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大概有739亿吨水。

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积为4800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的测绘资料显示,青海湖湖水面积为4568多平方公里,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积为4282平方公里,2000年,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分析,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04多平方公里。2013年8月,青海湖湖区面积为4337、48平方千米。 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一年能“吞掉”3亿吨海水,为何海平面没有下降呢?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就是马里亚纳海沟,平均深度超过8000米,最深的地方是斐查兹海渊深度超过一万米。马里亚纳海沟主要是因为两大板块相撞融合形成,日本距离这里大约二百多公里,这也是日本地震高发的主要原因。

每次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地质运动都会引发大量的海水进入地球的地幔层中,科学家认为他们发现了全球水循环的新方式,每年都会有数十亿吨的海水被地球吞噬。这些水在地表之下的循环方式科学家尚不清楚。

科学家认为地球数十亿年来一直都在吞噬着大量的海水,但最终地球上的海水并没有明显的减少。这足以证明海沟吞噬的大量海水是处在水循环中的,科学家认为这些水资源很可能是通过火山喷发的方式返回地表。

可能大家对这些不太关心,主要关心的是日本未来的命运。曾有科学家推测日本列岛最终的命运是掉落在马里亚纳海沟之内,因为在板块的不断碰撞融合中日本会缓慢地向马里亚纳海沟移动,速度大约是每年10cm,只是这速度太慢了。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问题中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就是日本岛东边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沟,它平均深度达到8000米,距离日本列岛近达200公里,而日本也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马里亚纳海沟移动。

对于这么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题目谈到一年就吞食3亿吨海水,还有很多人怀疑地球内部是不是空心的。同时题主也很好奇,为啥这么多水消失了,海平面却没有明显下降,

首先,地球上海水的重量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大约是130多亿亿吨,马里亚纳海沟每年吞食的海水不过是九牛一毛,对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几乎没有影响。

其次,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就是两个板块之间的挤压,最深处约11公里,这个深度依然在地壳的范围之内,地球从马里亚纳海沟咽下的这些咸水,会起到板块间滑动的润滑作用,也有助于地下岩浆的形成。现在看来,地球咽下的咸水,还是在地球的水圈内进行循环,会以海底火山喷发等形式重新释放到海洋里。

目前,人类还不确切了解这些消失的海水是如何在地下进行流通的,但海平面目前看来并没有下降的趋势,而是随着温室效应不断上升。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就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大约1.1万米,深入地壳中。1.1万米的深度相当于11公里,而地壳的平均深度在17公里,地壳、地幔之间显然不是存固体的地方,海水在这里进入地壳、地幔的岩浆层内,为板块滑动提供流体物质。

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是岩石圈的上方,水圈的下方,地球岩石圈和水圈之间物质交换就在这里发生。地幔岩浆层、板块滑动都需要液体,海水的作用是很大的,同时火山喷发的流体物质也有一部分来自海水。

地球内部通过各种途径保持全球循环,因此海平面当然不会下降。而且一年3亿吨的数量也是毛毛雨,一个青海湖就有800亿吨左右的水,对地球整个水圈、岩石圈循环而言,3亿吨就是滋润一下地壳、地幔而已,同时还有循环机制,也不是光吞不吐。

想想看海底、海面火山爆发大量的流体物质从何而来,显然是水圈进入岩石圈的循环机制在起作用。

有进就有出,即便海水被吞入地球内部,那也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排出,比如火山喷发等。

题目中说的最深的海沟就是指马里亚纳海沟,大部分水深都在八千米以上(也就是把珠穆朗玛峰放进去都没什么大碍)。研究人员发现,当板块间存在俯冲运动时,会有大量的海水会进入地球内部。

比如马里亚纳海沟中的一处俯冲带,太平洋板块俯冲到菲律宾板块下面,大量的海水也就被带入进地球内部。海水能在板块间起到当润滑作用,并且还能促进岩浆的生成。

此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到,虽然科学家已经观察到了海水会进入地球内部,但进去的量同海水总量相比(海水总量132亿亿吨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不用说明显影响海平面了。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一年能“吞掉”3亿吨海水,为何海平面没有下降呢?

我们先不考虑这些水去哪了,也不考虑这些水还会不会回来,就拿每年被“吞掉”的3亿吨海水来计算看看,假如要将地球所有海水都吞完的话,需要多久!

地球上的水总储量为1.386×10^18立方米,即1386000万亿立方米.其中 97.5%是咸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海水!那么总共有1317566.25万亿立方米,那么每年漏掉3亿吨需要多久呢?

T=1317566.25万亿立方米/3亿吨=4504500000年

即:45亿年,简单的说就是从地球形成之初开始漏到现在才会漏光!那么这区区几年我们能看到海平面下降?甚至拿千分尺都在误差之内!

说完了漏不完的海水,那么再来看看水汽是怎么循环的!当然上图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从火山喷发的水汽中重新进入大气循环的那一部分,那么水又是如何跑到火山里去的呢?

板块之间的运动也会将大量海水带入地下,但这些水并不会永远消失,而是会加入岩浆的大军成为升高压力的重要成员组,未来在火山重建天日的那天这些水汽也会大白于天下,重新进入地球的水汽循环圈,再次落回海洋!或者有的更简单以温泉的形式直接返回地面!

当然也许有可能有部分水真的消失在地壳中的某些裂隙内,但45亿年 历史 中这种事情肯定经常发生,地球的水体并没有少去多少,那么我们也可相信在未来我们的海洋将继续保持这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都说 科技 改变生活,我们现在能够远程视频通话、能上天入地都是 科技 的力量。虽然现在我们可以对太阳系中的大部分星球进行星际 探索 ,但是在地球上却有很多未知的地方在等待着我们的 探索 ,比如世界上最深的地方、北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就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其最大深度超过了10000米,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马里亚纳海沟每年吞下的海水就超过了3亿吨,虽然在这个星球上有71%是海洋,海洋的体积更是达到了1.35万亿吨,但是为什么几千年过去了海平面没有下降,反倒因为全球变暖冰层融化而上升了呢? 首先这个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之间,大量的海水在两个板块碰撞的过程中被吸入到地球内部里面了,因为地球内部也是有结构之分的,最里面的是地核,最外面是地壳,中间是地幔,越往里面温度越高,当地壳上的板块运动时,大量的海水沿着地震带被冲进地幔之中和地壳之下,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了产生了化学反应变成了非液体得矿物质状态,于是就留在了地幔和地壳之中。 但是每年吞下的3亿吨海水海平面并没有下降又是为何呢?其实这些被吞噬的海水虽然进入地幔之中和地壳之下了,但是伴随着地壳运动产生的火山喷发、海底洋流涌动等形式又变成水蒸气和高压海水返回到海洋中来了,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虽然马里亚纳海沟在大量的吞噬海水,但是遍布全球的海底火山等暗流又将海水返还给海洋了。但是从每年火山喷发的数量和单座火山喷发所带来的水蒸气的总量来说远远达不到所吞噬的海水的量,所以那么多余的海水是如何返回海洋的,就需要我们去 探索 去解密,毕竟地球自诞生以来已经超过46亿年了,有很多未知的奥秘和不解之谜。

地球上的海水总重132亿亿吨,并且一年中吞掉的海水不只3亿吨,最少是题目显示的数据的10倍,大量的海水被吞走,海平面为何没有下降呢?

虽然,每年即便是吞掉30亿吨的海水,对于总体量来说也依然是九牛一毛,但如果是“只进不出”的话,海平面就会在长时间内下降的明显。

所以,这必然是一个循环,如同咱们陆地上的水循环一样,海水被吞进去了,必然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地面上来。

人们认为海水进入到地幔中去,参与岩浆的形成,最终会以火山喷发的形式重回到地面上来,不过,计算得出的回到地表上的水量小于吞水量,显然还有其它的方式人类还未察觉到,研究人员正在搜寻更多的数据以证明这一水循环背后的秘密。

个人浅见,欢迎评论!

先算一算,3亿吨海水有多大体积。为简化计,用纯水体积来代。3亿吨纯水是669.43立方米,摊到每天是1.8341立方米。城市里的洒水车,一辆一天消耗也不止这个数。669.43立方米的水,用来给一平方公里的地面下雨,连毛毛雨都下不起。

669.43X669.43X669.43=?

所以,这个数据很可能是出错了。

地球水总量是13亿8600万立方千米,注意:是立方千米。立方米和立方千米,相差十亿倍。 那么,是不是上面的数据漏掉一个“千”字呢? 去查了查有关马里亚纳海沟的数据,没有直接提到“一年吞掉”的海水数字的,所以不贸然提议扩大十亿倍。

所以,这个数据真的是出错了。提问人不能辞其咎:误差实在太明显了。

究竟是为什么不下降?我想说的是砖家的话不可信,他说3亿吨可信吗,他的数据哪里来的,这些伪砖家坑蒙拐骗还少吗?

所谓吞掉,是洋壳随着地幔热流,俯冲到陆壳之下,其中水体可能会随着洋壳进入岩石圈一部分。但是大洋中脊随着地幔热流一直扩张,岩浆带着水分源源不断从大洋中脊汇出,补充那部分被带入地壳的水分。因此水分循环在全球系统内一直处于平衡。

青海湖的资料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