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杨震,我们首要想到的,或许就是“四知”的故事。

公元110年,荆州刺史杨震接到调令,要他去东莱当太守。

路过昌邑时,他发现老熟人王密正在这儿当县长,出于礼貌就打了个招待。

由于杨震在荆州当刺史的时分,从前向朝廷大力推荐过王密。


所以到了晚上,王密就来回报了,当然没空着手,带来了十斤黄金。

汉代的一斤约为250克,就按暴跌后的的金价核算,也有85万之多。

可是杨震不收,他说:“咱俩是老交情了,你怎样不了解我呢?”

王密赶忙解说:“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再说现在是深夜,没人知道。”

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样能说没人知道?”

王密一听,满脸惭愧地带着金子离开了。

也不知道怎样滴,这个仅仅“四知”的故事,后来流传甚广。

据大鹏剖析,杨震不会说,王密没脸说,天和地也没嘴说。

由此可见,除了杨震和王密,还有第三者在场。属垣有耳啊!幸亏杨震没收。

杨震年轻时,学识就很好,其时的读书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关西孔子。

可是,杨震不愿意做官,就愿意讲学,很多人都劝他,杨震仍是不出山。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杨震不想在朝为官的初衷。


那天,杨震正在学院讲课,有个鸟叼着三条黄鳝,落在了他面前。

现场嘉宾说:“蛇鳣,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征。三是表

明三台的意思,先生从此要高升了。”

什么是三台呢?原本汉代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

于是,已经年过半百的杨震承受了朝廷的征召,开始步入官场。

杨震为官清正廉洁,做事按章就事,从不承受私家请托。

公元123年,杨震刚刚当上太尉,皇上的舅舅耿宝就派人找上门来了。

原本,他想让老杨选拔一下中常侍李闰的哥哥,杨震当然没答应。

于是,耿宝亲身上门施压:“这可是陛下的意思,我耿宝不过是个传话的。”

假如是一般人,一听说这是大领导的意思,立刻秒怂,可是杨震没有。


杨震怎样回答的呢?他说:“假如朝廷想让我推举人才,应该有尚书的红头文件。”

这可把耿宝气坏了,作为皇上的舅舅,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哪受过这冤枉。

不过,耿宝并不是仅有一个在杨震面前吃瘪的皇亲国戚。

过了几天,皇后的哥哥阎显也向杨震推荐亲友,也被杨震给拒了。

原本这也不算事,为国抡才,哪能任人唯贤啊!可是,有人不这样。

司空刘授听说后,立刻举荐这俩人,十天之内都被破格选拔了。

不怕没功德,就怕没好人啊!两者一对比,杨震就更落抱怨了。


杨震不只跟外戚集团的联系欠好,跟宦官集团的联系更差。

由于汉安帝特别宠信乳母和宦官,杨震常常上书劝谏,惹得皇上特别不高兴。

丰等宦官对杨震更是咬牙切齿,只是由于他是名儒,不敢冒然加害。

有一次,河北有个叫赵腾的男子到宫门上书,批判朝政。

安帝非常气愤,下诏将赵腾抓起来严刑拷打,最终定了个诬蔑圣上罪。

杨震知道后,立即上书营救赵腾。皇上正在气头上,理都没理,下旨将赵腾斩了。

公元124年,汉安帝东巡泰山,樊丰等人乘机伪造诏书,在京师用公款大修私宅。


杨震经过查询,发现樊丰等人假传圣旨,就写了奏书,预备等汉安帝回来后上奏。

樊丰等人惊慌不已,决议恶人先告状,就诬陷杨震,自赵腾死后,常常抱怨皇上。

汉安帝回来东京汴梁后,杨震还没来得及入宫,就被皇上派使者免了职。

樊丰等人又鼓动耿宝上奏说,杨震不服罪,心怀怨恨,在家整天瞎念叨。

汉安帝原本就是个糊涂蛋,偏听偏信,于是命令将杨震撵回老家。

人有脸,树有皮。杨震这么大一个领导,这么大学识,哪里受得了这个。

他走到洛阳城西的落日亭后,宣布了一番慷慨陈词,就服毒自杀了,时年七十余岁。

按照樊丰等人的意思,弘农太守移良派人截住灵车,让棺材暴露在道旁,还让杨震的儿子们替代邮差送信。

公元125年,汉顺帝刘保即位,樊丰、周广等人被杀了,杨震的冤情才得以大白天下。

为了补偿杨家,皇上下诏将杨震的两个儿子选拔为郎官,并赠

钱百万,将杨震高标准改葬在华阴潼亭。

说来也怪,就在杨震改葬前,有一个一丈多高的大鸟,飞到杨震的灵堂前,悲鸣不已。


直到葬礼结束,大鸟才飞去。当地的官员不敢怠慢,赶忙将这一灵异事件上报朝廷。

汉顺帝感悟到杨震的委屈,又下诏让太守丞用中牢(也就是一只羊,一头猪)进行祭祀。

最终,大鹏再多叨叨几句。杨震在世的时分,他的后代生活很简朴,天天吃蔬菜,舍不得买肉。


杨震的一些老朋友或老一辈,劝他买点儿房,买点儿地,为后代购置点产业,免得今后衣食无着。

你猜杨震怎样回答的呢?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官的后代,不是很好吗?”你品,你细品!