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千年以来,从千年到现在。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其出处是“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山称万岁,河庆七年”。

以降:犹言以后表示时间在后,也犹言以下表示等第或位置在下。

哪些理念属于佛家尊重生命的生态理念

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短短两句话,道出了佛教对动物的深切关怀与无尽慈悲。千年以降,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水乳交融,使得中国在很早就有了对待动物的主流意识与实践行动。那么,佛教的护生理念是怎样的?佛教又是如何看待人类吞啖生命与伤害动物的行为?

佛教慈悲救度的对象从一开始就不局限于人类,而是包括动物在内的各种生命形式。在轮回信仰的基础上,生命本质是平等的,也就是说,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生命均有着平等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许就是不愿杀生的缘由。《佛说阿难四事经》曰:“当以慈心育养幼孙,见禽兽虫蛾……当常念,随其所食,令时酥息,莫得如杖伤绝其命。”佛教经典再三劝导信众应该保护动物,不要伤害动物。

不杀害生命、对一切生命平等相待、人与动物和平相处,正是佛教的护生理念。

众生平等的思想在佛教历史上逐渐形成了积极的实践方式,集中体现为素食、放生行为。断除肉念以食素为生、救助和放生动物使其重获自由,都是众生平等思想的事实体现。

《大佛顶首楞严经》中:“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佛教认为不杀生、从慈悲出发有利于修行成佛,素食有利于佛子的灵性成长。从佛教素食观来理解,素食不仅可以拯救受苦的动物、解决环境危机及气候变暖,更重要的是使每一个实践个体变得更高贵、更慈悲,从灵性上拯救我们人类自己,使人类社会更和谐

《归去来兮辞。序》可以看出陶渊明有什么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具有不慕名利,安贫乐道,注重亲情,热爱自然的美好品质。

本文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抒写作者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富于音乐美,结构严谨周密。

扩展资料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归去来兮辞

历史上哪个诗人经常写景色的诗?

历史上哪个诗人经常写景色的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与湘菜有关的词,词语,成语

湘菜赋

夫湘菜者,湖南菜也。融湘地民俗之韵,孕湘人格骨之性。得湖湘文化熏陶,领中华菜系风骚。大师名厨美馔,且作家常便饭。方俗闾里小食,堪当豪华国宴。千年以降,美誉崇高。一曰军菜。或曰王肴。又曰福菜。湘之精灵兮,稀世之酿;国之精粹兮,湖湘之光。追日月而惊艳,煮四水而流芳。

湘地卑湿,群山三面如屏立。湘菜性烈,出彩满席湿寒歇。蜚声四海,生香活色;一辣千年,源远流长。昔日屈子之《招魂》,今朝湘菜之滥觞。三湘起底《美食方》,竹简留味世无双。钟鸣鼎食,饭稻羹鱼生天趣;韶乐飞扬,食前方丈溢奢鲜。韵味牵肠,怀素挥毫《食鱼帖》;出奇制胜,曾侯驱疾三合汤。毛公情系火宫殿,老味传奇九州羡。谭厨精烧组庵菜,官府湘菜铸辉煌。

湘江北上,润泽我邦。千年流碧,反哺乡关。曾记否,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油炸豆腐臭而香,姊妹团子数二姜……想当年,美食童谣竞传唱。看今朝,湘菜佳肴满店堂。臭豆腐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软如绒,载入美国总统笔记中。白粒丸圆匀匀,滑溜溜,鲜嫩嫩,辣滋滋,情系潇湘百姓追风尝。发丝百页叉烧鳜,东安子鸡龟羊烩,组庵鱼翅糖心鲤,霸王别姬蒸盆里,剁椒鱼头红烧肉,子龙脱袍腊蒸双……盈盘沁齿色色鲜,满席竞艳呈吉祥。凭谁问:数千湘菜,鲜滋妙味。尔乃一锅鲜辣与清爽。或淡雅多滋,或辛猛灼舌,食客惊乎其技,大师信手拈来。刀工精细,火功精当。巧夺天工,经典时尚。

嗟乎!易牙调味,郇厨惠领。昔湘军智勇,威震神州,无湘不成军;今湘菜出湘,老辣清鲜,无湘不成宴。盛世于斯,湘菜列鼎,味飨天下,全凭诚信。情谊笃,品牌响。五里一楼,十里一阁,千商万店,雅集同乐。湘女把盏,秀色可餐。湘绣铺台,悦目言欢。湘茶浮绿出茶乡,湘君和羹任品尝。湘瓷美器,湘酒绵长,觥筹交错,喜气洋洋。满席湖湘,溢彩流光。湘菜幸甚哉,万代飘香!

浅谈李白(一)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一生岁月半世浪荡,俨然江湖儿女。

      以现有史料看,李白于1300多年前,出生在西域碎叶城,千年过去,曾经的西域重镇,如今落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许是上天眷顾,幼年的李白及才情过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即便天才,也要饱读诗书,古来如此。

    说到才华,有些人写诗要“苦吟”,“两句三年得”。李白简直是张口就来,而且气魄瑰丽动人,用杜甫的话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就不只是饱读诗书了,简直可谓“通天之才”。

      这份天才,化作浪漫洒脱,宛如从天界坠入凡间的“谪仙人”。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在那个除了双腿,交通工具只有马和船的年代,李白也真是顽皮得坐不住,年纪轻轻就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这又顺着黄河溯流而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名山大川都走遍,奇诡壮丽收眼底,江湖风光在江湖儿女笔下,幻化成诗篇,千古传唱。

      才高而浪漫者,内心深处往往是蔑视权贵的,所以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天生干不了“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事。所以他才能上天子门庭,却终不能被权贵豢养,反倒“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官儿可以不做,酒不能不喝——这份浪漫洒脱,上承陶渊明下接王冕,隐隐成了中国文人的精神脉络。

      洒脱如李白,也有愁绪种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总让人落寞愤懑,所以李白也会“借酒消愁”可惜“愁更愁”。但他万不会一蹶不振,酒醒后还是一条好汉,照样仗剑走天涯,喜剑术,爱道教,还热衷于交朋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被汪伦骗去了,照样乐呵呵的写诗饮酒;“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哪怕是赐金放还,也照样跟杜甫、高适喝酒游梁宋,还钻一个被窝。

      所以李白代表了一种盛唐气象:青春勃发,激情四射,阳光灿烂,往好处看,不忧愁、不焦虑、不挂怀。同一轮明月在天银光泻地,纳兰性德是“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李白就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热情、蓬勃。盛世年华,血脉偾张。

      李白在世之时,未能功成名就得偿所愿,但千年之后,“诗仙”名号家喻户晓,“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是不想做什么圣贤的,他是盛世里一个顽皮的孩童,热情高涨地游戏人间。写到这里,耳边似乎想起李白离家赴京时的呼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还是余光中先生写得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盛唐气象,能以这三分剑气口吐莲花,千年以降,大概也只有李白一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