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又称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10年到公元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身高体壮,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四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秦武王赢荡是位什么样的君主,都有什么作为呢?

秦武王是一位勇武好战的君主。

主要作为有以下几点:

伐宜阳,定三川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一直都想问鼎中原,但是有韩国占据了当时秦国东出的战略要地宜阳。秦国如果要兵出函谷关的话必须拿下这个地方,从而保证粮草和兵员的畅通无阻。秦武王采纳了左丞相甘茂的计策,先破韩魏联盟。韩国一旦被周边国家孤立宜阳城就比较好攻打了,甘茂出使魏国以事成之后共享伐韩的战果。并陈兵边境给与魏国军事压力,魏国答应与秦国结盟出兵助秦。秦武王于是就派甘茂率军攻打韩国,一开始攻打五个月未能攻下宜阳,秦国大臣樗里疾提出反对意见,秦武王打算退兵,但是在甘茂的 建议下增兵五万派大将乌获帮助甘茂秦军士气大振,打退韩国援军拿下宜阳,斩首六万,设置三川郡。为秦国攻打六国打下基础。

联合越国制衡楚国

楚国是秦国的一个强大的敌人,为了制衡楚国秦武王在即位时接见越国使臣与其订立共同夹击楚国的秘密约定。越国在勾践灭吴国后成为东南地区的霸主实力仅次于楚国,两国 领土接壤都将对方作为假想敌。在联越制楚的政策下秦国不用再担心楚国去攻打它了,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

连横魏国

秦武王即位之初就与魏国国君魏襄王在临晋联盟,通过外交政策秦武王稳住周边国家,目的是在秦国国君新立之际共谋伐秦。秦武王这一方针政策使秦国避免了一次六国合纵攻打秦国的机会,保证了秦国政权的稳定。

秦武王在位虽然只有短短四年时间但是为秦国的发展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秦武王的军事与外交政策下秦国获得了一个东出六国的战略要地宜阳,问鼎周王室让天下诸侯国见识到了秦国的武功之强大,外交上与越国魏国交好获得了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对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重要的计基础。

嬴荡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会被一个鼎砸死?

嬴荡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会被一个鼎砸死?

原本这位嬴荡兄可能是会以另一种方式名留青史的,如果公元前307年的那一天他不举鼎的话……

▲秦武王举起龙文赤鼎。

“举重先驱”嬴荡为了展示自己的男性魅力,于公元前307年大老远跑去洛阳,在人家家门口举一只名叫“龙文赤鼎”的网红鼎。谁知举重过程中出了意外,大鼎脱手,砸断了他的胫骨。于是,秦武王嬴荡,前329年—前307年……

那么这只当时的网红鼎“龙文赤鼎”到底多重?力大无比的秦武王嬴荡为何会挺举脱手?如果换一个现代的顶级举重运动员去试举的话,结局如何?那只传奇的大鼎如今又流落在何处?

一:举重运动鼻祖——秦武王。

秦武王的故事,是这样结束的:

《史记》:

“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司马迁《史记》中的这一段话是说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健身达人嬴荡与好友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一不小心大鼎脱手,砸断了胫骨,当即两眼出血气若游丝,到了半夜终于撑不住了。然后“秦武王嬴荡,前329年—前307年”……

▲秦武王试举龙文赤鼎。

故事大体就是这样,那么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秦武王,是什么样的身份和性格呢?

秦武王出生于秦惠王九年(前329年),是秦惠文王与惠文后所生之子。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文王薨,嬴荡即位,是为秦武王。

秦武王嬴荡是一位绝对的力量崇拜者,他本身就长得身高体壮,天生神力,所以从小就喜欢与自己的“勇士”小伙伴们做有关比拼力气的游戏。

乌获、任鄙、孟说(孟贲)这三位勇士因为力气大,所以通过重重“考验”,成为了最受秦武王重用的高官。

二:“龙文赤鼎”的背景来历:

好好一个秦武王,为何突然跑去洛阳举重呢?因为将要被他举的这只鼎很特殊。我们来看资料:

“十八年,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

鼎的名字叫“龙文赤鼎”,来历不简单。

龙文赤鼎是夏禹王铸九鼎之一!

相传在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他使用九州的岁币铸造了荆、梁、雍、豫、徐、青、扬、兖、冀这九只鼎,在每只鼎上分别刻画了对应九州的山川地形、土地赋税等信息,大禹以每一只鼎代表对应的一个州,九鼎意味着天下社稷。

来看资料:

《战国策》:

“据九鼎,桉图集,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Emmmm~传说集齐九鼎就能召唤……天下……所以“九鼎”一直被作为夏朝、商朝、周朝三代的镇国之宝。颠沛流离传至周王朝时,九鼎被保存在周都洛邑(今洛阳)的周室太庙内。

秦武王听说后,当即十分兴奋,摩拳擦掌想去将九鼎扛(抢)回家。

所以当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周室太庙中时,我们也就不足为怪了!

他想要“问鼎天下”。

秦武王嬴荡,为什么说他是一位被低估的帝王?

编者按:秦武王嬴荡,秦惠文王的大儿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武王好战,在位期间也是为黎民百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身强力壮,十分喜欢与人比力量,而且喜欢任用力量大的人,直到有一天与人比试举鼎,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便咽了气了,年仅23岁。

秦武王嬴荡,是秦惠文王的儿子,名字的意思便是荡平六国,公元前310年成为秦国国君。死于公元前307年,年仅23岁,嬴荡可以称之为整个战国时期,甚至可以说是华夏文明里面十分好战的首要代表,就是这样十分典型的一个代表,在后世竟然被称为自不量力的代名词,这是为什么呢?是真的因为他能力低下?与人比武举鼎真的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力量吗?

嬴荡,自幼生的是一表人才、雄壮威武,甚至还有人说他是天生神力。小的时候就喜欢与当时国内的大力士们相互比试。对于嬴荡来说史料褒贬不一,甚至于是讽刺多于赞颂。但是这个人真的是像历史上记载的这样不堪吗?其实也许他仅仅只是自幼养成的习惯与性格罢了。他举这个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鼎并不是他想举而是他必须要举!

因为嬴荡长得比较魁梧,仗着自己人高马大,从小喜欢打架。所以自从嬴荡继位后,秦朝国内的一些大力士便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这些大力士便都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物了!从小打架斗殴习惯了的嬴荡就算是当上了国君也是死性不改。小时候和伙伴打架,大了和国家打架,所以,嬴荡继位之后习惯使然,极力扩张领土,进而扩大秦朝的影响力,与其他各国展开斗争。

那么嬴荡为什么要举这个鼎呢?不举不行吗?答案便是不举不可!因为在公元前308年,嬴荡攻打韩国。嬴荡派使者去逼迫魏国出兵一起攻打韩国。打垮韩国之后,“意犹未尽”的嬴荡甚至觊觎起了周王室,想着学习楚庄王问鼎。

要知道,在古代鼎是势力的象征也是权力的象征,嬴荡想要在周天子的脚下去彰显秦朝的势力,相传在古时候大禹建造九鼎,象征着世界九州。鼎也是象征着对天下的引领地位,权力里面也是有着鼎在权在的说法。

所以,象征着权力的这口鼎嬴荡是必须举的,因为举这个鼎对于当时的秦朝来说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既彰显了秦朝势力的强大也想周天子展示了自己心中想要实现大一统的决心,当然也是为了在自己的士兵面前彰显自己一国之君的实力。一切都很好,但是只是结果出现了一点小意外,也许是鼎太重也许是因为自身实力不足,鼎脱手了,砸到了自己的胫骨,结果晚上便咽气了。

所以嬴荡这个人实力还是有的,就凭他能够带兵征讨韩国,能够有勇气与当时的周天子相互对抗,他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有能力有胆识的君主了。这个鼎在当时的环境下也是非举不可,就算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所以嬴荡这个人也是一位被低估的帝王,举这个鼎并不是来彰显自己的力量,这一切都是由原因的,为了国家,为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