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减去免税收入,减去各项扣除,再减去以前年度亏损。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其生产经营所得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除外。
企业所得税怎么计算出来的
一、正面回答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适用税率为20%。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1、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2、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
二、分析详情
对年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按18%的比例税率征收,对年所得额在3万元以上,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企业,按27%的比例税率征收。对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纳税人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三、企业所得税实施有什么影响?
1.使内、外资企业站在公平的竞争起跑线上。新税法从税法、税率、税前扣除、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等五个方面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各类企业的所得税待遇一致,使内、外资企业在公平的税收制度环境下平等竞争。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新税法采用法人所得税制的基本模式,对企业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实行汇总纳税,这就使得同一法人实体内部的收入和成本费用在汇总后计算所得,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所得税一般核算原理是怎样的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核算,一般遵循以下程序:
第一,确定当期所得税。
第二,确定递延所得税。
第一步,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的计税基础;
第二步,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的暂时性差异;
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识别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暂时性差异,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四步,以预期的适用税率(预计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的适用税率)乘以各项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余额;
第五步,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余额的变动确认为损益、权益或调整商誉。
第三,确定所得税费用。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即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来源于网络
企业所得税怎么计算?依据是什么?谢谢
企业所得税率是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与计税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或者比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企业所得税负高低的重要指标,是企业所得税法的核心。企业所得税率一般是25%。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为20%。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为15%。非居民企业对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均为20%。PE溢价投资类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在40%左右。
此回答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旗下信贷平台,度小满金融将切实把国家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号召落到实处,全面支持小微生产经营,大多数小微业主选择有钱花,满足小微经营周转需求。据悉,度小满金融的信贷用户中,有七成是小微企业主。截至目前,度小满金融携手数十家金融合作伙伴,累计为小微企业主发放数千亿元贷款,资金周转就找度小满金融,大品牌更安心。
企业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根据税收相关政策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乘以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出应纳企业所得税金额。
计算公式:应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1、资本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企业的资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应以提取折旧的方式逐步摊销。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无形资产以及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各项费用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也不得直接扣除,应在其受益期内分期摊销。
3、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其他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在转化为实质性损失之前,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4、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纳税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得扣除。
企业所得税是根据什么来计算的呢
我们都知道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那么企业所得税是怎么计算的呢?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包括:
1、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2、核定应税所得率片收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3、销售(营业)收的计算:
(1)营业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建造合同
其他业务收入=材料销售收入+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包装物出租收入+其他
(2)视同销售收入
非货币性交易视同销售收入+货物、财产、劳务视同销售收入+其他视同销售收入
4、利润总额的计算:
会计利润=所有收入项-所有支出项(不包括增值税)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5、净利润的计算: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有哪些?
一、职工福利费
二、职工教育经费
三、工会经费
四、补充养老、医疗保险费
五、借款利息
六、业务招待费
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八、公益性捐赠
九、手续费及佣金
十、准备金
企业所得税免税政策:
1、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一)国债利息收入;
(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2、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二)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三)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四)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五)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
企业所得税怎么算?
企业所得税税额计算方法如下:
企业所得税计征方式分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查账征收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其中,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核定征收下,按收入总额核定的,应纳税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适用税率。
企业所交的所得税是怎样计算的?
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
利润的公式:
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应纳税所得额的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适用税率问题: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在3万元(含)以内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
:
利润总额和所得税的关系如下:
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利润总额是所得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管理层次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市值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利润总额以所得税为中心,利润总额对企业管理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和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的来源
营业利润是要来自营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所谓投资收益就是把钱投给别人来帮自己收益,如投资证券、办厂分红等;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可能企业带来收益。
当利润总额为负时,企业一年经营下来,其收入还抵不上成本开支及应缴的营业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发生亏损。
当利润总额为零时,企业一年的收入正好与支出相等,企业经营不亏不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盈亏平衡。当利润总额大于零时,企业一年的收入大于支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盈利。
利润的本质是企业盈利的表现形式,是全体职工的劳动成绩,企业为市场生产优质商品而得到利润,与剩余价值相比利润不仅在质上是相同的,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利润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成本而言的。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计算依据是什么
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即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人总额,减除不征税收人、免税收人、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