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史腾是战国后期秦国将领,主要成就是灭亡韩国。

秦灭韩的战争过程:

秦王政十六年九月,韩国南阳守腾主动投降并献出南阳地,秦国以该地为前进基地,作进攻韩国的准备。秦王政十七年,秦国将军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

秦灭韩的将军

秦王政韩废王(?─前226年)姬姓,韩氏,名安。

即韩王安。十六年(前231年)韩王安献出南阳(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同年九月,秦王任命韩国降将内史腾为南阳守。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率师十万南下渡过黄河攻韩,一路势如破竹,几无抵抗,俘虏韩王安,以韩地建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韩国灭亡。

尔后,前226年,在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发动叛乱,后被平定,而韩王安也在这年被处死。

新军骚动,求援无望,新郑的抗秦呼声一落千丈。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段氏、公厘氏、侠氏三家大臣逃出新郑,躲回自家封地去了。消息传来,韩王安大为震怒,立即下令彻查并追捕三大臣。查勘的事实是:三家重金买通城门守军,携带新郑存储的全部贵重财货出逃,究竟是谁开的城门,却始终查不清楚。追捕的结局是:风雪漫天路途难辨,连三队车马的影子也没有看见。消息不胫而走,贵胄逃亡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追捕追不到,查勘查不清,件件都是没着落。韩安长吁短叹,韩熙卧病不起,韩国庙堂连正常运转也捉襟见肘了。“天若灭韩,何使韩成大国!天不灭韩,何使新郑一朝溃散!”无论韩安在太庙如何哭泣悲号,最后一个春天都无可避免地来临了。韩王安九年春三月,内史嬴腾大军终于对新郑发动了猛攻。冰雪消融,申犰全力凑集了五万新老兵士再度开进洧水南岸老营地。壁垒尚未修复完毕,秦军三万步军便在响彻原野的号角声中排山倒海地压了过来。连排强弩发出的长箭,密匝匝如暴风骤雨般倾泻扑来。韩军尚在壕沟中慌乱躲避,一辆辆壕沟车便轰隆隆压上头顶,剑盾长矛方阵立即黑森森压来,步伐整肃如阵阵沉雷,三步一喊杀如山呼海啸,其狞厉杀气使韩军还没有跃出壕沟布阵,便全线崩溃了。踏过韩军营垒,秦国步军没有片刻停留。除了护卫两座韩军根本没有想到去拆除的石桥,秦军无数壕沟车一排排铺进河水相连,一个时辰在洧水又架起了三道宽阔结实的浮桥。各种攻城的大型器械隆隆开过,堪堪展开在新郑城下,步军马队呼啸而来,半日之间便将新郑四门包围起来。一阵凄厉的号角之后,内史嬴腾亲自出马向箭楼守军喊话:“城头将军立报韩王:半个时辰之内,韩王若降,可保新郑人人全生!韩王不降,秦军立马攻城!其时玉石俱焚,韩王咎由自取!”城头死一般沉寂,只有秦军司马高声报时的吼声森森回荡。就在内史嬴腾的攻城令旗高高举起将要劈下的时刻,一面白旗在城头树起,新郑南门隆隆洞开。韩王安素车出城,立在伞盖之下捧着一方铜印,无可奈何地走了下来。嬴腾昂昂然接过铜印,高声下令:“铁骑城外扎营!步军两万入城!”三日之后,韩王安及韩国大臣被悉数押送咸阳。只有那个年青的申徒张良,莫名其妙地逃走了。旬日之后,内史嬴腾接到秦王特书:封存韩国府库宫室,以待后书处置;嬴腾所部暂驻新郑,等待接收官署开到。一月之后,秦国书告天下:韩国并入秦国,建立颍川郡。三月之后,韩王安被秦军押送到毗邻韩原的梁山囚居。十年之后山东六国逐一消失,韩安郁闷死于梁山。这是后话。公元前230年春,秦王政十八年春,韩国正式灭亡。

秦灭六国的将领分别是谁?

秦灭六国

灭韩前230年

前230年,秦王政派内史腾率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攻破韩国首都郑(今河南新郑),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遂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灭赵前229——前228年

前229年,秦灭韩后第二年,秦军乘赵国遭受旱灾之际,兵分两路,南北合击赵都邯郸。前228年,破赵军,攻占邯郸,俘赵王,赵国灭亡。赵国公子嘉逃到代(今河北蔚县东北),收拾好残部自立为代王。 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俘代王嘉。

灭魏前225年

前225年,秦国将领王贲率兵出关中,攻占了楚国北部的十几座城,保障了攻魏秦军侧翼安全后,旋即回军北上突袭并围困住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依托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军强攻毫无奏效,于是引黄河水灌入城内。三个月后,大梁城被水浸坏,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秦在魏国地区设立砀郡。

灭楚前226——前223年

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秦军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攻下平兴(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寝(今河南沈丘县东南)进兵到城你(今河南宝丰县东),项燕反击,大败秦军,李信败逃。前225年,秦王命老将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两军在陈相遇,王翦以逸待劳,按兵不动。前224年,楚军多次挑战,秦军亦不与交战,项燕只好带兵东归,秦军趁楚国撤退之时迅速出击,并在蕲大败楚军,又强渡淮水,直抵楚都寿春(今安徽 寿县)城下。前223年,秦军乘胜追击,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秦在楚地设九江郡。项燕败退至长江以南,立昌平君为楚王。

灭掉楚国的王翦大军继续南下,造战船渡长江,消灭项燕余部和昌平君,并于前222年攻陷越国都城的会稽,俘虏分散于江南的越国王族后裔。秦在越地设会稽郡。

灭燕前226——前222年

前228年,秦军破赵以后,王翦屯军中山故地,准备下一步攻打燕国。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赴秦,准备以献督亢的地图和秦国逃将樊於期的首级之名刺杀秦王,望造成秦国混乱,以解被灭亡的危险,结果阴谋败露,荆轲被杀。前226年,秦王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大败燕军和前来支援的代军,攻陷蓟,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往辽东。后燕王喜杀太子丹,将其头献秦。前222年,秦将王贲进军辽东,歼灭燕军,俘虏燕王,燕国灭亡。

灭齐前221年

秦国重金收买了齐相后胜,使齐国即不合纵抗秦,也不加强战备。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秦国灭五国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前221年,秦王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北)。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不战而降,齐国灭亡。秦在齐地设置齐郡和琅琊郡。

古代的张良是大将还是相当于元帅

张良不是大将,也不是元帅,而是政治家、谋士。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张良在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张良向刘邦提出的“聚集三王,方可与霸王一战”的计策,成功帮助刘邦击败了楚汉战争中最强劲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足智多谋的张良为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国是怎么灭掉六国的

一、秦灭六国的战略:

1、乘六国混战之际,秦王政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释义:不吝惜钱财来贿赂六国高官,使六国无法组成联盟)”,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

2、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李斯建议秦王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

释义:赵国被占领,韩国就灭亡了;韩国灭亡,楚、魏就不能独自存在;楚、魏不能独自存在,就是一举而摧毁了韩国、破坏了魏国、挟制了楚国,向东面进而削弱齐、燕 。

二、秦国自身优势: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由于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新兴地主的力量比较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到秦王政执政时,关东六国先后衰败下去,唯独秦国越战越强。

三、秦灭六国的过程:

1、灭韩: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

2、灭赵: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军王翦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置邯郸郡、钜鹿郡、太原郡。赵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到代城。

3、灭魏: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军王翦之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同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 

4、灭楚: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都城寿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人复立昌平君为王。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置会稽郡,楚亡。

5、灭燕: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赵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秦始皇于代地设置雁门郡。

6、灭赵: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

四、结果: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扩展资料:

六国末代国君的最终结局:

1、韩废王韩安

公元前238年,韩王安即位,此时的韩国已成为六国中最弱小的国家,韩王安面临着随时被灭国的命运。当时的韩王安面对秦国的威胁,不顾一切的倒向赵国,试图依靠赵国合力抗秦,引得秦国派大军来攻。

公元前230年春,秦将内史腾率军攻韩,韩王安素车出城投降,随后被押往秦国国都咸阳。此后,韩王安被软禁在韩国旧地陈县。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被秦国镇压。最后,秦国为了彻底根除祸乱,将被软禁的韩王安处死。

2、赵幽缪王赵迁

公元前236年,赵王迁即位,此时的赵国在经历长平之战后,国力早已大不如前。后来,赵国继续被秦国打得丢城失地,赵王迁起用名将李牧抵御秦军,一度阻止秦军前进的步伐。于是,秦国采用反间计,使得赵王迁杀掉了李牧。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攻克赵国国都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就此灭亡。后来,秦王嬴政将其流放到房陵深山中。据说,赵王迁在被流放的深山中,因思念故国,而创作下了《山水》这首诗歌,闻着无不落泪。最后,赵王迁饿死在深山的茅屋里。

3、魏王假

公元前227年,魏王假即位。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打大梁,但是其城防坚固,久攻不下,于是引黄河之水大灌大梁城,水淹长达三个月,使得城内死伤无数。无奈之下,魏王假驾着小船向秦军投降,魏国灭亡。据《列女传》记载,魏王假最后被秦王嬴政杀害。

4、楚王负刍

公元前227年,楚王负刍即位。据记载,当时负刍的门客杀死了楚哀王,随后其自立为楚王。此后,秦国全力攻楚,占领了楚国大片土地,击败燕将项燕。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和蒙武率军攻入楚国国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秦王嬴政亲自前往樊口,追究楚王负刍的弑君之罪,并将其贬为庶人。

5、燕王姬喜

公元前255年,燕王喜即位。公元前227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事件,当时秦国已经灭掉韩国和赵国,接下来的兵锋将直指燕国。燕国太子丹为了阻止秦国灭燕,派荆轲前往秦国国都咸阳,刺杀秦王嬴政。

刺杀失败后,作为报复,秦国派大将王翦攻打燕国,击败了太子丹的军队,使得燕王喜逃亡辽东。随后,燕王喜听信谗言,杀掉了太子丹,将其首级献给秦国,试图平息秦国的愤怒,使之退军。然而,秦国并没有放弃攻打燕国。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

6、齐废王田建

公元前264年,齐王建即位。由于齐国距离秦国最远,因此秦国一直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在攻打其他国家的同时,拉拢齐国,使之不去救援。公元前221年,当时秦国已经灭掉其他五国,秦王嬴政派使者诱骗齐王建,允诺如果他投降,将会赐予他五百里的封地。

此时的齐国尚有土地方圆数千里,军队数十万,然而齐王建却选择不抵抗前去投降,秦国就此轻轻松松的占领了临淄城,齐国就此灭亡。此后,秦王将齐王建安置在边远的共地,不提供食物,使得齐王建最终活活饿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灭六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