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是历史故事。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意思是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杞人忧天讲的是哪个历史故事?

具体如下: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身没有安全居住的地方,乃至于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前去劝慰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田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当真是气体积聚的,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

劝慰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的,只不过是气体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对人有所伤害。”那个人又说:“那地塌陷下去怎么办?”

劝慰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面八方的空虚之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下思想包袱,非常高兴;劝慰他的人也如释重负,非常高兴。

原文:《杞人忧天》【作者】《列子》 【朝代】战国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创作背景:

这则寓言见于《列子·天瑞篇》。列子为了在文章中形象地说明其宇宙观与自然观,又从其宇宙观与自然观阐明其人生观而采用了这则寓言。

杞人忧天出自什么

杞人忧天传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之一,在《山海经》、《淮南子》、《路史》、《列子》、《史记》等史料中均有记载。《列子·天瑞》中对其基本内容叙述为: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塌下来,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有个智者从天体构成对他进行了开导,终释疑惑。

杞人忧天历史典故

典源出处 《列子 ·天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ci) 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释义用法 周代杞国有个人害怕天塌地陷,使人无处安身,愁得寝食俱废。经过别人开导,才明白过来。后以此典指不必要的.、多余的忧虑。

用典形式

【杞天】 唐·杜甫:“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宋 ·汪元量:“杞天愁欲坠,黑入太阴中。”

【杞忧】 清·赵翼:“阴阳调燮何关汝,偏是书生易杞忧。”

【忧天】 宋·文天祥:“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天堕忧】 清·黄遵宪:“乌知都城不见日,人人反抱天堕忧。”

【杞人思】 清 ·林昌彝:“海涸山枯事可悲,忧来常抱杞人思。”

【杞再崩】 明 ·汤显祖:“乙帐仙何靡,丁年杞再崩。”

【杞国忧】 唐·刘禹锡:“欲遂东人幸,宁虞杞国忧?”宋·张元干:“可是文园病,何堪杞国忧?”金 ·元好问:“劫石拂未穷,杞国浪自忧。”

【忧天语】 清·黄鷟来:“杞人强效忧天语,壮士聊为斫地歌。”

【忧天倾】 唐·李白:“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青天坠】 元·张昱:“杞人惟恐 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杞人忧天】 清·邵长衡:“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

【杞忧天坠】 明 ·张煌言:“杞忧天坠属谁支,九鼎如何系一丝。”

【人忧杞国天】 清·沈元沧:“虚疑世有桃源路,共笑人忧杞国天。”

【天坠杞人忧】 清·梁佩兰:“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

【杞国痛天摧】 宋·黄庭坚:“谪去长沙忧服入,归来杞国痛天摧。”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

[qǐ rén yōu tiān]
杞人忧天(中国汉语成语)
杞人忧天传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之一,在《山海经》、《淮南子》、《路史》、《列子》、《史记》等史料中均有记载。《列子·天瑞》中对其基本内容叙述为: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塌下来,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有个智者从天体构成对他进行了开导,终释疑惑。
周武王灭亡商朝之后,封夏朝开国君主禹的后裔到杞地(河南开封东南部的杞县)建立杞国,杞人就是对杞国人的称呼。
杞人忧天传说中蕴含的造福于民、泽被后世的无私奉献精神,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
2014年12月,河南开封申报的“杞人忧天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背景
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由华夏族所建立,国祚延绵1500多年,国君为姒姓,大禹的直系后裔。也就是说,杞国公族与越国公族本是同一先祖,一脉相承。
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周武王灭亡商朝之后,寻找夏朝开国君主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了杞东楼公,便封他到杞地(河南开封杞县),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夏朝君主的祭祀。杞国王族出自华夏,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国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
出处
杞人忧天。《列子·天瑞》:“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后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清邵长蘅 《守城行纪时事也》诗:“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当世巨公曲谅杞人忧天之愚,正其偏弊。”粤剧《关汉卿》。
成语出处:战国·列子《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杞国,是中华大地上一个古老的方国,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初年。西周末杞为宋灭,杞武公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杞国从雍丘(今河南杞县)迁都至齐、鲁之间的淳于一带,重建杞国。忧天:担心天会掉下来。老是怕天塌下来,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庸人自扰、杞人之忧、伯虑愁眠
【反义词】无忧无虑
【押韵词】啮雪餐毡、心不在焉、冲锋陷坚、航海梯山、虎体鹓班
本词语已被选入北京2011中考说明。
【例句】清·李汝珍《镜花缘》:“‘海外都说“~,伯虑愁眠”。九公所说口号,
开封市东南部50公里处的杞县
莫非就是这两句?’”
【正音】杞人忧天中的杞不读“jǐ”,读“qǐ”。
成语道理:为没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
例句
由于忧虑到孩子的幸福,很多母亲经常会杞人忧天。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喜欢杞人忧天。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这种关注并非杞人忧天,尽管很多人并不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罪魁祸首。常常幻想宇宙如果有一天灭亡,世界将会是如此的荒凉,但对生死却不是常常会产生恐惧感,不可思议的想象,杞人忧天。
出处
战国时代 列御寇 《 列子》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遗成《列子》一书,余者皆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老婆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老婆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贵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庄子《逍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他驾风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现生机。飘然飞行,逍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为冲虚真经。
据《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所言: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翻译: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故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
典故
编辑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忘食。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出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亡)处无(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战国·列御寇《列子·天瑞》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道理
编辑
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但是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的话,则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可是杞人成天为这个问题烦恼忧愁,而影响到自己的现实身心生活就不对了。未来有很多会发生和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成天只是担忧有什么用?关键是多学知识,了解自然,做好防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杞人忧天是历史故事吗?

【典故】
从前有个小国家叫杞国。杞国有一个人,整天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崩塌下来,砸扁了脑袋;一会儿担心地会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忧心忡(chōng)忡,白天吃不下饭,夜里不敢睡觉。这件事慢慢地传开了。有个热心人看到他那副忧愁烦闷的样子,担心他把身体弄坏了,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股积聚的气体,上下四方到处都有。人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触。你整天在气体里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心它会掉下来呢?”这个杞国人半信半疑地问:“如果天真是一股积聚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来了吗?”“不会,不会!”那个人回答,“太阳、月亮、星星也不过是气体中会发光的物质。就是掉下来,也不会伤人的。你尽管放心。”杞国人又问:“那么地要是塌下去怎么办呢?”热心人说:“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东南西北到处都有这样的土块。你东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动,根本不必担心它会塌陷下去。”杞国人听了,心里好像放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笑容。那个热心人,因为解除了杞国人的忧愁,也十分高兴。

杞人忧天是历史故事吗?我考试被老师打X我希望你们找到可以证明他是历史故事的证据我就把分给他!!!还会加的

很遗憾的说:不是 杞人忧天是成语故事 虽然它是引自《列子》,但那只是一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历史是有根有据的 像指鹿为马 纸上谈兵才是历史故事,因为它有确确实实发生过。
不过,我觉得你可以去问问老师 《列子》上引出的故事算不算 (要是我的话就会这样做的)如果不是的话 希望你能诚心接受 但你可以在心里保留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