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也的释义: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无意义。

2、句子释义:如果聚集的水不深。

3、.出处:《庄子》首篇《逍遥游》。《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水之积也无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意思

原句是“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意思: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出自《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原文节选: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白话译文:

这只鹏鸟,当海动风气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从高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就像这个样子罢了。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

赏析:

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翻译成现代汉语什么意思?

水积蓄得不深厚,就没有负载大船的力量。

此句出自战国《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原文: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这段话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谈了做好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头一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意思是:水积蓄得不深厚,就没有负载大船的力量。接着庄子又用了两组生动奇幻的比喻加以阐明: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翻译成现代汉语什么意思?

况且如果水积攒的不多不深,那么它也不能把大船浮起来(负起大船也没这个力气),

这是逍遥游的一段嘛,就讲浮力的原理,水深才行大船

这句话 来自 庄子的《逍遥游》

联系全文,是说大舟好象无拘无束,但它受到水的限制,水积厚方能航行而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看似伟大自由,实凭借风之力,无风不得飞.

表明庄子认为世间万物都受到限制,他追求绝对自由,故在最后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这些话其实就是庄子为了 村托自己所追求的理想,说明 自己理想的高尚,和具有的难度.

其中蕴含的哲学原理呢,用马克思主义式的话说就是,世间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果必有因.大舟能行的原因在于 所行的水域刚好合适.大鹏 能飞的原因在于所飞的风力刚好适合,但凡事物之间都必定存在相互的牵连,没有哪个可以完全脱离他物而自我独立.

比喻人类世界就是,一个人的成功不可能仅仅依靠他自己的主观努力获得,外部的条件有时候甚至会起到关键作用.

因而我们又可以得出另一个哲学原理,即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外因同样也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