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文学特点有以下三个:

1、鲜明的政论性和民主性;

2、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描写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

3、摒弃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寻求新的文学形式,创作体裁多样化。

启蒙文学是指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启蒙文学”并不是如浪漫主义文学或自然主义文学一样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而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文学上的延伸和体现。启蒙文学并没有独立的纲领,在文学史上对这一流派的界定也存在很多争议,

文学史上启蒙时期的文学有哪些特点

启蒙文学特点有以下三个: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民主性,启蒙文学把文学创作看成是宣传教育的有力工具,要唤醒人民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迷信。弘扬人的价值和个性尊严,宣传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创立天赋人权。

2、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描写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扩大反映和描写的范围;启蒙作家着重反应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描写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和崇高情感,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做主人公甚至英雄进行描写,成功塑造了鲁滨逊、浮士德、费加罗等艺术典型,显示出丰富复杂的人性内涵。

3、启蒙文学抛弃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寻求新的文学形式、创作体裁多样化。启蒙文学,扬弃古典主义体裁分高低的清规戒律,平等地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4、艺术手法丰富,常用讽刺和说理;讽刺作品辛辣,说理文逻辑严密。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议政性。

启蒙文学具有什么特点?

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启蒙作家往往就是启蒙思想家,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特别重视文学作品在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与提高人们道德素养方面的意义,启蒙文学的批判锋芒非常明确,战斗性较强,它们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揭露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有些作品还描绘社会政治理想的图画,唤醒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向往。

启蒙文学具有民主性。当时的资产阶级文学家正在为争取第三等级的文学地位而斗争,力图使文学作品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因此他们反对古典主义的宫廷倾向,主张文学面向广大平民。他们着重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反对贵族文学矫揉造作的文风,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中等人”即资产者的形象和下层人民的形象成为正面主人公,而王公贵族、教皇、教士则往往成了嘲笑、批判的对象。

启蒙文学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进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启蒙文学作家更强调真实性。他们不像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作家那样借用传统的题材来反映现实生活,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来表现现实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不仅反映生活,具体地描绘生活,而且对它进行分析和议论,因此作品带有哲理性和分析性。但是,启蒙文学作家往往不注意塑造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而把正面人物作为自己的代言人,犯有“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毛病。

启蒙文学的特点

第一,启蒙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较之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弘扬人的价值和个性尊严,宣传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创立天赋人权。
第二,启蒙文学的主人公较之以往的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做主人公甚至英雄进行描写,成功塑造了鲁滨逊、浮士德、费加罗等艺术典型,显示出丰富复杂的人性内涵。
第三,启蒙作家的理性崇拜和渴望参加现实斗争的倾向,使得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有的以一定的哲理论点作为中心,讨论哲学、教育、政治、宗教等问题,如《爱弥儿》;有的主人公时作者代言人,随时发表深刻的理论见解,如《波斯人信札》《格列佛游记》等;有的塑造富于哲理意蕴的艺术典型,以人物性格的丰富内涵具体显现某种哲理如《浮士德》。哲理小说也影响其他文体。
第四,在文体形式方面,启蒙作家为宣传启蒙思想,扬弃古典主义体裁分高低的清规戒律,平等地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第五,启蒙文学的艺术手法也丰富多彩。
启蒙文学特征:
(1)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
(2)具有民主性,提出为第三等级的文学地位而斗争。
(3)注重运用人民的语言和人民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

启蒙主义的文学特点有哪些?

启蒙主义在文学上的表现.我们如果把它和新古典主义作一个对比的话,大概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最鲜明地、毫不掩饰地、尖锐地、彻底地批判封建政治势力和教会。我们讲新古典主义的时候说,它虽然对封建势力和宗教教会的腐朽和黑暗有所揭露、批判和嘲讽,但是它有个前提是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那些激进的启蒙主义者(特别是在新古典主义盛行的法国)不仅尖锐地揭露封建王朝和教会的腐朽、黑暗,而且明确地提出推翻封建王朝的历史性号召。
第二个特点地强调理性,但是这个理性和新古典主义所讲的理性是不同的,新古典主义时代提倡的理性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而启蒙主义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纲领,即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它严正地要求把所有世间存在的事物都提到资产阶级理性的审判台上,来判别它们是否有存在的理由,对于和资产阶级理性相对应的情感,不是束缚而是解放,即解放个人的情感。它尊重个人自由、个人尊严。
第三个特点,启蒙主义文学,它的主人公,和新古典主义文学的不同。新古典主义文学的主人公大半是贵族,或者是皇帝,或者是宫廷里的大臣;但是启蒙主义文学的主人公大半变成了资产阶级,变成了平民。有一些启蒙主义学者,虽然本身是属于资产阶级这个范畴,但是他们能够突破自身的这个拘囿,表现出对贫苦的城市平民和农民的深切的同情。
第四个特点,启蒙主义文学在形式上和新古典主义不太相同。有一些启蒙主义学者依然遵守新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则,但是相当多的启蒙主义学者突破了这些法则,在艺术形式、语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创造。比如说启蒙主义文学有新古典主义文学所不允许或不曾有过的一些形式,像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哲理小说等等。他们在语言方面的创造也是很丰富的。
从启蒙主义文学的几个比较主要的特点看,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从英国开始的,各位知道17世纪中叶,英国就发生了所谓的“光荣革命”。这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带有很大的妥协性,没有完成推翻封建政权的任务。英国的启蒙文学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是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强力推动下兴起并继续执行批判封建主义的任务,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各样黑暗的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但是正像这个国家的革命一样,它的启蒙文学带有太多的柔和的玫瑰色。我们首先应该提到的就是《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产生于18世纪初,它的作者叫笛福。写的是一个到海上冒险的故事,但是很不同于我们在讲古希腊时提到的那个伊阿宋跨海去夺取金羊毛,也不同于但丁《神曲》中的奥德修航海去了解太阳落下的地方,当然也不同于哥伦布去发现新大陆。鲁滨逊出航的目的很简单:他要买回一些奴隶来,安置在自己在巴西的种植园里,发展自己的产业。很不幸的是他在海上遇到了风暴,漂流到一个根本没有人的小孤岛上。鲁滨逊在这个孤岛上的生活没有任何传奇性:他一上岸,就捡点自己的货物,看见货物都还很完整,包括整整一袋钱,都很完整,他很高兴。尽管这些钱在荒岛上没有任何用处,但是他依然很重视,把它们安置在一个很妥当的地方。他在这个小岛上,每天除了念《圣经》,祈求上帝帮助他,解脱他目前的困境以外,其他的时间都用来开垦荒地,经营那些对维持生存所必要的事情。在一次战争中他俘虏了一个人,给他取名叫礼拜五,实际上他就是鲁滨逊的一个奴隶。后来鲁滨逊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听说自己的种植园不仅没有受到伤害,而且有很大的发展,他已成为一个富翁,乐得差点昏死过去。对于鲁滨逊来说,生活里没有什么传奇,没有那些爱情的浪漫故事。他也娶妻,他也生了三个孩子。但这对他来讲,都是很平常的事。他也要念《圣经》,他也向上帝祈祷,主要是希望上帝来帮助他,使他发财致富。在他的生命中,用最少的劳动来获取最大的财富,通过合理的经营、通过自己的勤劳使自己致富,这就是他的最主要的愿望。在鲁滨逊身上,我们看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精神。所以恩格斯说,鲁滨逊是世界上的第一个资产者。
英国的启蒙文学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作家,比如菲尔丁,他的代表作是《汤姆·琼斯》。作品通过弃儿汤姆·琼斯和乡绅的女儿苏菲的恋爱,以及他们游历社会的经历,全面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不合理的状况。除了菲尔丁以外,还有一位作家是同学们所熟悉的,那就是女作家简·奥斯丁。她所写的《傲慢与偏见》因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而广为人知。它描写了一个中等偏下的乡绅家庭。家里有父亲、母亲和四个女儿。四个女儿的婚嫁是生活的中心。四个女儿里最中心的人物是二女儿丽萃——一个漂亮、聪明、重视个人尊严和自由的新女性。她的母亲想把她嫁给一个愚蠢、自私、贪图家财的牧师,丽革坚决地拒绝了这桩婚姻。名门望族的后代达西,人品优秀,但很高傲,他爱上了丽苹。这件事情令而萃的母亲和她的姊妹惊喜万分,她们没有想到达西会爱上一个低等家庭里的女孩子,很希望而革能够迎合俯就达西,把婚事促成。但是丽革在达西面前越发要表现自己的高傲。两个人经过了很多的摩擦、误会,克服了一些偏见,理解了对方,终于相爱。《傲慢与偏见》用一种幽默的、讽刺的轻松笔调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虚伪和愚蠢,赞美了像丽萃这样重视个性自由的女性。小说里对于贵族的态度值得注意,她写到达西和大女儿的丈夫都是贵族,都是品德教养很好的人。对待贵族的这种调和色彩在英国的文学里很有代表性,与法国文学有较大不同。另外,在英国启蒙文学中农民诗人彭斯的诗也很突出,值得阅读。
启蒙文学流行于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其间,西欧的几个比较大的国家里,德国是比较落后的。在1789年法国发生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候,德国还分为许多小公国,被封建势力所统治,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启蒙的社会条件。但是,在那里发生了一场由青年人掀起来的“狂飙突进运动”。这个运动的中心口号就是一个字:“不广即对当时德国的现实说“不”。这是一个带有爆发性的、时间短促但力度很强的运动。运动的领导人叫赫尔德尔。真正影响比较深远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席勒,另一个是和席勒同时代的歌德。席勒是诗人和剧作家,代表性的剧作是《强盗》、《阴谋与爱情》。在《强盗》的扉页上明确地写着:“打倒暴君!”恩格斯讲,席勒的话剧是带有政治性倾向的戏剧。无论《强盗》也好,《阴谋与爱情》也好,政治倾向性都特别鲜明。这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特色,也是德国启蒙文学的很大特色,它和英国的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对政治倾向的直露追求常会削弱作品的艺术水准,恩格斯说,席勒的戏剧是“时代的传声简”。关于歌德,我们下面还有专门一讲介绍。

18世纪启蒙文学的特点

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欧洲封建斗争最激烈的历史阶段,同时期在文坛上,与这一伟大运动相呼应,出现了启蒙文学。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写道:“ 由于启蒙运动的兴起,反映到文学上就要求文学艺术为启蒙思想服务。”从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启蒙思想家把文学作为宣传启蒙思想的有力武器。
启蒙思想对这一-时期文学主流的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蒙文学家们抛弃了17世纪以来在欧洲占据优势的、以忠君爱国为主要内容的古典主义文学,形成了关注普通人生活和理想等方面内容为主的新的文学风格,这一风格具有许多新的特征。
第一,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文学作品成为启蒙思想家宣传思想的有利形式。而且,这些文学作品大多具有很强的批判性,他们以理性作为战斗武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贵族和教士,从而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和丑陋,起到了教育广大民众,提高人民革命热情的作用。
第二,启蒙文学体裁形式众多,同时丰富和发展了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书信体、对话体、市民悲剧等众多形式,体裁的多样对启蒙思想家更好地宣传启蒙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启蒙文学把第三等级的人和普通民众作为正面人物来描写,侧重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和理想,而那些王宫贵族、教皇、高级教士等则成为被批判和嘲笑的对象。
第四,启蒙文学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分析特色,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偏少,而重在启蒙思想的宣传和普及。

启蒙文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启蒙文学: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在十八世纪反封建斗争的决战时期,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准备。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它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启蒙主义者宣传唯物主义,反对宗教的唯心主义,从政治上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批判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并提出了自己的纲领。启蒙主义者崇尚理性,以理性作为批判旧制度的武器,描绘未来的理想社会。启蒙主义者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过分强调思想意识的力量和少数天才人物的作用。他们认为通过提倡科学和文化教育,便可以破除迷信和偏见,使人们接受启蒙学者的思想,实现理想的社会。

什么是启蒙运动?启蒙文学有哪些特征

启蒙运动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

启蒙文学的特征:

1、启蒙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较之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弘扬人的价值和个性尊严,宣传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创立天赋人权。

2、启蒙文学的主人公较之以往的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做主人公甚至英雄进行描写,成功塑造了鲁滨逊、浮士德、费加罗等艺术典型,显示出丰富复杂的人性内涵。

扩展资料:

启蒙运动有三个因素或教条:

启蒙运动有三个因素或教条:自然科学思维、个人自由和民主制度。把后面两项合并,便可以把启蒙运动理解成为五四运动的两个最著名的口号:科学与民主。科学意味着自然科学方法的支配地位。

受16-17世纪科学革命的影响,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与解释人类历史,用工程技术的方法解决人类社会问题。

民主意味着代表制政府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由国家联盟,是人类唯一可行、能够经得起理性检查的政治形式,也是保障个人自由的最佳政治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启蒙文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启蒙运动

启蒙主义文学特点 及含义 以及发展史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18世纪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 、有鲜明的倾向,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启蒙运动实质上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启蒙知识分子顺应历史要求,提出了“启蒙主义”理论: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用无神论、自然神论或唯物论来反对宗教迷信.启蒙理论实质上是夺权理论.它为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发展史我真的不知道

启蒙文学的特征

启蒙文学是指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启蒙文学”并不是如浪漫主义文学或自然主义文学一样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而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文学上的延伸和体现。启蒙文学并没有独立的纲领,在文学史上对这一流派的界定也存在很多争议,但通常认为奥古斯都时期的英国文学、大革命之前的法国文学以及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都可以算作启蒙文学范畴。 从纵向上看,启蒙文学选择性继承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某些特性,但是却已经具备了近代文学的诸多元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尽管没有形成统一的纲领,各国发展的状况也存在差距,但仍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欧洲诸国中以法国成就最高,英国和德国次之,在俄国和意大利等国也有相应的发展。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保守的封建势力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之间的一次巨大的冲撞。英国经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并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残存的封建势力和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冲突不断,经验主义哲学盛行。路易十四死后,一度是欧洲最强大国家的法国开始陷入无休止的社会矛盾之中;稍晚于英国到来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激化了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决心,启蒙思想较英国更为激进,并最终催生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德国在17世纪“三十年战争”的影响下,仍分裂为数以百计的小邦国,经济远远落后于英法,德国的知识分子则深受法国、英国知识界影响,致力于传播启蒙思想,吁请国家统一与民族自强。在这样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下,启蒙运动催生并得以迅速扩散,在整个欧洲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是启蒙运动的两大理论来源。 作为启蒙运动一部分的启蒙文学,在思想上以“理性崇拜”为核心,主张崇拜“自然理性”,反对君主王权。体现在文学上,基本都表现出崇尚个人自由、崇尚回归自然、宣传开明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工商业、自由的经济竞争等等。17世纪的法国式古典主义文学在启蒙运动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但并未产生伟大的作品。尽管许多文学家仍借用古典主义的形式进行创作,但在思想内涵上却远远超越了古典主义的范畴 整体上看,启蒙文学中的反王权、反教会思想和文艺复兴文学有些相似,但更加激进。由于根植于启蒙运动的土壤之中,启蒙文学具有更加强烈的哲学思辨特征和政治经济学底蕴。启蒙文学不追求崇高的风格,多半以来自市民阶层的平民为主要人物,在体裁上也不仅仅局限于诗歌和戏剧,而是广泛采用各种体裁,其中尤以小说最为发达,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欧洲文学的“诗体时代”向“散文体时代”的过渡就是在启蒙文学阶段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