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属区别。穿山甲: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鳞甲目、穿山甲科、穿山甲属地栖性哺乳动物;食蚁兽:食蚁兽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披毛目、食蚁兽科哺乳动物。

2、形态区别。穿山甲: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全身鳞甲如瓦状,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黑褐色,绒毛极少;食蚁兽:食蚁兽吻部尖长,嘴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粘液,适于舐食昆虫,耳小而圆,前肢力强,第三指具特别发达并呈镰刀状的钩爪,后肢4-5趾亦具爪。头骨细长而脆弱,无齿。

3、分布区别。穿山甲:生活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较潮湿的丘陵杂灌丛,挖洞居住,多筑洞于泥土地带,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非洲的部分国家;食蚁兽:侏食蚁兽树栖,大食蚁兽主要栖于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带,小食蚁兽日间多隐蔽在密林或躲在树洞里,夜间出来觅食,常用前肢爪捣毁蚁巢,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从墨西哥最南端到巴西、巴拉圭的广大地区。

4、食性区别。穿山甲:其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虫幼虫等,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食蚁兽:食蚁兽吃蚂蚁、白蚁及其他昆虫,舌头能惊人地伸到60厘米长,并能以一分钟150次的频率伸缩,舌头上遍布小刺并有大量的粘液,蚂蚁被粘住后将无法逃脱,食量很大,一次可食454克重的蚂蚁。

穿山甲和食蚁兽有什么区别

穿山甲是穿山甲家族的总称,它生活在亚热带落叶林。食蚁兽是00-1哺乳动物,分布在美洲,它以蚂蚁,白蚁和其他昆虫为食。
穿山甲是动物界,有脉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真正的野兽亚类,鳞片,穿山甲和穿山甲。食蚁兽是动物界,有脉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属,食蚁兽家族哺乳动物。

穿山甲和食蚁兽是同一种动物吗?

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动物
穿山甲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鳞甲目
食蚁兽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真兽亚纲-贫齿目
从外观上看穿山甲全身负鳞,食蚁兽披毛
穿山甲:全身鳞甲如瓦状。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黑褐色。鳞有三种形状:背鳞成阔的菱形,鳞基有纵纹,边缘光滑。纵纹条数不一,随鳞片大小而定。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肢鳞片成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鳞基也有纵纹。尾侧鳞成折合状。鳞片之间杂有硬毛。两颊、眼、耳以及颈腹部、四肢外侧、尾基都生有长的白色和棕黄色稀疏的硬毛。绒毛极少。成体两相邻鳞片基部毛相合,似成束状。
食蚁兽:小食蚁兽大似松鼠,不过350克,而大食蚁兽重达25公斤。大食蚁兽全身有长而粗的毛,毛色棕褐色,尾部肥大多下垂的长毛,而其他树栖种类身上和尾部的毛均较短,且尾有抓挠能力。
此外,它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性也不同
如果想更多了解,可以参考下
http://baike.baidu.com/view/11288.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55476.htm

穿山甲和犰狳的区别是什么?

在N年前的生物学分类中,穿山甲和犰狳确实一起在贫齿目里呆过。不过在一番深入研究之后,动物学家们果断结束了穿山甲与犰狳两个家族之间的暧昧关系,让它们在分类表里各回了各的家。

在通常一身毛发的哺乳动物当中,全身披着“铠甲”的怪咖几乎只有穿山甲和犰狳这两位老兄。它们俩似乎都在传说中的布鲁弗莱学校专修过,挖起洞来简直就是活体挖掘机的节奏。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就不约而同地蜷缩成圆球,凭借坚不可摧的硬甲来保住小命。具备如此之多的共同点,穿山甲和犰狳想必是失散多年的兄弟?非也!

图片对比

蜷缩成一个覆盖着硬甲的圆球,是穿山甲和犰狳的保命大招。

穿山甲和犰狳:各有各的家

世界上一共有8种穿山甲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温暖地区,它们一起自立门户组成了哺乳动物纲中的鳞甲目。穿山甲在地球上并没有近亲,马、蝙蝠这些家伙勉强算是穿山甲的远亲。

穿山甲

这只幼小的马来穿山甲来自东南亚丛林,它是哺乳动物纲鳞甲目中的一员。

一共有21种犰狳游荡在美洲大地,它们的近邻兼近亲还有食蚁兽和树懒这两帮奇葩,它们三个家族一起构成了哺乳动物里相对原始的贫齿目。顾名思义,贫齿目动物的牙口都很成问题,食蚁兽们都是“无齿”之徒,犰狳满口缺乏牙釉质的小牙也相当的不给力。

犰狳

九带犰狳是最常见的犰狳种类之一,因为身体中部的九列横带甲片而得名。

穿山甲和犰狳:鳞甲VS板甲

尽管穿山甲和犰狳不是一家子,它们却选择了类似的演化道路,有趣的趋同演化使得它们具备了相像的外观。不过只要有机会认真地比较一番,我们不难发现穿山甲和犰狳之间存在着不少区别。

穿山甲全身的曲线相当平滑,一身甲胄由皮肤上无数片坚固的鳞片组合而成。古代国人因此把穿山甲和鱼类相提并论,给它们起了诸如“鲮鲤”、“石鲮鱼”等等古怪的外号。这一身鱼鳞甲既非常坚固,又能保证穿山甲的自由活动,它们甚至能够爬上大树掠夺白蚁巢。

大部分犰狳拥有一对竖起的尖耳朵和细细的尾巴,画风颇像一只身穿盔甲的大老鼠,它们因此也被一些人称为铠鼠。犰狳的铠甲结构与穿山甲完全不同,它们的身体、头部乃至四肢都覆盖着大块的骨板与鳞板。这些大块的板甲几乎没法弯曲,好在犰狳身体中部有几列可以活动的横带甲片,所以它们也能蜷缩成一个圆球。

厉害了

上面是一身鱼鳞甲的穿山甲,下面是一身板甲的犰狳,区别还是相当明显滴。

穿山甲和犰狳:命运大不同

尽管都是哺乳动物家的披甲小武士,穿山甲和犰狳的命运却天差地别。除了倒霉的人类之外,犰狳是唯一可以感染和携带麻风病分枝杆菌的动物类群。想想麻风病的可怕,极少有老饕敢对犰狳动歪脑筋。

在我们这个大吃货帝国里,穿山甲却是名列山珍之一的传统美食。一些脑洞大开的古代名医,还将穿山甲高超的挖洞本领附会成“通”,并且把穿山甲的鳞片吹嘘成通乳活血、打通经络的神药。穿山甲因此长期惨遭大规模捕杀,所有种类的穿山甲早已成为各国法律和国际公约严格保护的濒危物种。

然而,单薄的法律条文根本无法阻止人类的贪婪。毫无节操的食客几乎吃光了国内的穿山甲,他们贪婪的目光还投向了国外。近年来,我国执法机关查获的走私穿山甲和鳞片经常数以吨计。长此以往,整个鳞甲目的穿山甲都将因为国人的贪欲而灭绝,我们也将在历史上永远留下不光彩的一页。蝌蚪的小伙伴们,行动起来保护可怜的穿山甲吧。不论何时何地看到有人交易穿山甲及其制品,请毫不犹豫地报警!

不同类的贫齿目动物有哪些不同特征?

贫齿目包括犰狳、食蚁兽和树懒三类,大多数是生活在中美放和南美洲。这三种动物之间的差异很在,犰狳是穴居动物,食蚁兽是生活在地面或树上的动物,而树懒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倒挂在地上。另外两类动物——穿山甲和土猪,虽然和它们十分相似,但都不属于这类动物。和犰狳一样,它们用粘性的长舌头捕食蚂蚁和白蚁。

飞快的挖洞能手

犰狳通过在地面上挖掘洞来发现食物,躲藏敌人。它们用前爪把土刨松,然后用后腿把蹬开,犰狳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度过。当它挖洞的时候,它用覆有鳞甲的后半部分身体堵住入口。

爪子

巨食蚁兽用长在前足上弯曲长爪子来扒开蚁穴,保护自己。当行走的时候,食蚁兽为了保护自己的爪子,就把爪子往里缩,依靠前脚的关节走路,所以走起来有点瘸。

粘性的舌头

食蚁兽一天大概要吃3万只昆虫。巨食蚁兽的舌头大约长60厘米,表面长有倒刺,布满了粘液。当食蚁兽把舌头伸入蚁穴时,蚂蚁和白蚁就会被粘在舌头上,送入口内。食蚁兽没有牙齿。但可以利用口内角质的突起物和强壮的胃部肌肉来磨碎食物。

食蚁兽

四种食物蚁兽中,三种生活在森林中,第四种巨食蚁兽则生活在草地和沼泽地中。它有明显突出的长鼻子、小眼睛和耳朵,有条纹的外皮。食蚁兽有很好的嗅觉,可以在空中闻出猎物的所在地。一旦发现了一个蚂蚁穴或白蚁窝,它就会用前爪扒开蚁穴,很快地饱餐一顿。由于下次可能还会光顾,它一般不会捣毁整个蚁穴。

穿山甲是什么动物?

穿山甲体长约 30–100 cm,尾长约等于体长甚至超过体长,雄性的体型稍大于雌性。背部拱起,头小而尖,吻部细长,无牙齿。四肢粗短,有锐利的钩爪用以刨土挖洞。除腹部外,通身遍布瓦状角质鳞片,受惊时会将身体蜷缩成球状,依靠背部的鳞片保护腹部。舌头极为细长灵活且带有黏液,便于舔食白蚁。

大型穿山甲的舌头长度超过 40 cm,但直径仅有 0.5 cm。和大食蚁兽、花蜜长舌蝠一样,穿山甲的舌头并未附着在舌骨上,可穿过咽部通入胸腔。

穿山甲,中国古称鲮鱼、鲮鲤、鲮鳢,是穿山甲科(也称鲮鲤科,学名:Manidae)的一类哺乳动物的统称,属鳞甲目(Pholidota)下唯一的科,现存 3 属 8 种,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它们从头到尾披覆着鱼鳞般的角质甲片,穴居夜行,以白蚁为主食。

穿山甲栖息在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山区森林、灌丛等环境,昼伏夜出,白天睡觉时会抱成球状。作为夜行动物,它们有良好的嗅觉以协助寻找昆虫等食物。

保护

所有穿山甲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内,表示任何从野外捕猎的商业用途均被禁止,当中为商业目的之贸易而自野外取得之印度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及中华穿山甲之标本,其年输出配额均为零。

个别物种在多个不同国家及地区均禁止出口及贸易,包括孟加拉、中国大陆、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台湾、泰国、马来西亚及越南等地都有保护穿山甲的法例。

例如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大陆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禁止捕杀和食用,非法捕杀、走私或贩卖,可被判监 5 年以上有期徒刑,案情严重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其中一名偷运穿山甲的货车司机被重判有期徒刑 12 年。在马来西亚走私受保护动物最高惩罚是 10 万令吉罚款和 3 年监禁。

穿山甲是属于哪个类群的动物,它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几年穿山甲已经成为野生动物界的“网红”,人们纷纷为它神奇的样貌而着迷,又为它濒临绝种的命运而惋惜。然而大众对穿山甲的生物学知识仍所知甚少,本文将向大家介绍这类动物不为人知的几个方面。

中华穿山甲

爬虫的样貌,兽王的血统

穿山甲,鳞甲目鲮鲤科动物的总称。这是一类长得很奇怪的动物,大众很难看出它属于哪个类群。在我国,穿山甲古称鲮鲤,显然古人认为它是一种鱼。这类动物头尖而身体扁平,浑身长满了鳞片,而且颇通水性,这些特征容易让人相信它是一种鱼或者爬行动物。

现在我们知道,穿山甲是根正苗红的哺乳动物,它甚至不属于原始哺乳动物,而是和人类、老鼠、蝙蝠、牛和大象一样,属于先进的有胎盘类,即真兽下纲。

科学家为穿山甲的系统发育位置操了两个世纪的心,在博物学时代,多数学者相信穿山甲是贫齿目的近亲,因为它没有牙齿,以蚁为食,与犰狳、食蚁兽这些动物有几分相似。

然而,分子遗传学兴起以后,穿山甲与食肉目的关联不断被证实。现在学术界公认,穿山甲所在的鳞甲目,属于由食肉目领衔的猛兽大目。该大目现仅存这两个目,但在地质史上还曾有个鬣齿兽目(肉齿类),是穿山甲类的姐妹群。

鳞甲目的系统位置

?鬣齿兽曾在约2000万年前称霸大地,大鬣兽、狮鬣兽体重可超过一吨,是那个时代的王者。后来由于环境变迁,鬣齿兽全部灭绝了,王位由其表亲食肉目继承,狮子、老虎至今仍是威风凛凛的兽中之王。

可以说,穿山甲这一支是有兽王血统的,但它本身没有成为兽中之王,而是选择了食蚁的进化路线。它的所有结构、习性都是为食蚁而设计的,就好比帝王家族里出了一位不爱江山却有一技之长的才子。

在距今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所有真兽的共同祖先还是一群长得像老鼠、体重不到一千克的小家伙。恐龙灭绝以后,这群小家伙开始迅速接管地球的各个角落。约6500万年前,猛兽类、有蹄动物和蝙蝠所属的劳亚兽总目,与人类、老鼠所属的统兽总目分家。在劳亚兽总目内,猛兽大目和飞马大目分家是在约6300万年前,而猛兽大目的分裂,即食肉目和鳞甲目分道扬镳,发生在距今6000万年前。

鳞甲目系统发育树

?穿山甲家族在祖上也曾阔过,有着众多种类,分布遍及欧亚非三大洲,另一类鳞甲形动物古乏齿兽则生活在北美洲。而现在,鳞甲目仅存一科、三属、八种动物,分布局限于亚洲东南部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目前已知最早的穿山甲,是产于德国梅塞尔组的欧食蚁穿山甲(欧食蚁兽)和始穿山甲,距今约有4900万年。与现代穿山甲一样,它们也是尖头、无齿,硕大的爪子可以挖开蚁丘。欧食蚁穿山甲身上还长着硬毛,始穿山甲也已经披鳞带甲了。古穿山甲与现生种类惊人相似,说明穿山甲的进化是很保守的,今天仅存的八种穿山甲可以称得上是活化石了。

现生八种穿山甲中,穿山甲属的四种都生活在华南和东南亚。我国产该属中华种、印度种和马来种,而除云南以外,广大华南地区所产皆为中华种。印度种主要分布在南亚,而马来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该属还有个菲律宾种,仅见于巴拉望岛。

现存鳞甲目家族

?非洲还有两属四种穿山甲,体型较小、树栖的树穿山甲属,有树穿山甲和长尾穿山甲两种;体型较大、地栖的地穿山甲属,有巨地穿山甲和南非穿山甲两种。亚洲穿山甲和非洲穿山甲是鲮鲤科的两大分支,分化已有4000万年之久。

浑身解数,只为食蚁

穿山甲没有牙齿,也没有颧弓,因此它的嘴没有咀嚼能力。这点与长有尖牙利齿、粗大颧弓上附着有发达咀嚼肌的食肉动物截然不同。虽是近亲,穿山甲与食肉目在解剖学上很难找到共同点。

没有牙齿那怎么吃饭呢?事实上,穿山甲取食蚂蚁和白蚁,靠的是鼻子、爪子、舌头和胃的团结协作。

穿山甲挖开蚁丘,舔食蚂蚁

首先,作为夜行性动物(仅长尾穿山甲一种在白天活动),穿山甲视力很差,是个高度近视眼,而且它外耳廓很不发达,听觉也不咋样,但其嗅觉非常灵敏,能通过气味探查到蚂蚁的存在。

然后,穿山甲前爪中间的三个趾爪非常粗大,能轻易撕开蚁丘。爪子可是它吃饭的家什,终其一生都会小心呵护,越老的个体爪子就越大。

直立行走的南非穿山甲

大家可以看到,穿山甲走路的姿势很奇怪,只用手腕着地,弯曲的大前爪不触碰地面,有时候快走几步,干脆只用后脚走,两只前脚揣在胸前,这是为了防止前爪磨损。这样看来,穿山甲也算是“两脚兽”,尤其是非洲两种地穿山甲,更倾向于直立行走。

非洲两种树穿山甲还会用尾巴将自己倒挂在树上,用爪子揭开树皮,吞食藏在里面的蚁群。树穿山甲尾尖裸露无鳞,是个重要的触觉器官,能摸到并抓住树枝。中华穿山甲尾尖腹面也有这样一块裸露区,它也擅长爬树。而印度穿山甲就没有这块裸露区,尾尖也为鳞甲覆盖,它就很少在树上活动。

印度穿山甲(左)和中华穿山甲(右)尾尖的区别

一旦把蚁丘撕开了一道口子,穿山甲长长的舌头就派上用场了,它可以把长舌头伸进蚁丘错综复杂的孔道中,将蚂蚁粘出来。它的舌头不长在嘴里,而是长在胸腔里,伸直了比脑袋还长,能把食物直接送到胃里。穿山甲尤其爱吃软嫩的蚁卵和幼虫。

食物未经咀嚼就吃进肚里,不会消化不良吗?不用担心,穿山甲的腹部肌肉发达、胃动力特别强大,结合为助消化而吞进肚里的小石子,能轻易将蚂蚁和白蚁碾得粉碎。

树穿山甲

御敌有方,自然界小寿星

穿山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身上披着鳞甲,但它的鳞片与鱼、爬行动物的不是同源器官。而且,在穿山甲的鳞片之间生有稀疏的粗毛,腹部和腿内侧没有鳞的裸露区域也长了毛,这是哺乳动物的特征。鳞片和毛的组合在动物世界非常罕见,哺乳动物长鳞的就独此一家。

穿山甲的鳞甲厚重,占其体重的1/4~1/3,而尾巴由于整体被鳞片覆盖,尤其沉重,因此穿山甲是时刻负着重的。再加上它是小短腿,跑不快,行动非常迟缓。那么,在强敌环伺的自然界,穿山甲是如何生存的呢?

首先,穿山甲是深居简出的穴居动物。它很擅长挖洞,“穿山甲”就是因此而得名的。但它其实只能挖得动泥土和树干,挖不动石头,而且通常只挖个几米深,远做不到穿山那么夸张啦。

南非穿山甲蜷成一团,令狮子束手无策

穿山甲的洞穴分觅食穴和生活穴两种,觅食穴相当于穿山甲的“食堂”,洞比较小,它到里边是去舔蚂蚁吃的。生活穴则是穿山甲的“家”,是它白天睡觉以及母兽生育幼仔用的,洞内宽阔,可能深达几米,每隔几个月就搬一次家。菲律宾穿山甲和树穿山甲常在离地几米高的地方挖树洞。

穿山甲的鳞甲在防御掠食者方面非常有效,当受到威胁时,它蜷缩成一个球,就像松球一样,护住自己柔软的腹部,用尾巴盖住脸。同时将鳞片外翻,鳞片边缘很锋利,若掠食者强行下嘴,很容易被割伤嘴巴。

南非穿山甲的防御姿势

穿山甲大而笨重的尾巴不仅能在爬树和直立行走时保持身体平衡,还可以充当武器。穿山甲是独居动物,雄、雌穿山甲只有在交配季节才结伴而行,当两雄看上了同一雌,就会用尾巴作为武器一决胜负。据报道,南非穿山甲在遭遇敌害时不仅会蜷缩成一个球,还会将尾巴像鞭子一样抽打,并发出威胁性的嘶嘶声。?

在穿山甲家族的进化史上,鳞甲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大,欧食蚁穿山甲没有鳞的,始穿山甲只有背上披着鳞,而所有现生种类背、身体两侧、四肢外侧和整个尾巴都覆盖有鳞片。这说明厚重的鳞甲对穿山甲来说绝不是累赘,而是对其生活有重大意义。

穿山甲还有一招,就是肛腺分泌恶臭难闻的黄色液体,把掠食者熏跑。总而言之,穿山甲肉少,喜欢钻洞,咬不动,还动不动“放臭屁”,通常不是掠食者感兴趣的对象。

欧食蚁穿山甲(上)和始穿山甲(下)复原图

根据衰老的突变积累理论,一种动物天敌越少,其晚年表达的有害基因就越容易被自然选择筛除掉,其寿命就越长。穿山甲就是在野外几乎没有天敌的动物,寿命相对其体型而言是比较长的,可以活到19岁。

浑身是宝,被走私最多的野兽

现在,整个穿山甲家族的生存正在面临困境。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穿山甲属中华种、马来种和菲律宾种现已极度濒危,印度种和非洲的树穿山甲、巨地穿山甲亦已濒危,而长尾穿山甲、南非穿山甲现处在易危状态。整个目都处在受威胁状态,这引起了自然保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鳞甲目也因此成为整个哺乳纲最濒危的一目。

穿山甲已经以这个样貌生存了5000万年前了,到今天怎么就活不下去了呢?这都是人类害的。

黑市上缴获的穿山甲鳞片制品

在传统中医药中,穿山甲鳞甲被认为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通乳之神奇功效。越南和一些西非国家亦有食用和药用穿山甲的传统。“怀璧其罪”,穿山甲就这样遭殃了。

穿山甲蜷成一团的防御令猛兽无可奈何,但对人类来说就太好捉了,人类只需把它拣起来装进袋子里。这种在自然界无懈可击的防御,反而使它成为最容易捕捉的野生动物。

穿山甲走的是“少生优生”的路线,雌兽通常每年只产一仔,幼仔比较早成,生下来就会走,两天后鳞甲就变硬。在之后的3个月里,母兽对“独生子女”悉心照料,常用尾巴驮着幼仔,形影不离。一旦发生危险,母兽怀抱幼仔蜷成一个球,将幼仔完全护起来。

菲律宾穿山甲幼仔拍打母亲

穿山甲的这种繁殖策略,是建立在幼体成活率高、成体寿命长的基础上,在野外几乎没有动物威胁它。然而,这也导致了其种群一旦因人类滥捕而遭到毁灭性打击,就难以再恢复。

1960年,我国穿山甲的种群数量估计有90万只,每年都能捕获15万只,到1995年,各地都很难再捕捉到穿山甲了。吃货们用了40年的时间,将这种“烂大街”的动物吃到了商业性灭绝。

由于穿山甲在东亚市场需求极大,每年有10万只穿山甲被从非洲贩卖到东亚,穿山甲因此成为全球被走私最多的野生动物,据估计,穿山甲贸易额占全部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总额的20%之多。《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在2016年将八种穿山甲全部列入附录Ⅰ,一切未经许可的进出口都被严格禁止。

事实上,穿山甲的通乳功效源自古人对“穿山”的联想,属于以形补形、吃啥补啥的朴素观念,是没什么科学依据的。穿山甲鳞甲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和人类指甲相同,是不可能有这种神奇功效的。而穿山甲是野生动物,身上可能携带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病毒,是人类流行病的潜在中间宿主。

穿山甲母兽驮着幼仔

2020年2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我国颁布了全面禁止猎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的禁令,这迈出了非常积极的一步。然而,中华穿山甲在我国至今仍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我国是CITES缔约国,凡列入附录Ⅰ的非原产物种,在我国都能自动享受一级保护待遇,而穿山甲由于在我国有产,以国内保护级别为准,只能享受二级保护待遇。这意味着国家对穿山甲的保护是严重滞后的。然而在穿山甲已经商业灭绝20多年的今天,即使将它升格为一级保护动物,还来得及吗?

保护穿山甲人人有责,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看到这种神奇的动物,我们每个人都应对穿山甲产品说不。

食蚁兽怕什么

食蚁兽属于哺乳纲贫齿目,这类动物只生活于美洲,都是没有门齿和犬齿的,食蚁兽更是一颗牙都没有。它们吃食蚂蚁和白蚁时,先用强有力的前爪击破蚁巢,再用很薄很长的舌头舔吃。两趾食蚁兽只有15厘米长,很少离开树木,用大爪和能盘卷的尾巴抓住树枝。生活在草原沼泽区的大食蚁兽,是游泳高手,在地面行走时,它那长长的管状吻贴近地面不停地搜寻食物。遇到危险时它们逃跑的步法很笨拙,如果逃不掉,它们会用强劲的前爪与天敌搏斗。大食蚁兽并不喜欢吃蚂蚁,而是偏食白蚁,只在吃不到白蚁的时候才吃蚂蚁。它们没有固定的居处,总是一刻不停地觅食,要睡觉时便找一个隐蔽的地方,把头埋在前腿间缩成一团,然后用多毛的大尾巴把头和身体盖住。大食蚁兽的身长可达7尺,春天生产,通常是单胞胎,幼兽出生后由母亲背着到处走。一般的食蚁兽没有牙齿,但袋食蚁兽却有52颗牙齿,比除某些鲸外的任何哺乳动物都还多,但它们也是用长长的尖嘴伸入到蚁穴中,并用带粘液的舌头去吃白蚁。它们食量很大,一天能吃20000只。目前已被列为濒临绝种的动物。
穿山甲只是食蚁兽的一种。
穿山甲,一是有挖穴打洞的本领,二是身被褐色角质鳞片,犹如盔甲。除头部、腹部和四肢内侧有粗而硬的疏毛外,鳞甲间也有长而硬的稀毛。全长约1米的穿山甲,头小呈圆锥状;吻长无齿;眼小而圆,四肢粗短,五趾具强爪。雄兽肛门后有凹陷,睾丸不外露。
穿山甲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舌细长,能伸缩,带有粘性唾液,觅食时,以灵敏的嗅觉寻找蚊穴,用强健的前肢爪掘开蚁洞,将鼻吻深入洞里,用长舌舐食之。外出时,幼兽伏于母兽背尾部。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也食昆虫的幼虫等。发情期为4~5月份,12月至翌年的1月产仔,每年1胎,每胎1~2仔。
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食蚁兽主要栖于中美和南美,南至阿根廷热带森林中。这一类群在捕食蚂蚁和白蚁方面已有高度特化。食蚁兽结构上的特征,是与其捕食昆虫的一系列活动相联系的。头骨长而大致呈圆筒状,颧骨完全,长的鼻吻部有复杂的鼻甲。齿骨细长,无齿。蠕虫状的长舌能灵活伸缩,舌富有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腮腺分泌物的混合粘液,用于枯取众多的蚁类。这些发达的腺体位于颈部。前肢有力,第三趾粗大,长着强而弯曲的爪,其余各趾缩小。地栖的大食蚁兽用指关节及弯曲的趾行走,而小食蚁兽,即二趾食蚁兽和环颈食蚁兽完全或部分过着树栖生活,步行时,前肢靠带弯爪的内向趾背着地。食蚁兽体型大小相差悬殊,小食蚁兽大似松鼠,不过350克,而大食蚁兽重达25公斤。大食蚁兽全身有长而粗的毛,尾部多下垂的长毛,而其他树栖种类身上和尾部的毛均较短,且尾有抓挠能力。
食蚁兽用有力的前肢撕开蚂蚁和白蚁的巢,用长舌捕食,囫囵吞下,靠胃部变厚的幽门磨研。所有食蚁兽在地面活动时都显得缓慢而笨拙。树栖的两个属,前掌趾爪用作抓挂,以双肢交替前进的方式沿着树干运动。小食蚁兽完全树栖,并在高树觅食;环颈食蚁兽,体重3一5公斤,以树栖为主,也常在地面活动,它们都是夜行性动物。而大食蚁兽则完全是地栖者,且主要为昼行性动物,当遇到危险时,以后肢站立,用尾或背作为支柱,形成稳定的三脚架姿态,用掌爪与对手撕打。虽然头部毫无防御装备,但强有力的前肢和非常锐利的巨爪是富有威力的“武器”。

蚂蚁的天敌有哪些

蚂蚁的天敌是食蚁兽、啄木鸟、青蛙、穿山甲,刺猬、棕熊,除此之外蚂蚁的天敌还有椿象、蜘蛛、斑鳌等。
食蚁兽:食蚁兽的食物是蚂蚁、白蚁以及其他的昆虫,它们的主食是蚂蚁,可一次性吃454克重的蚂蚁;啄木鸟:啄木鸟是森林中著名的益鸟,它们会消灭树皮下的吉丁虫、透翅蛾、蚂蚁还有椿虫等害虫;青蛙:青蛙爱吃小昆虫,善于发现活动的小昆虫,如果有蚂蚁经过,它们正好在觅食,青蛙是不是放过蚂蚁的;穿山甲:穿山甲栖息在丘陵。
食蚁兽(学名:Vermilingua;英文名称:Anteater):是哺乳纲、贫齿目、蠕舌亚目下的2科3属4种食虫哺乳动物的通称。包括侏食蚁兽、大食蚁兽。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舌头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舌(tongue)是口腔底部向口腔内突起的器官,由平滑肌组成,起感受味觉和辅助进食作用,人类的舌还是语言的重要器官和具有接吻的用途。人类全身上下,最强韧有力的肌肉就是舌头。
功能
哺乳类的舌主要功能为味觉,另外还有吸吮、舐食、搅拌食物和帮助吞咽等功能。食肉目的舌上有倒刺状突起,可舐净附于骨骼上的碎肉。食蚁兽和穿山甲的舌可伸出体外很长,并可分泌粘液,能大量粘食蚁类。
结构描述
无脊椎动物就已出现舌的结构。部分软体动物的舌叫齿舌,由多列角质板组成,状似锉刀,平时藏于口底的齿舌囊中,用时伸出,通向口外帮助摄食,如田螺和蜗牛都有齿舌。昆虫
[齿舌示意图]
齿舌示意图
也有舌,位于上下颚之间的口腔底壁,舌上有几丁质刺,司味觉及搅拌食物功能,如蝗虫。刺吸、舐吸和嚼吸式口器的昆虫的舌有变态,如蚊、蝇和蜜蜂。脊椎动物舌的结构由简而繁,功能也由少变多。圆口纲的舌端有角质齿,可锉破鱼皮而吸其血肉。鱼类舌由基舌骨支持,本身无肌肉,仅可前后挪动帮助吞食。无尾两栖类舌中有发达的肌肉,可自由伸缩,并分泌粘液粘住昆虫为食。爬行类的龟和鳄的舌不能伸出口外,而蛇和蜥蜴的舌可伸出很远。蛇的舌端分叉,俗称信子,可不停吞吐粘附空气中的气味分子,缩回时舌尖进入犁鼻器的囊内,囊内的嗅粘膜可监测带回的化学物质。避役科动物(变色龙)的舌极发达,平时收缩在口腔内,用时弹出;舌很长,几与体长相等,舌尖宽,舌上多腺体,可粘住昆虫。鸟类的舌硬,表面被覆角化上皮,一般不可动。啄木鸟的舌可伸出很长,前端具钩,适于钩取洞中昆虫。蜂鸟的舌前端呈管状或刷状,适于吸食花蜜。哺乳类的舌表面覆以粘膜,里面是三个方向排列的横纹肌,可灵活转动。分舌根、舌体和舌尖3部分,舌根、舌体与口腔底相连,仅舌尖游离。

穿山甲是怎样一种动物?它们真的能穿山吗?

穿山甲是一种喜欢挖洞的穴居动物,它们喜欢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像食蚁兽一样主要以土地中的白蚁为食。由于它们的前肢强壮有力,而且有很锋利的爪子,所以挖洞的时候很快,一个小时能够超过3~5米的速度,但是说它们能够挖穿山体就有些夸张了,因为山体中都有坚硬的石头,这是穿山甲难以克服的,穿山甲一般只能挖土。

国家保护动物

由于穿山甲的稀有性和药用价值,许多人对其偷猎,所以导致穿山甲越来越少了,已经成了濒危动物,国家很早就把穿山甲列为了保护动物。穿山甲的头尖尖的,身上覆盖了像瓦片一样的鳞甲,看起来就像一名披盔贯甲的武士,它这样全副武装其实就是为了穿山挖洞,为了能更好地在地下钻进钻出。穿山甲的四肢非常有力,而且长有极锋利的爪子,挖洞的时候前肢负责刨土,后肢则负责把土向后用力的抛洒出去,它也就能像土行孙一样在土中一直往前钻了。

生活习性

穿山甲栖息在南方的丘陵地区,喜欢炎热潮湿的气候,主要食物是白蚁,但是它也吃蜂蜜以及一些其它的小虫。为了吃到树上的蜂蜜,穿山甲还学会了爬树的本领,在树上舔食蜂巢中的蜂蜜时,穿山甲身体上覆盖的鳞甲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蜜蜂可以说对它是无可奈何,因为它们的毒刺也扎不透穿山甲的甲壳。此外穿山甲也是会游泳的,经常会跑到河边洗澡,算起来的话穿山甲能上树、会在地上跑,也会游泳,还会钻地,可以说除了飞翔之外啥都会了。

穿山甲的防御

对于人类或者其他的食肉猛兽来说,穿上甲的防御能力较弱,主要是依靠躲到地洞里去。来不及躲避的时候,它们会盘起身子把头藏在肚子下面,卧在原地依靠鳞甲保护自己,但这样做显然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