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乾隆帝继位,十月,罢军机处,改设“总理事务处”。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不久又因实际需要而于乾隆二年十一月将军机处重新恢复,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军机处重建之后,乾隆帝扩大了军机大臣人数,任命鄂尔泰、张廷玉、讷亲、海望、纳延泰、班第等六人为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也由原来的十人扩充至十六人,满汉各半。此后,随着其权力的加大和处理事务的增多,人数相应又有所增加。在对人员编制不断充实的同时,军机处处理事务也日益增多,权力愈加扩大,各项制度也不断趋于健全。

乾隆为何要迫不及待的撤销军机处呢?

乾隆即位之初,确实有一次短暂裁撤军机处,不过很快恢复了。究其原因,其实是为了进行一次“机构改革”,让新的军机处进一步帮助自己彻底掌权。

军机处,虽然始创于雍正年间,并一直延续到清末改制,但其创立之初,与后来的情况并不一样。最初,军机处其实只是个战时的临时机构。雍正七年,为了应对西北战局,雍正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容易泄露消息为由,在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这也就是军机处的原名。

雍正十年改名“办理军机处”。这算是一个“战时机构”,临时设置。入值军机处的人员多为亲贵大臣,但也是从各个不同部门里来的,都属于兼职,他们的本职岗位还是议政王、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等。所以,虽然军机处的产生让雍正进一步集权,可以越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等独行其事,但缺陷也是存在的,就是说这个部门缺乏法理依据,似乎并不稳固,容易撼动。雍正在世时,以其威望、手段让群臣慑服,那军机处就是一把强有力的武器,但是如果皇帝镇不住呢?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故而,乾隆即位之初裁撤军机处,不是不要了,而是要改革。况且,在即位之初,乾隆自己还要面对一个“突围”的过程。因为雍正驾崩时,乾隆虽然已经25岁,但雍正还是给他留了四个辅政大臣,也就是乾隆的十六叔庄亲王允禄、十七叔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所以,按照雍正遗诏,乾隆必须在朝政上倚重这四位“托孤大臣”。

乾隆是个“权术大师”,面对这样的处境,他先是在刚刚即位时就以时事变迁为由裁撤了军机处。既然本来就是个临时机构,裁掉也是无可厚非。取而代之的,乾隆设立了“总理事务处”。由允禄、允礼、鄂尔泰、张廷玉四人任总理事务王大臣,其他原军机处大臣讷亲、徐本、班第、索柱、丰盛额、海望、莽鹄立、纳延泰改在总理处“协办总理事务”或“差委办事”。

这招很厉害,首先,按照雍正遗诏,乾隆一定要倚重四个辅政大臣,而允禄、允礼本来不在军机大臣之列,现在将他们列为总理王大臣,就完全符合遗诏要求。而与此同时,军机处被裁撤,就避免了政出两头。同时,除四大臣外其他人都被免去了军机大臣,也就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可谓一举三得。

等到乾隆二年十一月,乾隆除服。也就是说,服丧期满,应该亲自主理朝政了,所以四大臣按理请辞总理事务处王大臣职务。乾隆顺势取缔总理事务处。但是,没有了这个中间机构,就变成皇帝依然要通过内阁去控制群臣,效率低下,而且其中势力盘根错节。于是,乾隆复设军机处,成员基本为雍正十三年裁撤前的人员。这也算是一种恩威并施。

虽然人员一样,但是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有两个人被削权了,没错,就是两个叔叔允禄、允礼。因为他们本来就不在军机大臣之列,这次复设也就顺理成章不算他们两人,虽然他们还保留议政大臣之名,但已经无法直接插手政务。

这也是乾隆紧锣密鼓打压宗室贵胄的重要一步(此前,乾隆元年乾隆就以朝拜礼仪问题罢允礼双俸),此次还政虽然在礼节上对允禄、允礼更为尊崇,但实际已经暗流涌动(乾隆三年,允礼去世,四年,爆发弘晳逆案,乾隆以康熙废太子胤礽之子弘晳谋逆为由,将与之交好的宗室成员都被严惩,允禄也被剥夺了双俸和议政大臣头衔,直到乾隆十八年复授议政大臣,已是风烛残年)。

其次,新军机处权力扩大,不再是雍正年间的战时临时机构,而成了常设机构,为之后乾隆通过军机处控制朝政打下基础。从此所有军国要务都由军机处处理。

最后,也是对鄂尔泰、张廷玉的限制。总理事务处存在时,二人被允禄、允礼压着。复设军机处以后,虽然没了两座大山,但乾隆已经通过这段时间对朝政有了充分的熟悉,人员也进行了洗牌。已经无法对乾隆造成威胁了。

清朝的军机处原先是用来干什么的?

军机处最初的雏形是军需房也称军机房,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产物,当时清兵与准葛尔部交战,往返的奏折和军事情报为了更加保密,也是为了处理军务方便,而设立了军机房。军机房的主管领导是皇帝在内阁中挑选可靠的人来担任,雍正年间任命了怡亲王允祥 大学士蒋廷锡 张庭玉来主抓军机事务。可见军机房的重要。不久又设立了军机章京,后来军机房经过大学士们建议,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各个机构更加的完善。军机处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变动。弘历即位时曾经废除了军机处,改设总理事务处,原来的办理军机处的管理大臣,有的改为协办总理事务,经过一阵的运作,不知道什么原因,两年后又从新的恢复了军机处,总理事务处继而废除。到了嘉庆年间,军机处得到了彻底的巩固,职权范围也逐渐的加大,成为了当时国家重要枢纽机关。到了光绪时设立了督办政务处将军机处的职权进行了分割。到了宣统改称为责任内阁,这是的军机处基本上就不存在了。清朝的军机处自设立到废止经历了一百八十多年。军机处的演变无不是为了维护皇帝的统治,来彻底的巩固自己的地位,军机处可以说是皇帝的私人机构,总体是管理军国大事,具体职权大而且广泛。军机处听命与皇帝,办理皇帝亲自授予的各项大事要政。其中包括很多,审理大狱案件 奏补文武百官 考察行军作战路线计划 及后勤补给 考证历史等等,军机处所处理的事务要求迅速保密,传送密件严密快速直接。后来随着军机处权利的扩大,天下事务基本都能够参与管理,为了避免权利集中,而威慑皇权,对军机处采取了一定的权利限制措施。最初地方官员的文件奏折等都必须经过军机处,然后由军机处呈报皇帝,后来嘉庆时期就限制了军机处这个程序,可以直接呈报不必通过军机处。军机处理中枢事务,呈写秘旨都是严加保密的。皇帝与军机大臣商议事务的时候,不允许太监在场。大臣们不得随意进入军机处,即使是王公贵族也必须由皇帝亲自批准。军机值班房那就更加的严格了。皇帝对军机大臣们对外交往还有严格的限制,以免泄露机密,所以说军机处的保密措施是严密的,对于军机处打扫卫生等杂役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一般都是从内务府的童子中间选拔。达到一定的年限全部换新人。以免对于军机处过于熟悉。军机大臣办事不准随便使用一般的书吏,可见军机处管理是多么的严格。军机处表面上有很高的职权,但是必须是服从皇帝一人管制,军机大臣丝毫没有决策行动等能力。军机处就是维护皇权的重要中枢。

军机处的官职有军机大臣,是主要管理者,一般由三人组成军机大臣最多设置不超过六人,一般都是由皇帝亲自从满汉大学士, 尚书 侍郎等重要官职中选拔任命,或者在军机章京中直接任命。军机大臣在军机处称为大军机,则小军机就是军机章京,军机章京没有名额限制,一般都是军机大臣在内阁中书及六部官员中挑选任命。军机章京在清朝社会地位上有名气和特殊的地位和权势。军机章京官虽说不大,但是接触的都是国家机密奏折文件等等。在当时官场上很多官员为了探听消息,都要贿赂拉拢军机章京,或者把他们作为内线,来达到个人目的。

军机处是清朝的中枢机关,是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的重要机构,所以说军机处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机构,掌管着国家军国大权,听命于皇帝也是维护皇权的重要中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