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后,清朝官职分为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正一品包括文职京官、武职京官。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殿阁大学士。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包括文职京官、文职外官和武职外官。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

清朝一品官员有哪些

1、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 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

2、陈廷敬

陈廷敬(1638年 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大臣、学者。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后历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任《康熙字典》总修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年七十五,谥文贞。

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3、和珅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

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

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4、福康安

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民族英雄,清乾隆时期著名大臣,爱国将领,郡王。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

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早年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

他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保卫西藏的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统一和完整,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

此外,他参加制定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金瓶掣签制度,对于巩固清朝中央与西藏地方的政治关系,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5、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fú],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

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封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康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廷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廷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鸿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清朝一品官有哪些?

一、太师

太师,官名,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或“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

二、太傅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据著作记载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位列三公之一。

三、太保

太保,中国西周(前1046年)至清宣统三年(1912年)的官职名。据记载,殷商太甲时,伊尹就担任太保。西周成王时,成王年少,由周公与召公辅佐,以召公担任太保,太保之名由此而始。

四、殿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是指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设置的辅政官员。清朝初期沿袭明制,设四殿二阁,即保和殿、中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和东阁。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

五、领侍卫内大臣

领侍卫内大臣,清代官名,正一品。清代顺治时期正式设立,乾隆时期达到了高峰,自嘉道以降,特别是军兴以后,中央式微,咸同以后,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殿阁大学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领侍卫内大臣

清朝正一品官职有哪些?还有比正一品更大的官职吗?

在我国古代,有着森严的官员等级制度,九品十八级自汉朝创建以来,一直沿用到清朝。清代的官制是九品十八级,其中每一品有正从两级,比如一品有正一品、从一品两级,而从九品之后的叫做未入流,比如《雍正王朝》里的年羹尧,被派去守城门,那个就是不入流了。

那我们来说说清代官制里面正一品的都有哪些官职。

清代有三公,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都是正一品,不过三公都是虚衔和加衔,不是具体的官职,比如加太师的只有两人,分别是鳌拜和遏必隆,另外加太傅的十二个人,比如有年遐龄(年羹尧之父),鄂尔泰,加太保的有十八个人,比如有张廷玉,隆科多。

另外,还有一些是死后加赠的,这个就稍微比较多了,而从加三公的人数来说,可见加三公是何等的殊荣,一般人是加不上的。

三殿三阁大学士也是正一品,其中三殿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三阁是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其中保和殿是首辅大学士,而协办大学士是三殿三阁大学士的替补,只是从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是皇帝身边禁卫的指挥官,共有六名,分别来自八旗中的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各两名。

掌卫事大臣也叫掌銮仪卫事大臣,是负责皇帝出行仪仗及安全的人,只有一人。另外驻防将军中的伊犁将军、绥远将军是正一品,其他的驻防将军是从一品。

从官职上面,正一品是最高级的了,没有比正一品更高的了。但是爵位有,宗室爵位里的亲王、郡王一直到不入八分辅国公都属于超品,就高于正一品,而镇国将军为一品。

另外非宗室爵位里,公、侯、伯爵是超品,而子爵是正一品。

清朝的官员中,正一品都有哪些?

1、隶属中央的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三殿三阁(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2、隶属地方的正一品

大学士兼管总督。

3、隶属军队的正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掌卫事大臣 、伊犁将军。

拓展资料: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个级别,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

清朝中央官职分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类。例如内阁、军机处、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职分文官、武官等几类,例如总督、巡抚、将军、提督、等。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清初官制,大体承明之旧,只是对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厘革。直到雍正、乾隆时候,才逐步调整,从而稳定下来。

参考资料:清朝官制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