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俄《尼布楚条约》中,属于布里亚特蒙古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被划归俄罗斯帝国。清朝代表曾提出以勒拿河至北冰洋为界的第一方案,继而让步提出第二方案,即以外兴安岭的北支直至亚洲大陆最东北的没入大海深处的诺斯海岬为界。但最后因为谈判的清朝代表的能力问题以及要平叛准噶尔的叛乱等原因希望与俄国保持和平而再次让步放弃了第二方案和这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连以贝加尔湖为界的第三方案也放弃了。最后以额尔古纳河至外兴安岭至乌第河为界,西伯利亚那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上的蒙古族的近亲民族从此成为了俄国的土地和子民。中国在

康熙为何在清朝鼎盛时期,放弃贝加尔湖?

在中国古代,一直有着“四海升平”之说,说起它的由来,是因为古代中国确实有着东、西、南、北,四大海域,只是与现在人们印象里的四海有些许不同。

古代的东海就是如今的东海、黄海地区的统称,南海在古时还是叫南海,西海就是现在的广西北部湾地区,那么北海是哪里呢?是现在的渤海地区吗?并不是,北海实际上是现在的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古代中国称其为北海,它与其它三大海一样,都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也就是古时候"四海升平"一词的由来。

贝加尔湖现在的俄罗斯南部,蒙古语、称为“baigal dalai”,意为“自然海”;是世界第一深湖、最大的。贝加尔湖地区也是连接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交通要道,在公元七世纪中叶,唐朝就将贝加尔湖正式纳入了中国领土,并设置了行政机构,隶属于“关内道”管辖,统治该地区长达50年。唐朝灭亡后,贝加尔湖地区几经易手,到了清朝时期又被收归大清管辖。

雅克萨之战清军大胜,康熙却主动割让贝加尔湖

康熙二十八年,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战胜沙俄后,两国于尼布楚签订双方议和条约,史称《尼布楚条约》。条约中正式规定了中俄两国的国界线为包括大兴安岭、库页岛等地区的外兴安岭以南,额尔古纳河以东为中国领土,外兴安岭以北,额尔古纳河以西归属沙俄。

康熙时期在清代是公认的军事实力最强盛的时期,无论是相比于满清入关时的天聪、崇德时期,还是后来的雍正乾隆来讲,清军的战斗力和人数都达到了清代历史的顶峰。而就是在那么个强盛时期,清政府为什么明明战胜了沙俄,还要放弃贝加尔湖这一交通枢纽呢,难道真的是康熙帝委曲求全做出的退让吗?其实不然。

纵观历史,如果正面、理性的解读《尼布楚条约》会不难发现,在条约中,清朝和沙俄帝国讨论划分的地区几乎都是两个国家此前没有涉及过或者只在短时期内统治过的地区,当然,也包括贝加尔湖地区。

贝加尔湖在中国历史上,只被唐朝正式统治了50年,至于元代由蒙古人统治的时期,基本上不能算作是被中国统治,因为当时的中原地区还属于南宋呢。而除贝加尔湖以外,如外兴安岭、尼布楚、雅克萨等地,大部分时间都从未被中原王朝统治过,当然,这些地方曾经也不属于沙俄,所以两国讨论划分的地区,基本都属于在开疆拓土。
因此《尼布楚条约》并不算不平等条约,只是在划分历史上那些无主之地的归属权罢了,贝加尔湖地区也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被清朝划给了沙俄的。

清王朝在鼎盛时将贝加尔湖让给沙俄,更像是一种主动的战略放弃,在政治上也算不得失去国家领土、有损国家尊严。

清朝放弃贝加尔湖三大原因

其一:在贝加尔湖地区并没有包括满人在内的大量中国人长期居住,有的顶多也就是一些来自中土的客商罢了。所以即便放弃了那里,对清王朝来说,也没有什么人口和经济上的损失,反而可以作为一个谈判的筹码,顺水推舟的管沙俄要一些其它方面更实惠的利益。

其次,看一下贝加尔湖的位置就不难知道,它距离中原地区实在太远了,即便是距离它最近的雁门关等地也要跨越现在的整个蒙古国和部分的俄罗斯中部地区,大约5000公里的路程。在那个交通极不发达的时代,又是出于塞外苦寒之地,5000公里的距离不但管理起来极不方便。

其次,贝加尔湖地区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城镇,更谈不上能有多少税收。如果放在以前,清政府对该地区并不会花什么大价钱来驻军和管理。但在中俄雅克萨大战之后,该地区既然已经被沙俄盯上了,即便硬是收归清朝所有,也需要派遣一定的军队在该地驻防。

那么至少就需要建造营舍来驻军,还需要运送军需、粮草和各种物资来养活军队。光是这些军费开销和政府机构的费用,每年就要倒搭很大一笔钱。这样长年累月的倒搭下来,就会成为清政府的一大累赘,清朝没必要为了守住一片历史上本就不完全属于中国的领土,而每年搭上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那样太得不偿失了。

康熙帝那么精明,当然能算明白这笔帐,所以干脆将这个包袱丢给了沙俄,自己抽出人力物力的同时,还可以以此作为一项谈判的筹码来要到其它方面的好处。

最后一点就是:清朝在康熙时期虽然军力上达到了鼎盛,但政治上还不是十分稳定,毕竟入主中原仅仅百年,内部还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存在。

比如当时在蒙古地区的准葛儿还没被平定,西藏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台湾岛内还有叛乱没有平息、人心浮动等,这些都需要动用军力和财力来解决,当然没必要为了块可有可无的地方,动用精锐部队,出钱费力的与沙俄继续交战。

所以康熙将贝加尔湖作为顺水人情划给沙俄,打两棍子(两次雅克萨之战)给一个甜枣,让当时的沙俄即挽回些颜面又在此后一百多年里没敢再犯,实乃一举两得。

这不得不说明康熙的政治眼光是很独到的,不愧为一代"圣主",清王朝在康熙年间,仅用了不到五十年就铲平了之前上百年都没完成的内外矛盾。

削三番,平台湾,消灭了漠北戈尔丹叛乱,又战胜沙俄确定了北部疆土划分,件件都是可以名留青史的大功,为清王朝之后两百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是平等条约,为什么清朝却失去了贝加尔湖

因为《尼布楚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的东西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沙俄同意把入侵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清朝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部分土地让给俄国。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国际条约。它以近代主权国家之间的条约形式,从法律上确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其享有充分的主权。

(而非古代粗浅的势力范围划分,是受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保护的领土主权)这遏止了俄国继续向南扩张,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来自西方的国际法在《尼布楚条约》的谈判和签订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尽管如此,国际法学说在中国却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探讨,直到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方国际法著作、尤其是丁韪良出版《万国公法》之后。

根据此条约,俄国全部占领黑龙江流域的阴谋破产,但与大清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此后中俄两国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

扩展资料

《尼布楚条约》是清朝无条件退让的结果,索额图把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富庶地区拱手送给了俄国,造成了重大国土损失,同时索额图和清政府并没有把这次谈判当回事,这本来是学习西方规则一次很好的机会,但是却被清政府就这样错过了。

戈洛文之所以笃定索额图会让步,完全是两个传教士徐日升、张诚把康熙给的底线透露给了戈洛文,而这一切索额图并不知道,这才导致清朝谈判完全处于被动,而且戈洛文的谈判经验明显比索额图丰富,清朝有葛尔丹的问题,俄罗斯在欧洲跟土耳其也闹得不可开交,沙皇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再进行战争,索额图对此也一无所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尼布楚条约

康熙年间国力强盛,清朝为什么放弃如此“富饶”的贝加尔湖?

在康熙年间清朝是最鼎盛的时候,在当时亲朝核俄国签署条约的时候,贝加尔湖被划分到了俄国地区。在当时那场战争中是中国取得了胜利,当时清朝的实力位居世界前茅,国家实力强盛,打败了沙俄,作为战胜国,我们却放弃了几次方案,把贝加尔湖划分到了俄国地区。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他最深的地方有1700多米,平均水深达到了700多米,并且贝加尔湖因为水质清澈且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地。且因为淡水湖内出现了深海的海洋生物,而更加闻名于中外。

在清朝之前,匈奴的时候,这有草原部落活动的迹象,因为贝加尔湖的气候严寒,他们会把犯人流放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贝加尔湖都是匈奴的地盘。一直追随到俄国人的东进,贝加尔湖才被纳入俄罗斯的板块。且因为贝加尔湖的边界从古至今一直没有清晰的定位,所以俄国靠着这个原因一直不断的侵蚀其周边地区,一直到和清朝打仗之后,正式被划分到了俄国地区。


我们重新回到当时谈判时的画面,当时双方各不让步,俄国希望可以将国界划分在黑龙江,但是中方却希望俄国可以退步,把之前占领的土地,重新归到中国的国土,可是当时俄国的野心昭然若揭,谈判很不顺利。但是因为当时天气严寒,双方僵持不下,造成了两方不同程度的损失,一直到最后俄国承认大兴安岭属于中国,这看似是做出了让步,但其实大兴安岭本就属于中国的土地。但明面上如果是做出了让步,所以康熙也只有放弃贝加尔湖。

对于古代人民来说,能够耕种的土地才是好土地,贝加尔湖天气严寒,即使是湖,却没有多少动物的存在,好像放弃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所以当时康熙的这一决定,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反对。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康熙愿意把贝加尔湖让给德国的原因。但其实贝加尔湖不论在哪个国家,在现在全球经济共享的时代,我们都可以到那里去旅游,去参观那里的风景。。

康熙为何在清朝鼎盛时期,放弃贝加尔湖呢?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清朝一直以来都是后人争论不休的焦点,特别是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丧权辱国,更是令人痛心疾首,并产生了对清朝无能的深恶痛绝。

而更尴尬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清朝早在鸦片战争前就已经开始丧权辱国了,比如1689年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虽然早就被历史教科书定义为平等条约,但清朝却因此失去了乌拉尔山以东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在是罪大恶极。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康熙竟然在清王朝国力鼎盛时放弃了贝加尔湖,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储存了占全球地表液态水20%的巨大水量,如果贝加尔湖在手,自北向南大力引水,何愁北方无甘霖?

所以,康熙皇帝丧权辱国的行为实在是不可饶恕。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不是。

首先,清朝国力的鼎盛时期是乾隆年间,具体来说就是1759年清军平定天山南北,康熙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帝王,前半生始终都在忙碌中度过,清朝远未达到国力巅峰;

其次,贝加尔湖真的属于清朝吗?这似乎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清朝之前,中原王朝作为古典王朝,也是东亚乃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中原王朝不断向外扩张,但囿于小农经济对气候的适应性,中原王朝的北界基本止步于内蒙古高原南部,这也是中原王朝万里长城的大致位置。而在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上,这则是游牧民族的活动空间。

在中原王朝前期国势如日中天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慑于中原王朝的强大国力,纷纷选择归附,和中原王朝保持藩贡关系,成为中原王场的羁縻统治区。

而游牧民族的北界,根据郭沫若等历史学者的考证,大致位于北纬58度左右,在地貌上西起萨彦岭,东到外兴安岭,包含贝加尔湖,这也是东亚和西伯利亚的天然分水岭。

正是基于这样的“设定”,所以历史上能收伏草原游牧民族的中原王朝,才能在名义上拥有贝加尔湖,历史上的唐朝和元朝实现了这个目标,而清朝却不行。

清朝之所以不行,是因为沙俄来了。从1582年越过乌拉尔山开始,沙俄就开始了在西伯利亚的猛烈扩张,比如1600年到达贝加尔湖的西部和北部,1643年侵入黑龙江流域,1649年到达太平洋沿岸。

此时的中原还处于明清交替时期,对于遥远的西伯利亚并不知情,不过即便知情也鞭长莫及。等到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乱,并收复了宝岛,才腾出精力开始解决北方的沙俄问题,并在1685年发动了第一次雅克萨之战,最终在1689年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虽然一直被我们定义为平等条约,但其本质上确实是不平等的,而这个不平等是相对于沙俄而言的。因为清朝不仅将沙俄赶出了盘踞达40多年之久的黑龙江流域,更划定了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理上确定了我们对东北的主权,可以说我们是真正的胜利者。

当然,《尼布楚条约》也不是没有遗憾,当年的谈判大臣索额图曾主张连中段边界一并划定,毕竟当时的清朝还有噶尔丹的威胁,划界即便有妥协也是值得的。

但当时沙俄的谈判代表戈洛文以贝加尔湖周边属于布里亚特蒙古,清朝无权谈判为理由予以拒绝。等到1691年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将喀尔喀蒙古纳入版图,具备了和沙俄划界的法理依据,但却因为噶尔丹的问题搁置了下来。

所以,作为从未真正拥有过贝加尔湖的王朝,清朝当然不需要为贝加尔湖的丢失负责,将丢失贝加尔湖的责任扣到清朝,尤其是康熙头上实在是莫名其妙。

而等到雍正继位,为了集中精力对抗准噶尔,和沙俄在1727年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划定了两国的中段边界,而此次划界也明确了贝加尔湖彻底不属于清朝。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清朝放弃了贝尔加湖?

在古代,边界问题往往都是模糊和有争议的,很多时候没有边界。比如看元朝或者明朝的地图就会发现,中原民族与北方民族在边界不是很明确,到了康熙时期,中国与俄国签订了第一个法律意义上的边界条约,这个条约就是《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但是这个条约却开创了清朝割让土地的先河。

我们都知道,中俄雅克萨之战是中国方取得了胜利,而且康熙年间,清朝的实力还是位居世界前列,国家实力强盛,又打败了沙俄,为什么还要放弃贝加尔湖呢?

贝加尔湖一直是中、俄、蒙三方的纠缠地。贝加尔湖位于苦寒之地,虽然从匈奴开始,这里就有草原部落的活动痕迹,但他们也把这里视为流放犯人的地方。

如汉朝苏武被匈奴扣留后,就把他迁到贝加尔湖牧羊。两汉时期,贝加尔湖被称为北海,属于匈奴势力。一直到唐朝前期,中央王朝第一次从名义上对它进行统治,称为小海。但后突厥复国后,贝加尔湖与中央王朝失去联系。下一次属于中原王朝统治的王朝是元朝。

从草原部落到中央王朝,都曾触及到贝加尔湖,但由于对边界的不清晰,常常是“有疆无界”的状态。随着俄国人的东进,贝加尔湖逐渐纳入俄国版图。随着俄国人的东进,终于与清朝爆发雅克萨之战。之后清朝和俄国开始谈判。


在刚开始谈判的时候,满清首席谈判代表索尔图是狮子大开口的,毕竟有清朝军事后盾在,他提出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支脉等等流过的地方都是我国的疆土,要求以勒拿河为界,看看地图就知道了有多大了。

狮子大开口要求的领土,包括贝加尔湖在内的广大俄罗斯东部地区他都要。俄国人很是着急,不同意这样的条件,索尔图也不松口,反正你补给线比我长,俄国人远道而来,怎么跟大清比呢?

但是没过几天,就变成索尔图慌了,原来西北的准噶尔叛乱了。大清这就拖不起了,赶紧了结东北这边完事去西北平乱才是正事。清朝打了很多年仗,没有能力两线开战。俄国认为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讲不定谁胜谁负呢,或许过两年蒙古就不属于清朝了。

其实准噶尔叛乱背后就有俄国支持。因此沙俄要求贝加尔湖是属于俄国西伯利亚的。这个结果最后被大清接受,毕竟俄国在西伯利亚的影响比清朝强,贝尔加湖地区早就被俄国占据,现在只不过是被清朝承认而已,清朝也没有损失什么。本来清朝对那块就没什么太大兴趣,也不是非要不可,清朝也不想再打仗了。就这样贝尔加湖归了俄国人。

1689年9月7日《尼布楚条约》规定,以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为线,以南属于中国,以北属于俄罗斯;西部交界处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以北属于俄罗斯,以南属于中国。清朝割让了包括贝加尔湖在内的大片领土给俄国。

值得注意的是:签订这个条约的中国政府是清朝廷,但使用的国名是”中国”。

比如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圣皇帝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就是说,他是中国皇帝钦差,行使中国主权。《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来称呼。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贝加尔湖是清朝的领土吗?如果是又为何会被康熙放弃?

清朝是真正确立中国版图的王朝,之前的王朝实际控制的区域就是常说的汉地十三省,此外像蒙古,西藏这些地方,都没有真正能控制住,直到清朝时期,才开始确保对这些地方的控制。

清朝真实疆域还是非常大的,满清以武立国,他们对外的开拓意识是非常好,前期皇帝也很尚武,清朝建立的中前期,军队有着非常强的战力,在武器装备上也有着明显的优势,这就让清军打遍了周围各地,征服了广大领土,与后期不断割地赔款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清朝在巅峰的时期,也出现过割地的情况,那就是在康熙年间,清朝与沙俄发生了争执,最终清朝打赢了这场战争,他们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正是这个条约,让清朝承认了沙俄对于贝加尔湖这些地区的控制。

贝加尔湖到底能不能算是清朝的领土?如果算,为何会被放弃呢?

如今有一种说法,认为清朝直接就将贝加尔湖放弃,拱手让给了沙俄。贝加尔湖在当今世界是非常出名的,它拥有着丰富的淡水资源,单单是它一个湖泊的淡水,就已经达到了全中国淡水资源的10倍。这里也是有名的风景名胜,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游人来此游玩,那么贝加尔湖为何会被放弃呢?

这就要重新谈一个概念,贝加尔湖到底能不能算是清朝的领土,如果是,那么清朝就是割地,如果不是的话,自然就没有什么放弃不放弃的说法。贝加尔湖处在蒙古高原上,在这个地区,自古是游牧民族的天下,像苏武放羊就是在这一带。要是按照现在人的观念,这里可以算是自古以来的领土,可实际上古代的中原王朝与北部游牧民族是对立的关系。

在游牧民族控制范围里面的土地,自然就不能算是中原王朝的地盘。明朝末年,贝加尔湖这一带早就已经不受控制,沙俄的势力也延伸到这个地区,在这里著城屯兵,开始进行对于地方的统治。而此时的清朝还没有真正取得天下,等清朝真正关注贝加尔湖的问题时,沙俄已经控制这个地方很长时间了,清朝自然就不能说对这里有着合法统治权。

康熙在谈判的时候,他心里对于放弃土地还是有些不满的,毕竟他是一个非常热衷开疆拓土的人,可康熙他也有为难的地方,当时贝加尔湖所属的地区,是蒙古中的喀尔喀部,后来他们受到攻击,不得不放弃这个地方,喀尔喀真正归属清朝,还是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的事情,在这之前清朝无法证明自己对于贝加尔湖有着合法统治权。

只能说在历史上它曾经属于一些中央王朝,可它从来没有真正成为一个行政区域,现在看来,贝加尔湖不在中国的手里确实是有些可惜了,可这个地方已经是没有争议的地带,沙俄已经在这里统治了很长时间。

而且清朝在与沙俄的谈判过程中,双方的重点从来都不是贝加尔湖,清朝自己也明白,他们从来没有对这里进行过控制,想要在这件事上让沙俄让步是不太可能的,即便清朝不打算谈判,就直接去控制贝加尔湖,他们也没有这个优势,沙俄在这里已经打造了远东据点,对于周边环境非常熟悉,在这个地方的军力一点也不弱,哥萨克骑兵还曾打退过清军,因此围绕这个外地继续争执没有意义。

双方的重点是黑龙江流域,沙俄想要北岸地区,清朝自然不会让步。

双方谈判的过程也比较漫长,中间还发生过一些火拼,最终双方都有退让,才让谈判彻底成功,要是再多一个贝加尔湖,谈判也就没有办法成功了,指望沙俄两边全部让出来,那很明显是不现实的事情,清朝更加关注黑龙江流域是否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至于贝加尔湖,估计康熙都不会放在心上,国内的人都不见得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对于当时的清朝来说,沙俄根本就不是他们的首要敌人,即便是雅克萨之战,沙俄出动的兵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当时他们的远东计划还没有成熟,在这些地区的兵力根本不多,清朝在几次交战之后,也看到了沙俄的问题,对于这个形不成威胁的敌人,康熙明显还是不太重视的,他与沙俄谈判,是指望能快速结束这种争端,像雅克萨这样的战事短时间打不完,对于清朝来说价值并不大,时间长了还会影响他们的国力,与其这么被骚扰得没完没了,不如早点谈判解决了。

清朝重点是要对付崛起的准噶尔,他们已经开始威胁到清朝的统治。

不解决这个大敌,清朝还真不见得能坐稳,因此他需要尽快集中资源和力量来应对噶尔丹,康熙时期国家出现了很多的大事,虽然康熙皇帝自己的能力非常强,清朝的国力也在走上坡路,但清朝这么多大事已经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他们没有力量同时与准噶尔和沙俄对抗,摆平其中一个,然后全力去解决威胁最大的那个,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因此清朝在保住自己原则的情况下,在贝加尔湖这些地方的谈判上,自然就没有过多与沙俄去争,他们帮助东北赢得了一个难得的和平时期,这也给清朝开发东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清朝对于边疆的控制已经算是非常严的,像出现问题的雅克萨这些地方,在后面也都控制得非常好,要说统治贝加尔湖,清朝也确实是有这个能力。

不过他们要面临的问题就很多,比如要解决这里与内地之间联系的问题,还要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地区周边的民族问题。更重要的是,这里之间就与沙俄的远东重地接触,处在非常敏感的位置上,清朝要在这里建立统治,与沙俄之间的冲突应该会更快爆发,既然这里本身就不属于自己的控制范围内,何必要再给自己惹这么多麻烦呢?

当然,单单是条约放弃,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比如尼布楚规定很多地方都是清朝的合法领土,后面沙俄就利用自己的实力迫使清朝签订新的条约,这就侵占了库页岛这些地方,他们可是全面推翻了之前的约定,说到底,国家的实力才是决定领土问题的关键,一旦国家衰败下去,别说贝加尔湖这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领土了,就是北京这些核心地带,都不得不给洋人划出租界,这可要比放弃贝加尔湖更令人感到屈辱。清朝在康熙之后,经过雍正乾隆等人的努力,国力也一度达到了巅峰,而沙俄在远东地区的统治一直不是非常稳定,时常陷入到内部起义的乱局中,要是清朝想要夺取贝加尔湖这些地方,也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不过对于清政府来说,这种地方统治起来价值并不是非常大,能得到的好处有限,还会给自己招惹更多的麻烦。当时清朝关注的重点是西部与东北地区,这对于国家的影像要更大一些,况且随意推翻约定,这样的事情做出来确实很不光彩,等后面清朝衰败下去,自己原有的领土都不见得能保住,更不用说去继续开疆拓土了。相比历代王朝,清朝的边疆政策已经算是非常成功,对于边疆治理也做得更加到位,至于贝加尔湖这些地方的问题,还真不能怪到他们的头上,历史上也只有元朝这样的战争机器,才会去打各种领土的主意。

为什么清朝却失去了贝加尔湖

这里引用百度号专栏作者沧海明忆时的文章《荣誉之结,〈尼布楚条约〉究竟是不是平等条约》中的陈述,来回答这个问题,这篇文章本来是论述尼布楚条约的,但是无心插柳,在此很好地回答了贝加尔湖的历史问题。

荣誉之结,《尼布楚条约》究竟是不是平等条约

原创|发布:2018-08-19 11:16:56    更新:2018-08-19 11:16:56


《尼布楚条约》,俄称内尔金斯克条约,作为中俄两个签订的收割正式外交条约,其重要的政治意义不言而喻。《尼布楚条约》最具争议的,还有数其中的领土划分问题,在条约中,规定两国的领土边界,是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俄国和中国领土。

《尼布楚条约》,俄称内尔金斯克条约(Нерчи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作为中俄两个签订的收割正式外交条约,其重要的政治意义不言而喻。不过有趣的是,这个在中俄两国都算得上家喻户晓的边境划定领土的条约,在两国许多人眼中,都认为这时一个卖国的“割地”条约,那么《尼布楚条约》的边境划定究竟是否合理,为何这一纸条约,会遭到如此多的质疑呢?

《尼布楚条约》拉丁语本

《尼布楚条约》最具争议的,还有数其中的领土划分问题,在条约中,规定两国的领土边界,是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俄国和中国领土。之所以常常被中国网友诟病,很大原因正在与这个条约,实际上承认了俄国势力对于贝加尔湖以东,包括尼布楚城在内,一直到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土地占领,同时也承认了外兴安岭以北属于俄国领土。刨除往上那些所谓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原属于中国的荒诞言论,实际上真正和当时大清政权沾边的领土,其实只有贝加尔湖地区到额尔古纳河这一地区。

俄国人在北亚的扩张

在17世纪,生活在贝加尔湖一带的民族,数量最多的,是生活在北岸和南岸地区的蒙古布里亚特部,布里亚特部属于漠北蒙古喀尔喀部的一支,在大清尚未入主中原时,喀尔喀三部向清廷称臣纳贡,大清政权对这一地区的主权宣称也正在于此。不过有一个另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康熙语准噶尔之间的战争开始前,大清对于蒙古的控制其实还是相当松散。尤其是在贝加尔湖地区的布里亚特部蒙古人,他们很早之前就已经脱离了喀尔喀部的控制,因此在俄国人到来之前,他们实质上早已处于一种独立的状态,甚至于在一开始,布里亚特人还通过向俄国人纳贡,以此来获得武器与喀尔喀蒙古交战。因此在俄国对这一地区进行侵吞时,清廷是对此没有进行任何的干预。

今天的布里亚特部

布里亚特部的生活区域(深绿部分)

因此,在《尼布楚条约》中,承认俄国对于贝加尔湖地区的占领,实际上只是等于俄国人吞并了在清廷控制外的布里亚特部蒙古人的土地。不过这一地区的复杂程度还不止于此,清俄雅克萨之战爆发的另一个导火索,鄂伦春部首领钢特木尔投靠俄国,这一事件对于后来《尼布楚条约》的领土划分也带来了极大影响。

今天俄罗斯的鄂伦春人

鄂伦春人意为“骑鹿者”,虽然鄂伦春人并不是蒙古人的一支,但是不仅深受蒙古人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游牧民族。不过最为关键的,是鄂伦春人分布极广,从库页岛中部向西到额尔古纳河流域,向南到今天内蒙古东北部,向北则一直到北极圈,都有这个民族或者这个民族分支的分布。在俄国控制了北部鄂伦春人之后,通过他们,开始向额尔古纳河流域的鄂伦春人施加影响。实际上俄国在黑龙江流域的探索,并不是全都遭遇了强烈的抵抗,由于大清对于这一地区控制的薄弱,因此很多部族在俄国和大清之间摇摆不定,而俄国在占领尼布楚之后,能够通过该城为跳板,进入黑龙江流域修筑雅克萨城,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这个摇摆不定。

雅克萨之战最终以大清的胜利而告终

因此在这基础上,清俄两国在东北亚北部的领土划分,实际上正是以当地部族的控制程度来作为依据。雅克萨之战真正的意义,实际上正是在于大清通过军事手段,将俄国人的影响力,从黑龙江流域剔出,并以此阻止了俄国继续向该地区的各个部族施加影响。而《尼布楚条约》的本质,其实也同样在于此,清俄两国在这一地区,此时都无法长期维持一个大规模的军事存在,因此想要统治这一地区,就必须依赖于当地部族的选择,因此对于清政府来说,《尼布楚条约》是一个承认了那些已经脱离清廷控制,投靠俄国的部族以及他们土地归属俄国,但是在此基础上,但暂时杜绝了俄国进一步向黑龙江前进。但对于俄国来说,《尼布楚条约》也是同样,虽然他们失去了幸苦在黑龙江地区的影响力和支持他们的部族,但同时也避免了大清反向对已经臣服自己的一些部族继续施加影响。因此总的来说,这一条约,对于两国来说,其实都是有利有弊,毕竟真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本就不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