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是在公元13世纪以后,1892年才在我国正式使用。清朝存在的时间是1683年到1850年,也就是说清朝不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最早起源于印度,在公元前500年,印度人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大约在公元8世纪前后才传到阿拉伯,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约在公元1100年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因此欧洲人称它为阿拉伯数字。

清朝康熙用阿拉伯数字吗

应该还没有开始使用,详细请看:

在数学史上,阿拉伯数字被称作“印度-阿拉伯数字”。它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由印度传到阿拉伯,12世纪初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称它为“阿拉伯数字”。印度数码早在公元8世纪初叶就传到中国,但没有流行开来。也有史料说13世纪,印度一阿拉伯数字才传到中国。直到20世纪初,随着近代数学在中国的兴起,阿拉伯数字才被广泛地使用。阿拉伯数字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数字制。它的优点是: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所以被世界各国普遍应用,成为一套国际通行的数字体系。在我国,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出版物实行横排之后,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范围扩大了,不仅用于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出版物,一般出版物凡是在涉及数字(如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容积等量值)时,也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体例,各种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十分混乱。为纠正这种混乱状况, 1987 年 1 月 1 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中宣部新闻局、中宣部出版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这个规定试行了 8 年, 后经修订,于 1995 年 12 月 13 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作为国家标准颁布,从 1996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

1957年,在元代安西王府遗址上,发现了一个古代的“魔方”——铁板幻方。这一幻方用铁铸成板状,共分、6×6格,36个数字用古阿拉伯数字标出,,排成一个方阵,无论从纵、横或对角线看,每组数字相力口总和都是111。这一幻方实际蕴含着数字排列规律在内,但当时的人却视为神秘莫测,铁板幻方也被作为神秘之物,认为具有驱邪镇灾的作用。这块幻方就是在房屋地基中的石函里发现的。

这块铸古阿拉伯数字的幻方,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实物。现陈列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雍正年间有阿拉伯数字吗

有的,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

为中国清朝的雍正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阿拉伯数字 它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由印度传到阿拉伯,12世纪初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称它为“阿拉伯数字”。也有史料说13世纪,印度一阿拉伯数字才传到中国。直到20世纪初,随着近代数学在中国的兴起,阿拉伯数字才被广泛地使用。雍正年间有阿拉伯数字,但没广泛应用,雍正年间的瓷器上,也发现了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在中国的什么朝代传入的?在此之前中国怎么计数的?

中国的阿拉伯数字大多输是在清朝政府末年也就是鸦片战争之后传入国内的在此之前中国是没有阿拉伯数字的,最原始的是大写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佰,仟,万,兆,亿。 但目前情况来说基本阿拉伯数字已经代替了原先的大写数字。谢谢,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