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上太空会产生骨骼严重压迫感、眼睛有可能暂时失明或永久失明、免疫系统紊乱等不良反应。火箭在从地面加速升空时,人类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越大人所承受的压强越大,人体的骨骼会承受不了。处于这样的环境下,较大的压强会压迫人的神经中枢,眼睛有可能暂时失明甚至永久失明。到太空这一陌生环境,机体会相应地动员起来以维持机体的稳定,因此免疫系统会发生紊乱现象。

航天员去太空后会有哪些后遗症杨利伟现在身体怎样了

;     9月17日下午13时35分左右,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火箭成功点火后,平安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那么,航天员去太空后会有哪些后遗症?
      航天员去太空后会有哪些后遗症
      1、骨骼会疏松,背部疼痛等
      我们在地球上生活需要行走,脊椎也会感受到压力弯曲,我们会感受到身体各方面的压力,但是在太空行走由于是无重力的,且不需要劳动,所以在太空生活可能会让你长高,但是由于长期不需要劳动,甚至腿都不需要用力去走路,肌肉可能会发生萎缩无力,所以在太空中待的时间长了,刚回到地球可能会特别不适应。
      背部疼痛是宇航员在执行长期太空任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一半以上的宇航员都曾报告过脊柱疼痛。与背部疼痛相应的是,宇航员们会长高5厘米左右。他们返回地球后还会出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所以,宇航员可以通过一些预防性措施来减少太空飞行对脊柱的影响。例如,给地球上的背部疼痛患者推荐使用的“核心肌肉训练”,可以加入到宇航员的日常身体训练计划中,瑜伽则可能有助舒缓脊柱僵硬问题。
      2、太空病
      由于太空是失重状态,人类适应地球重力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变化,比如五脏六腑都飘了起来,不会就位;体液会向四处乱流,感到头重脚轻;肌肉松弛等等。这样就会出现太空综合症,如头晕目眩、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唾液增多、头痛嗜睡、不断嗳气放屁等等,有一个适应期,期间严重的很可能导致危险。
      长期影响最大的是肌肉和骨质的损失。宇航员在太空停留1个月,平均骨质损失要达到1~2%,肌肉损失要达到5%。而由于骨骼中的钙流失到血液里,会导致肾结石的风险增大,一旦患病将痛苦不堪;由于骨骼严重缺钙,很容易导致骨折,这就是为啥宇航员返回地面要人们抬着走的原因。
      天空病症还有由于失重体液倒流,导致鼻塞头部肿胀,身体自然卷曲,足底脱皮露出红色皮肤,由于眼压升高会导致视力模糊,有的还会出现失明症状。
      3、细菌侵害
      人体自身携带着数百种细菌,太空站等航天器里也不可能完全清除掉细菌,这些细菌有的会致病,有的不会致病。但在太空特殊环境,不但影响了人体,细菌也在失重条件中生存和生长,会发生一些不可控的变化,导致对宇航员们的侵害。人类几十年航天经验表明,太空中的有害细菌可能导致牙齿感染、结膜炎、急性呼吸系统等疾病,而在太空给宇航员们准备的抗生素等药物需要达到更高的浓度,即便这样,也难以达到与地球上相同的治疗效果。
      在未来的远距离更长期宇宙航行中,针对解决细菌病毒等对宇航员的危害还是一个严峻的任务。
      4、太空辐射
      远离地球的太空,会减少或失去地球磁场的保护,因此来自银河系和太阳的辐射大大超过地球水平。研究证明,即便在低地球轨道工作的航天员受到的累积辐射量,都要大大超过核反应堆附近的工作人员。
      经一些航天机构监测,在地球表面人们所受到的辐射量,1年只有约1000~2000微西弗;而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1年一般所受到的辐射总剂量约达10万~16万微西弗,是地球表面约80倍;但如果遇到太阳耀斑爆发、太阳风暴等极端宇宙事件,其辐射量会剧增到平常的数十倍到上百倍,使宇航员受到足以致命的X射线辐射剂量。
      到达更遥远的太空,宇宙辐射量将更大。如在月球,是国际空间站的2.6倍,因此即便穿有防护良好的宇航服,在那里待得过久,也会受到致命的辐射。NASA规定,一个25岁女性宇航员受到的辐射上限为100万微西弗,男子是这个上限的4倍。
      要在辐射环境中保护好宇航员,就是尽量提高飞船和宇航服的防辐射性能。NASA现在的目标是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受到的辐射总量,每年不超过50000微西弗。当遇到太阳爆发事件时,尽量提前预警,让宇航员进入防护等级更高的防护舱躲避。
      辐射是指高能带电粒子击穿打断生物的DNA分子、原子键,破坏生物细胞,使生物体受到严重损害。当人类一次受到4000毫西弗照射就会当场毙命(1毫西弗=1000微西弗),受到2000微西弗照射就可能导致急性放射病。不断积累的辐射将导致罹患各种病症,如提高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白内障等患病风险。
      5、太空有毒尘埃
      在未来的地外星球登陆过程,有毒尘埃的吸入,是危害宇航员生命安全的一个重大问题。如在月球上,这些尘埃会损害宇航员的皮肤和眼睛,如被吸入,可能像石棉纤维一样的损害肺部,增加致癌风险。
      火星的尘埃毒性更高,含有的氧化铁成分会灼伤人的皮肤,腐蚀塑料橡胶等有机化合物,吸入更会导致生命危险。这些尘埃非常细小,因此未来的密封舱和宇航服必须能够严格防止这些尘埃的进入。
      科学家们迄今对地外天体物质研究甚少,因此对这些尘埃的毒性和性质还知道得很少,很可能在不同的星球,这些尘埃会或许还有很多未知毒性,有待破解和防范。
      好的表现:会变得年轻
      理论上宇航员会比常人更年轻。
      这就要涉及高端一些的理论了。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时间在不同的速度和重力系统,流逝会不一样,会有时间膨胀效应。具体说来就是在高速系统中,时间流逝会变慢;在重力场系统中,重力场越大时间流速会越慢。
      这个理论已经在GPS定位卫星等航天实践中得到广泛的验证。现在我不赘述这两个时间膨胀效应的公式,只说结果。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宇航员们在国际空间站以7.67km/s速度运动,每天时间流逝会变慢28.3μs;而国际空间在在约400km高空运动,那里的重力比地球小,因此时间流逝会加快,每天要快3.5μs。
      这样里外一折,实际上宇航员在空间站每天时间流逝会变慢24.8μs,1年会慢约9ms,100年会慢0.9秒。也就是说宇航员在空间站待上1年只会年轻千分之九秒,100年也年轻不到1秒。
      迄今为止,在国际空间站待过时间最长的是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阿夫杰耶夫,他累计在太空停留记录为747天14小时14分11秒,这也是人类在太空停留最长时间的记录。如果按照上述公式计算,他年轻了18.5ms。
      可见,虽然根据相对论时间膨胀效应,宇航员们在太空高速系中,时间会相对变慢一些,但在目前航天器飞行速度还很慢的情况下,这点影响是可以完全忽略不计的。
      而在太空,恶劣环境对宇航员身体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主要有:太空病、细菌侵害、太空辐射、太空有毒尘埃等。
      杨利伟现在身体怎样了
      杨利伟是一个令全体中国人民都为之骄傲的名字,他在登上太空时,承载了太多的希望,背负了太重的责任,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艰辛。在他成功到达太空的那一刻,代表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这个中国太空第一人,是全体人民所尊重的对象。在此之前,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他的登空是一次抛开生死的艰难任务。
      我们依旧能够记得他返航的那一天,扬起的嘴角上还挂着一丝血丝,之后他的状况也牵动着全体人民的心。在返航之后,我们却再也没有听到过他第二次登上太空,这让许多人都觉得十分惋惜,甚至有人猜测他因第一次去太空,身体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其实,在失重的情况下,宇航员的身体难免会在高速运行的火箭舱内发生碰撞,也就避免不了的会有淤青等,这也是为何他返航时脸上挂彩的原因。至于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则完全没有必要,宇航员都是国家的英雄,在返航后国家会一直跟踪反馈他们的身体状况,一方面是防止宇宙射线对身体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保护宇航员的身体健康不受危害。
      而现在的杨利伟,虽然已经不再亲自在前往太空替我们探索宇宙了,但他正在做的事情也许是更加有意义的,那就是不断的培养新的航空人才,为我国航天事业提出建议,这对其发展与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目前依旧处于一线。我国航天事业今天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与航天人们辛勤的付出脱不开关系,而这些航天成果,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回报。
      宇航员是具有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职业
      除了上面的一些影响,宇航员在太空长期逗留,还会造成很大心理影响。宇航员们在飞船狭小的空间与世隔绝,远离家人和朋友,如果心理素质不强大,就很可能会导致情绪低落波动、精神焦虑和恐惧,担心出现这样那样的疾病和问题,诸如担心出现阳痿等。
      而且在太空探索中,还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危险,可能要宇航员们献出生命。事实上,迄今为止,已经有22位宇航员为人类航天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长期在太空工作生活返回后,一定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有一个漫长恢复疗养过程。所谓时间变慢增加寿命,至少在目前来说还只是一个噱头,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因此要成为宇航员必须有强大心理准备,要有勇敢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所以,宇航员的选拔非常严格,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本来就都高于常人。
      9月17日下午13时35分左右,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火箭成功点火后,平安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那么,航天员去太空后会有哪些后遗症?
      航天员去太空后会有哪些后遗症
      1、骨骼会疏松,背部疼痛等
      我们在地球上生活需要行走,脊椎也会感受到压力弯曲,我们会感受到身体各方面的压力,但是在太空行走由于是无重力的,且不需要劳动,所以在太空生活可能会让你长高,但是由于长期不需要劳动,甚至腿都不需要用力去走路,肌肉可能会发生萎缩无力,所以在太空中待的时间长了,刚回到地球可能会特别不适应。
      背部疼痛是宇航员在执行长期太空任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一半以上的宇航员都曾报告过脊柱疼痛。与背部疼痛相应的是,宇航员们会长高5厘米左右。他们返回地球后还会出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所以,宇航员可以通过一些预防性措施来减少太空飞行对脊柱的影响。例如,给地球上的背部疼痛患者推荐使用的“核心肌肉训练”,可以加入到宇航员的日常身体训练计划中,瑜伽则可能有助舒缓脊柱僵硬问题。
      2、太空病
      由于太空是失重状态,人类适应地球重力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变化,比如五脏六腑都飘了起来,不会就位;体液会向四处乱流,感到头重脚轻;肌肉松弛等等。这样就会出现太空综合症,如头晕目眩、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唾液增多、头痛嗜睡、不断嗳气放屁等等,有一个适应期,期间严重的很可能导致危险。
      长期影响最大的是肌肉和骨质的损失。宇航员在太空停留1个月,平均骨质损失要达到1~2%,肌肉损失要达到5%。而由于骨骼中的钙流失到血液里,会导致肾结石的风险增大,一旦患病将痛苦不堪;由于骨骼严重缺钙,很容易导致骨折,这就是为啥宇航员返回地面要人们抬着走的原因。
      天空病症还有由于失重体液倒流,导致鼻塞头部肿胀,身体自然卷曲,足底脱皮露出红色皮肤,由于眼压升高会导致视力模糊,有的还会出现失明症状。
      3、细菌侵害
      人体自身携带着数百种细菌,太空站等航天器里也不可能完全清除掉细菌,这些细菌有的会致病,有的不会致病。但在太空特殊环境,不但影响了人体,细菌也在失重条件中生存和生长,会发生一些不可控的变化,导致对宇航员们的侵害。人类几十年航天经验表明,太空中的有害细菌可能导致牙齿感染、结膜炎、急性呼吸系统等疾病,而在太空给宇航员们准备的抗生素等药物需要达到更高的浓度,即便这样,也难以达到与地球上相同的治疗效果。
      在未来的远距离更长期宇宙航行中,针对解决细菌病毒等对宇航员的危害还是一个严峻的任务。
      4、太空辐射
      远离地球的太空,会减少或失去地球磁场的保护,因此来自银河系和太阳的辐射大大超过地球水平。研究证明,即便在低地球轨道工作的航天员受到的累积辐射量,都要大大超过核反应堆附近的工作人员。
      经一些航天机构监测,在地球表面人们所受到的辐射量,1年只有约1000~2000微西弗;而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1年一般所受到的辐射总剂量约达10万~16万微西弗,是地球表面约80倍;但如果遇到太阳耀斑爆发、太阳风暴等极端宇宙事件,其辐射量会剧增到平常的数十倍到上百倍,使宇航员受到足以致命的X射线辐射剂量。
      到达更遥远的太空,宇宙辐射量将更大。如在月球,是国际空间站的2.6倍,因此即便穿有防护良好的宇航服,在那里待得过久,也会受到致命的辐射。NASA规定,一个25岁女性宇航员受到的辐射上限为100万微西弗,男子是这个上限的4倍。
      要在辐射环境中保护好宇航员,就是尽量提高飞船和宇航服的防辐射性能。NASA现在的目标是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受到的辐射总量,每年不超过50000微西弗。当遇到太阳爆发事件时,尽量提前预警,让宇航员进入防护等级更高的防护舱躲避。
      辐射是指高能带电粒子击穿打断生物的DNA分子、原子键,破坏生物细胞,使生物体受到严重损害。当人类一次受到4000毫西弗照射就会当场毙命(1毫西弗=1000微西弗),受到2000微西弗照射就可能导致急性放射病。不断积累的辐射将导致罹患各种病症,如提高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白内障等患病风险。
      5、太空有毒尘埃
      在未来的地外星球登陆过程,有毒尘埃的吸入,是危害宇航员生命安全的一个重大问题。如在月球上,这些尘埃会损害宇航员的皮肤和眼睛,如被吸入,可能像石棉纤维一样的损害肺部,增加致癌风险。
      火星的尘埃毒性更高,含有的氧化铁成分会灼伤人的皮肤,腐蚀塑料橡胶等有机化合物,吸入更会导致生命危险。这些尘埃非常细小,因此未来的密封舱和宇航服必须能够严格防止这些尘埃的进入。
      科学家们迄今对地外天体物质研究甚少,因此对这些尘埃的毒性和性质还知道得很少,很可能在不同的星球,这些尘埃会或许还有很多未知毒性,有待破解和防范。
      好的表现:会变得年轻
      理论上宇航员会比常人更年轻。
      这就要涉及高端一些的理论了。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时间在不同的速度和重力系统,流逝会不一样,会有时间膨胀效应。具体说来就是在高速系统中,时间流逝会变慢;在重力场系统中,重力场越大时间流速会越慢。
      这个理论已经在GPS定位卫星等航天实践中得到广泛的验证。现在我不赘述这两个时间膨胀效应的公式,只说结果。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宇航员们在国际空间站以7.67km/s速度运动,每天时间流逝会变慢28.3μs;而国际空间在在约400km高空运动,那里的重力比地球小,因此时间流逝会加快,每天要快3.5μs。
      这样里外一折,实际上宇航员在空间站每天时间流逝会变慢24.8μs,1年会慢约9ms,100年会慢0.9秒。也就是说宇航员在空间站待上1年只会年轻千分之九秒,100年也年轻不到1秒。
      迄今为止,在国际空间站待过时间最长的是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阿夫杰耶夫,他累计在太空停留记录为747天14小时14分11秒,这也是人类在太空停留最长时间的记录。如果按照上述公式计算,他年轻了18.5ms。
      可见,虽然根据相对论时间膨胀效应,宇航员们在太空高速系中,时间会相对变慢一些,但在目前航天器飞行速度还很慢的情况下,这点影响是可以完全忽略不计的。
      而在太空,恶劣环境对宇航员身体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主要有:太空病、细菌侵害、太空辐射、太空有毒尘埃等。
      杨利伟现在身体怎样了
      杨利伟是一个令全体中国人民都为之骄傲的名字,他在登上太空时,承载了太多的希望,背负了太重的责任,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艰辛。在他成功到达太空的那一刻,代表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这个中国太空第一人,是全体人民所尊重的对象。在此之前,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他的登空是一次抛开生死的艰难任务。
  &

在太空中生活,身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太空的环境是很吓人的,所以想要成为航天员需要经过层层选拔。在每次挑选宇航员执行任务的时候,都会挑选身体条件、经验丰富的航天员。同时,航天员选拔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会优先选择已婚已育的航天员。

这样主要是担心宇航员在太空中身体会出现一些变化,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在太空中的宇航员身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第一点,由于太空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因此存在大量的宇宙射线,在高辐射的环境下,容易对宇航员的基因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二点,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引力的影响,长久以来所有生物都适应了地球重力环境,从而演化出了适应地球生存的身体器官和机能。就比如地球动物的心脏基本上都会处在离大脑较近的地方,因为大脑是身体器官里需血功率最大的器官,所以要靠大脑近一点。

但是到了太空,这一切都变了,没有重力的束缚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三个月,必须每天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肉的活力。人体肌肉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在与重力做对抗,突然失去重力,肌肉会出现萎缩的状态。

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宇航员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肌肉快速萎缩的现象。除了肌肉、器官之外,我们的骨骼在地球环境中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在太空失去这种力的平衡,人体骨细胞就会发生流失现象。按照美国太空宇航局(NASA)的统计,人类在太空生活,每个月会流失1%左右的骨细胞。

相当于一个月流失的量,和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十年里骨细胞流失数量相当。并且在宇航员回到地球后,恢复速度也不会很快。除此之外,太空环境还对人体的许多细胞都有影响,就算有专门的运动器材,也会有一些不可免的影响。不过每天坚持运动,对于抵抗这些症状还是很有用的。不过大家不必太担心,宇航员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过来。


宇航员长期呆在太空会有什么影响吗?

住在太空和在地球生活肯定会有一些不同的变化。地球有引力,而太空是无重力生活,在做一个实验之前,人们曾经有很多的猜测,在太空生活和在地球生活的人会不会有什么差别,会长高吗?身体会变好吗?美国的航天局就曾经做了一个实验。找了一对双胞胎兄弟,让其中一个在太空空间站待了340天。回来之后通过研究他的身体,发现人进入太空,身体确实会发生很多变化。

一、骨骼会变得疏松,肌肉无力

我们在地球上生活需要行走,脊椎也会感受到压力弯曲,我们会感受到身体各方面的压力,但是在太空行走由于是无重力的,且不需要劳动,所以在太空生活可能会让你长高,但是由于长期不需要劳动,甚至腿都不需要用力去走路,肌肉可能会发生萎缩无力,所以在太空中待的时间长了,刚回到地球可能会特别不适应。

二、视力受到影响,体重变轻

通过对比两个航天员后发现,在太空中生活的那个航天员视力受到了影响,可能是由于视网膜变厚,或者是因为网膜出血和眼睛其他结构发生了变化,在研究其他航天员时候,确实也发现了视力问题,心脏也有可能变成一个扁扁的球,因为体内血液减少。所以宇航员真的需要去承担生命来完成一些测试。

三、会变得年轻

当在太空的那个宇航员回来之后,和另一个双胞胎兄弟宇航员做对比,发现在太空中的那个宇航员比在地球上生活的宇航员看起来年轻了不少,至于这个科学家们甚至怀疑他们的基因可能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怎样把人类送上火星,相信他们很快就会知道这段旅程对人体的影响,让普通人的的太空梦越来越近。

长时间待在外太空,人的身体机能会发生什么改变?

长时间待在外太空,会造成骨骼肌肉乏力等症状。

骨骼肌肉乏力

太空环境中的微重力不利于人体骨骼中的钙沉积,而且由于缺乏重力图像,人在太空中骨骼肌得不到锻炼,因此会出现一些不利的影响,如骨骼肌无力, 这也是宇航员在执行完一段时间的太空任务后,回到地球时需要坐在椅子上被抬走的原因。

宇宙辐射

因为太空环境中有更强的宇宙辐射,它也会影响人类的遗传物质和人类的健康。美国宇航局分析了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基因。两兄弟中的一个是美国宇航局的地面工作人员,另一个是宇航员。经过几个月的太空飞行,NASA发现宇航员哥哥的表观遗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来患癌症的概率会增加。

宇航员的大脑也会发生变化

自从我们将人类送入太空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太空飞行如何影响人类的生理和健康。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太空飞行可能会以奇怪和不寻常的方式影响人类大脑,这可能会长期损害宇航员的视力。科学家怀疑这些视力问题是由太空飞行中颅内压升高引起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微重力确实会增加这种压力的证据。当暴露在微重力环境下时,脑垂体也会发生变化。他们发现腺体被压缩,其高度和形状发生了变化。研究人员还发现,宇航员从太空返回一年后,脑垂体和头部的压力仍然存在。在这个旅程中,宇航员基本上是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重力比地球轨道上的要小。因此,宇航员头部的压力会更大,更容易损害宇航员的健康。再加上持续时间很长,对身体自然很不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假如人直接暴露在太空上会怎么样?会有危险吗?

假如一个人什么安全防护措施都没有,直接就暴露在外太空当中的话,那么它会在一分钟之内有生命危险。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但是我们所处于的太阳系只是广阔无垠的银河系的众多星系之一,处于银河系的边缘地带,但是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可以开始利用航天科技去探索地球外的宇宙环境了。

虽然目前的科技发展,还不足以使我们遨游整个太空,但是飞出地球大气层,探索外围宇宙环境还是可以的。假使一个宇航员直接不穿宇航服,就这么离开太空舱,这不仅是极其危险的事情,而且还涉及到他的生命安全。

如果一个人直接暴露在太空当中,那么他将会接受以下几种过程:

首先,外太空是真空的环境,没有氧气可以呼吸,因此,在没有氧气和宇航服的保护下,一个人会开始面临缺氧的状态,而且会头晕目炫、体内膨胀,开始进入死亡倒计时;

其次,宇宙当中不比在地球的大气层环境保护和阳光的照射,在这里是处于零度以下的低温,人在直接暴露在这种情况下,会比在南北极的温度下还要寒冷,体温会迅速下降,在缺氧窒息之后,身体会开始迅速结冰,整个人会被低温冻得跟冰块差不多;

最后,在缺氧和低温的双重作用下,人体几乎会在一分钟内迅速死亡,即使这时候在回到太空舱内实行医疗急救也是来不及的,到那时直接暴露在太空的人体,早已经变成了一具结冰低温的尸体。

因此,直接暴露在太空上,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不仅会给自身带来生命危险,而且会给周围的人以及亲人带来沉重的伤害。

正常人去过太空以后身体会受到影响吗?

会的,首先由重力的消失而产生的影响,就是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血液的流动。另外,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人体会受到大于地面上很多的空间辐射流,这对于人体肯定是要受影响的。至于后代的问题,我想,如果长期经受空间的高辐射流,身体肯定会有某些适应性改变,这完全可能在后代中有所体现。所以,做好空间站的隔离辐射措施是很重要的。

航天员进入太空后,会经历什么?身体会处于何种状态?

宇航员的身体在太空中受到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心血管功能紊乱、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辐射影响。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人类已经进化到使他们的生理和功能适应地球的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正常的太空任务中,宇航员需要重新适应失重和辐射的物理影响。

在失重状态下,血液和其他体液涌向头部和胸部。此时宇航员会出现面部水肿,头部胀痛,颈部静脉曲张,心肌收缩力下降。这类似于站在头上时发呆的经历。除此之外,宇航员一旦进入太空就会变得有些沉重。这是由于鼻塞,导致味觉失调,吃饭也尝不出味道。宇航员在太空中基本上不用腿走路,全靠漂浮。这样做的一个问题是,长期不运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变得无力。

但解决办法就像把自己绑在跑步机上或在自行车上训练一样简单。每天训练2到2.5小时可以对肌肉萎缩产生很大影响。我们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是,骨骼是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组织。在失重环境中,受到身体重力作用的骨骼会失去压力。这意味着,如果没有鼓励骨骼生长的刺激,骨骼被破坏的效率会比它们生长的效率更高。宇航员在太空中每个月会损失1%到2%的骨骼重量。

这种损失在地球上也很难逆转。而且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执行长期任务的宇航员面临两种辐射威胁。一种是长期低剂量宇宙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另一种是偶尔的高剂量太阳高能粒子辐射。它们会对组织造成物理损伤,并杀死细胞或改变其DNA,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加厚舱壁以防止空间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过去常用的方法,但这也会大大增加飞机的重量。因此,选择合适的发射时间,监测太阳活动和服药也是必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