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庆标志以学校的代表性建筑:大礼堂的造型结合阿拉伯数字“100”同构而成,标志上方是礼堂圆顶的造型,宛如初升的太阳;标志中间三角形的拱沿呈金字塔形,象征清华大学雄踞学术之巅,肩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标志的色彩源自大礼堂建筑的砖红色,整个标志造型简洁庄重、寓意明确、识别力强。

标志上方礼堂圆顶的造型,宛如初升的太阳,寓意清华大学虽至百年仍像朝阳般充满青春活力;标志中间三角形的拱沿呈金字塔形,象征清华大学雄踞学术之巅,肩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标志的色彩源自大礼堂建筑的砖红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校庆介绍

2009年9月17日,清华大学正式发布2011年百年校庆时的标志(如名片中的图片所示),颇有意味的是,校庆标志的色彩源自大礼堂建筑的砖红色,既体现喜庆且不失清华个性,同时喻示清华培养人才“又红又专”之意。记者获悉,清华校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清华学堂将装修一新,作为该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投入使用;百年校庆前,清华新建的新清华学堂和清华博物馆也将对外亮相。
清华校庆标志以学校的代表性建筑——大礼堂的造型结合阿拉伯数字“100”同构而成,并配有“1911-2011”的字样;标志上方是礼堂圆顶的造型,宛如初升的太阳;标志中间三角形的拱檐呈金字塔形,象征清华大学雄踞学术之巅,肩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校庆标志的著作权和商标权已正式归清华所有,未经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为商业目的使用该标志。 2010年4月25日上午9时,在清华大学欢度99周年校庆之际,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年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主楼接待厅隆重举行。常务副校长兼秘书长、百年校庆组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吉宁主持启动仪式。数百名师生、校友代表和媒体记者等参加仪式,见证了清华百年校庆年的启动时刻。
百年校庆网站开启
启动仪式上,校党委书记胡和平点击开通了新版百年校庆网站。新版网站包括第四次改版后的中文版,以及新推出的英、法、西班牙、俄、阿拉伯、德、日、韩等8种语言的国际版,以鲜明的清华特色、开放的国际视野、新颖的视觉创意和凝练经典的栏目内容展示在世人眼前,成为全校师生、全球校友和各界人士关注清华百年校庆的重要平台。
倒计时启动
随着校长、百年校庆组委会主任顾秉林院士和校党委书记、百年校庆组委会主任胡和平教授点击大型触摸屏,开启“百年校庆倒计时牌”,以“跻身世界一流,服务国家社会”为主题的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年”宣告启动,万千清华人期盼的百年校庆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新闻发布会
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陈吉宁副校长及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百年校庆的筹备方案和进展情况。陈吉宁副校长指出,以今天校庆年启动为标志,筹备和办好百年校庆,是今后一年多时间学校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百年校庆的活动和工作,概括起来有四个特点:
一是学术性,要突出“学术为魂”,主线是百场高水平的学术论坛,把百年校庆办成一场学术盛宴和一个激发创新的平台;
二是文化性,要通过出版、展览、研讨、新闻宣传,凝练和弘扬百年清华的优秀文化,用先进文化去陶冶学生、影响社会;
三是社会性,把百年校庆看成感谢和回报社会长期关心支持的一个机会,动员和组织师生、校友开展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并欢迎各界朋友多层次多渠道来参与校庆;
四是国际性,在国际上展示中国的形象,深化与世界名校、国际机构、跨国公司等的合作,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
“不花国家一分钱”
在回答记者的有关提问时,陈吉宁表示,清华百年校庆不花国家投在清华教学科研资金中的一分钱,各种花费主要来自于校友和社会捐赠。而之所以采用校庆年的方式,就是要把各种活动和工作尽量分散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降低局部的活动强度,既办好校庆,又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等秩序,还能使更多的师生和校友等参与到校庆活动中来。
新闻发布会上,学校副秘书长、百年校庆组委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张毅介绍了百年校庆具体方案,学校副秘书长、形象建设委员会秘书长、校长办公室主任、百年校庆组委会委员王进展介绍了百年校庆视觉形象系统,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百年校庆组委会委员向波涛介绍了百年校庆宣传口号和校园道路命名方案。校党委副书记、百年校庆组委会副主任邓卫主持发布会。国内2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应邀出席。
校庆系列丛书发布仪式
25日上午10时许,百年校庆系列丛书发布仪式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百年校庆组委会常务副主任陈旭在仪式上讲话。她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系列丛书”的编写和出版发行,是体现百年清华深厚文化积淀、反映百年校庆文化内涵的最好形式。还要通过出版系列丛书等形式,全面总结百年办学历程,特别是认真总结6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经验,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创建一流大学的新鲜经验,这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探索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百场学术活动首场论坛
25日上午11时,“百年校庆年”百场学术活动的首场论坛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校长顾秉林院士在论坛上致辞,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环境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作了题为《百年清华,继往开来──清华大学学术研究回顾与展望》的开篇讲演。尊崇“学术为魂”是百年校庆的基本宗旨,清华百年校庆年期间将举办百余场学术活动,所以在今天的启动仪式之后紧接着就举行了这首场论坛。

清华大学标志

其他信息: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图标

清华大学图标如下:

清华大学校徽是清华大学使用的标志,由三个带有装饰性的同心园环所组成,色彩为紫色。

清华大学校徽不仅代表着“清华人”的身份,更承载着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承载着清华人的使命与荣光。

清华大学校徽来源:

清华大学校徽的设计者是清代梁启超。校徽采用三个同心圆组成的圆形,外环为繁体中文,英文为英文,校训为“五芒星”。

外环是英文,中间是"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这两个字来自《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天地之道,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基本上是《易经》的全部内容,也是孔子对“君子”的基本要求。

校徽是校内精神与外部形象的具体体现,是校园形象辨识体系中的一项关键要素。19世纪后期,我国创办了一所新型学校,其办学方式以欧美为参照,并仿效欧美高校的徽章样式,作为中国高校的标志。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清华大学校徽

清华大学的logo用的什么字体?

清华大学的logo用的字体是毛泽东提的字,即是毛体。


清华大学标志以“圆环”为造型基础,对其进行优化创新,形成视觉上无束缚感,强化了视觉张力。充分运用中国传统书法,巧妙融合中华艺术的独特风格和文化特征,同时沿用经典的中国传统标志,使其更加简洁舒畅、大气、有冲劲,更具活力与现代感。宛如一个无止境延伸的棋盘,进行艺术夸张描绘,变化为环环相扣的链锁,体现出严谨规范、稳重真诚的办学理念。紫白两色想结合,代表和平、和谐的校园环境,象征清华大学的发展紫气东来、如旭日东升的太阳蒸蒸日上;从构思到沟通体现出和谐高远的审美格调,和独特的中华文化之风韵。



清华大学日晷的由来是什么?

位于清华大学校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原为圆明园遗物,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在这座日晷的下部底座上,镌刻着1920届学生的铭言:“行胜于言。”有中文及拉丁文两种语言。

1920届是清华大学优秀的毕业年级之一,著名的经济学家陈岱孙、化学家曾昭抡、陈可忠、萨本铁、赵学海,植物学家张景钺、政治学家萧公权等,均出自于这个年级。1920年春,庚申级同学毕业前夕,大家商议要做一纪念品向母校献礼,经反复磋商后选定了日晷方案。它可供同学们上下课守时的参考,同时亦含有惜阴、即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思。

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在百年校庆研究生校友返校纪念大会上还进行了日晷基金的认捐仪式。1960级校友郑志佳宣读日晷基金捐赠倡议书。倡议全体研究生校友捐赠设立“新日晷雕塑建造专款”,主要用于新日晷雕塑的建造及后期维护。

清华大学工作人员曾在2011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出于对老日晷的保护,老日晷将入存校史馆进行展放,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原样的复制品。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风化严重,再加上以前已经对老日晷进行了数次修补,现在已经无法对老日晷进行修缮,因此学校才作出这个举措。

老日晷并不是法定的“文物”,但它是清华大学的一个象征。对于日晷的保护,加围栏等措施并不现实,更多的人喜欢近距离接触日晷,学校也并不希望对此进行干预。虽然将它放入校史馆,但是将来校史馆完全建成后会对外开放,这样大家仍然能够观赏,其文化承载的作用还在。

百年清华,你又看到了什么

清华100年校庆,校友排名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等级森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制作了一份特刊,特刊封面上印制了清华的知名校友照片,处在顶端的校友几乎是清华培养的政界人物,排名秩序一眼就可以看出把清华校友们分成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等级森严,让人一目了然。笔者很佩服那些给政治人物和领导们排名的人物,他们能够做到按职位和政治行政级别的高低,硬能整出一个先后秩序来!清华首先是一所学校,不是一个政治打靶场。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对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和知名人士进行一个梳理,是必要的。毕竟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把清华走出去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士进行一个汇总,是对清华的教学成果最好的集中展示。但是,把这些人梳理出来后,依照政治地位和行政级别来排名,就值得商榷了!学校就是学校,是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不是一个政治倾轧的地方,学校是圣洁的。然而清华的排名,把整个社会的丑态活脱脱的从“圣洁”的清华脸上,写得一清二楚。就这一份清华校庆百年特刊,清华已经不是圣洁的清华,清华与我们这个浑浊的社会一样,迷失了方向,也堕落了。堕落成一个政治的染色缸,而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无怪乎有人感慨,清华的教学水平远不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杰出校友排名,完全可以按照一个常规的方式进行排名,那就是按入学先后顺序进行排名,这样的排名既可以体现清华各个年代的教育水平和成就,也可以体现对师道敬畏和学长们的尊重。然而,现在的排名方式,就是要告诉人们,在中国社会,你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行政级别有多高,你享受的政治待遇有多高,这才是重要的。万般皆下品,唯有政治高!中国教育水平的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真正有水平的人才,大面积流失的国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从清华百年校庆特刊的封面,实际上就已经找到了答案。一个不敬畏师道,一个不尊重学长,唯有政治是清华不懈的追求时,我们的教育质量为什么不下降?清华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教育的缩影,清华尚且如此,教育在中国的状况可想而知了!清华在教育界享有盛名,因为清华是一所工科大学,曾经培养出很多工科领域的杰出优秀人才,这是清华的优势所在。如今,我们还能从清华身上看到这种优势吗?如果说清华现在还令学子追求和向往的话,估计绝大多数学子也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来。清华现在已经俨然成为一个政治学校!教育时评作家熊丙奇在与网友交流时说:中国的大学虽顶着“大学”的名称,可有多少教育属性、学校属性?办学、育人、学术研究是否按教育规律、学术规律?从大学的功能和具体行为看,目前的所有大学,更像是衙门,或者是赚钱的公司。只有当大学真有大学的基本属性了,才有谈建一流大学的前提。其实一流大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一个模式。对于我国大学来说,现在还根本谈不上建世界一流大学,因为所有大学,包括北大、清华在内,严格说来,连“大学”都还不是!熊丙奇的言论在某些人眼中是异类,但其对于我们国内的大学来说,是一个警示,更是善意的提醒。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Andrew Hamilton)教授访问清华大学,提出“大学精神在于自由辩论”,虽然没有直接批评清华落后的教育模式,至少也是适可而止的告诉了我们,一所具有真正大学特质的高校,应该所具备的基本东西。——这些东西,清华具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