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衡施肥。按照每生产100公斤籽粒,需施纯氮3.1公斤、磷1.5公斤、钾2.8公斤的规律,根据不同产量水平,确定氮、磷、钾的施肥指标。施肥原则是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

2、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情况进行合理密植。一般为每亩3500-4000株;

3、改善田间小气候。在玉米生长中后期,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喷灌或根外施肥降低田间气温,提高田间相对湿度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高温干旱对玉米的危害;

4、人工辅助授粉;因为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缩短,不能正常授粉,致使玉米缺粒.

5、及时防治病虫害。生长期及时防治各种病虫的为害,减少玉米缺粒的发生。

减少玉米不完善粒的措施?

减少玉米缺粒的办法就是合理密植,要根据种植土地的情况、品种种植要求、种植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方法等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这样才能保证玉米通风透光,光照充足就能够使玉米茎秆粗壮,雌雄穗分化发育就会很好,就可以避免发生玉米缺粒现象。玉米缺窝断行补种玉米最好是在直播玉米时育一部分苗用于移植补种,使所有的玉米生长一致就不会产生缺粒。玉米需要的氮肥量比较多,施肥时要适当增加用量和加入一定的磷钾肥,做到养分平衡,这样才能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在玉米雄雌盛花期进行人工授粉也是减少玉米缺粒的有效办法。同时及早防治病虫害。

引申资料:引起玉米缺粒的原因主要有:玉米顶部不结粒的主要是土壤缺乏磷元素或者雌穗小穗在分化过程中养分不足,顶端小穗不能正常分化造成的。侧面不结粒的主要是雌穗吐丝时,阴雨绵绵,花丝向侧面下垂,导致被覆盖的花丝没有授粉而产生的半边玉米不结籽粒。有的玉米在顶部的玉米粒是秕的,这主要是种植的土地中土壤缺乏钾,玉米淀粉在积累过程中生理障碍造成的。有的玉米棒上空缺非常多,稀稀拉拉的就长几粒,这是由于雌穗吐丝比较晚,别的玉米植株的雄花粉已经老化,好不容易有几粒年轻的雄花粉散落到花丝上,没有获得足够多的花粉造成癞籽包谷的产生。

种的玉米顶尖无籽粒,是什么原因?怎么防治?

一种情况是玉米穗的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都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发生弯曲现象(如图三);另一种情况是整个玉米穗结籽很少,并且籽粒在玉米穗上呈散乱状分布(如图二);第三种情况是果穗顶部籽粒细小或未形成籽粒,这种情况被称为秃尖,出现严重秃尖的,整个玉米穗的一半以上都没有籽粒,秃尖现象是玉来缺粒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如图一)。

产生秃尖的主要原因如下:

(1)品种原因。选用的玉米品种不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环境,容易发生秃尖缺粒的现象。

(2)土壤。沙性土壤盐分较高、低洼易涝、耕作层过浅、蓄水保肥能力差、瘠薄的土壤,秃尖缺粒发生较重。

(3)营养与肥水。施肥时,氮磷钾配合不当,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微肥,尤其是土壤中磷肥、硼肥不足,或玉米生育中后期,水分供应不足,尤其是玉米开花灌浆期缺水脱肥等,均易造成秃尖、缺粒。

(4)气候。玉米生育中期连续干旱,造成多次卷叶,或开花时遇高温干燥天气,土壤水分供应不足,影响了玉米雌雄穗的发育;或玉米散粉时阴雨连绵,影响了正常的开花授粉;或授粉时天气无风授粉不良,都可造成秃尖缺粒。

(5)栽培管理。管理粗放,或种植密度过大。

(6)病虫害的发生程度。玉米发生各种叶斑病,或者发生玉米苗枯病、纹枯病、茎基腐病,都会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玉米生长不良。

预防玉米秃尖缺粒现象的方法

(1)种植优良的玉米品种。一般硬粒型品种发生秃尖现象轻于马齿型品种

(2)改良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3)合理施肥用水。要增施有机肥,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尤其是防止田间缺少磷肥与硼肥;在水分供应上,要防止旱害和涝害,玉米拔节后生殖器官发育旺盛,水分供应要适时、适量,以促进雕维穗的发育。

玉米果穗上有缺粒,在实践中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避免上述现象

玉米缺粒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其表现形式多样:全穗一侧缺粒;穗间缺粒则弯曲;果穗上零散分布几粒;顶端缺粒为秃顶。

一、缺粒原因 1.雌穗分化后期,由于营养不足,而顶端和个别小花分化受影响。2.开花授粉不好或授粉没有受精,小花未孕。3.由于虫害部分小花或籽粒被吃掉造成秃尖和缺粒。4.有些杂交种的遗传性造成秃尖缺粒。

二、防治措施

1.重施攻穗肥。玉米追肥一般应以前轻、中重、后补为原则。在大喇叭口期亩追尿素15~20公斤;在抽穗至灌浆期,亩用0.25公斤磷酸二氢钾和0.5~1公斤尿素,对水40~50公斤,在下午喷洒叶面,进行根外追肥。

2.去雄穗。玉米去雄是一项简而易行的增产措施,试验证明:玉米去雄能提早成熟5~7天,果穗粗长且籽粒饱满,增产5%~10%。去雄方法:在雄穗刚刚抽出顶叶而尚未散粉时去雄为宜。去雄时,每隔1~2行去1行,靠地边3行不去雄,以免影响产量。

3.人工辅助授粉。在玉米开花期,如遇不良气候条件,会使花粉失去生命力,而雌穗得不到足够的花粉而发生缺粒,这时要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应在雄穗散粉末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常用方法:一是拉绳法,每隔5~6行二人拉绳,顺着行间走动,让绳子晃动雄穗,使雄穗散粉。二是摇株法,将有花粉的植株摇动授粉。授粉时间;在上午8~11时进行,一般进行2~3次即可,这样可使玉米增粒并减少秃尖。

4.剪短花丝。玉米雌花丝露出苞叶后,花粉落到花丝上而授粉,雌花受精后,花丝即萎缩,但往往由于花丝抽出时间不同,上部抽出较晚,有些花丝得不到花粉就继续生长,一直长到10~15厘米长。由于花丝太长,互相遮盖,不利于下面花丝授粉。因此,应将花丝剪短,留1.5~2厘米就可以,以达到前短后长,互不影响为目的,有利于授粉,这样就可以减少秃尖和缺粒。

5.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缺粒的解决方法?

玉米缺粒的原因和补救方法:

1、平衡施肥。按照每生产100公斤籽粒,需施纯氮3.1公斤、磷1.5公斤、钾2.8公斤的规律,根据不同产量水平,确定氮、磷、钾的施肥指标。施肥原则是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

2、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情况进行合理密植。一般为每亩3500-4000株;

3、改善田间小气候。在玉米生长中后期,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喷灌或根外施肥降低田间气温,提高田间相对湿度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高温干旱对玉米的危害;

4、人工辅助授粉;因为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缩短,不能正常授粉,致使玉米缺粒.

5、及时防治病虫害。生长期及时防治各种病虫的为害,减少玉米缺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