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有一种十分独特的风俗--“射背牌”,有“穿越生死的爱情约好”之称。据悉,当地人认为,在苗族社会里,爱情是个人的行为,而婚姻则是家庭或宗族的行为,它涉及到家庭乃至宗族的人际交往及经济等方面的联系。因而,一些有情男女,就不一定能终成眷属。在高坡乡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演化出了“射背牌”风俗。
“射背牌”有一个古老传说:唐代一对男女青年相爱,但双方爸爸妈妈却给他们另外订亲,不许他们成婚,无法之下,他们只好向爸爸妈妈和族员提出了“阳间不能婚、阴间结夫妻”的要求,并要求双方爸爸妈妈和族员参与,通过“射背牌”仪式,订立阴间婚姻,即“结阴亲”。他们的爸爸妈妈和族员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赞同了他们提出的这一种既不悖爸爸妈妈之命,又能了结双方情愫的做法。自此,“射背牌”为一切不能成婚的恋人所仿效,渐演成俗。
这个风俗是因青年男女对爸爸妈妈指定婚姻不满而又不能抵挡,同家庭达到的退让产品,它成为执着爱情者的精神慰籍。图为“射背牌”活动前,一位苗族母亲为女儿梳妆打扮。
等把漂亮的衣服穿好后,再用长长的头巾一圈一圈的裹在女儿的头上,最后再用丝巾做成的花戴上头帕。
一名苗族女青年在去参加“射背牌”活动途中,
她的背上背着她的“背牌”。据了解,苗族女青年的背牌分前后2块,用很宽的布带连接起来,套头穿上,前面一块较小,后块比较大,长方形,上面是四方形的印章样的图案,好象是个"丰"字,周围还绣有多种不同的花案,质地虽谈不上十分精美,但一定是凝集了苗族妇女一针一线的心血和感情。
这名德高望重的寨老将去见证苗族男女青年的“射背牌”。
在去参加“射背牌”活动前,苗族女青年在梳妆打扮。
一对苗族男女青年在前往“射背牌”活动的途中。
一名苗族男青年在“射背牌”活动中,用弓箭射向恋人放在地上的“背牌”。
另外一个“射背牌”的故事。据说古代当地因为一村一姓,在孩子很小时,老人就给孩子们定下了娃娃亲。当孩子长大后,有了恋人却又不能违背爸爸妈妈志愿,所以商定去射背牌,到了四月八赶场的时分,女子把背牌挂在树上,男人用箭射穿,然后,男人保存这块背牌,把自己的手帕送给女子,之后两人回去按照爸爸妈妈之命各自娶嫁,不再来往。谁先过世,就让之女将对方给自己的信物一同下葬,等两人都过世后,在阴间靠信物相认,再结为夫妻。
苗族女青年的背牌不仅是一种服饰,也是高坡苗族文明深层结构中的一个结构性文明事象。它是高坡苗族员的一种外在文明标识,也是他们的情感文
明的表现中心或特定的标志物。同时,更是他们审美文明的凝集点,而且这是一种独具的不行替代的美。揭示背牌的这种文明事象的结构性质,对深入研究民族文明特别是边缘性的弱势文明有适当的启示含义。
高坡苗族“射背牌”那种以弓箭射之,以标志信誓旦旦,永结同心的场面,这不正好与西方丘比特之箭代表爱情有些不谋而合?有人说,高坡乡的苗族群众成功地解决了婚姻情感与法令不兼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