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

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各地区气候有明显差异,东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气温在二到九度,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温度二到五度。

青海地处中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仅次于西藏,位居中国第二。

青海省气象灾害较多,主要为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大风。

青海省的气候特征

一、青海省的气候特征是: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各地区气候有明显差异,东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气温在2~9℃,无霜期为100至200天,年降雨量为250~550毫米,主要集中于7~9月,热量水分条件皆能满足一熟作物的要求。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温度2~5℃,年降雨量近200毫米,照长达3000小时以上。东北部高山区和青南高原温度低,除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江河源头以西的山地外,年降雨量一般在100~500毫米。青海地处中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可达690.8~753.6千焦耳,直接辐射量占辐射量的60%以上,年绝对值超过418.68千焦耳,仅次于西藏,位居中国第二。

青海省气象灾害较多,主要为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大风。

二、青海省简介: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省会为西宁。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公报显示,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10万平方公里 。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辖西宁市、海东市两个地级市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等6个民族自治州,共48县级行政单位。青海省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577.79万(2012年)。

青海的气候环境是什么?

;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曰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等气候特点。但各地区气候又有明显差异,东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气温为2-9°C,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温度为2-5°C,东北部高山区和青南高原温度低。在青海境内,5-10月是自驾游的最好时间。

青海省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东部雨水较多,西部干燥多风,缺氧、寒冷。年平均气温受地形的影响,其总的分布形式是北高南低。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5.1~9.0℃之间, 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7.4~-4.7℃。年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无霜期东部农业区为3~5个月,其他地区仅1~2个月,三江源部分地区无绝对无霜期。平均年辐射总量可达5860~7400兆焦耳/平方米,日照时数在2336~3341小时之间,太阳能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