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驻藏大臣在雍正五年,即1727年开始设置,一直至宣统三年,历一百八十四年,驻藏大臣共八十三任,计五十七人。中国清代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行政长官。全称是“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驻藏大臣设正副各一员,副职称“帮办大臣”。帮办大臣共五十二任,计四十九人,由帮办大臣升任办事大臣者九人。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监理西藏地方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财政收支的稽核、地方军队的指挥、涉外事务的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项政务的督察等。此外,并专司监督有关达赖喇

驻藏大臣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驻藏大臣清朝设立的。雍正元年,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皇帝谕令鄂齐、班第、扎萨克大喇嘛进藏,会同昌都总兵官周瑛办理画定内地疆界事宜,又于雍正五年正月派内阁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为驻藏大臣,并设立驻藏大臣衙门,长期驻藏办事。

驻藏大臣体系

驻藏大臣制度包括其系统的人员,不限于正副驻藏大臣两个人,其秘书等都属于这个制度。

驻藏大臣设正副各一员,副职称帮办大臣。雍正六年始置,至宣统三年改任西藏办事长官,历一百八十三年驻藏大臣共八十三任,计五十七人。帮办大臣共五十二任,计四十九人。九人由帮办大臣升办事大臣。

驻藏大臣的下属有理藩院司官夷情章京,辅助管理霍尔三十九族的土纳马赋事务。另有随印笔贴式一人,以及粮台、把总等低级官吏。达木蒙古八旗佐领直属于驻藏大臣。

驻藏办事大臣与帮办大臣名义上为一正一副,实则互不统属,遇事掣肘。宣统二年,依驻藏办事大臣联豫所奏,省帮办大臣,改置左右参赞各一人,隶属于驻藏办事大臣。左参赞驻前藏,右参赞监督三埠通商事宜,参赞下又有翻译、书记等官吏。

驻藏大臣设立于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它的设立有何意义匿名

驻藏大臣设立于清雍正六年。

驻藏大臣:特指中国清代中央政府定制式派驻西藏地方并参与西藏日常管理的驻扎大臣,由非定制式留守大臣演变而来。早期称“钦差驻藏办事大臣”,简称西藏办事大臣,后提高职权而全称为“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设正副各一员,副职称帮办大臣。雍正六年(1728)始置,至宣统三年(1911)改任西藏办事长官,历一百八十三年驻藏大臣共八十三任,计五十七人(内有再任及三任者)。帮办大臣共五十二任,计四十九人。

纵观有清一代百余位驻藏大臣,良莠不齐,贤愚各异,臧否互见。驻藏前期(雍乾时期),清王朝鼎盛强大,驻藏大臣中出类拔苹、政绩卓然者众,个别大臣甚至是奋不顾身,为国捐躯。如僧格、玛拉、青保、苗寿、傅清、拉布敦、和宁、松筠等等。而驻藏中后期(嘉庆朝至终清)虽有文硕、张荫棠、赵尔丰、联豫等奋发有为者,然误国债事者、庸庸碌碌者也有之。究其原因,除了此期朝廷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禁锢、歧视以及外国列强入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剧等因素以外,其用人制度也是一大原因。然瑕不掩瑜,“我们不能因为驻藏大臣中出现几任庸才及一些错误,不能因为清朝朝廷的腐败,实行了压迫等等,就根本否定驻藏大臣制度,一笔抹杀驻藏大臣的历史作用。

驻藏大臣是谁设立的?

驻藏大臣是雍正皇帝设立的。

1728年五噶伦内讧平息后,僧格、马喇成为正式的驻藏大臣(清世宗以新的敕谕正式宣布的),是为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之始(此前1724年设西宁办事大臣),雍正皇帝要求其“与达赖喇嘛、康济鼐、阿尔布巴等和衷办事”——是参与西藏日常管理了(办理西藏事务)。

设立驻藏大臣衙门,同时留川陕兵丁1000 名驻藏。 阿尔布巴事件平息后,清朝还对西藏政务作出了重要的部署。自此,朝廷派驻扎大臣数员办理西藏事务,遂成定制。驻藏大臣是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具体实施者,直接传达皇帝旨意。

固定制度

驻藏大臣区别于以往的留守,是两个特征:一个是参与西藏日常管理(办理西藏事务),二个是因此成为定制,日常管理需要定制化。

因此,驻藏大臣特指中国清代中央政府定制式派驻西藏地方的、参与西藏日常管理的驻扎大臣,由非定制式留守西藏大臣演变而来的,康熙皇帝后期留守西藏的抚远大将军延信及后来的副都统鄂齐等,都是留守大臣,属于广义的驻藏大臣,但驻藏大臣这个概念在历史上特指定制式派驻。

1727年(雍正五年)正月,清世宗采纳了鄂齐的建议,派钦差大臣僧格、马喇入藏,宣布敕谕,处理阿尔布巴之乱(卫藏战争)。该年他们还是遵旧制。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驻藏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