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读书,注重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起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观念;有计划阅读高品位的书,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自我理论修养,强化人格魅力;

2、善积累,能够坚持积累资料,善于积累资料的人,有利于开展教科研活动;

3、勤实践,青年教师的成长,主要是在实践中学习、探索、总结、提高;通过认真实践,走出一条符合教科研特点与规律的路来;

4、重合作,加强与同事间的交流合作,营造出一个相互激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相互交流的科研氛围,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

青年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首先是要形成明确稳定的科研方向。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在很多研究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如果集中精力在某个研究领域的一个方向上矢志不渝的开展工作,经过长期积累你就可能会成为这个方向的专家。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后,青年教师还要经常关注该研究领域方向的国内外前沿研究动态,找准自己的研究切入点,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其次,要增强自信心,发扬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自信心对于年轻教师尤为重要,很多年轻老师往往因为不自信而瞻前顾后,在科研上不敢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甚至不敢申报高级别的科研课题。2005年,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担心和顾虑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果让我倍受鼓舞。3个通讯评委有2个同意立项资助。成绩是鼓励,困难是磨练。我们要认识到项目申报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经受打击和承受失败的心理素质,要发挥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坚持不懈走自己的科研之路。 第三,要多争取学术交流和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参加学术会议对科学研究和项目申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可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开拓科研视野,了解科研的前沿动态;二是可以增加和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接触了解的机会。同时青年教师还要学会未雨绸缪,精心准备项目申报书、不断积累科研前期基础。项目申报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关系到个人科研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申报书的撰写一定要及早准备,切忌匆匆了事。其核心是项目申报人的科研思想和科研思路,一个好的科研思想和一份好的申报书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几年时间来锤炼和完善,项目申报书要做到科研立意新颖前沿、研究方法科学可行、科研思路清晰、形式上要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最好还要请有经验的老师指点和提出修改建议。科研前期基础也是决定项目申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年轻教师一定要注意平时的前期积累,最好给自己定一个年度计划和指标。 最后,项目申报要紧扣项目申报指南,做到有的放矢。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都有不同的申报要求,而且每年都会有相应的申报指南。基金类项目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注重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科技计划项目则侧重于开发应用研究,注重实践生产与推广应用。项目申报要紧扣当年申报指南,并尽可能贴近申报指南中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同时申报项目前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相关申报通知和管理办法,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低级错误。 科研项目层次、论文水平、成果市场转化前景、社会服务能力是决定一所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没有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的论文成果,学科建设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水平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展现,高水平的大学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学科,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核心因素科研工作,尤其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科研的扶持和引导力度。建议学校切实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和考评机制,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和方法争取尽可能多的科研项目和进账科研经费,力争在省级项目上有量的飞跃,在国家级项目上有质的突破,谱写我校科研工作的新篇章。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从“早”抓起,从“小”做起。

青年教师在某一领域已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掌握交叉学科的复合知识、动手能力、检索文献的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青年教师一进门,首先定好科研引路人。作为科研引路人,必须是具有高级职称或在科研上有突出贡献的中级职称的教师担任。

学校对科研引路人有奖励,有考核。学校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考核,也有特殊的政策,不光从论文的级别、项目的大小来衡量,对于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演示教具制作,实验设备制作也给予相应的分值。因此对于年轻教师不妨“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

教师在科研上的路子就是从:制作演示教具→制作实验设备→承接企业技改项目→自行开发专利产品,一步步下去。

二、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1.全员培训,实现科研的群众性 一是对教师进行科研技能培训。

组织教师系统学习“科研理论知识”“科研方法技术”“科研领域与对象”“科研成果与评价”,解剖不成功的课题,使全校教师对科研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掌握科研的一般方法,打破科研的“神秘感”。 二是围绕本校课题开展学习。本校课题由教科室向教师介绍课题的选项、立项过程、研究方案和操作方案的形成过程,组织教师学习本校课题的理论原理和操作方案,促使教师观念转变,使学校科研与教师的学科教学同步,即达到了提高教师整体理论水平。

2.重视科研骨干培训,为科研注入活力 。

在抓好全员科研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要抓好科研骨干的培训,发挥科研骨干的辐射作用,为科研注入活力。对于立项课题,举行每月一次的学习研讨会,学习相关理论,交流课题实践经验,会诊实验中的“疑难杂症”,使课题实验中的难题及时得到解决,随时修整课题实验方案。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提高骨干教师的科研水平,通过骨干教师将其经验带到各教研组、年级组,推动各组的教研活动,带动学校的科研。

3.抓典型培养,树立科研的典范。

在科研中的先进典型能生动地展示科技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特点、新经验、新技术和新价值,对学校科研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和推动力。因此,学校应深入教学教改第一线,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有一定科研潜力的教师给予个别指导,进行单独培养,使之成为教师个体的教科研风范,通过成功的典型来昭示、激励教师,从而推动科研的全面工作。

三、制定科研常规管理,建立奖励方案,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

1.制定常规管理制度。

包括:①课题立项,论证、实施、结题、评审、档案等过程管理制度。②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③教师科研岗位职责。④科研经费管理制度。⑤科研课题成果推广制度。⑥举办讲座,提供咨询制度。⑦图书资料保管借阅制度。⑧学年论文评选制度,优秀论文评选交流制度。形成课题管理体系,使教育科研有布置、有检查,保证教育科研的质量达到教研的预期目的,使科研落到实处。

2.加强政策倾斜。

把科研作为教师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先进和晋级晋升的重要指标。设置年度论文奖,发表文章奖和课题奖、实验奖以及科研先进奖,以此肯定教师在科研中付出的劳动和做出的成绩。

3.推广研究成果,展示教师个体科研能力。

科研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研究成果的推广不仅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且还会使教师因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社会所承认而感到欣慰,所以学校应做好教师的科研成果在校内、外的推广工作。

首先在校内推广,应用性科研成果,形成学校的传统特色,为教师搭建成果交流的平台,开展教研组科研论文交流会和校级课题专题论文交流会,促使教师的教研教改探索向科研成果的转化。编辑出版校级教师论文集,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在教师中广泛交流。

其次是校外推广,做好教师科研论文推荐发表工作,为教师提供校外课题论文交流会信息,向来校参观学习的兄弟学校宣传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社会认同和应用,更好地激发教师的科研激情。

四、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应具有活跃的学术思想,学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学校各类学术活动发生较大的改观,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企业的学术交流,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把青年教师放到高层次的学术环境中学习、竞争、锻炼、提高。

五、加强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和选拔创新型的优秀拔尖人才。

拔尖人才对于学校的发展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向21世纪的拔尖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已经成为学校继往开来、建设发展的关键。落实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明显特色的重点学科,亟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占领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善于组织团结协调教学科研队伍,促进本学科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国内外科技界重大影响的中青年拔尖人才,为此学校在创新人才体系的实施中,将重点培养后备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重点学科设立首席专家制,重点课程设立首席讲师制,首席专家、首席讲师采取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方法在国内外、校内外公开招聘。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学校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配备学术助手等,加速拔尖人才的代际转移。

设立特聘教授岗位,给予优厚待遇,筑巢引凤,吸引国内外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建功立业。

六、加强青年教师的创新实践锻炼 。

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创新型的青年教师队伍,必须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经济头脑和市场意识。学校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基本途径,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利用国际合作、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多种合作关系,结合科研教学需要,遴派青年教师到高校、企业进行合作科研和学术访问,促进青年教师多出成果,促进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七、营造适宜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

为造就一支21世纪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必须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人才的良好环境,在全校建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风尚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加强科研合作是提高科研质量的有效途径 。

学校应积极促成科研力量的融合,借助跨学科的、共同关心问题的协作、不同层次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校内外企事业的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促使科研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学校要求教师做科研,教师也同样希望学校职能部门担负起组织和领导的任务。学校考核教师做科研应循序渐进,逐年增加考核标准,不能流于形式。要实现群众性的科研,学校一定要重视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加大对课题研究的投入,激发教师的科研激情,加强对教师科研的管理、服务和指导,从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如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一般指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适当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它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不但综合体现了一个人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也反映了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还处于学习阶段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以及刚进入科研工作的博士后和青年学者来说,不同阶段需要培养的科研能力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一、研究生学习

硕士学习阶段一般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个课题,或是大课题中的一部分。由于是刚刚接触科研,这个阶段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主要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以及如何阅读文献等,为将来的具体工作打好基础。文献阅读是个枯燥的事情,需要注意方法,否则便会一头扎到文献的海洋里无法脱身。首先是看综述文章搞清概念,然后再看技术文章掌握方法。虽然文章是多多益善,但也不是每篇都要精读。多数文章看摘要就可以了,经过过滤的少数经典文章则需要精读,还要经常复习。阅读文献的时候最好可以集中时间,避免遗忘。看文献时要边看边做笔记,下次有需要时就很容易找到。

在研究生阶段,有条件的话尽量掌握实验室的操作技术,还有人带的时候学习起来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要是等师兄师姐离开了之后再自学,压力就会大很多。如果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就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对以后的科研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少走弯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题上。

此外,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还远未定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可以多听听其他方向的讲座和关注其他的领域,进而拓宽知识面。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日益增多,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常常是产生新课题的地方。这都是将来潜在的工作机会。

不得忽视的是,研究生阶段培养还有很重要的一课就是科研规范和科研道德的培训。提高自身科研道德水平,学习避免造假和抄袭,是终身受益的事,越早有这种意识越好,等出事了再补可就晚了。还有在阅读文献和写文章的时候,需要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一遍,以免以讹传讹。

二、博士学习

博士毕业的一个要求是论文要有创新性。所以在博士阶段就要训练自己对课题的判断能力,包括课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一个idea出来之后,能不能做,如何实现,怎样设计实验,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完成到什么程度?这些不是导师要帮你回答的,而是要自己去寻找答案的。

走一条有所创新的路很辛苦,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首先是要熟悉自身科研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尽量捕捉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选择前沿课题,确保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力争突破前人的理论和技术的局限。这就需要更加广泛地阅读文献,同时也要关注相关领域的发展。信息来源也会是多样化的,比如网络、期刊(尤其是最新的外文期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等。

博士阶段的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容小视的。科研结果能不能有机会被同行看见、认可,在很大程度上都和自己的写作能力是相关的。在博士阶段,至少还有导师们可以帮忙修改论文,等以后毕业了,就需要为自己的文章负责了,不仅少了别人的帮助,还要帮学生学生修改论文。

三、刚进入工作的科研人员

博士后的工作阶段是博士生向独立科研人员转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期间,既有合作导师的帮助,可以自由平等地讨论课题研究的方向等问题,也比博士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支配。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这几年的时间培养出独立的学术思想,那对将来的学术生涯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能独立提出科研思路,并且具备完成思路的能力。也许在某个具体方向上研究深度跟读博阶段不会有很大差异,但是在视野的宽度上,以及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掌控程度的差别是非常大的。而在科研能力上,如果说博士阶段主要还是学习为主,以掌握一些科研技能为目的的话,那么在进入工作之后,就不会再有那么多机会学习了,更多是要将以前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而且工作中也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拿来犯错误了。

当然还有很多能力是不分阶段的,比如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注意提高与导师或同事同学的交流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而这些都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做好。

青年学者都希望自己能早日独立做科研,但只有先准备好这些能力,在机会来的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如果搞不清各阶段需要培养哪些科研能力。那就算经过多年的学习,无非也就是多做了几年学术民工,把实验技能掌握地更加熟练,以及练就了一手发文章的能力罢了,离真正能够独立开展科研还有相当的距离。

如何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提高教科研能力

针对当前青年教师科研的发展现状,应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层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1.内部因素。第一,要有端正的科研态度。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方向与学科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现今岗位的科研特色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使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与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会使科研与教学有机统一,相得益彰。其次要明确科研个体与科研团队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之后,应迅速融入适合自己的科研团队中。科研团队是指在高等学校中有着共同的愿望,技能互补,围绕共同的科研目标和任务并且拥有团队精神的相互协作的科研人员组成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群体。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科研团队一般都有自己的科研特色和技术优势,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青年教师融入团队后不但可以在团队中学习新的科研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而且可以利用科研团队的科研实力和条件实现自己的一些新想法、新思路,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价值。

第二,要把握好目前科学发展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科学发展的态势正在日益发生变化。青年教师只有把握好当今科学发展态势,才能将科研工作做好。当今科研的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研的复杂性使得单独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某项科研,一些重大项目需要科研团队集体来完成。当前科学研究具有如下特征:(1)科学研究具有综合性、交叉性、渗透性。一项科研课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往往用一个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另一学科的问题;一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需要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协作研究等。(2)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性。创新是科研的本质和灵魂,因此青年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前沿意识和超前意识。科研创新意识是指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依据自身素质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或原理等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青年教师要善于从别人不注意的地方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必要前提。

第三,要具有扎实的科研素质。科研成果是一个团队长期刻苦努力的结晶,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有所收获。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科研工作可以说是枯燥和单调的,只有具备良好的科研工作素质,才能保持持续不断的旺盛精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将科研工作做好。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要具备如下科研素质: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具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具有勤奋、执著的科研精神,有“甘坐冷板凳”和“十年磨一剑”的韧性;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要相信“勤能补拙”和“天道酬勤”的道理。只有具备上述科研素质,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第四,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青年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应该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工作的积累,有助于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工作的深入,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时间差,合理分配精力,避免造成教学事故。青年教师由于刚走上讲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备课上。在平时的备课中注意积累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能丰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在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么样才能搞科研呢?

谁都不是天生就会做科研的,曾经我也觉得自己不是做科研的料。记得上学时我的导师曾对我说,做科研要有一颗进取的心。进取的心,我的理解是做科研要保持“诚心”和“激情”。无论做任何

坚持和梳理——做科研的有效方法

作为在科研工作中刚入门的青年教师来说,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会出现做着做着就做不下去的情况,原因很多,或许是因为实验数据混乱、自相矛盾,或许是发现自己做的东西别人已经做过,甚至已经报道过,或许是自己研究计划过于分散。这时最重要是要坚持,要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静下心来,进行阶段性整理,坚持做下去。

表达和合作——做科研的必要条件

我觉得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科研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事实上,科研中的学问和经验不仅仅是精心做实验、认真计算结果、缜密推导公式,而更多的是思考、设计、总结,以及与合作者的相处和沟通表达。具体地说,如写论文、写项目申请书,作学术报告,交流想法和自己的结果,说服评委答辩成功等等。交流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好的表达能力,就无法很好地沟通和交流。

我们常说,国外科研水平如何高,国内科研水平怎么低。但我们究竟低在哪里?难道仅仅是仪器设备不如外国先进?难道仅仅是我

们起步晚、基础差吗?不完全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缺乏团队的协作精神,我们常常各自为阵,缺少合作,重复大量简单、低级的劳动,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投入来提高科研水平,这才是最糟糕的。

创新——科研的灵魂

对多数青年教师来说,做科研普遍的问题是为写论文而写论文,没有对自己的科研方向有一个创新性思考和长远规划,往往论文数量不少,但大多是陈词滥调,缺乏创新性内容。

如果说把科研工作看作骨架的话,事实上每一块骨头都可以深入探讨,都可以有所创新。什么是创新?有人说“太阳底下没有什么东西是新的。”对于科研工作来说,创造全新的理论或从未有过的发明其实并不多,我认为,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的,更多的创新应该是建立在现有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基础上。只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寻求交叉融合点,找准自己的课题生长点,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研究方向的创新点,找到自己科研工作的灵魂。

以上是我对如何做好科研工作的一些想法,愿我们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立足教书育人的同时,能够不断培养自身的科研素质,提升科研水平,以一流的业绩为推动学校科研工作、为建设应用型工程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