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周灭亡是因为统治者昏庸无能,贵族奢靡享乐;

2、东周灭亡是因为周天子权威丧失;

3、诸侯王坐大,强枝弱干导致中央无法控制地方,这是诸侯分封制的必然结果;

4、没有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权力实际掌握在各地诸侯手里;

5、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国后,先后派屠睢、任嚣赵佗率秦军50万降服百越,即今天的南方地区,东到福建西到云南等地区;

6、秦始皇先后迁关中老秦人几十万去百越,与越人生活在一起,一起开垦南方地区,后来经过赵佗等老秦人几十年的治理

秦朝认为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

西周灭亡是因为统治者昏庸无能,贵族奢靡享乐;东周灭亡是因为周天子权威丧失,

诸侯王坐大,强枝弱干导致中央无法控制地方。,诸侯分封制的必然结果.

没有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权力实际掌握在各地诸侯手里.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国后,先后派屠睢、任嚣赵佗率秦军50万降服了百越,就是今天的南方地区,东到福建西到云南等地区。秦始皇先后迁关中老秦人几十万去百越,与越人生活在一起,一起开垦南方地区,50万秦军在秦国大乱后一直留在了那里,后来经过赵佗等老秦人几十年的治理,百越人学习秦帝国文化,逐渐融入华夏民族,对于民族的融合起到巨大作用。

周朝是怎么灭亡的?

周朝的灭亡经过: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军攻取韩国的阳城、负黍,西周国惧怕之下背叛秦国,与东方各诸侯相联合,率领天下的精锐部队出伊阙塞去攻打秦国,使得秦国与阳城之间无法相通。

秦昭襄王因此大怒,派大将军摎攻打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国,叩头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秦昭襄王。秦国接受西周君所献的人口、土地,便放其回到西周。

同年,周赧王郁愤而终,国权已为西周公与东周公把持,西周公据洛阳,东周公据巩邑。其后不久,西周文公姬咎逝世,西周一地的民众就纷纷向东方逃亡。

秦国于是轻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宝,并且未立新王,东周灭亡,同时宣告着历时八百年的周王朝走向终结。

此后第七年(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灭掉东周公。东、西两周就全都归属于秦国,周王朝的祭祀从此断绝。

最后一任周王是:

周赧王姬延(约前316年-前256年在位),姬姓,名延,亦称王赧(nǎn),周慎靓王之子,东周第25位君主,也是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315-前256年在位,共59年。

扩展资料

周朝灭亡的原因:

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

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

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周朝

西周灭亡的原因

西周灭亡政治根因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使得天下诸侯与周王室渐行渐远,严重削弱了周王国实力;宗法制使得西周社会阶层固化,底层没有上升空间,顶层则日渐腐化堕落。这两项制度,使得周王室到西周晚期后实力大大削弱。其中详细分析,学术界已经探讨得非常多,不再详述。

西周灭亡,还有一项鲜为人知的经济根因,就是藉田制。藉田制,也被称作井田制,实际上就是公私田制度。在那个时代,货币经济尚不发达,私田是作为农民报酬分配给民众的。但农民必须先把公田侍候好以后,才能到自家私田上干活。

公田是农民共同耕种,私田则是各家各户独自耕种。整体上,藉田制模式,就是一种农村公社生产模式。公社生产模式,在困难时期能保证每个公社成员公平公正、生存发展,但是在发展时期却面临着效率太低的难题。

扩展资料: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古代封建制国家的垦田是有限度的,主要集中在一些都邑的周围。特别是王都和诸侯国都的近郊,比较好的熟田大都集中在这里。

这些良田,都是经过精心的疆理,按正南北和正东西的方向,有纵横交错的大小道路和灌溉沟渠,整治成十分方正的大小相连的方块田,这就是标准的井田。

西周实行井田制。每个男性主要劳动力授田百亩(相当于31亩多),每隔3年耕作者之间更换一次分配的田地。当时普遍采用熟荒耕作制,使得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