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7个门,东门是正门。

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C9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

清华大学有几个大门?

清华大学有一共有8个大门:

主校门(东南门):通常称东门,实际是在学校东南方,朝南开,门外是成府路。

西校门:照片上面经常出现的那个大理石的“清华大学”

二校门: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

南门:门外是文津

北门:以前门外是翅香园,近期拆了

东北门:留学生公寓附近的门,从紫操南面的路直接出去。

西北门:在理学院和医学院附近

西南门:在照澜院。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清华大学有几个门,每个门分别在哪里

在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对于很多学子来说能够考上清华也是对他们才能的认证。清华本部可以说是非常大的百年大学,每年也都有着无数的游客来游玩,大门自然也不止一个。

清华的门算上大门小门,一共有9个门。所以在学校里的学生经常戏称清华管这9个门的保卫科负责人为“九门提督”

主校门,在“绿十字”南端百米处,是清华大学的主校门。主校门全部由花岗岩装饰,八根高大的石柱,使校园景色内外通透。校门外,绿地正中横卧一块巨大的卧壁,南北两面分别刻着毛领袖手书的“清华大学”校名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清华南门,直面是一条通畅的南北大道,两侧是葱葱茏茏的树木。这条南北干道原本是京张铁路的路基,这也许不是为众人所知的。时间变幻,这条干道现在承载的不是呼啸的火车,而是清华人开往未来的梦想。沿大道直行,及至南北大道与东西大道交汇的路口,渐渐深入到清华腹地。

二校门是清华的象征性建筑物。乳白色的石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纵向的流畅弧度与横向的方正线条完美结合,流露出清丽庄严之美。这座石门原是清康熙帝的行宫——清华园的大宫门,石门上端“清华园”三字出自时任军机大臣、中堂那桐之手。踱过石门,道旁树木葱郁,林荫之间光点斑驳。

西校门东门和南门都在成府路上,而且都朝南,区别在于,南门在东门西边大约500处。

西门在中关村北大街上,对着清华西路。

二校门在校内,从西门进去后,沿着右手边的那条路一直往东走,差不多1000米—1500米的地方,就是最着名的经常上照片的那个清华门。

【结束语】据说在北京这个繁华的城市,如果你想从东门到西门,那么没有一天的时间你是到达不了的。虽然这样说起来虽然有些夸张,不过也确实是实事。进了清华大学不了解内部也可以买份地图的哦。

清华大学正门是哪个门?

清华大学现在的正门是清华东门,可以拍照的清华大学校门是清华大学二校门。游客们大多是从西门进清华的,因为近春园、清华园离西门比较近,清华大学只要不走东门其他的没有证件也能进入。

拍照首选清华的二校门,即从西门进去约820米、写有“清华园”三个字的老校门,它是清华的象征;次选清华的西门,如果未能进入清华校园,又想在清华大门前打卡留影,可以选择清华西门;三选清华的东南门,如果进入不了校园,清华西门人又很多,可以考虑到东南门打卡留影。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

为九校联盟(C9) 、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