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的书法被誉为“书起千年之衰”,启功的书法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启功体”,有关的解释如下:

1、书法的贡献:对于书法,启功曾对画家刘宗汉说,他的字没有“芯儿”,书界评其为“外柔内刚、自然洒脱、清隽儒雅而妩媚华美”;

2、有关启功体:启功先生书法擅长行揩,即启功体,其字型刚正、挺拔、险峻,启功先生对“点”、“按”、“提”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粗细长短、刚柔虚实对比较为强烈,字与字之间的穿插呼应很巧妙,启功先生历来主张书法要“认得”,所以雅俗共赏

你觉得启功的书法从历史上看能排上号吗?

你觉得启功的书法从历史上看能排上号吗?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那么你觉得启功的书法从历史上看能排上号吗我们一起来聊聊吧。

启功对当代艺术界的影响力巨大,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界泰山北斗,其书法上的成就最为巨大,好多书法评论家尤为推崇启功的书法,将启功的字称为“启体”,“启体”的辨识度非常高,很有特色,结构上内紧外放,笔画遒劲有力,章法布局严谨,时而大开大合,犹如挥舞着长剑的剑客,时而温润如玉,如涓涓细流的清泉。有些书法评论家将启功书法评为当代最为炉火纯青的书法家,认为他“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它渊雅而具古韵,饶有书卷气息;它隽永而兼洒脱,使观赏者觉得余味无穷,因为这是从学问中来,从诗境中来的结果”。

启功的书法在当时无疑是数一数二的,同一时期的书法家中启功可谓独领风骚,是当时中国书法界的泰山北斗,甚至有书法评论家认为启功的书法是同时期书法家中享誉最高的,成就也是最高的。启功先生的字和古代大书法家相比,只能算是一般水平了,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历史上的书法家多如繁星,数不胜数,出现过太过太多书法天才,启功的书法和那些人相比也就只能算是一般水平了。启功先生是个睿智之人,用幽默和自嘲化解很多麻烦,让他能潜心研究书画艺术,尤其是书法,独创“启功体”,成为一代书法泰斗!

启功的字艺术价值很高,所以往往是一字千金。尽管启功的字已经被收藏家炒到了天价,但依然一字难求。有需求就有供应,随着启功书法价格的水涨船高,市场上冒充启功的书法作品越来越多,据说启功在世的时候还默许了这样的现象,导致假冒启功的书法作品更加猖獗。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就全面否定启功的书法,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评价启功书法,毕竟在这个书法末法年代,启功的书法高度在普通人眼里已经是珠穆朗玛峰了。好多启功的模仿者确实能将启功的字模仿地惟妙惟肖,普通人根本看不出马脚,但是往往在印章上露出了破绽,被有经验的鉴定专家一眼看破。

浮光掠影楼,启功的书法作品中很少能够看到这枚印章,如果你买的启功书作中有这枚印章,真品的可能性就大了几分,造假的人很少去模仿这枚印章,难度太大,这枚印章是启功书房的名字,据说只有启功认为写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的时候才会用到这枚印章。梁诗正书法多见他在名画名帖的跋文,用笔圆润丰满,结体略取横势,重心安稳,撇捺舒展。通篇法度严谨,神采焕发,笔笔精到,字字珠玑,也被誉为“清代最美的行书”!启功先生之所以选择师法梁诗正,在于梁诗正书法中“文人气息”,正如后来启功体与梁诗正行书有高达70%的相似度,可见影响之深!

通过以上大概的讲述你都明白了吗。

启功的书法是什么水平

只能算是一般水平。

大多数的书法家对启功先生的书法评价都十分客气,毕竟人家是大书法家,就算自己有点看法,也不好直言不讳,所以启功的书法在书法界几乎也是零差评。但是田蕴章先生却在一个节目中对启功书法进行了一个客观评价。

启功是中国近现代大书法家,他的书法深受普通老百姓的认可,民间对他的字评价都非常高,认为他的字富有书生气,让欣赏的人如沐春风。


田蕴章的楷书:

田蕴章是当代书法家,其楷书水平非常高,和其胞弟田英章齐名,其楷书被民间书法爱好者称为“田楷”,知名度非常高,田蕴章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网络视频教学。

推出了《每日一题每日一字》这档栏目,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在第87集中,田蕴章谈到了启功的书法,进而聊起了启功书法的历史地位。


田蕴章先生对启功先生十分推崇,认为启功先生无论是在书法领域还是文学领域,都是大师级别的,但是大师和大师之间也是有差别的,我们应该从历史的横向和纵向对启功先生的书法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

理性的谈论一下启功的书法水平,你认为真的是当代高手吗?

近三十年来,国内艺林,莫不艳称启功先生之字,盖谓其为一代书坛大家。但他自己,从未自称“书法家”,也从未以“书法家”为职业。

启功,1912—2005,爱新觉罗后裔,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生长于北京

启功书法《论书绝句》,1992年前后

中年启功与提拔他起来的恩师——史学家陈垣

但另一方面,我也坚持认为他说出了不少实情。其中最大的一项,是他确实又算不上民国及以前书史上的第一流大家级,更难说是“大师”了。

启元白先生后来成为一个时代的书画“明星”。可他的书作,我个人一直都不大喜欢。他的书学成就,公平地讲,还只能说是当代的绝顶高手。往最高度讲,也不过可称此际传统文人书法家的代表而已。

启功画作,他的书法题画,显然更见益彰之效

启功先生的字,是典型的文人字。我以为,以帖学比帖学,甚至不输给沈尹默先生多少——沈先生书法确实终身都在极力摆脱但难脱陈独秀“甜俗在骨”的批评。启功的书作,整体印象,有一种振振公子之气质,兼有一股旧时文士的情调。同时,笔法和结构上,外内敛秀整而内钢筋铁骨,瘦劲挺拔,骨骼分明,气派大,撑得开,说是当代一流高手,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要坦率直言不讳,我以为其书倘和历史上的真正大师较起短长来,还是差远了。 即便只是拿民国书家们比如沈曾植、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甚至是胡小石诸家的水平去衡量启功先生,他都只能说是其中的一般水准,不见得多么秀出。他后来享有如此高的盛名,与其晚生、高寿、望重,是有莫大关系的。

如果拿出书史上,特别是晚清以来“大师”的标准,去衡量启功先生,我以为他的书作,最重要的不足,至少有三点。

我私以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是启功书法的最渊源所自

其一,他的书法,因结构的特殊,长期被名为“启体”,似自成一家,但从深层因素看,我以为他还只是守成,没有特开机杼,创造性不足,不免落入前辈门限,作品的精神偏于单薄。

表面上,启功很小就有家学的栽培,深受自己姑姑和祖父的书学启蒙,转益多师。他自己就曾用“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偶作擘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的诗来自述遍习各家的历程,但是他的书风,并没有完全跳脱出王献之《洛神赋》的笼罩。互相比照一番,当可领会。

山东蓬莱望瀛台启功题匾——启先生的字,放大就有问题

大抵艺事,最初纯有古人,继则融古人而有我,终乃古人与我俱亡,始臻化境,最后方称大家。启功先生的书法,是学者式的,讲求的是无一笔无来历,导致他沾染了太多的金科律令,死守法度,走入了自设的牢笼。

比如,他的“启体”,和《洛神赋》和《灵飞经》等的暧昧关系,但功底、结构、章法、墨法等远远不及。比如,他的用笔和线条,并不大善于经营,让人有入眼千篇一律之感,不免觉得字太单调了,感觉是在机械地抄书,难以引起情感共鸣。


另一位“业余”书家郭沫若,给琉璃厂荣宝斋的题匾

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沈曾植、吴昌硕、沙孟海、乃至徐悲鸿黄宾虹等人的作品,总是不经意间能给我一个惊喜。如此,才是真大家手笔。

其二,启功先生的书作,虽然以娟秀清逸著称,但细审即知,他的书作,论字势等技法,还是过于平正了,结构还是过于均衡了,线条过于单调了。

启功对联,立轴,纸本

从这一点看,他的书法,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宽博。表现在技法上,就是很有自家面目但程式化,有心汲取欧阳询柳公权等唐碑的沉稳感但更多呆板,学晋人的简约但呈现出缺乏内涵的简单化趋向。大概也因此,当代学他书体的人特别多,学的像的似乎也最多,甚至有个人已经可以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真假难辨。前几年的拍卖行,就拍出过假启字。

再说的严苛一点,启功先生的字,固然非常精到、非常含蓄、非常净爽,难为常人所能及,但因为变化的不足,甚至有点近乎于馆阁体。尤其是到了晚年,随着年龄的偏大,身体的状况衰弱,连那份特有的精到也渐渐失去了骨力,满纸颓靡,更加显示其弊端了。

自古以来书坛大家,其字都当是完全摆脱匠心,有一种自由的、质变的、浩瀚的气息的,法度谨严但变化无端,当年张大千能作伪石涛山水逃过黄宾虹法眼,却万不敢也不能伪造出王铎的书法,奥秘也在这里。但我自己读启功先生书法,难有这种感觉。

我始终觉得,启功先生的书作,有一股小家子气,是足以昂然名家,但断难称大家。

其三,书法之笔墨,说到底是融会贯通的,各种字体精好,才能成为一个大家。可启功先生纯然一书斋文人,又并不专心在书法一道,在这个方面很有欠缺。

不只是写字,更是学问家

启功先生在书法方面,主要面向的是经典帖学,擅长的是楷与行楷,而且特别偏重在小字。他的格局,和古往今来的任何大师比起来,都是比较局促的。他一辈子,基本都只是在二王传统下用功之人,对魏碑着意较少,对颜体也似乎并不深入,帖学其实也多是小字,加上他又是纯粹书斋里的文人学士,一生经历都很平淡,必然导致他的书法实践和境地都不够开阔,终身都停留在“闲情偶寄”的层面。

比如,他的小字,小行书与小楷书,写起手札尺牍来,确实都极其的精到,但也只限于此而已。他的隶、草等体就不够理想,大字写得不够不尽如人意。现在社会上悬挂有太多他的题字牌匾,但是只需一看,就知道他的弱势所在。

启功给中华书局出版诸书的题签——他的字用来题签,实极妥帖漂亮

他的这些字,不说雄健的欠缺了,单就间架、结构、笔画等等而论,都有很勉强的地方,显得非常力不从心。单看还不明显,倘若同时和沙孟海、郭沫若等同代书家一对照,就能看出“大家”之间的差异来。这种孱弱感,是他的只擅一体的自限是有关系的。

同理,只重魏碑之人,写小字之时,也往往比不上学帖深入之人。但只经营一体,似也难称大师。

从这些面向来看,我个人以为,启功先生的书学成就,称当代高手理所当然,也实至名归,但若说是书史上的大家或大师级,还是有点声闻过情了。

由此,再说句得罪人的话,当代很多人,尊重启功先生,必欲推他上大师宝座,我觉得是过实的褒奖,吹捧过当了。记得前几年,看《中国书法》杂志,里面有人还曾正式提出所谓的“启功书法学”,闹腾腾一阵,还是有点无聊的。

到了启功先生谢世后的近些年,这股风气似乎愈演愈烈了。几乎每一年,所谓的“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都开大张旗鼓地办,《论文集》也一本本地刷,我曾经拿到两本,发现里面全是谀词,一味吹捧,几乎没有一篇公正、客观的检讨文字,真是让人摇头。

现代书学风气确实真的是萎靡了,过去东晋时代士大夫那种兰亭雅集式的心神沟通,到了如今,就剩下一群长衫伧夫庙会赶集的喧闹了。我想,以启功先生一贯“君子耻之”的为人,他若在世,定也会觉得,这些徒子徒孙孝顺过度了吧。

而我总傻傻觉得,惟在尊重前辈的前提下,如实检讨得失功过,进而希冀超越先贤,才是最好的纪念和发扬方式吧!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安享晚年

被赞中国书法界泰斗!启功在书法方面有何造诣?

提到启功这个人,相信对书法,国学和诗画有一定了解的人,都认识这样一个书法大家。而且他在书法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对于许多人的书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对于书法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因此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而且也成就了新的书法面貌。这样的书法其实在现如今来说也是很少见的,因此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

在一开始的时候,启功研究的其实并不是书法,而是绘画。不过他是一个虚心而且接受批评追求完美的人,当在一次授课当中,他从他人的口中听到他人对自己绘画的赞美,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不足,虽然画画有很深的功底,但是字却不是特别的出彩。从那一刻起,他便开始下定决心要好好的钻研书法,当然最后他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其实启功大书法家,在书法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肯定。在众多的仰慕者当中也不乏一些名人,其中就包括金庸先生,他对启功的书法十分的钦佩,而且金庸先生曾经也向启功请教了关于书法方面的知识。通过一些事情也可以看出,这位书法大家其实在现代是数一数二的大师,他的能力也是十分出众的。

学习书法的精神上,启功是很多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和榜样。在少年时期才开始学习书法,而且并没有其他人所拥有的天分,因此只能靠努力和汗水来进行弥补,不过他却从未放弃过,而是在书法的道路上越钻研越深。因此在学习书法的前期最主要的就是立下志向,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不断的前进和努力,这样说写下的每一个字都会十分有底气。

于右任与启功先生在书法界的地位孰高孰低

一个民国大师,
一个当代大师。
民国是百家争鸣,大师辈出的时代。
于右任书法不是最突出的。
启功反而在新中国书协主席舒同后,一直做到他逝世。
而且是终身名誉主席,他的作品最高已经拍卖到9千多万。
书法已经收录到方正字体库。
是一个德高望重,造诣极高的大家。
要是他说第二,真的没人敢说第一~

如何客观评价启功书法

这东西不好说吧,个人观点太强。
从书法角度上讲,启功老师的字,比较修长,清瘦,字体也很灵动,有书卷气。启功老师的字也是集各家所长,自创的启功体,也是他成就的标志。 但是他的字 比较易学,容易被人临摹,不比其他 王 欧赵颜柳 等字体,没个几年功夫,临都不像的,但是启功体,练3,5几个月可以神似。
但是他的字比王,没有王的结字俊美,潇洒俊逸。比柳,感觉又少了柳的骨头,比颜,少了颜的大气。但是他的字也是开创一代字体,让后临摹,学习,让人感觉很舒畅,可能这就是启功体的特点。
从成就上来说,因为他是近代,近代书法比起古代有不少的差距,拿他和古代大家比,有点过了。他本身也是书协主席,字也会有点过于炒作。艺术品本来就是存世越少越珍贵。 所以近代他很火。在书法史上,他因为启功体,也能有一席之地,只是比起古代大家有一定差距,要知道中华几千年,能自创书法体的就那么几个。个人不喜欢他的字体,但是还是比较崇拜他对书法作出的贡献,以及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

启功先生的生平及艺术成就介绍

启功先生的生平及艺术成就介绍

启功先生

姓爱新觉罗,字元白,满族,生于1912年7月26日。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他为促进祖国教育事业,报答老师教育之恩,延绵陈垣先生的教泽,用出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启功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自80年代初,他的书画专集、诗词专集陆续出版,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好评。近几年,又先后赴日本、新加坡、韩国和香港、澳门举办书画展,取得了很大成功,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启功还是我国的文物鉴赏家和鉴定家,对于古代书画和碑贴的鉴定尤为专精,独具慧眼,识见非凡。他曾受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主持鉴定小组,与其他几位专家一起,对收藏在全国各大城市博物馆的国家级古书画珍品,进行了全面鉴定和甄别,为国家整理、保存了大量古文物精品。启功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等。

启功先生年表:

◆ 一九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生于北京。

启功的始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名弘画,封“和亲王”。其后代逐渐从王府中分离出来,至其曾祖时,家族已失去门荫,要通过科举找出路了。曾祖溥良,考中进士,入翰林,清末曾任礼部尚书、察哈尔都统。祖父毓隆,也是翰林出身,为典礼院学士,曾任学政、主考。

◆ 一九一三年 一岁 父亲去世,随祖父生活。

为祈福,祖父曾让他拜雍和宫的一位老喇嘛为师,做记名的小喇嘛 ,取名“察格多尔札布”。当时正是辛亥之后,清廷逊位,其曾祖绝意政治,不愿居京城,以示不再过问国事。恰其曾祖有一门生,名陈云诰,亦是翰林,家为河北易县首富,广有资财,于是出资在易县城中购买房舍,请其曾祖居住。曾祖乃携家人迁居易县,启功时年方三四岁。稍后,入私塾读诗文。

◆ 一九二二年 十岁

曾祖去世。家业因偿还债务而衰落。

◆ 一九二三年 十一岁 祖父去世。

家中变卖世藏书籍以作殡葬费用。当时母亲克连珍与尚未出嫁的姑姑恒季华,都年仅二十余岁,便挑起家庭生活重担。恒季华为了教养这一线单传的侄子成人,毅然终身不嫁,并把自己看做是这个家庭中的男人。启功亦称姑姑为“爹爹”(满俗,“爹爹”即叔叔)。

◆ 一九二四年—一九二六年 十二岁至十四岁

在北京汇文小学和汇文中学读书。幼年启功王重民简介,看到祖父案边墙上挂有大幅山水是叔祖画的,又见祖父拿过小扇画上竹石,几笔而成,感到非常奇妙,便产生“做一个画家”的愿望。他在学校的习作,曾被学校选为礼品赠送给知名人士。

◆ 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 十五岁至十七岁

经长亲带领,拜贾羲民先生学画,贾先生博通画史,对于书画鉴赏也极有素养,见解卓识。常带启功到故宫博物院看陈列的古代书画,有时还和一些朋友随看随加评论,启功也一一记下。这些活动使启功深受启迪和教育。 启功想多学些画法技巧,贾先生又将他介绍给吴镜汀先生。吴先生教授画法,极为耐心,绝不笼统空谈,而是专门把极关重要的窍门指出,使启功长进很快。一次,一位长亲命他画一幅画,说要装裱后挂起,他感到很光荣。但长亲又说:“画完后不要落款,请你的老师落款”,这又给他很大 *** ,从此发愤练字。

◆ 一九三○年 十八岁

经老世交介绍,从戴姜福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作旧诗词。由于老师的精心培育,加上他刻苦自学,从青年时候起,便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打下了坚实基础。

◆ 一九三二年 二十岁

与章宝琛完婚。章氏,满族,长启功两岁。 为维持生活,教家馆,有时也作画卖钱。

◆ 一九三三年 二十一岁

经傅增湘先生介绍,受教于陈垣先生,陈垣先生看过他的作品,认为“写作俱佳”,便安排他在辅仁中学任国文教员。此后几十年一直在教育岗位,主要精力都在教授古典文学,中间也卖过字画王重民简介,但他说:“那只是副业。”

◆ 一九三五年 二十三岁

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业余从事书画创作。

◆ 一九三八年 二十六岁

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抗战胜利后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文献馆审稿和鉴定文物。

◆ 一九四九年 三十七岁

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教授。

◆ 一九五二年 四十岁

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古典文学。同年加入“九三”学社,被选为“九三”学社北京分社委员,后又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此后曾与向达、王重民、周一良、曾毅公、王麇菽诸人标点敦煌变文俗曲。稍后又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程乙本作注释,这是建国后首次出版的《红楼梦》注释本。 一九五七年 四十五岁 母亲和姑姑相继去世。

◆ 一九六二年 五十岁

撰写完成《古代字体论稿》和《诗文声律论稿》两本书稿。

◆ 一九六三年 五十一岁

撰写了《〈红楼梦〉札记》

◆ 一九六六年 五十四岁

“文革”爆发,一切公开的读书写作活动被迫中止,但私下里治学不辍。由于他精通书法,常被造反派命令抄写大字报。

◆ 一九七一年 五十九岁

参与中华书局组织标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工作,与王钟翰等负责标点《清史稿》。

◆ 一九七五年 六十三岁

夫人章宝琛逝世。

◆ 一九七六年 六十四岁

*** 之后,师大恢复课程。

◆ 一九七七年 六十五岁

《诗文声律论稿》由中华书局出版

◆ 一九七八年 六十六岁

文革后落实政策仍被聘为教授。

◆ 一九七九年 六十七岁

《古代字体论稿》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 一九八一年 六十九岁

《启功丛稿》由中华书局出版。同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被推为副主席。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赴香港讲学,作关于汉语和《红楼梦》的讲演。

◆ 一九八二年 七十岁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任该组成员。

◆ 一九八三年 七十一岁

应中宣部《中国美术全集》办公室聘请,任《中国美术全集》顾问。 参与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由七位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负责甄别、鉴定北京及全国各大城市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的真伪。

◆ 一九八四年 七十二岁

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被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 一九八六年 七十四岁

被任命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一九 *** 七十七岁

四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启功韵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一九九○年 七十八岁

《论书绝句一百首》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和北京书店出版。该书以诗的形式总结了他几十年来书法实践的系统理论,对历代书家有评论,对书法的结字、用笔有独到见解。 为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在香港举办“启功书画义展”。

◆ 一九九一年 七十九岁

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 《汉语现象论丛》由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同年十一月底,将义卖字画所得一百六十三万余元全部捐给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九月,赴日本东京、大阪访问,参观大阪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书画珍品。

◆ 一九九二年 八十岁

全国政协、北京师范大学、荣宝斋联合举办“启功书画展”,先后在北京、广州和日本展出。 《说八股》、《启功论书札记》、《启功书画留影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一九九四年 八十二岁

赴韩国进行书画交流。荣宝斋与韩国东方画廊联合举办“启功·金膺显书法联展”先后在北京和汉城展出。 《启功絮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一九九五年 八十三岁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书画作品专集》由荣宝斋出版。

◆ 一九九六年 八十四岁

十月,赴美、德、法三国访问,参观三国国家博物馆所藏中国书画珍品。

◆ 一九九七年 八十五岁

四月,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书画代表团赴新加坡,举办中央文史馆馆员书画作品展,启功先生任团长。十月,应香港商务印书馆邀请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暨商务印书馆建馆一百周年活动,为香港回归创作书画作品多件。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日文译本在东京出版。

◆ 一九九八年 八十六岁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五届委员和第六、七、八、九届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 二零零五年 九十三岁

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