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词作于绍圣年间作者出使辽国期间,此词为作者远役怀人之作。词的上篇纯写境界,描绘作者旅途所历北国风光,下篇展示回忆,突出离别一幕,着力刻绘伊人形象。
2、此词上片开始几句,作者将亲身经历的边地旅途情景,用概括而简练的字句再现出来。下片用生活化的语言和委婉曲折的笔触勾勒出那位宠人的形象。离情别意,本来是词中经常出现的内容,而且以直接描写为多,作者却另辟蹊径,以宠人的各种表情和动态来反映或曲折地表达不忍分离的心情。
《青门柳》这首诗的作者在怎么朝代背景
白居易入仕以前 自代宗大历七年(772),至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青门柳》的背景
这是一首咏物诗,并非别友人之作。
当时交通缓慢,出差或经商一别经年,所以人们分手时都要折柳相赠——谐音“留”,以期望抵消长久离别之愁恨。青门是古长安霸城门,东行要道,来去繁忙,折柳送行的人太多了,以至于稍微长点的枝条都被折光了,满树只余伤心的样子,春色也被消减不少。
请参读任见著《白居易传》,在网上搜索“任见”可得。
关于折柳的诗句古诗
1. 关于折柳诗句古诗
2. 古诗关于折柳的诗句
关于折柳诗句古诗 1.求关于折柳的诗句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关于折柳的诗句
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
1、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鲍照《三日诗》
2、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
3、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顾野王《芳树》
4、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歌》
5、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6、杨柳成歌曲,蒲桃学绣文。——北周庾信《奉和赵西东路春诗》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8、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9、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10、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梁简文帝萧纲《春日诗》
11、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12、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隋炀帝杨广《四时歌·东宫春》
13、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梁元帝萧绎《折杨柳》
14、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朝无名氏《送别》
15、曲成攀折处,唯有怨别离。——岑之敬《折杨柳》
16、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17、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18、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19、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20、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3、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5、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3.有关折柳的诗句
1、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出自:唐·张九龄《折杨柳·纤纤折杨柳》。 译文:纤纤的杨柳条我将你折下来,拿你去送予人远方知心的人。
2、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出自:唐·李白《折杨柳·垂杨拂绿水》。
译文:真想攀折柳条,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出自: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译文: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4、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出自:唐·杨巨源《折杨柳》。 译文: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
5、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出自:唐·鱼玄机《折杨柳》。
译文:每天送别时依依不舍,折尽了路边的杨柳枝。
4.与折柳有关的古诗词
1、气暄动思心,zhidao柳青起春怀。
——鲍照《三日诗》2、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3、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
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顾野王《芳树》4、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歌》5、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6、杨柳成歌曲,蒲桃学绣文。——北周庾信《版奉和赵西东路春诗》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8、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9、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10、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
——梁权简文帝萧纲《春日诗》。
5.有关折柳的诗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丝丝拂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6.关于折柳的诗句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有哪些关于折柳曲的诗句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丝丝拂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8.折柳送别古诗词
折柳送别古诗词《春夜洛城闻笛》。
折柳送别这其中的杨柳是代指两种事物。一种就是真正的塞外杨柳树,还有一种就是折柳曲。
暗示戍守边关将士思乡的心态。 一、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白话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
古诗关于折柳的诗句 1.求关于折柳的诗句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关于折柳的诗句
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
1、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鲍照《三日诗》
2、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
3、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顾野王《芳树》
4、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歌》
5、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6、杨柳成歌曲,蒲桃学绣文。——北周庾信《奉和赵西东路春诗》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8、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9、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10、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梁简文帝萧纲《春日诗》
11、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12、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隋炀帝杨广《四时歌·东宫春》
13、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梁元帝萧绎《折杨柳》
14、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朝无名氏《送别》
15、曲成攀折处,唯有怨别离。——岑之敬《折杨柳》
16、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17、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18、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19、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20、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3、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5、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3.有关折柳的诗句
1、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出自:唐·张九龄《折杨柳·纤纤折杨柳》。 译文:纤纤的杨柳条我将你折下来,拿你去送予人远方知心的人。
2、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出自:唐·李白《折杨柳·垂杨拂绿水》。
译文:真想攀折柳条,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出自: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译文: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4、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出自:唐·杨巨源《折杨柳》。 译文: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
5、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出自:唐·鱼玄机《折杨柳》。
译文:每天送别时依依不舍,折尽了路边的杨柳枝。
4.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
折柳送别”的文化内涵一、“折柳”之深情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习俗、时尚存在的普遍性。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周邦彦词中提到的“隋堤”,还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桥)即是。
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0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
苏轼有《杨花词》)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
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又可说成是“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折柳”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
不到十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天》,寄给李之问。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
李只得以实相告。李夫人读了《鹧鸪天》,见其语句清健,非常高兴。
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反而拿出私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二、“折柳”之缘由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但是,这种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
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
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为,这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
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当然来自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杨柳春”改为“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以为不妥。
总之,“折柳送别”应该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三、“折柳”之乐曲“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与之相关的乐曲有这样三首:一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有一首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还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
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所以称为《阳关三叠》。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
三是唐朝的《杨柳枝词》。是唐教坊曲名,作者。
5.关于折柳的诗句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关于折柳送别的古诗句
折柳送别这其中的杨柳是代指两种事物。一种就是真正的塞外杨柳树,还有一种就是折柳曲。暗示戍守边关将士思乡的心态。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
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刘禹锡《杨柳枝词》:“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7.有哪些关于折柳曲的诗句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丝丝拂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8.与折柳有关的古诗词
1、气暄动思心,zhidao柳青起春怀。
——鲍照《三日诗》2、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3、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
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顾野王《芳树》4、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歌》5、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6、杨柳成歌曲,蒲桃学绣文。——北周庾信《版奉和赵西东路春诗》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8、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9、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10、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
——梁权简文帝萧纲《春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