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谥号,无爵位。

晚年戚继光在张居正死后受到排挤。万历十一年被调任广东总兵官。十三年以年老多病,谢职归家,十五年病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共斩级十五万余级,如果完全论功行赏,戚继光的爵位可以升到侯爵级。

戚继光生于1528年11月12日死于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

戚继光的爵位是什么

戚继光直到死之后也没有得到爵位的封赏。

其祖上戚详曾经是朱元璋的亲信,也是开国元勋,也被授予世袭将军的爵位,因此戚继光也可以说是出身名门了。

当张居正逝世之后,戚继光的仕途也不可避免的走了下坡路,而五年之后,则被彻底的罢了官,不得不回养老了。在他晚年居然贫寒的连抓药的钱都没有。

戚继光孑然一身回到老家山东蓬莱,身无分文,“四提将印,佩玉三十余年,野无成田,囊无宿镞,惟集书数千卷而已。”万历十五年(1587年),贫寒交迫中的戚继光病逝,时年60岁。

身为太子少保左都督的一品高官,死后整整两年,朝廷居然没有任何表示,直到戚继光的长子戚祚国到北京请求恤典,万历皇帝才下诏予以祭葬。

戚继光从军时写诗立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他的确做到了——终其一生,为大明平定了海疆,却没有获得任何一个爵位,只是在万历末年才得到一个“武庄“的谥号。

戚继光16岁承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放今天多大官?

戚继光所承袭的是军中职位,放在今天大概是大校级别的高级军官。戚继光祖上戚详曾跟随朱元璋一同作战,是为开国将领之一。而还未等朱元璋一统天下,戚详便早早地在战场上逝世了,并未像其他将领在天下稳定之后因战功受到朱元璋的猜疑与迫害,正相反,他的早亡使朱元璋心生怜悯,封他的后代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可谓是福及后人。

这个职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他的子孙有出息,依旧是能够继续升官进爵的。但遗憾的是,戚家再没有出过什么极为优秀的将领,戚家后人的生活也每况愈下。到戚继光的父亲一辈,因为其为官清贫,从不接受贿赂,戚家的生活可谓是十分的凄惨,家中曾一度连戚继光的教书先生的学费都负担不起。戚继光是父亲的老来子,年仅十岁时就继承了将军的头衔,官居四品。

戚继光十六岁正式承袭了爵位,十八岁时走马上任,去了登州。然而年仅十八的他根本无法管束久居军中,颇有些无法无天的老兵们。他决定先不管这些人,去考武举,然而武举还未考完,庚戌之变爆发了,他也顺利地在这场战事中大展身手,受到了朝廷的重视。此后近十年,他辗转于各个省,官职都不高,只能做一些巡查之时,可以说并无什么作为。

在他二十八岁时,事情出现了转机,一位位高权重的官员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决定对他委以重任。在二十八岁这年,他成功当上了参将,官居三品,风光无限。之后,戚继光在多次的抗倭战役中大放光彩,创立了许多的新式兵法,有所建树,官职也不断上升。可以说,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保家卫国。

戚继光是几品官?

戚继光做到了登州卫指挥佥事、蓟州总兵。戚继光世袭的登州卫指挥佥事,是正四品。蓟州总兵是虚职,无品级,但是实权。四品官服为丝罗绢所制,四品以上为红色,五品以下为蓝色。朝冠系纱制,侧带两翅;朝靴黑色,靴底边上涂以白色的胶漆。腰带并不紧束而是轻松地悬在腰间,上镶玉,犀角以及金银等方块。

品级,即官品。区分官员地位高低的等级。魏、晋分官员等级为九品,自一品至九品。北魏每品各分正、从,共十八品,四品以下各品又各分上、下阶,共三十阶。唐、宋文职同北魏,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元、明、清文武官皆分九品,各有正、从而无上、下阶之分。

戚继光官居几品,属于现在什么职位

戚继光最后做到了蓟州总兵,左都督,加少保。如果要跟现在的官职比对起来比较难,因为这几个官职相对应的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大致可以比作现在的北京军区司令,上将军衔。

明朝初年(1361),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设大都督,节制中外兵马。洪武十三年(1380)诛胡惟庸,为防止军权过分集中,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一员。各都督府通过都司统领京卫及外卫之兵。

明中叶后,各卫仅存空名,都督遂为虚衔,领兵之官须加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等衔,始有统军实权。

扩展资料:

在蓟辽期间,建立中国古代第一支火枪骑兵队,编练了达3万余人的车步骑营,攻击力强,速度迅捷,非常适合在西北荒漠地区开展军事行动。明代为有效防御蒙元,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称之为九边重镇,每镇均设有总兵官管辖。

蓟镇负责直接拱卫京师,在九镇中最重要。戚继光为蓟镇总兵官,在修建自己负责的这段长城时,依据“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思想,

采用砖石或砖石木结构,在山势低矮处加高城墙;山势高峻处修建敌楼;一些关键部位加修支墙和挡马墙,整个布局严谨,攻防兼备。经现代专家鉴定,其负责修建的金山岭长城段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之所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继光

戚继光是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那是不是只有长子才能继承?

戚继光的职位,按照明代当时的传统,是戚继光的正房的第一个儿子即长子才能继承的。根据古代的文化制度,万一这个长子不幸去世了,那么这个职务才可以轮到次子来继承。戚继光作为家中的长子,就是世袭父亲的职位,当上登州卫指挥佥事的。戚继光在当上这个职位后,自己十分努力,成为了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明朝时期,东南沿海的倭寇骚扰十分严重,严重扰乱了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秩序。戚继光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他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数十年。戚继光所带领的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著称。戚继光成功地率领军队扫除了东南沿海的倭寇,被当地老百姓大为称赞。戚继光在抗倭进程中,不断研发新的武器设施,改造了各种火攻武器。

戚继光戎马一生,不但在东南沿海抗倭,还在西北方抗击蒙古的侵犯。戚继光所处的年代,正是明朝多灾多难的年代。北方蒙古部落对中原大地一直蠢蠢欲动,多次骚扰关内老百姓。戚继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了空心的炮台,这种设施进可攻退可守,在实战中十分具有战略意义,对抗击北方蒙古部族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明朝的官僚制度中,武官是要比文官低的。武官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是可以传职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武官家族性的延续,对提升军队战斗力有积极意义,在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军阀割据的场面。所以戚继光可传承的职位只有四品,但是也是个人生努力的起点。戚继光的长子戚祚国在继承戚继光的职位后,也励精图治,努力工作,慢慢地成为了掌印都司。

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最高官职是什么?

最高干过蓟州总兵,蓟州总兵是天下各路总兵之首。守着京城门户 虚衔有正一品左都督,还有从一品太子太师。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

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安徽定远人,现山东半岛一带。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其祖为明朝开国将领戚祥,曾任朱元璋亲兵,洪武十四年(1381)最终病逝,授世袭明威将军。

戚继光从小受其父戚景通严格教育,戚景通一发现其缺点,会严厉批评。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兵部主事计士元,推荐戚继光“留心韬略,奋迹武闱。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职而操持不荀。”,更获得张居正信任。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

戚继光哪个朝代

问题一:戚继光是哪个朝代的 明朝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

问题二:戚继光是哪个朝代的?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1]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问题三:《抗倭英雄戚继光》发生在哪个朝代 明朝中后期
抗倭英雄戚继光(又名:大明名臣之抗倭英雄戚继光),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的一档系列节目。主讲郦波对戚继光的军事成就作了全新意义的阐释,重新赋予戚继光这位抗倭英雄应有的历史评价。一起重温那段悲壮历史中的民族感,并唤起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一集
一鸣惊人
首播时间:2010年7月30日12:45抗倭英雄戚继光
关键字: 俞大猷 岑港之战 戚继光 抗倭
本期节目讲述了军法出众的俞大猷,在岑港之战中久攻未果,皇帝大怒,这样的情况下,戚继光主动讨令,用麻痹敌人的办法,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胜利结束,俞大猷却因抗倭不力而被抓。
第二集
少年壮志
首播时间:2010年7月31日12:45
关键字: 戚继光 失学儿童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讲述了抗国英雄戚继光的成长故事,为了氏族的荣耀,戚继光十岁的时候就世袭了四品的虚衔,但是因为家里穷,没有钱个给他乘轿子,所以这位天才因此成为了失学儿童。
第三集
特殊的考试
首播时间:2010年8月1日12:45
关键字: 戚继光 抗倭英雄 科举考试
在中国古代,人们参加科举考试大都是为了博取功名利禄。可是二十一岁的戚继光,自幼就世袭爵位官居四品,注定一生高官厚禄衣食无忧。一场普通的科举考试,最终却变成了一场特殊的人生考试,明嘉靖三十二年,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呈现出大规模爆发的趋势,朝廷紧急调戚继光回山东,准备沿海的抗倭局势。并子承父职,做了山东登州卫都指挥佥事,统辖山东所有兵马。可是戚继光刚一上任,就遇到了令他头疼的难题。
第四集
首战告败
首播时间:2010年8月2日12:45
关键字: 抗倭英雄 戚继光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戚继光接受朝廷派遣来到浙江抗倭战争最前线指挥战斗,在浙江,他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人生第一战,战争前夕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受到胡宗宪的重视,委以他重任,但因此受到他人非议,战场上因兴奋使他变得紧张,加之战场形势有些出乎他意料之外,因此他人生的第一战以失败而告终。
第五集
寻找戚家军
首播时间:2010年8月3日12:45
关键字: 抗倭英雄 戚家军 二战龙山 将领
经过二战龙山所的教训之后,戚继光痛定思痛,他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这一次他要自己招兵,练兵,可是明军和倭寇对决的表现戚继光也是看在眼里的,这样的军队别的将领都没有办法,戚继光却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第六集
士兵突击
首播时间:2010年8月4日12:45
关键字: 抗倭英雄 戚家军 宁海遭遇战
戚继光被义乌打群架的矿工震撼了,他说服这些矿工跟他去战场,而胡宗宪也同意了他的建议,他被派为监军去征兵,他开出了严格的征兵条件,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训练新兵,以自己独特的战略思想领导自己的戚家军以30分钟的时间结束了宁海遭遇战,令他高兴的是在这么短的的时间里杀了小鬼子300人,而戚家军无一伤亡。
第七集
夫人出马
首播时间:2010年8月5日12:45
关键字: 抗倭英雄 戚家军
戚家军在宁海阻击倭寇前锋,毙敌三百,而自己无一伤亡,这创造了明军抗倭斗争的奇迹。但倭寇主力并不在宁海,它另有偷袭的目标。而在戚家军兵力空虚的新河城,却突然出现了倭寇的队伍,新河城危在旦夕。关键时刻,一个女人站了出来,她要唱一出空城计,把倭寇挡在新河城外。
第八集
怒战花街
首播时间:2010年8月6日12:45
关键字: 抗倭英雄 戚家军 台州大战 花街之战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郦波副教授介绍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深夜行军110华里赶到台州,并在离台州府城两里处的花街与倭寇进行对战,最终戚家军在人......>>

问题四:戚继光是什么朝代的人? 明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1]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问题五:李广是哪个朝代的杨延昭是哪个朝代的越飞是哪个朝代的戚继光是哪个朝代 李广 西汉名将
杨延昭 北宋抗辽名将
岳飞 南宋抗金名将
戚继光 明朝抗倭名将
满意望采纳

问题六:岳飞和戚继光分别是哪个朝代的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问题七:戚继光是什么年代的人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

问题八:李广、关羽、祖逖、杨廷昭、岳飞、戚继光什么朝代 ①李广是西汉时期
②关羽是东汉末年【关羽死时,是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③祖逖是东晋
④杨延昭是北宋
⑤岳飞是南宋
⑥戚继光是明朝中后期的人物

问题九:历史事件戚继光抗倭发生在哪个朝代 历史事件戚继光抗倭发生在明朝。
戚继光抗倭即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实现了他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严格要求士兵,不准扰害百姓,做到兵民相体;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御重积极主动而不是机械地死守,在防御中伺机反攻。这是戚家军屡败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继光和戚家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明朝那些事儿》之戚继光

就在胡宗宪在与倭寇对峙的岑港之战中陷入僵局之时,一位参将的出现改变了战局。这位参将,就是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登州人 ,祖籍山东东平 。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戚继光的家族早在朱元璋时期,就被封为世袭将军。在戚继光之前,并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人物,直至戚继光出生。

据说,戚继光出生时,东方破晓,太阳初起,戚继光他爹就给新生儿取名为继光。

戚继光的父亲是老实本分之人,除了工资以外并没有其他隐形收入。虽然有爵位,但日子过得可以说是清贫。戚继光十岁时,他的父亲退休了,他便继承了父亲的四品将军的职位。

与众多读书人一样,戚继光自小苦读诗书。在继承父亲职位后不久,秉烛读书之时,少年戚继光写了一首千古名作:

嘉靖二十八年,戚继光参加武举乡试,一举中第,成为了武举人。第二年,戚继光前往北京参加会试。就在考试接近尾声之时,“庚戌之变”爆发了。

这起事变对于戚继光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在这次事件中,戚继光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写的《备俺答策》获得了上级的高度评价,并被朝廷派去轮流守边界。

在守护边界期间,戚继光研学了《孙子兵法》。后又被调往浙江。在这里,他遇见了胡宗宪,得到了胡宗宪的支持,使得戚继光的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戚继光为了抗倭,为了提高战斗力,一手打造了一支无敌的队伍——戚家军。还发明了他的独特抗倭阵法:鸳鸯阵,三才阵,五行阵。

这三种阵法,是戚继光在抗倭过程中根据倭寇的特点专门研究出来的。对于倭寇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大礼。原本以为像其他明军一样只知道逃跑的戚家军,着实给倭寇上了一课。戚继光让倭寇尝到了惨败的滋味。

在对浙江一代的倭寇造成致命打击后,福建向戚继光发了协助函,因为福建的倭寇开始猖獗了。戚继光又带着戚家军远赴福建,又成功地赶跑了倭寇。

话说嘉靖还是比较有福气的,他在后来的二十年皇帝生涯中都不上朝,只顾着修道修仙,却有这么厉害的人物为他卖命,守护着大明的江山,真是运气好到爆了。

戚继光的战绩卓越。在1559——1566年间,戚继光历十三战,每战横扫敌军,几近全歼,最大伤亡六十九人,敌我伤亡平均比例为30:1。名副其实的战神了。

戚继光不仅能武,还能文。曾写下兵书、文集。兵书有《纪效新书》《武备新书》《练兵纪实》;诗集有《止止堂集》;文集有《杂集》六卷,《将臣宝鉴》一卷、《禅家六籍十六卷》。

偶像,仰望一下。

戚继光最初担任的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相当于现在什么职务?

戚继光的“登州卫指挥佥事”,在当时只代表官阶品秩,更相当于现在的军衔而不是某种职务。明代卫所制下,卫指挥及以下的武官,多有世袭。
卫所制体系下的武官,上至都督,下至旗官,在明朝绝大部分时期都只是相当于一种军阶,表明品秩、资格、编制。
登州卫相当于现在一个军分区。执掌该卫的,是一个带“掌印”头衔的武官,他可能是从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中考选,也可能由官衔更高的都指挥一级的武官担任。掌印以下,有两个副职叫“佥书”,选任同“掌印”。然后是分理诸多杂务(屯田、验军、营操、巡捕、漕运、备御、出哨、入卫、戍守、军器等)的见任管事。还有一些不管事的,叫“带俸差操”。
戚继光在登州卫就负责屯田。在当时,由于卫所兵的作战职能几乎已经被营伍兵所取代,因此卫所在军事上最大的作用是为一线部队(营伍兵)提供后期保障和兵员,因此,练兵和屯田是一个卫最重要的两项事务。
所以戚继光在当时的官衔是登州卫指挥佥事,职务是登州卫分理屯田的管事,相当于现在军分区负责部队农场的。

戚继光为什么被百姓作为神一样尊重?

戚继光目录
戚继光
戚家军
肃清倭寇
附诗两首
三十二势长拳创始人
电影《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泽被莆仙
戚继光
qī jì guāng
(1528-11-12-1588-01-05) 汉族,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父戚景通,世代为官,嘉靖17年,戚继光10岁继承其父爵,官居四品。嘉靖28年(1549)参加武举,在考试时庚戊之变发生,于是戚继光被分配到蓟门。与鞑靼军战斗后写下了《备俺答册》。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旋进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浙江临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誉为“戚家军”。
戚家军
戚家军成军于治世(相对明末),所面对的敌人以倭寇中的萨摩隼人和兀良哈蒙古的骑兵为主.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
戚家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农民和矿工.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比较有名的大战有: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十三战十三捷,斩杀真倭3000余级,烧杀溺毙无算;福建之役,总兵力六千,经横屿,牛田,林墩三战,斩真倭5000余级,其中横屿之战是一场精彩的步炮协同作战,先以火炮击沉倭寇战船并轰击倭寇大营,再以突击队强行登陆突破倭寇本阵,斩杀倭寇头领.嘉靖四十二年平海卫,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斩真倭20000余,另于广东剿灭勾结倭寇的海盗吴平,斩从倭30000,吴平逃亡海上.
隆庆元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编练车步骑营三万.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帅蒙古铁骑30000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8000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全歼朵颜30000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长秃帅兀良哈铁骑50000入寇,戚继光又率8000铳骑出塞包抄,全歼50000蒙古军,活捉长秃.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共斩级十五万余级,如果完全论功行赏,戚继光的爵位可以升到侯爵级.这在日久承平的万历中兴时期是很恐怖的战绩.
戚家军的威名并没有因为戚继光的去职而低落,以戚家军为种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后期国防力量的主力,万历朝鲜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头功,其中许多人还是戚继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峰的老将吴惟忠,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最初也是由两万浙兵构成。
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在于戚继光的治军思想极为先进,以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鸟铳,倭刀,铁甲,戚家军的装备绝对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后的日本最强悍的萨摩兵团,全军有两万只火枪,却只有两门轻炮,全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现.而戚家军作为一支地方军队,其火器的先进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机营.
戚家军的胜利还建立在严格甚至是严酷的军法上:如果作战不力而战败,主将战死,所有偏将斩首;偏将战死,手下所有千总斩首千总战死,手下所有百总斩首;百总战死,手下所有旗总斩首;旗总战死,手下队长斩首,队长战死,而手下士兵没有斩获,十名士兵全部斩首.斩级的赏赐也颇丰,每一级赏银40两!这样每个士兵都会全力作战,一直战斗到获胜或是战死.
戚家军的纪律严明也是闻名天下,但凡出征时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所以戚家军无论在哪里作战都能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就连少数民族都愿意为之誓死效命,这样的军队无论哪个封建王朝都是没有的.
肃清倭寇
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继光大败倭寇于台州,以功进都指挥使。四十一年,奉命率师增援福建,捣毁倭寇巢穴横屿(今福建宁德东)、牛田(今福建福清南),直至兴化(今福建莆田南)等地,进都督佥事。四十二年。他再次领兵入福建,在福建巡抚谭纶的指挥下,与刘显、俞大猷联合攻克平海(今莆田东南)。进为都督同知,又升为总兵官,镇守福建和浙江金华、温州二府,都督水陆诸戎务。四十四年,俞大猷率水兵,戚继光将陆兵,于南澳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四十五年,进职兼管潮、惠二府并伸威等营戎务。
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今河北蓟县)、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后又为总兵官,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诸处,并督帅十二路军戎事,因屡立战功,万历二年(1574年)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为当国大臣高拱、张居正等倚重。戚继光在蓟州十六年。加固长城,筑建炖台,整顿屯田,训练军队,制订车、步、骑配合作战的战术,形成墙、台、堑密切联络的防御体系,多次击退侵扰之敌,军威大振,蓟门平静。时人誉为“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
戚继光在张居正死后受到排挤。万历十一年被调任广东总兵官。十三年以年老多病,谢职归家,十五年病逝,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和《止止堂集》等。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
* 1555年秋调往浙江抗倭,任参将,镇守宁、绍、台(今临海)三府。戚继光鉴于明军纪律松弛,素质不良,战斗力低下,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3000余名,编组训练成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