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的意思是为一个人只怕不能立定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名得不到显扬呢?出自晋朝刘义庆编纂的《世说新语·自新》中的《周处》。其中的”患“意思是”担忧“。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翻译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的原句是“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该句出自《世说新语·自新》,意思是:再说,一个人只怕不能立定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名无法显扬呢?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译文

周处年轻的时候,为人凶悍霸道,成了家乡的祸害。另外,义兴河里还有一条蛟龙,山上有一只跛足虎,他们一起侵害百姓的生活,义兴人称之为“三横”,尤其是周处更为厉害。有人前去劝说周处杀掉猛虎,斩掉蛟龙,目的是希望“三横”可以只留下一个。周处就杀掉老虎,接着有跳入水中杀蛟龙,周处追随蛟龙,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一起漂游了几十里,经过三天三夜,乡民们都说周处已经死了,大家互相庆贺。结果周处竟杀死蛟龙从水里出来了。他听到庆贺的消息后,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乡里的祸害了。周处决心重新做人,就到吴郡去找陆氏兄弟,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他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告诉了陆云,并说:“我想重新做人,可惜虚度了大好时光,至今一事无成。”陆云对他说:“古人看重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你的前途还是大有作为的。另外,人最可怕的是不能立志,如果志向远大,又何必担心不能名声远扬呢?”于是周处洗心革面,最终成为忠臣孝子。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人最可怕的是不能立志,如果志向远大,又何必担心不能名声远扬呢?出处:南朝的刘义庆的周处除三害。

原句: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释义:陆云对他说:“古人看重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你的前途还是大有作为的。另外,人最可怕的是不能立志,如果志向远大,又何必担心不能名声远扬呢?”于是周处洗心革面,最终成为忠臣孝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从诗本身而言,只是一曲形象的赞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

全诗分三章,反覆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覆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处除三害

周处除三害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周处除三害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周处除三害

出处或作者:刘义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周处除三害注释

词语注解

1、凶强:凶暴强悍。

2、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的意思。

3、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或说指鼍(tuó)鳄一类的动物。

4、为乡里所患:意谓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为,表示被动的结构助词,解释为“被”。患,认为……是祸害。后文的“患”是担心的意思。

5、并:一起,指蛟与虎两者。

6、谓:称

7、为:是

8、三横:三害。横,祸害。

9、尤剧:更厉害。

10、或说(shuì):有人劝说。或,有人。说,劝说。

11、实:实际上。

12、冀:希望。

13、或浮或没: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没,沉没

14、与之俱:指同蛟一起浮沉。

15、更相庆:互相庆祝。更,交替,轮换。

16、吴:今苏州一带。

17、二陆:指 陆机 、陆云两兄弟,当时著名的学者。下文“平原”指陆机,因陆机曾任平原内史;“清河”指陆云,因陆云曾任清河内史。

18、具:通“俱”,全部,详细地。

19、修改:修,修正行为。改,改正错误。

20、贵:以……为贵,认为……是宝贵的。

21、暴犯:侵害。

22、蹉跎:虚度光阴,这里是过时的意思。

23、朝闻夕死:语出《 论语 ·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

24、尚可:还有希望。

25、令名:美好的名声。

26、彰:显露。

27、遂:就。

28、改励:改过自新。改,改过。励,勉励。

29、忠臣:周处后来发愤攻读,官至御史中丞,为官正直。氐(dī,我国古代民族)人齐万年起兵,周处奉命出征,当时他老母亲犹在,但他坚持领兵出征,力战至矢尽弦绝而死,故称之为忠臣。

全文翻译: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周处(238—299年[1]),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吴亡后周处仕西晋,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被派往西北讨伐氐羌叛乱,遇害于沙场。

拓展阅读: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技巧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意: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自新》。《世说新语》由刘义庆编撰。刘义庆,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人物传记

《晋书·周处传》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人物典故

公元三世纪中叶,义兴阳羡(今宜兴市)传颂着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周处(242-297),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其祖父周宾为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父周鲂为东吴名将,任鄱阳太守,赐爵关内侯。

周处父亲死亡,母亲过于溺爱他,年少时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武艺高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横行乡里。民谣说:“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拳打李,脚踢张,好像猛虎扑群羊。吓得乡民齐叫苦,无人敢与论短长。”这位“少孤,不修细行,州里患之”的七尺少年,被乡民与南山猛虎、西氿蛟龙合称为阳羡城“三害”。后来,这个说法传到了周处那里,他自知为人所厌,突然悔悟,只身入山射虎,下山搏蛟,经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数十里,终于斩杀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改邪归正,认认真真拜师学文练武,这一来城内“三害”皆除。

周处除“三害”后,发愤图强,拜文学家陆机、陆云为师,终于才兼文武,得到朝廷的重用,历任东吴东观左丞、晋新平太守、广汉太守,迁御史中丞。他为官清正,不畏权贵,因而受到权臣的排挤。西晋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将军,奉命率兵西征羌人,次年春于六陌(今陕西乾县)战死沙场。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赐封孝侯。

患在文言文当中的意思

1. 患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要所有意思

(1)(形声字。从心,毌guàn)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患,忧也。――《说文》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春秋·繁露》

患货之不足。――《国语·晋语》

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何患不能。――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又如:患累(忧患);患御(害怕服兵役);患忧(忧患);患失(生怕失去)

(3)憎恶;讨厌;厌烦 (detest)

患,恶也。――《广雅·释诂三》

戊不好学患申公。――《汉书·申公传》

(4)又如:患苦(厌恶);患毒(痛恨);患恶(厌恶);患忌(嫌忌)

(5)苦于 (suffer from)

患,苦也。――《广雅》

近日南方赋重,北方患徭多,民困官贫,急宜省事。――《清史稿》

(6)害病 (suffer from)。如:患肝炎;患麻疹;患重伤风

患huàn

〈名〉

(1)祸患,祸害 (calamity;trouble;peril)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书·说命中》

论伦无患。――《礼记·乐记》

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吕氏春秋·重己》

恶为君之患也。――《吕氏春秋·贵生》

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操后患。――《资治通鉴》

用兵之患。

(2)又如:水患;河患。如:患咎(灾祸);;患害(祸害);患祸(祸患)

(3)疾病;毛病 (disease)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又如:患子(病人);患处;防患于未然;后患无穷;有备无患;消除后患

2. “患”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平时记住特殊意思就行了。

①忧虑;担心.《季氏将伐颛臾》:“不患寡而患不均.”《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②忧患;灾祸.《肴之战》:“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鱼我所欲也》:“则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也.”

③疾病.《魏书·裴骏传》:“患笃,世宗遣太医令驰驿就视,并赐御药.”

【又】生病.《晋书·桓石虔传》:“时有患疟疾者.”

④危害;妨害.《谋攻》:“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⑤禁忌;忌讳.《赤壁之战》:“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3. 患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①忧虑;担心。《季氏将伐颛臾》:“不患寡而患不均。”《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②忧患;灾祸。《肴之战》:“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鱼我所欲也》:“则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也。”

③疾病。《魏书·裴骏传》:“患笃,世宗遣太医令驰驿就视,并赐御药。”

【又】生病。《晋书·桓石虔传》:“时有患疟疾者。”

④危害;妨害。《谋攻》:“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⑤禁忌;忌讳。《赤壁之战》:“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4. 文言文中"患"的意思有哪些

1、担心,发愁。

季康子患盗。——《论语》

译文:季康子苦于盗贼太多。

2、忧患,麻烦。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患,常会使国家灭亡。

3、憎恶,讨厌,厌烦。

陵折吏民,皆患苦之。——《史记·外戚世家》

译文:欺凌吏民,全都讨厌他。

4、疾病,毛病。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译文:人的毛病就在于好为人师。

5、祸患,祸害。

为乡里所患。——《周处》

译文:成为乡里的祸害。

5.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一般读作dé 一、作动词1. 得到,获得2. 找到3. 得知4. 捕获5. 成功;完成 6. 适,合7. 具备8. 同“德”,恩惠,感恩9. 助动词。

能,能够10. 得意,满足 11. 看到 二、作名词1. 收获,心得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三、作副词 必须,应该 四、作形容词 合适;正确 得 dé 一、【动】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

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1.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

——《说文》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

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所营。

——唐·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2.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

——《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

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

——《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3.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

——《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

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

——《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4.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亦指被捕获;被逮捕。

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5.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

——《红楼梦》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6.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7.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荀子·劝学》8.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

——《盐铁论·击之》9.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史记·项羽本纪》10.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世说新语·文学》又如:洋洋得意11.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名】1.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

——《荀子》三、【副】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四、【形】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

——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五、【叹】 1.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6. 文言文的患是什么意思

患 huàn动词义:1、形声字。

从心毌(guàn)声。“串”即“毌”(贯)字。

本义:担忧;忧虑bai。患,忧也。

——《说文》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书文止于一du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

——《春秋·繁露》患货之不足。——《国语·晋语》患秦兵之来。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何患不能。

——宋·司马光《zhi训俭示康》2、憎恶;讨厌;厌烦。患,恶也。

——《广雅·释诂三》戊不好学患申公。——《汉书·申公传》3、苦于。

患,苦也。——《广雅》近日南方赋重,北方患徭多,民困官贫,急宜省事。

——《清史稿》4、害病;患病;得病。dao名词义:1、祸患;祸害。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书·说命中》论伦无患。

——《礼记·乐记》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吕氏春秋·重己》恶为君之患也。

——《吕氏春秋·贵生》专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为乡里所患。

——《世说新语·自新》为操后患。——《资治通鉴》用兵之属患。

2、疾病;毛病。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患的文言文翻译

1. "患"在古文中有哪几种意思

详细字义

--------------------------------------------------------------------------------

◎ 患 huàn

〈动〉

(1) (形声。从心,毌 guàn)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2) 同本义 [worry about]

患,忧也。——《说文》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春秋·繁露》

患货之不足。——《国语·晋语》

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何患不能。——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患累(忧患);患御(害怕服兵役);患忧(忧患);患失(生怕失去)

(4) 憎恶;讨厌;厌烦 [detest]

患,恶也。——《广雅·释诂三》

戊不好学患 申公。——《汉书·申公传》

(5) 又如:患苦(厌恶);患毒(痛恨);患恶(厌恶);患忌(嫌忌)

(6) 苦于 [suffer from]

患,苦也。——《广雅》

近日南方赋重,北方患徭多,民困官贫,急宜省事。——《清史稿》

(7) 害病 [suffer from]。如:患肝炎;患麻疹;患重伤风

词性变化

◎ 患 huàn

〈名〉

(1) 祸患,祸害 [calamity;trouble;peril]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书·说命中》

论伦无患。——《礼记·乐记》

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吕氏春秋·重己》

恶为君之患也。——《吕氏春秋·贵生》

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操后患。——《资治通鉴》

用兵之患。

(2) 又如:水患;河患。如:患咎(灾祸);患害(祸害);患祸(祸患)

(3) 疾病;毛病 [disease]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 又如:患子(病人);患处;防患于未然;后患无穷;有备无患;消除后患

2. 文言文的患是什么意思

患 huàn

动词义:

1、形声字。从心毌(guàn)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患,忧也。——《说文》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春秋·繁露》

患货之不足。——《国语·晋语》

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何患不能。——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憎恶;讨厌;厌烦。

患,恶也。——《广雅·释诂三》

戊不好学患申公。——《汉书·申公传》

3、苦于。

患,苦也。——《广雅》

近日南方赋重,北方患徭多,民困官贫,急宜省事。——《清史稿》

4、害病;患病;得病。

名词义:

1、祸患;祸害。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书·说命中》

论伦无患。——《礼记·乐记》

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吕氏春秋·重己》

恶为君之患也。——《吕氏春秋·贵生》

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操后患。——《资治通鉴》

用兵之患。

2、疾病;毛病。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