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礼仪不足之处及改正:

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其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给他人取绰号。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

餐桌礼仪:在家时:请长辈先入座。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吃东喝汤时要小口天咽,闭嘴咀嚼,要细嚼慢咽,尽量不发出响声。吃饭时,一手拿筷,一手扶住碗。不敲碗,不翻拣菜肴。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

在学校:不奔跑,有秩序地进入餐厅。坐在指定的座位上。吃饭时,一手拿勺子,一手扶住碗。不敲饭盆,要安静、文明进餐。

待客礼仪:客人来访

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文明礼貌的最佳时期。同时,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今日的言行教养直接决定了将来的民族素质。因此,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教育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为从事多年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加之我园又提出了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这一课题,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谈谈对幼儿文明礼貌教育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情感教育偏少,应加强幼儿的文明礼貌情感激发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文明礼貌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又不免令人深思。让幼儿认识、体验、想象和表现教育引导较少,幼儿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的正确认识不够,不容易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时,应加强对幼儿文明礼貌情感的培养。一方面,优化环境,加深幼儿的礼貌情感,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丰富幼儿的礼貌情感。

二、教育形式不够丰富,应加强幼儿的文明礼貌认知教育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教育的形式和载体不多,主要还是通过若干个活动来体现,具体形象地向幼儿讲解为什么要讲文明礼貌和告诉幼儿该怎样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培养幼儿文明礼貌行为还不够。由于幼儿思维比较具体形象,语言理解能力较低,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采用形象化的教育形式,来教育幼儿对文明礼貌的认知。我们还应加强抽象的礼貌概念具体化、直观形象化。这不仅能使幼儿萌发出对文明礼貌的认知,还有助于他们在行动上模仿。

三、有效的教育方法探索不够,应加强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培养

我们发现因为幼儿认识水平低,理解力差、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我们教育的内容,幼儿难以自觉地指导自己的行动,问他是否知道文明礼貌,回答也都有所认识。事实上,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幼儿的文明礼貌要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条件反射,才变成自觉的行动。因此,我们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最佳策略是,在进行文明礼貌认知、文明礼貌情感教育的同时,注重文明礼貌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如榜样示范、行为训练、行为强化等方法。

四、家园合作教育不深入,应加强幼儿文明礼貌的实践体验

要想孩子真正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家园配合是必不可少。家长和幼儿园双方都应采取配合的措施,架起紧密沟通的桥梁,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对幼儿的礼貌行为采取适度的表扬,保持幼儿园、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除了在要确保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一致外,家庭教育本身也要注重一致性,无论是在老人身边还是父母身边,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不能因为主观的原因、情绪的变化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和渗透是无处不在的,也是学习礼貌用语和良好行为的最有利时机,教师除了要主动使用各种礼貌用语,给孩子建立一种良好礼貌教育的氛围外,还要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那么作为家长同样也要这样,帮助幼儿树立礼貌意识,抓住每个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指导和教育,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发展倒向,成为孩子成长的表率。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我们幼儿教师的梦想,是幼儿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我们首先要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其次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先进的信息,并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将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这一课题的成果进一步运用和推广,让幼儿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是我们今后追求的目标,我们将加大研究实践力度,不断探索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新方法,发挥课题的有效性、实用性,使我们的幼儿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用礼貌和文明教育这把金钥匙去打开幼儿心灵的那扇大门。

查认真思考自身在礼貌礼仪方面有哪些不足之处(10点)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其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2、他人取绰号。二、问候礼仪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4、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5、过新年:祝长辈、亲友新年愉快。6、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事顺利。7、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8、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如果离家时间较长,就要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9、自己回家时,应向父母、长辈打招呼。三、餐桌礼仪(一)在家时:1、请长辈先入座。2、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3、吃东喝汤时要小口天咽,闭嘴咀嚼,要细嚼慢咽,尽量不发出响声。4、吃饭时,一手拿筷,一手扶住碗。5、不敲碗,不翻撒尿拣菜肴。6、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不需要时,应说:“谢谢,我真的不需要了。”7、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8、先吃完要说“大家慢慢吃”。9、用餐完毕,帮助父母收拾好碗筷,擦洗餐桌。(二)在学校:1、不奔跑,有秩序地进入餐厅。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两脚自然并拢,双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3、吃饭时,一手拿勺子,一手扶住碗。不敲饭盆,要安静、文明进餐。4、饭、菜、汤要吃净(特殊情况例外);不偏食、不挑食。5、用餐结束,应把凳子整齐地摆入在餐桌下面。四、待客礼仪1、客人来访,要事先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2、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水果、图书等招待。3、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看书、听音乐、看电视。4、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5、接待老师应像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6、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五、做客礼仪1、去亲友家做客要准时,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2、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3、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5、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六、穿着礼仪1、不穿奇装异服,参加重要的集会时候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2、保持个人整洁,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或进入教室。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5、同学间不攀比(如不穿名牌等),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7、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披头散发。七、行走礼仪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2、上下楼、过楼道要靠右慢行,不可以骑在栏杆上向下滑。出入教室、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5、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八、尊师重孝礼仪1、见到老师主动问“老师好”,见到来宾应面带微笑主动问“客人老师好”,分别时说“再见”。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靠右行,给老师让行。3、上课(包括自修课)迟到应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上课发言时,应立正站直,目光正视老师。4、进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说“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师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如果公室无人时,学生就不能随意进入。5、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并要注意场合。6、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态度端正。7、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8、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9、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如果你有自己的看法及见解,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诚恳地与老师交换意见。10、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或点头问好。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11、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座。12、老师在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紧急情况除外)。13、父母长时间外出,要经常以电话、短信或写信的方式向父母汇报近期学习生活情况。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态度谦和不任性。14、对长辈有意见,应有礼貌地提出,不耍脾气,不顶撞。15、未经父母允许不得晚归、远出以及无故在外过夜。16、长辈休息时,不要轻易打扰他们。长辈身体不适,要勤问候,多体贴。17、观看电视节目时,不喧哗,不与长辈抢节目频道。九、同学礼仪1、同学间要面带微笑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直视同学,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3、同学间的交往应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侮辱性绰号,或叫同学的侮辱性绰号,不说使别人伤心羞愧的话。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选择恰当的方式真诚地指出同学的不足或肯定同学的长处。6、男女同学互相尊重和照顾,不欺负对方。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一旦遗失,应立即道歉并赔偿。

为什么当下很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礼貌?

当下很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礼貌是因为他们在学校中是一直和学生接触的,所以社会上的一些事情他们做的不完善,就会缺乏基本的礼貌了。

为什么在这个物质条件优越、和平的时代,我们的大学生应该顺势而为,但很多大学生的现状却出乎长辈的意料。他们不欣赏这个时代,也没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负,以为自己有一天能把事业回馈给社会。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存在大问题,舆论震撼人心,简单地说:“很多人没有健康的精神世界,他们有精神病。”

交际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内涵,而且反映了一个城市、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大学生将从中开始步入社会,走向成功。

大学生在如何认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周围事物做出什么样的情感和行为反应上,都充满了特定的个性色彩。当代大学生有许多优点,但缺点是显而易见的。许多学生从小就养成了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他们在听的时候必须彼此同意,他们不可能对别人宽容,也不善于在群体中与他人相处融洽。进入大学后,如果不注意自我改造,难免陷入以邻为壑、以友为敌、不能自拔的境地。学生进入社会后,会表现出明显的自私,很难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

礼貌是人们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所必须遵守的最低限度的要求,道德的它是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由风俗习惯和传统所固定。

当今中小学生传统美德不足之处有哪些?

1、懒惰孩子多了,热爱劳动的美德有欠缺。

2、偶见说谎话的孩子,学生也要讲诚信啊。

3、功利化趋势,有些很小就开始追逐金钱。

4、礼节礼貌做得不够好,尊师重教有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