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出生于1528年11月12日,于1588年1月5日去世,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戚继光是哪里人?

安徽省定远县永康镇
戚继光出生于1528年11月12日,于1588年1月5日去世,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到底是哪里人?

戚继光到底是哪里人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 名族英雄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諡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希望对你有用,满意请采纳。
戚继光是哪里人
戚继光出生地

蓬莱市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諡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
戚继光是哪里人 他的塑相都在哪里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諡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1)戚公祠:福建福州于山,是福州人民为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而立的纪念祠。班师返浙时,省城官司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别,并勒碑记功。后人即于平远台旁建祠。祠宇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的,横立在五老岗上。祠厅系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内祀戚公戎装塑像,方颐隆准,威武庄严。两壁挂有“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等历史画卷,歌颂戚公抗倭功勋。祠内还陈列有戚继光的军事著作《练兵纪实》、《纪效新书》、战争袍铠甲残片以及行军干粮"光饼"、"征东饼",还有解放后出土的记功碑残石等,供人观瞻。

除福建外,闽浙一带如临海北固山、温岭新河、福清、莆田等地都设有戚公祠。

(2)戚继光纪念馆:山东蓬莱,位于振扬门北侧,由以前的水师府辟建而成,占地三千二百二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一百平方米。纪念馆座北朝南,东西两侧建有碑亭,分别立「忠」、「孝」字碑,碑阴刻有戚继光和戚景通生平。主体为中轴对称二进式仿古建筑,每进有正厅和东西厢房各一,且有回廊相连。展厅内容以展现戚继光保国卫民、戎马一生为主线。

望采纳,谢谢!
戚继光是哪个朝代的人 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耽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諡武毅
戚继光他是那里的人有后人吗
1、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2、简介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諡武毅。汉族。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美:戚继光的弟弟,官任贵州总兵官。

戚印:戚继光长子(又说名戚英、戚狄平,文艺作品虚构人物),戚继光在莆田作战时被任命为前锋,因触犯军令被戚继光斩首。

戚祚国:戚继光的长子,继承了祖上的职位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升济南府掌印都司。

戚安国:戚继光的第二个儿子,荫“锦衣卫指挥”,早夭;

戚昌国:字文明,戚继光的第三个儿子,於乙未年中武举,荫“锦衣卫指挥、都督府都督同知,赠骠骑将军,赠蟒玉佩绣春刀,戚昌国育有三子:盘宗、显宗、振宗。

戚报国:廪生,戚继光的第四个儿子,荫“锦衣卫百户”,赠骠骑将军。

戚兴国:庠生,荫锦衣卫指挥佥事,赠昭勇将军。
戚继光的老婆是哪里人
悍妇也,戚夫人无所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戚将军为了养儿子瞒着夫人纳了三个妾,结果让戚夫人知道了,拿刀差点谋杀了亲夫,多亏戚将军心眼活泛,又是哭又是下跪才平息了事。

其实戚夫人也是将门虎女,女中豪杰,好像姓王,也是一舞刀弄枪的主,夫妻俩平常的业余活动就是比划比划,好像戚继光胜少负多,戚将军虽然让倭寇闻之色变,但人有两面,他的妻管严在军中是比较有名的。戚家军抗倭初期,戚夫人曾经组织老弱妇孺守过新河城,打退了倭寇的进攻。

戚继光官职世袭,不过初期还是很穷滴,据说戚夫人买了一条鱼,做了全家吃鱼头和鱼尾,把鱼身子留个戚继光。另外还曾卖了自己的首饰,让戚继光跑关系请客吃饭。这样的老婆还是不错滴。
戚继光征的一批兵也就是第一批戚家军都是哪里人??
浙江人,他一开始是在浙江抗倭了,后期才去福建抗倭
戚继光是怎样的一个人 10分
戚继光,是一代名将。他为将,为官之道和用兵之道合二为一了,他讲求实用,而不论手段。他为了能赢,哪怕是依附当朝权贵也在所不辞,他的确治下有方,深得军心。可是他的军权在明朝只有靠他自己向上贿赂或者成为爪牙。众所诸知的就是他是张居正的亲信,联系到万历对张居正的处置,可知道为何戚继光在明朝永远擡不起头,因为他行的是兵家诡谲权诈之术,和儒家的君子之道大相悖逆,综合种种,儒家经典的史集封建王朝里,他只能是那样的评价。
文中可以看出戚继光是一个什么的人
戚继光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个人,他就是明朝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戚大将军,他是我平生的偶像。他的果断,他的毅力,他手下那只所向披靡的戚家军是我们后人所敬仰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嘉靖四十年也就是公元1561年,在宁海,戚家军与一千倭寇前锋正面交战,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只一个小时,就以戚家军的完胜而告终,战斗成果几乎让人难以想象:戚家军杀敌300还有踩死,掉到海里淹死的不计其数,而戚家军无一阵亡,只有一个狼筅兵因为使用武器不慎使自己受了轻伤。

抗倭历史上著名的台州大战自嘉靖四十年四月26日开战,到五月二十五日历时一个月大小十三战杀敌五千五百多人,解救百姓数以万计,辗转数千里,平均两天一战,而自己总阵亡才二十人。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俗话说杀敌一千还要自伤八百。可是戚继光做到了!戚家军做到了!。

我崇拜戚继光这样的人,因为他是一个军事奇才,是一个能保家卫国、痛击侵略者的军事奇才,是一个:“平生百余战,而未尝一败”的军事奇才,是一个能潜心发展军事科技的军事奇才,是一个能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军事奇才,是一个能从事军事实践中总结出高屋建瓴的军事理论的军事奇才。

是的,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不只是英雄的历史,但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一定是包含着英雄的历史!如果漠视、忽视,乃至遗忘我们曾经的英雄,这样的民族,又何来希望?

明朝戚继光是哪里人呀?

戚继光(1528~1588)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 晚号孟诸。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生于鲁桥(今山东济宁东南)。出身将门,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立志效国。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二十五年,分管屯田。二十七年起,连续五年率卫所士卒戍守蓟门(今北京昌平西北),春去秋归。二十八年十月,中武举。二十九年,赴京师(今北京)会试,时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率军威逼都城,上陈守御方略,临时任总旗牌,督防京城九门。三十二年,实授都指挥佥事,领山东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4卫所兵马,操练水军,整顿军备,抗击入侵山东沿海的倭寇。他赋诗言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止止堂集》)。三十四年七月,调任浙江都指挥使司佥书,司理屯田。次年,以足智干练升都司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在龙山(今属宁波)、缙云、桐岭与倭寇三战三捷。乘胜追击逃倭遇伏,沉着应战,果断指挥,迫倭寇遁逃入海。实战中,察知明军作战能力较低,难以抗倭,多次上书请求训练新军。三十七年,在岑港(今属舟山)作战失利,免职,抗倭自效。次年三月,在浙江按察使司副使谭纶节制下,领兵救援台州。五月,歼灭入侵桃渚(今临海东)倭寇。九月,往义乌招募农民、矿工4000名(一说3000名),按年龄和身材配发兵器,编组训练。三十九年,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利用作战训练间隙,撰成《纪效新书》,阐述选兵、编伍、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并以此训练戚家军,使戚家军闻名于世。改任台州、金华、严州(今建德东)三府参将,整顿卫所武备,督造战船,严守海防。四十年,倭寇万余、船数百艘蜂拥浙东象山、宁海、桃渚诸地,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灭倭战策,集中水陆军先至宁海,而后依次剿除,九战皆捷,擒斩倭寇1400余,焚死、溺死倭寇4000余,史称“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升都指挥使。又募义乌兵3000,参加镇压进入江西的闽粤起义流民。四十一年,福建倭患日趋严重,戚继光奉命率精兵6000入闽抗倭。至宁德,乘退潮率将士携稻草盖淤泥,涉海进攻横屿岛(今宁德东)倭巢,斩倭2600余。转兵福清,深夜攻占牛田(今福清东南),被倭寇称为“戚虎”。乘胜进至兴化府城莆田,偃旗息鼓,出敌不意,夺占林墩(莆田南),先后捣毁福建三大倭巢。班师浙江,升都督佥事,任副总兵,守卫闽、浙海防。四十二年,新倭日增,围兴化,据平海卫(莆田东南)为巢。戚继光第三次赴义乌募兵万人,奉命率中路军与右路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左路广东总兵刘显协力作战,攻克平海卫,斩倭2200余,缴获器械3900余件,救出被掠男女3000余。不久,升福建总兵,镇守福建及浙江温州、金华两府,督理水陆军务。同年冬,倭寇万余围仙游(今属福建),戚继光领兵仅6000,遂行缓兵计,等待援兵,各个击破,解仙游之围。次年,乘胜追至同安县王仓坪、漳浦县蔡坡岭,歼逃倭数千。四十四年,率水陆军至梅岭(在今诏安境),围剿勾结倭寇的海盗首领吴平,迫其逃至南澳岛(今闽粤交界海域)。旋与广东总兵俞大猷合攻南澳岛,俘斩吴平部 1200余人,焚死、溺死逾5000人,毁船近百只,吴平遁逃(一说投海死)。奉命兼管广东潮州(今潮安)、惠州及驻江西的伸威营军务,担负保卫自浙江温州至广东惠州数千里的海防重任。与谭纶、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浴血奋战十余年,基本荡平东南沿海倭患。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调京师训练士马。次年,以都督同知任神机营副将。建策用三年时间训练10万车步骑精锐边军,用战车拒敌、步兵应敌、骑兵逐敌之法,加强北边防卫。受命总理蓟州镇(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昌平、保定练兵事务,节制三镇总兵以下将士。后改任总兵。考察边关形胜和敌我军情,将辖区数千里防线分为12路,设东西协守,分统诸路。同年冬,率兵至青山口(今河北迁西东北),击败蒙古朵颜部董狐狸、长昂。三年,升右都督兼督蓟州、永平、山海关军务。次年,请设武学。于帅府止止堂向所部将校讲授韬略、将艺和治军练兵之道。五年前后,写成《练兵实纪》,主张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强调将官必须进行德、才、识、艺修养,倡办武庠(军校),从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六年,建辎重营三座,又创车战营六座,造战车1109辆,分置密云、建昌(今迁安东北)、遵化等地。同年冬,集车步骑军约10万人于长城边进行实兵对抗演习七天,又校阅多日,为古代练兵史上之壮举。万历元年(1573)至三年,建御敌台1337座,多次率兵出塞击败扰边的董狐狸,迫其叩关请罪。以守边功,进左都督。七年,率兵出山海关,援助辽东总兵李成梁大败蒙古插汉部首领土蛮(图们札萨克图汗),录功加少保。次年,创制自犯钢轮火,埋于沿边御敌台下,以杀伤敌军人马。在镇16年,加强边备,蓟门安然。十一年,受排挤,调镇广东。十三年,遭诬陷罢归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卒,终年61岁。有《止止堂集》留世。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注重练兵,尤善育将,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抗倭作战中,创立攻守兼备的鸳鸯阵,灵活巧妙地打击倭寇。镇守蓟州,修城筑堡,分路设防,有力地抵御蒙古骑兵。所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明代著名兵书,受到兵家重视

戚继光历史记载。到底是哪里人?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曾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在..

抗倭英雄戚继光是哪里人

戚继光是著名抗倭民主英雄,是南国和北疆备受称颂的英勇人物。那么抗倭英雄戚继光是哪里人?下面是我为你搜集抗倭英雄戚继光是哪里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抗倭英雄戚继光是哪里人
在《明史戚继光传》一书中,说到了戚继光出生年月,但没有提到戚继光出生之地。所以,戚继光籍贯问题成为了数百年后世争论的一个焦点。

历史 学家们对戚继光是哪里人也持有不同 意见 ,1915年出版的《辞源》和1921年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记载,戚继光是安徽定远人。后来,在1979年出版的《辞源》和《辞海》中记载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所以,戚继光是哪里人,仍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

很多文学作品和电视电影作品都提及戚继光是山东登州人,登州即为原来的蓬莱。根据资料显示,戚继光的祖先戚祥是山东蓬莱人,而戚祥去世后,他的子孙们都继承了他的职位,即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所以,戚祥的后世子孙们一直居住以此。戚继光于1528年在山东济宁出生,戚继光出生后一直在山东蓬莱生活。后来,戚继光也袭承祖先的职位,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公元1588年,戚继光也在山东蓬莱去世。如今,山东蓬莱仍有戚继光住宅和戚继光纪念建筑等。

戚继光是安徽定远人这一说法,也有相关证据表明此观点。戚继光在江西、浙江一带练兵对抗倭寇时,曾到安徽休宁一带驻兵,戚继光在参观齐云山时,曾写下“定远戚继光”,以此表明自己是定远人。如今,戚继光是哪里人,仍是坊间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戚继光品质
戚继光是中华民族长河中不会暗淡的星辰,文武双全的戚继光出生在倭寇动乱的明朝,当时中央朝廷重文轻武的现象十分明显,在国家动荡之际,戚继光断然选择弃文从武,在好友的劝阻下,戚继光选择参军入伍,这一步也 决定 了戚继光一生注定与风餐露宿的军旅生活有关,同时也失去了世俗人渴望的荣华富贵;在荣华富贵面前选择马革裹尸,深知民族大义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

忠贞不二、为民族誓死而战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与很多民族英雄一样,戚继光在 军事 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天赋,在他的带领下,横行的倭寇屡遭打击,多场战斗中利用自己的排兵布阵击败占有绝对优势的倭寇,戚继光的名字响彻在神州大地;对于戚家军的应用善战,倭寇也是无策,最终想出了诏安计策,给予戚继光用不完的荣华富贵,但是以民族存亡为己任的戚继光断然放弃倭寇开出的一切条件,誓死保卫华夏大地的每一寸领土。

创新、大胆、敢于实践的不屈不挠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戚继光的队伍中都是一些没有军事素养的农民,国难当头,戚继光大胆编制农民队伍,戚家军在戚继光的调教下,在战场上十分应用,在与倭寇长达十几年的对峙中,戚继光屡次告诫,未尝一败;除此之外,戚继光针对倭寇的武器和排兵布阵改良武器,生产可以克制对手的新武器,阵法也是有着很大的突破。
戚继光简介
戚继光出生于公元1528年,祖籍是山东蓬莱。他从小就爱读书,虽然家境不太好,但他依然保持乐观态度,性格十分开朗。戚继光十六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登州卫所的指挥官。两年后,一窝海盗来到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掳,戚继光一心想要出战剿匪。到了公元1553年,因病退隐的张居正推荐戚继光进入署部,戚继光开始带兵保卫山东沿海驱逐倭寇。两年后,戚继光又被调到浙江,保卫宁波、绍兴和台州三座城市。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地区保卫多年,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极大的贡献。同样,戚继光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兵器发明家,他发明了各种武器用于改良过的战船和战车上,提升了抗战的武器装备。在北方抗击蒙古时,他还在长城上建造了空心敌台,为抗战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公元1582年,戚继光最大的支持者张居正生病去世,在朝堂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戚继光多次遭人弹劾,被皇帝罢免。被罢免三年后,戚继光在家乡病逝。


1. 戚继光的资料简介

2. 戚继光故里导游词

3. 历史论文:戚继光守卫边疆功绩之评

4. 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

5. 历史上戚继光的简介

6. 戚继光抗倭故事大全

戚继光的民族是什么?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继承父业,袭世职登州卫(今山东蓬莱县)指挥佥事;旋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后因在浙、闽一带抗倭有功,升任总兵官。他一生南征北战、颇有建树,为明代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戍要略》、《止止堂集》。
戚继光祖辈均系明代将领,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其父戚景通熟读兵书,精通武艺治军严明,曾任都指挥使。戚继光自幼生长在将门,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军事生活的熏染,很早就抱有忠心保国之志。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后,他以祖父辈为榜样,“留心韬略,奋迹武闱”,决心为保卫海疆做出贡献。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王朝为抵御蒙古鞑靼部南袭京城,把蓟州(今天津蓟县,当时指山海关至居庸关一线)列为边镇,由山东、河南抽调官兵戍防。戚继光曾一连5年,每年都有一段时间率领本部人马到这一带执行戍务。在此期间,他曾两次上书明廷,献备敌方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升任都指挥佥事,主管山东防倭军务,统辖3营24卫所。防线自江苏、山东交界处,一直延伸到山东半岛的北端。海防线这么长,而卫所的兵力有限,怎样设防才好?戚继光开动脑筋,思谋良策。他通过和当地官员、百姓,特别是渔民们交谈,了解到一年之中倭寇活动最猖獗的时间,是3、4、5月和9、10月间,又了解到这几个月间的一般气候和风向,以及船只可能停靠的地方。在摸清倭寇活动规律之后,便按照时间和地段重点设防。同时对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严肃纪律提高战斗力。从而巩固了山东海防,使倭寇不敢窜扰。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浙江地区倭患严重,戚继光调浙江,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率军抵抗倭寇。他见旧军素质不良,“兵无节制,卒鲜经练,士心不附,军令不知”,作战不力,即向上司提出“招募新兵,亲行训练”的建议后至义乌招募农民、矿工3000余人,组成新军,称“戚家军”。这支军队经过严格训练,成为熟悉军纪、法度,熟练手中兵器,能够奋勇作战的队伍。继光还根据江南水乡的特点,改造了队列体制,创造了鸳鸯阵法,使长短兵器配合作战,用火器、弓箭掩护,在抗倭作战中发挥了巨大威胁力。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倭寇集结船只数百艘,人员万余,窜犯宁海、奉化、桃诸等浙江沿海县城,并企图攻占台州府城。戚继光率领戚家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运用偷袭、伏击、快速奔袭等战法,打得倭寇晕头转向,莫知所措。此役歼敌6000余人,使犯境倭寇遭到歼灭性打击。次年,倭寇大举窜犯福建,沿海城镇受到倭寇荼毒,戚继光率军驰援一举捣毁倭寇在横屿(今福建宁德城外海中)的老巢,取得首战胜利。随后连续发动攻势,扫平倭寇据点多处,杀伤倭寇无数,击退了倭寇的进袭,转年,倭寇又纠集残部,掳掠边城,戚继光再援福建,与巡抚谭纶、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通力合作,平定了闽、粤沿海的倭患。
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被张居正调到北方,镇守蓟州。在镇16年,对练兵、治械、阵图等多有创建;边备修饬,节制严明,军容为诸边之冠。由于设备稳固,部队精练,鞑靼未敢轻易来犯。万历年间,蒙古部落曾3次骚扰边城,均被击败。后张居正去世,戚继光受到排挤,改派镇守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因病告退,两年后去世。
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在戍边抗倭、平乱安民方面为明朝立下了不朽战功。他在一首题为《马上作》的诗中这样写道:“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刀马上行”。这首诗正是他戎马一生的真实写照。

戚继光到底是山东人,还是安徽人?

首先第一点就是在《明史戚继光》中可以看到戚继光的祖藉至少有六代,都在帮助朱元璋做事,他们都在云南战场上死亡了。
戚继光的儿子戚斌曾经前往登州担任指挥佥事,戚继光就是从祖先那里才顺利得到继承这一官位的,登州卫在山东蓬莱。
由戚氏祖辈第七代开始再到戚继光,戚家祖辈一直都在山东蓬莱居住。后来在1585年,戚继光遭到检举所以就辞官返回老家了,后来一直都在山东蓬莱直到自己最后死亡也没挪地方。
大家都说戚继光是落叶归根,所以后来山东蓬莱也一直被认为是戚继光的老家。
第二点还有人说他老家是山东济宁,他的父亲-戚景通之前在江南做事,后来才转到山东磁为部队中专门抗击倭寇的大总督,几经周转以后,参与过多种职务。
对自己的任职地点多次进行更换,原先的夫人张氏没有生育能力,为了延续后代,戚继光再次迎娶了王氏,直到戚继光56岁时,才喜得儿子-戚继光,戚继光的在山东省济宁出生。
但是据考证,戚继光的祖辈甚至包括他本人,都没有在山东济宁居住过,所以山东济宁也只是戚继光出生地点,不能称得上真正的祖籍。
第三点据历史记载戚继光的第六代祖宗是-戚祥,之前任职登州任职前,对他的籍贯曾经进行过详细记录,老家在安徽定远。
所以大家在之后才会看到戚继光一直都在与定远人打交道,也在帮助位于安徽濠州的朱元璋一起在打拼。这样看来戚继光的六世祖先籍贯记录这样清楚,所以他的后代戚继光也肯定不会再去对祖籍地进行更换的。
之所以会说戚继光会是安徽定远人,其证据就是戚继光本人也一直都在承认他是定远人,记载中提到戚继光前去安徽休宁以及北京密去进行观览时,也曾经写诗留字,将这些内容全部刻在了石头上面。
他的最后署名也会以定远戚继光来进行,至今大家前去旅游时,还可以看到这些字迹仍然存在。
第四点,认为戚继光是河南濮阳人,这一历史记载就很长远了,据当初的姓氏记载中,戚氏原先由姬姓孙氏演变而来,由于自己的祖先任命于戚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
所以才会以地名来改为人们的姓氏,大家在历史中也就看到了拥有戚姓的出现,不论是安徽或者山东,所有的戚姓人员都可以称得上是河南濮阳戚姓的后代,戚继光的祖先就是由河南濮阳后来搬迁到安徽定远的。
所以历史对戚氏祖先的记载,会是比较可信的,虽然根据姓氏来进行籍贯追查并不能确定,但是大部分姓氏的出处,也会在河南、陕西再加上山东与河北等较大省份。
一般情况下会以曾祖父,或者是父亲之前的

戚继光的籍贯是哪里,今天的什么地方

祖先:戚继光的祖先是山东东牟 (今山东莱芜)人,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六世祖戚祥迁居安徽定远,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农民军,随其部将朱元璋转战各地。明朝建立后,戚祥战死于云南,明政府追念他的功劳,让其子戚斌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戚家又搬回了山东。自戚斌至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历五代近一百四十年,一直袭任这个职位。
戚继光本人:
生: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戚继光诞生于山东济宁东南的小镇鲁桥。
死:万历十三年(1585),戚继光被朝廷罢免官职,回到家乡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1588年1月5日),戚继光突然发病,与世长辞。
籍贯:
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认定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所以,综上所述,戚继光的籍贯应该为山东东牟。

戚继光是哪个朝代的人?

戚继光是明朝人。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谥武毅。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

主要成就

1、戚继光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被收录于《四库全书》,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

2、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鸳鸯阵,该阵型以十二人为一作战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

3、发明改良了兵器,包括戚氏军刀、狼筅、火炮等。

戚继光是什么朝代的人?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1]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