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旅游局获悉,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河镇伏头村一溶洞的暗河里发现的蝌蚪状透明鱼有了新进展,村民们继续深入洞穴,又发现了蝌蚪状透明鱼和长出脚爪的半透明蟾蜍状动物,从而证实蝌蚪状透明鱼为红点齿蟾幼体。
记者将7月11日在溶洞中照的蝌蚪状透明鱼与村民照的蟾蜍状半透明动物照片请教长宁县地理学者刘先生,刘先生仔细研究了照片,到现场察看了透明鱼及生长环境,还从网络和《辞海》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溶洞动物图谱进行了对比,认定蝌蚪状透明鱼为红点齿蟾幼体蝌蚪。
翻阅2009年版的《辞海》,红点齿蟾条目介绍:红点齿蟾属两栖纲,锄足蟾科。背部深紫褐色,上有云斑;体侧有大小不一的橘红色或橘黄色斑点。生活在高山的溶洞内。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和贵州。
红点齿蟾幼体蝌蚪,以水藻等为食,长期生活在无光的环境里,身体几乎透明,体内的荧光蛋白发着暗蓝的荧光。当蝌蚪四肢生出,尾巴退缩消失后,身上的荧光也逐渐消退,甚至不再透明;经1~2年完成变态,成为一只色彩斑斓的红点齿蟾成体。成年的红点齿蟾可以摆脱水环境,甚至可以跃出黑暗的洞穴,去洞外接受阳光的洗礼。
红点齿蟾幼体蝌蚪生活在喀斯特溶洞
中,因为身体透明被人们称为“透明鱼”。也因为它的身体像玻璃一样透明,川南宜宾一带称之为“玻璃鱼”。
至于民间传闻“透明鱼”见光就死一说,村民们进行了实验,他们将蝌蚪连溶洞内的水一起带出洞外,近2个小时又放回洞内,而蝌蚪依然活着,并非一见阳光就会死去。
长宁县双河镇党委书记李秋明表示,红点齿蟾是非常珍稀的动物,要好好加以保护,并与溶洞上的地表石林一起进行开发,发展旅游产业。双河镇伏头村党支部书记康世槐说,正在着手制定村规民约,严格限制人员进入溶洞,切实保护好这些“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