膛线旋转方向有左旋、右旋二种。旋向影响弹头在空中飞行偏流,对弹头其它技术指标没有影响。因此左右旋转没有太多要求,我国枪械基本上全是右旋,只是一种习惯。

“膛线”的作用是什么?是什么原理?

膛线的作用是使弹头旋转运动,以保持飞行稳定,提高命中精度和增大侵彻力。

关于膛线:

1.膛线亦称来复线,枪膛内呈螺旋形凹凸的线。凹下的部分称为阴膛线,凸起的部分称为阳膛线。膛线的作用是使弹头旋转运动,以保持飞行稳定,提高命中精度和增大侵彻力。中国军队现有武器的膛线都是有旋线。膛线原理线膛枪的原理并不复杂。

2.膛线的条数多少常与枪的口径大小有关,一般在3 ~12条之间,手枪、冲锋枪、步枪等常为4 条,口径大一些的机枪是8 条。膛线的方向有右旋和左旋两类,现在一般均采用右旋,究其原因,不过是习惯而已。有了膛线,子弹头离开枪口时的旋转速度就可高达每分钟旋转20万转了,这样就保证了弹头足够的飞行稳定性,保证了子弹的飞行距离。

3.来复线旋转的程度,称为缠距. 如果须要愈长的距离来完成360度的旋转,称为慢. 较短者称为快. 例如说在12寸之内完成一圈的要比9寸内完成一圈的慢. 缠距的差别主要在于是否能使弹头稳定,不稳定的弹头除了沿着目标线旋转,还会翻跟斗,产生靶纸上产生Keyhole的现象。

4.枪管的长度对射击的初速,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的长度内,越长越好,这是人类很早就发现的事实。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使用的步枪枪管长达30寸以上,因为当时的战术想法是想要步枪兵能及远。但是在一定的长度之后,其所能取得的效益有限,只是徒然增加重量,而且使用不便。因此后来标准的步兵武器枪管长度,大多减少到20寸到24寸之间。

为什么枪筒、炮筒里有一圈圈的螺旋线?

枪筒、炮筒里的螺旋线称之为膛线。枪管内部布满了螺旋状的膛线线,所以枪管的横截面并不是一个光滑的圆,而是一个内部呈锯齿状的圆。子弹射击时,受膛线的影响,在枪管内快速螺旋前进。膛线的作用在于赋予弹头旋转的能力, 使弹头在出膛之后, 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膛线的旋转角度必须要根据弹头的重量、长度、以及速度来考虑。膛线根据旋转的方向可分右旋、左旋(从射手方向看去),一般常用的条数有:4、5、6、8条,所以常常可以在枪支规格中看到像是“6条/右旋”之类的规格。

扩展资料:

现代制造膛线的方法主要有:单点钩切法、多点拉削法、模头挤压法,锤锻法。

1、单点钩削法,这种膛线制法是使用一个钩状削刀,在枪管内和膛径同大的内壁,边转边切,削出单条膛线来。每切一次,就逐渐增加切削的深度,直到达到预计的阴膛线深度为止。

这种制法早在16世纪就已发明,但非常耗时耗力,现代其它膛线制法出现后,它就不再被用来进行大量生产,只有少数提供订制枪管的小型工厂仍然用它来制造高级枪管。

2、多点拉削法,这种制程是单点钩削法的改良,使用拉刀,边拉边转,一次同时把数条膛线切削出来。早期制法要换拉刀拉削多次,每次拉刀都比前一次大一点,逐渐增加阴膛线深度;现代则在同一支拉刀上有多组刀模,后面的刀模比前面的要大一点,因此不必换拉刀就可以把膛线切削出来。

3、模头挤压法,在1950年代由美国雷明顿公司工程师麦克.华克发明的膛线制法。其方法是先将枪管钻一个比膛径稍小的洞,然后用一根上面有跟阴膛线对应突起的高硬度模头,用高压机器从洞中边转边压下去,将钢材挤成阴膛线和阳膛。是现代制作高级枪管的方法之一。

4、锤锻法,这种方法是现代制造枪管膛线的方法,多用来制造多角型膛线,适合大量生产枪管,由德国在1930年代发明。

它的作法是将枪管钻一个比阴膛直径稍大的洞,将一根和枪管内膛形状相反(阴膛线位置突起)、贯串整根枪管的高硬度模杆放在洞中,然后以机器在枪管外锤打,把钢材挤到紧贴模杆,然后将模杆抽出,模杆突出的地方所压出的就变成阴膛线了。这方法又称冷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膛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来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