类:

1、普洱紧茶

传统品类为芽茶、女儿茶制成的团茶、饼茶、茶砖,今发展为由6类散茶制成的普洱沱茶(含大、小沱茶)、普洱饼茶(含青饼、熟饼、方饼、圆饼、异型饼)、普洱茶砖3个品类。

2、普洱绿茶

普洱绿茶的品质特点为清汤绿叶,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酸性并便于揉捻;杀青的方法。揉捻的目的,是为了卷紧茶叶条索,适当破坏叶组织,使茶质容易泡出。

3、普洱红茶

制作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通过萎凋强酶的活性,使其在揉捻和发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再经高温干燥破坏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品质得以固定。

4、普洱青茶

为轻发酵茶,其制作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其特点在于做青,通过做青而达到青茶“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这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甜爽,又具红茶的色、香,却无绿茶的微苦和红茶的涩味,香气清纯、汤色清亮、喉韵清爽。

5、普洱黄茶

为轻发酵茶,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制作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其闷黄工序,是黄茶制作的主要特点,通过揉后温坯闷黄以改变茶叶的品质,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

6、普洱黑茶

为后发酵茶,采收一芽五、六叶的“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制作而成。制作特点是渥堆,在杀青和揉捻之后渥堆24天,使叶色变为油黑。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汤色橙黄主要用以制作紧压茶(熟)。

7、普洱白茶

为轻微发酵茶,其品质特点是茶的外表披上白色茸毛,色白隐绿。其制作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不促进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顺其自然。将鲜叶经过萎凋后,采取风干的方法进行干燥后即后。选用鲜叶,一般为一芽二叶,白茶的特征是色白如银,香气清纯、汤色淡黄,滋味甜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洱茶

普洱茶的种类有多少种?

有6种。

1、生普洱茶与熟普洱茶

生普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称为生茶。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涩味,汤色较浅或黄绿。

熟普是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称为熟茶。1973年勐海茶厂与昆明茶厂联合研制渥堆发酵法成功之后,当年昆明茶厂生产的茶砖因其茶汤金黄润泽,参枣味浓郁,备受普洱茶人推崇。

2、散茶与紧压茶

普洱散茶没有经过重力紧压,没有被压制成特殊的形状,仍旧保持其茶叶原本零散的叶形,有利于初识普洱者仔细观察叶片的外形,色泽,方便触摸叶片,感觉普洱茶叶的手感。

紧压茶是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重力紧压成某些形状,如圆形状(勐海大益牌七子饼茶),大小不同的沱型(下关沱茶),方茶(云南茶厂的方茶),砖茶(云南畜产品进出口公司的普洱砖茶)。

3、 干仓普洱与湿仓普洱

干仓普洱是陈放在干燥环境中而使其发酵的普洱。优质的普洱在其发酵及自然陈化的过程中总是被小心陈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普洱的卫生质量,保证没有霉点。

湿仓普洱是陈放在潮湿环境中而使其发酵的普洱。湿仓普洱通常被陈放在封闭的地窑里使其加速发酵。

扩展资料

1、无论是经过长时间自然醇化或人工发酵工艺的普洱茶品,目的是让晒青毛茶的苦涩浓烈性味得到收敛,杂味散失,转化为茶汤明亮、醇厚甘滑、温润香纯的优良普洱茶品。

2、普洱散茶的级别按照由嫩到粗老的级别,大致划分为:宫廷普洱、礼茶、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洱茶

普洱茶的分类

1、按存放方式: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10~20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2、按等级分类: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⒈高档次茶如:金瓜贡茶、宫廷、礼茶、特级。

⒉中档次茶如:一级、三级砖茶,沱茶、一级到五级散茶。

⒊低档次茶:低等级是七到十级的散茶。

3、按原料分类

普洱茶普洱茶制作选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质也不同,价格更加悬殊。其制茶原料分为“人工种植型原料”、“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

⒈人工种植型原料

人工种植型,茶农称“台地茶”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台地茶发芽期长而荫芽周期短,茶质没有适当的积累期,芽叶外表肥壮而质薄,且茶树没有合理的休养期,对茶树的生长和来年的茶质都有较大影响。

台地茶由于养分不足,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还有耕种施肥行为,只能体现出清香,所以“台地茶”普遍价格低廉。

⒉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

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又称“古树茶”纯料。一般以300年为限才可严格的成为“古树茶”,且都生长在深山老林中,普洱茶树经过时间的沉淀,其内质的表现力不同。古树茶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

此类原料制成的普洱茶为“饮茶发烧友”追捧,较之人工种植型原料的高产,古树茶原料有限,市面上价格较高。但其独特内质更能体现普洱茶的“茶文化”。

扩展资料: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在制作上,分为普洱散茶和普洱紧茶两大类。普洱散茶,传统品类为毛尖、粗叶,今已发展为普洱绿茶、普洱青茶、普洱红茶、普洱黑茶、普洱黄茶、普洱白茶6个品类。

普洱茶的具体功效:普洱茶功效的现代研究共列述20项。

即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降压、抗衰老、抗癌、降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兴奋中枢神经、利尿、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灭菌、预防便秘、解酒及其他,部分功效是与中医有关,如兴奋中枢神经与少睡有关、利尿与排毒有关等。

还能能帮助消化,有效刺激人体新陈代谢加速分解小腹的赘肉。下面主要简述茶叶中主要特质所产生的这些功效的作用和机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洱茶

关于普洱茶的树种

首先明确地告诉你班章是地名,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管辖。班章茶区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城往南约六十公里,平均海拔约1700米。有新、老班章茶区之分,老班章茶主要分布在老班章、老曼娥等地,野生野放。老班章茶质较重、茶性强,入口苦,但迅速回甘,茶气饱满强劲,有独特的香气。
普洱茶的树种简单地来说,大体上分为:
1、乔木:主要采乔木树叶作茶菁,叶片较大,古称大叶茶。
2、灌木:主要采灌木树叶作茶菁,叶片较小,也就是一般看到的矮茶树种,称为小叶茶。

普洱茶有多少种类?

一 历史上的普洱茶种类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说》中有“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茶;采而蒸之揉为茶饼,其叶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的记载。由此可知,普洱茶在历史上即分为散茶(即毛尖,粗叶)和紧压茶(芽茶,女儿茶)两大类。 二 现代普洱茶的种类 由于流传久远,品赏,收藏者众多,加之近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变化,普洱茶的分类已渐趋复杂。 (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是指茶菁摘采后,以自然方式发酵的茶品。生茶含有果酸,单宁酸等成份,茶性刺激,放置多年后,茶性才会转为较为温和。好的普洱茶通常是以此种制法制成,并利用时间的延伸,产生越陈越香的效果。 熟茶:是指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利用人工陈化工艺,通过调配合适的温度,湿度,加速茶叶的发酵过程,使茶性变得温和,茶味得到改变。 (二)依保存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茶:是指茶叶存放在干净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具有樟树香。如果经过自然陈放10-20年并妥善保存,就能越陈越香,成为珍品。 湿仓普洱茶:是指将茶叶存放在地下室,地窖等较湿热不通风的地方,加快其发酵的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喝起来常有泥味或霉味。所谓“湿仓”,是指投机商将年份比较短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使新茶快速陈变,外观上可以伪充陈年茶以应市。用这种方法催化,加工出来的茶品容易产生霉变,而且禁不住高温冲泡,更对人体健康不利。 (三)依外形分类 茶饼: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g,每7个为一筒,每筒净重2500g,故名“七子饼”。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g,250g,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g-5g. 砖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以250g-1000g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g到数千克均有。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每条都有50kg左右)。 散茶:指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散茶有用整张茶叶制成的条索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了解普洱茶的分类,我们就会很容易发现,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三 普洱茶树 云南大茶树包括野生大茶树和栽培大茶树。 适宜制菁的茶树种类: 1 野生型乔木茶树:这种树的高一般在3m以上,出于原始森林中,承自然雨露。茶菁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5cm-20cm.因叶片革质肥厚,揉捻不易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弱,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 许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这种茶容易导致腹泻,并不适合饮用。 2 栽培型野生古茶树:这种茶树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1.5-3m.茶菁嫩叶多银毫,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3-5cm,成叶长可达6-15cm.叶身较乔木叶片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 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茶质相当,香气高扬,口感较野生型略水薄而刚烈。 3 茶园野放型:云南许多晒青茶来源多属于野放茶。这种茶经茶园栽种后少有人工管理,不洒人工化肥与农药,只稍微锄草与整理。野放茶茶龄在50年以上,树高约1.5m-2m. 此茶香气,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与茶园茶之间。 4 茶园茶:茶园茶是我国茶业界公认的好茶种,茶叶中内含物浓度高,目前以勐海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等作为主要推广种植的普洱茶种,一般采取灌木茶园生产管理。茶园茶越原始,茶种叶脉越明显,茶质也越重。 茶园茶的茶性最烈,茶质则多数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快且留存时间较短,水薄甜而较不稳定。 适制普洱茶的茶树品种: 1 勐海大叶茶,2 易武绿芽茶, 3 元江糯茶, 4 景谷大白茶, 5 云抗10号 , 6 云抗14 号, 7 云选9号, 8 双江勐库大叶种, 9 凤庆大叶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